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孩子物质应有尽有,精神百依百顺,生活得无忧无虑、轻松幸福。因此,他们是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吹浪打,他们缺少了许多父辈们在三、四十年代的艰苦环境中磨练出来的可贵精神和品质,而这些正是他们在未来社会中参与竞争和创业的根本。应该怎样给他们“补课”呢?
一、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一个独立性强的孩子,在他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往往有拼搏意识,有奋斗精神,有自立于社会的勇气;相反,缺乏独立性的孩子,则常常没有主见,胆怯怕事,依赖懒惰,意志薄弱,经不起一点挫折。因此,从小注意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对其日后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积极扶植、爱护孩子独立性的幼芽。如同活泼好动一样,喜欢独立也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牙牙学语时,他的独立性就开始萌芽,他们常常喜欢自己用杯子喝水、用勺子吃饭,不愿意被人抱着走,很愿意给别人拿点东西或自己搬动小椅子等。两岁半以后,孩子独立性表现得更强,常常表现在“我自己来”、“我喜欢”的语言中。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父母应当爱护孩子这种独立性的萌芽,帮助他们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如试着让他们自己吃饭,自己收放玩具,孩子即使做不好,成人也应对孩子的这种独立性给予肯定,不要过多地干涉和包办代替。
2.引导孩子体验成功的欢乐。当孩子能够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时,他们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父母的叫好和夸奖不仅可以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孩子的独立性。
3.从小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都是6+1的家庭,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即使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也会越俎代苞,很少让孩子自己做。表面上似乎是对孩子的爱,而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失去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良好机会。所以明智的家长应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个让其自由活动、独立安排的空间,放上孩子喜欢的玩具和图书,放手让孩子活动。每天应由孩子自己铺床、叠被、整理房间,学习分类摆放图书和玩具;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扫地、擦桌椅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4.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发展独立能力的机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区间、国家间的交流往来愈来愈密切,对人们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除了在家务劳动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发展社会自立能力的机会。
二、家庭教育要防止心理污染
家庭教育要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而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正面教育,另一方面要注意抵制和预防不健康心理的影响和潜入。一旦孩子接触到某些不健康东西,老师、家长应及时进行正确分析,使其从反面接受教育、悟出道理,从而自觉地抵制不健康心理。
所谓不健康心理,是指人在认识、情绪、性格、社会品德、生活习惯等方面不适应环境与社会的不良心理状态,其表现为认识混乱、情绪反常、品德偏差、行为失控、精神变态,严重者还会产生心理疾病。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或其中一方有不健康心理,就容易在家庭中构成不健康的心理气氛,并对其子女的认识、情绪、性格、品德、行为等产生影响,从而造成子女的“心理污染”。
事实证明,在生活中,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是一本不成文的教科书。由于父母与子女有特殊的亲属关系,这种“心理污染”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是在与子女的共同生活中直接进行的。
父母的不良心理往往是在日常家庭生活里与子女的频繁接触中,不自觉而又经常地对子女的心理产生“污染”。其主要表现如下:
1.认知方面的“心理污染”。父母的不健康心理往往表现为认知混乱、歪曲事实、看问题过分片面偏激、错误的价值观以及消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父母这种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和认知方式很容易对其子女的认识过程和思想观念产生“污染”,以致同化。
2.情绪方面的“心理污染”。父母的不健康心理常常表现为对人、对事不正常的态度和情感,甚至产生过度焦虑、敏感、多疑、担惊受怕、烦躁不安、不满愤懑、懒散拖拉等。这些不健康情绪常常影响其子女的思想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子女在处理事物时就会不知不觉地与其父母具有同感和抱有同样的态度。
3.性格方面的“心理污染”。有人误认为人的性格是先天因素铸成的,实质上后天因素对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父母性格不健康在性格上表现为对人的粗暴,遇事爱发脾气,常有反抗、攻击和残忍行为,或表现出畏怯退缩、抑郁、孤独、软弱、怕事、胆怯等,这种性格在家庭中表现得格外充分,成为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4.社会品德方面的“心理污染”。在社会品德方面,父母心理不健康主要表现为不诚实、欺骗、造谣、偷窃、两面三刀、做事不择手段等,这些品德极易被那些缺乏辨别能力和抗诱惑能力的子女所接受。
三、要给孩子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讲的就是挫折与逆境磨练人的道理。如今,我们还应该认清一个事实,即是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将更复杂和深刻,克服它需要更坚强的毅力。因此,挫折教育有裨无害。
未来社会缺少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让我们打开孩子们的精神教室,帮助孩子培养立身成业的独立能力、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锻炼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使他们在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一个独立性强的孩子,在他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往往有拼搏意识,有奋斗精神,有自立于社会的勇气;相反,缺乏独立性的孩子,则常常没有主见,胆怯怕事,依赖懒惰,意志薄弱,经不起一点挫折。因此,从小注意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对其日后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积极扶植、爱护孩子独立性的幼芽。如同活泼好动一样,喜欢独立也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牙牙学语时,他的独立性就开始萌芽,他们常常喜欢自己用杯子喝水、用勺子吃饭,不愿意被人抱着走,很愿意给别人拿点东西或自己搬动小椅子等。两岁半以后,孩子独立性表现得更强,常常表现在“我自己来”、“我喜欢”的语言中。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父母应当爱护孩子这种独立性的萌芽,帮助他们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如试着让他们自己吃饭,自己收放玩具,孩子即使做不好,成人也应对孩子的这种独立性给予肯定,不要过多地干涉和包办代替。
2.引导孩子体验成功的欢乐。当孩子能够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时,他们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父母的叫好和夸奖不仅可以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孩子的独立性。
3.从小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都是6+1的家庭,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即使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也会越俎代苞,很少让孩子自己做。表面上似乎是对孩子的爱,而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失去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良好机会。所以明智的家长应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个让其自由活动、独立安排的空间,放上孩子喜欢的玩具和图书,放手让孩子活动。每天应由孩子自己铺床、叠被、整理房间,学习分类摆放图书和玩具;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扫地、擦桌椅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4.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发展独立能力的机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区间、国家间的交流往来愈来愈密切,对人们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除了在家务劳动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发展社会自立能力的机会。
二、家庭教育要防止心理污染
家庭教育要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而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正面教育,另一方面要注意抵制和预防不健康心理的影响和潜入。一旦孩子接触到某些不健康东西,老师、家长应及时进行正确分析,使其从反面接受教育、悟出道理,从而自觉地抵制不健康心理。
所谓不健康心理,是指人在认识、情绪、性格、社会品德、生活习惯等方面不适应环境与社会的不良心理状态,其表现为认识混乱、情绪反常、品德偏差、行为失控、精神变态,严重者还会产生心理疾病。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或其中一方有不健康心理,就容易在家庭中构成不健康的心理气氛,并对其子女的认识、情绪、性格、品德、行为等产生影响,从而造成子女的“心理污染”。
事实证明,在生活中,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是一本不成文的教科书。由于父母与子女有特殊的亲属关系,这种“心理污染”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是在与子女的共同生活中直接进行的。
父母的不良心理往往是在日常家庭生活里与子女的频繁接触中,不自觉而又经常地对子女的心理产生“污染”。其主要表现如下:
1.认知方面的“心理污染”。父母的不健康心理往往表现为认知混乱、歪曲事实、看问题过分片面偏激、错误的价值观以及消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父母这种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和认知方式很容易对其子女的认识过程和思想观念产生“污染”,以致同化。
2.情绪方面的“心理污染”。父母的不健康心理常常表现为对人、对事不正常的态度和情感,甚至产生过度焦虑、敏感、多疑、担惊受怕、烦躁不安、不满愤懑、懒散拖拉等。这些不健康情绪常常影响其子女的思想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子女在处理事物时就会不知不觉地与其父母具有同感和抱有同样的态度。
3.性格方面的“心理污染”。有人误认为人的性格是先天因素铸成的,实质上后天因素对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父母性格不健康在性格上表现为对人的粗暴,遇事爱发脾气,常有反抗、攻击和残忍行为,或表现出畏怯退缩、抑郁、孤独、软弱、怕事、胆怯等,这种性格在家庭中表现得格外充分,成为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4.社会品德方面的“心理污染”。在社会品德方面,父母心理不健康主要表现为不诚实、欺骗、造谣、偷窃、两面三刀、做事不择手段等,这些品德极易被那些缺乏辨别能力和抗诱惑能力的子女所接受。
三、要给孩子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讲的就是挫折与逆境磨练人的道理。如今,我们还应该认清一个事实,即是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将更复杂和深刻,克服它需要更坚强的毅力。因此,挫折教育有裨无害。
未来社会缺少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让我们打开孩子们的精神教室,帮助孩子培养立身成业的独立能力、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锻炼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使他们在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