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已成为学校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举措。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也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那我们小学思想品德课老师怎样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关键词:创新能力 创造欲望 发散思维 创新思维
一、巧妙设问,激发创造欲望。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学生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大胆求新,发散思维。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一般比较抽象,条条框框原则性强,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肯定索然无味。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在思品课教学中注意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课堂讨论相结合。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经过课堂讨论,再抽象的内容,学生也认为有“味道”了。在教学第七册《做一个具有勇敢精神的人》这一课时,针对课后习题《评一评》我组织全班同学分成二个小组围绕高翔的行为是否属于勇敢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这时,我就趁热打铁,紧追着问:“那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行为呢?”在课堂上还可以播放抗洪救灾的录像片断——人民解放军战士义无反顾地冲进抗洪救灾现场。最后大家认识到真正勇敢的行为应该具有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效果,像无数的英雄那样,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困难和挫折,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全课在热烈的气氛中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创设情境,发展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的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可利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活动,这类活动中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为此,教师在善于创設问题情境,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讨论,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我上第一册《好好走路》时,安排一个学生扮演一个迷路的小女孩——放学后捉蝴蝶忘记了回家的路,急得直哭,请同学们来帮助她。大家的热情很高,有的主意说,给她家打电话,要她爸爸妈妈来接她,有的说把她交给警察叔叔,请叔叔送她回家;还有的说,先把她带回自己家,再联系她的家人……在热情活跃的情境中,即让学生懂得了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又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创造力得到了提高。
四、走出课堂,拓展创新空间。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居于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把教材内容变为游戏和活动的形式,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通过活动,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思品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运用学到的知识、发现、探求新知识,获得不竭的创新源泉。如教学《保护环境》一课,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可组织学生考察部分工厂附近的空气污染程度,到工业区观察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的颜色、气味及其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等,使学生了解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让学生亲眼看到如果不保护地球,我们将别无去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仅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而且在参与演习的活动中培养了自由探索、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架桥铺路。
《课程标准》还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节日等配合进行。”的确,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光靠在教室里上一堂课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课上形成的道德观点,产生的行为冲动,除了在课上进行必要的课内操作、表演等当堂见“行”外,还必须依靠课前、课后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如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等,既让学生想想、说说,又让他们做做、练练,真正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教第一册《这是我的心意》时,除了课上的学习,还可开展“让我关心你”这一活动,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了解家人有什么喜好,有什么特点,想想根据这些特点,“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并落到实处。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还有许多,如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选择运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指引和诱导,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进而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让我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使教育真正成为一块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一片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地。
(作者单位:河北省广平县东张孟中心校)
关键词:创新能力 创造欲望 发散思维 创新思维
一、巧妙设问,激发创造欲望。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学生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大胆求新,发散思维。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一般比较抽象,条条框框原则性强,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肯定索然无味。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在思品课教学中注意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课堂讨论相结合。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经过课堂讨论,再抽象的内容,学生也认为有“味道”了。在教学第七册《做一个具有勇敢精神的人》这一课时,针对课后习题《评一评》我组织全班同学分成二个小组围绕高翔的行为是否属于勇敢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这时,我就趁热打铁,紧追着问:“那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行为呢?”在课堂上还可以播放抗洪救灾的录像片断——人民解放军战士义无反顾地冲进抗洪救灾现场。最后大家认识到真正勇敢的行为应该具有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效果,像无数的英雄那样,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困难和挫折,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全课在热烈的气氛中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创设情境,发展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的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可利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活动,这类活动中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为此,教师在善于创設问题情境,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讨论,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我上第一册《好好走路》时,安排一个学生扮演一个迷路的小女孩——放学后捉蝴蝶忘记了回家的路,急得直哭,请同学们来帮助她。大家的热情很高,有的主意说,给她家打电话,要她爸爸妈妈来接她,有的说把她交给警察叔叔,请叔叔送她回家;还有的说,先把她带回自己家,再联系她的家人……在热情活跃的情境中,即让学生懂得了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又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创造力得到了提高。
四、走出课堂,拓展创新空间。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居于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把教材内容变为游戏和活动的形式,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通过活动,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思品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运用学到的知识、发现、探求新知识,获得不竭的创新源泉。如教学《保护环境》一课,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可组织学生考察部分工厂附近的空气污染程度,到工业区观察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的颜色、气味及其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等,使学生了解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让学生亲眼看到如果不保护地球,我们将别无去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仅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而且在参与演习的活动中培养了自由探索、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架桥铺路。
《课程标准》还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节日等配合进行。”的确,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光靠在教室里上一堂课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课上形成的道德观点,产生的行为冲动,除了在课上进行必要的课内操作、表演等当堂见“行”外,还必须依靠课前、课后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如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等,既让学生想想、说说,又让他们做做、练练,真正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教第一册《这是我的心意》时,除了课上的学习,还可开展“让我关心你”这一活动,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了解家人有什么喜好,有什么特点,想想根据这些特点,“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并落到实处。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还有许多,如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选择运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指引和诱导,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进而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让我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使教育真正成为一块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一片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地。
(作者单位:河北省广平县东张孟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