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設计意图
《捏面人》是一首带有京剧韵味的说唱歌曲,既有京腔婉转的传统特色,又有童趣十足的现代风格,其中的念白内容简单生动,人物出自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西游记》。歌曲加上念白的形式,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原则,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所想到的,即兴创编歌词。我通过看视频——讲来历——学歌曲,带领孩子们在快乐中感受传统文化,在体验中走近传统文化。
活动目标
1.按歌曲的节奏,学习带有京剧韵味的说唱歌曲“捏面人”。
2.根据面人的不同形象创编念白部分的歌词。
3.萌发对传统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为幼儿播放《民间艺术:捏面人》的视频,让孩子了解面人的制作过程。 物质准备:小面人一个,老爷爷手偶,猪八戒、唐僧、沙和尚、孙悟空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設疑导入,引发兴趣
1.出示面人玩具,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指导语: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面人?你们知道“捏面人”的工艺是怎么来的吗?
2.生动地讲述“捏面人”的来历
指导语:相传在两三百年前,京城里住着一个姓王的老爷爷,家里非常贫穷。过年了,他看见别人家都买点心给孩子们做礼物,可自己却买不起,他就照着山东老家过年的习惯,把馒头揉成了各种形状。要说王爷爷的手可真够巧的,一团面在手里揉揉捏捏,有的成了仙桃,有的成了花朵,有的成了小兔……但这些东西没过几天就发霉变坏了。所以王爷爷又不断尝试,用江米面加上蜂蜜,蒸熟了来捏东西,这样保存的时间就长了,而且他还在面里加了各种颜料,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就更逼真、更好看了。他把这些礼物送给孩子们,大家可喜欢了,就连街坊邻居也抢着来买。后来,他又收了不少徒弟,这样“捏面人”的手艺就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
3.利用手偶引出捏面人的老爷爷
指导语:看,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位老爷爷给大家捏面人。(教师一边演示手偶一边跟着琴声节奏说前半部分歌词)你们说老爷爷的本领大吗?他捏出来的面人怎么样?
二、创設情境,分段学习
1.师幼共同扮演捏面人的老爷爷。
指导语:让我们扮演老爷爷,一起来说一说吧!(大家一起念歌词前半部分)
2.模仿面人的动作让幼儿来猜,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谱。
指导语:老爷爷到底捏了什么呢?(老师做动作,请幼儿来猜)他们是哪个故事里的人物呢?
3.引导幼儿学说后半段的念白,提醒幼儿注意节奏的变换。
4.教师扮演捏面人的老爷爷演唱歌曲前半段,幼儿扮演小面人说念白的部分,整体感知歌曲。
5.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扮演老爷爷学唱歌曲前半段,然后完整表演歌曲。
6.介绍带有京韵的说唱歌曲的特点。
指导语:你们感觉这首歌曲与你们平时学的歌曲一样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是不是一直都在歌唱?你觉得它像什么戏曲的腔调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虽然不是京剧,但它有唱歌的地方,有念白的地方,并且带有京剧唱腔的韵味,特别有意思。我们将这首很特别的歌曲再表演一遍吧!
三、营造氛围,启发想象
1.启发幼儿大胆想象。
指导语:老爷爷捏的都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如果你也会捏面人,你想捏什么呢?你的面人在干嘛?
2.引导幼儿跟着念白部分的节奏自由创编歌词。
3.请幼儿把想捏的面人的动作做出来,让大家猜,教师用简笔画的方式记录。(如:捏一个小娃娃在唱歌,捏一个奥特曼打怪兽,捏一只小猴子吃香蕉,捏一辆小汽车在奔驰……)
4.用新的图谱替换原来的歌词图谱。(从替换一个到全部替换,逐步增加难度)
5.幼儿练习新的对白歌词。
6.进一步增加难度,幼儿不看图谱,自己进行说唱和动作表演。
四、变换形式,体验乐趣
采用有的幼儿唱、有的幼儿演的方式;或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在念白部分让每个幼儿轮流接句。帮助幼儿进一步复习歌曲,共同体验表演和创造的乐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做面人、说一说面人、唱一唱面人。
附:“捏面人”歌词
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大,
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睛看花,
捏的什么呀?捏的什么呀?
你说是啥就是啥。
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
捏一个唐僧骑着白龙马,
捏一个沙和尚挑着箩,
再捏一个孙悟空把妖怪打。
你说是啥就是啥!
《捏面人》是一首带有京剧韵味的说唱歌曲,既有京腔婉转的传统特色,又有童趣十足的现代风格,其中的念白内容简单生动,人物出自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西游记》。歌曲加上念白的形式,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原则,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所想到的,即兴创编歌词。我通过看视频——讲来历——学歌曲,带领孩子们在快乐中感受传统文化,在体验中走近传统文化。
活动目标
1.按歌曲的节奏,学习带有京剧韵味的说唱歌曲“捏面人”。
2.根据面人的不同形象创编念白部分的歌词。
3.萌发对传统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为幼儿播放《民间艺术:捏面人》的视频,让孩子了解面人的制作过程。 物质准备:小面人一个,老爷爷手偶,猪八戒、唐僧、沙和尚、孙悟空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設疑导入,引发兴趣
1.出示面人玩具,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指导语: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面人?你们知道“捏面人”的工艺是怎么来的吗?
2.生动地讲述“捏面人”的来历
指导语:相传在两三百年前,京城里住着一个姓王的老爷爷,家里非常贫穷。过年了,他看见别人家都买点心给孩子们做礼物,可自己却买不起,他就照着山东老家过年的习惯,把馒头揉成了各种形状。要说王爷爷的手可真够巧的,一团面在手里揉揉捏捏,有的成了仙桃,有的成了花朵,有的成了小兔……但这些东西没过几天就发霉变坏了。所以王爷爷又不断尝试,用江米面加上蜂蜜,蒸熟了来捏东西,这样保存的时间就长了,而且他还在面里加了各种颜料,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就更逼真、更好看了。他把这些礼物送给孩子们,大家可喜欢了,就连街坊邻居也抢着来买。后来,他又收了不少徒弟,这样“捏面人”的手艺就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
3.利用手偶引出捏面人的老爷爷
指导语:看,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位老爷爷给大家捏面人。(教师一边演示手偶一边跟着琴声节奏说前半部分歌词)你们说老爷爷的本领大吗?他捏出来的面人怎么样?
二、创設情境,分段学习
1.师幼共同扮演捏面人的老爷爷。
指导语:让我们扮演老爷爷,一起来说一说吧!(大家一起念歌词前半部分)
2.模仿面人的动作让幼儿来猜,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谱。
指导语:老爷爷到底捏了什么呢?(老师做动作,请幼儿来猜)他们是哪个故事里的人物呢?
3.引导幼儿学说后半段的念白,提醒幼儿注意节奏的变换。
4.教师扮演捏面人的老爷爷演唱歌曲前半段,幼儿扮演小面人说念白的部分,整体感知歌曲。
5.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扮演老爷爷学唱歌曲前半段,然后完整表演歌曲。
6.介绍带有京韵的说唱歌曲的特点。
指导语:你们感觉这首歌曲与你们平时学的歌曲一样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是不是一直都在歌唱?你觉得它像什么戏曲的腔调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虽然不是京剧,但它有唱歌的地方,有念白的地方,并且带有京剧唱腔的韵味,特别有意思。我们将这首很特别的歌曲再表演一遍吧!
三、营造氛围,启发想象
1.启发幼儿大胆想象。
指导语:老爷爷捏的都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如果你也会捏面人,你想捏什么呢?你的面人在干嘛?
2.引导幼儿跟着念白部分的节奏自由创编歌词。
3.请幼儿把想捏的面人的动作做出来,让大家猜,教师用简笔画的方式记录。(如:捏一个小娃娃在唱歌,捏一个奥特曼打怪兽,捏一只小猴子吃香蕉,捏一辆小汽车在奔驰……)
4.用新的图谱替换原来的歌词图谱。(从替换一个到全部替换,逐步增加难度)
5.幼儿练习新的对白歌词。
6.进一步增加难度,幼儿不看图谱,自己进行说唱和动作表演。
四、变换形式,体验乐趣
采用有的幼儿唱、有的幼儿演的方式;或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在念白部分让每个幼儿轮流接句。帮助幼儿进一步复习歌曲,共同体验表演和创造的乐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做面人、说一说面人、唱一唱面人。
附:“捏面人”歌词
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大,
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睛看花,
捏的什么呀?捏的什么呀?
你说是啥就是啥。
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
捏一个唐僧骑着白龙马,
捏一个沙和尚挑着箩,
再捏一个孙悟空把妖怪打。
你说是啥就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