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检测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中的应用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gde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层析法(金标法)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法)检测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例组样本来自2020年1月23日至2月18日在本院住院并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对照组样本来自同期我院非COVID-19的住院患者。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血浆及全血样本,分别采用金标法检测样本中2019-nCOV总抗体,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及血浆样本2019-nCOV IgM及2019-nCOV IgG抗体。结果  金标法采用全血样本检测时,与血清血浆的检测结果有1例不一致(1/37,2.7%),未发现统计学差异(χ2=0.083,P=0.959;χ2=0.078,P=0.962)。两种方法采用血清与血浆样本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COVID-19患者发热超过5天后血清IgG水平明显升高,其中有10例患者超过30AU/mL(76.9%),仅5例为IgM阳性(38.5%)。结论 金标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019-nCOV抗体均可作为COVID-19的辅助诊断手段,其中化学发光法检测IgM和IgG可为恢复期血浆治疗COVID-19提供重要实验室依据。
  关键词:2019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抗体;免疫层析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085-02
  自2019年12月以来,我国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并在短时间内向全国乃至境外蔓延[1]。该病主要经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目前COVID-19已被我国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2]。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寻找快速有效的COVID-19筛查及诊断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对三种检测2019-nCOV抗体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在COVID-19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血液样本来源于2020年1月23日至2月18日在我院感染科及重症医学科的住院患者,其中病例组13例为确诊COVID-19的患者,确诊标准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1],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1.3±17.4岁。患者发热时间为3~19天,平均11.2±5.5天。对照组24例为非COVID-19的住院患者,并排除免疫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患者,男17例,女7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9.2±16.8岁。于2020年2月17~18日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血浆及全血样本,所有样本同一批检测。其中血清样本为黄色促凝管采集静脉血3mL;血浆样本为紫色EDTA-K2抗凝管采集静脉血2mL,分别3000r/min离心15min,全血样本为紫色EDTA-K2抗凝管采集静脉血2mL。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
  二、检测原理及判读标准
  金标法试剂盒为广州万孚生物技术公司赠送。检测原理:采用免疫层析技术,用捕获法检测样本中的2019-nCOV总抗体。判读标准:检测区及质控区各出现一条红色反应线为阳性,仅质控区出现红色反应线为阴性。
  化学发光法试剂盒为深圳市新产业生物技术公司赠送。检测原理:化学发光免疫间接法,采用重组抗原包被磁性微球,小分子发光标记物标记单克隆抗体,利用底物液启动化学发光反应,产生光信号,通过相对光强度计算待测抗体浓度。判读标准:<0.900AU/mL为阴性,≥1.10AU/mL为阳性,(0.900~1.10)AU/mL判断为疑似,其中IgM检测范围为(0.050~30.0)AU/mL,IgG检测范围为(0.020~30.0)AU/mL。
  三、检测方案
  分别采用金标法检测血清、血浆及全血样本中2019-nCOV总抗体,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及血浆样本2019-nCOV IgM及2019-nCOV IgG。“疑似”结果视为阳性。
  四、统计学分析
  金标法为定性试验,检测结果为分类变量,采用“阴性”或“阳性”表示。化学发光法为半定量实验,根据检测数值判定为“阴性”或“阳性”。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绘图软件采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病例组13例COVID-19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男8例,女5例。其中重症患者10例,占76.9%。12例患者就诊时有发热症状(92.3%),咳嗽多见(84.6%)。实验室检查常见C反应蛋白(69.2%)、D-二聚体升高(61.5%)及淋巴细胞计数减少(53.8%),没有一例出现白细胞总数降低。所有患者至少一次在咽拭子或痰标本中检出2019-nCOV核酸阳性。
  二、不同样本类型对2019-nCOV抗體结果的影响
  采用金标法及化学发光法对同一例患者的血清、血浆及全血样本进行2019-nCOV抗体检测,2019-nCOV IgM及IgG抗体检测,并比较不同类型样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金标法采用全血样本检测时,与血清血浆的检测结果有1例不一致(1/37,2.7%),未发现统计学差异(χ2=0.083,P=0.959;χ2=0.078,P=0.962)。两种方法采用血清与血浆样本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   三、不同采血时间COVID-19患者血清中2019-nCOV IgM及IgG含量
  以患者发热时间开始计算,观察不同采血时间患者血清中2019-nCOV IgM及IgG含量差异。结果显示,COVID-19患者发热超过5天后采血,体内IgG水平升高明显,其中有10例患者超过30AU/mL(76.9%)。13例患者中仅5例为IgM阳性(38.5%),其中2例IgM含量超过15AU/mL均为重症患者。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对COVID-19的诊断要求增加血清学诊断: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本研究选取较常见的三种抗体检测方法,分别为金标法、荧光免疫法及化学发光法,对COVID-19患者及对照组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发现,样本类型几乎不影响检验结果,但由于全血样本在判读结果时红细胞可能造成轻微的干扰,因此金标法及荧光法的检测建议采用血清或血浆标本。化学发光法检测IgM和IgG只可以采用血清及血浆标本,经比较二者结果完全一致,可根据临床需求采用其中一种。
  本研究中,由于采血时间较滞后,大部分患者采血时IgM抗体滴度较低,仅1例重症患者在病程第17天仍保持较高滴度的IgM(15.08AU/mL),另一例重症患者处于发热第6天采血,IgM含量大于30AU/mL。
  综上,金标法、荧光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019-nCOV抗体均可作为COVID-19的辅助诊断手段,其中化学发光法检测IgM和IgG可为恢复期血浆治疗COVID-19提供重要实验室依据。然而,由于条件限制,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本研究仅纳入13例病例,应在后续研究中加大样本量,多个时间点采血,进一步明确抗体检测在COVID-19中的应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EB/OL].http://www.cntcm.com.cn/2020-03/05/content_72030.htm,2020-03-05.
  [2]高亭,徐仰玲,何小鹏,等.4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20,19(02):148-153.
  [3]王旭东,施健,丁伟峰,等.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研究状况与应用探讨[J].临床检验杂志,2020,38(02):81-84.
  基金项目:佛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攻关专项(202000100043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了解百色辖区内各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现状,分析解决存在问题。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百色辖区内用血医院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辖区内不同等级医院用血管理情况。 结果 绝大多数医院临床用血符合管理规范要求,但各级医院仍存在问题。 结论 百色辖区内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现状总体上基本符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要求,但仍需加强规范化管理与技术指导。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干姜为常用的食药两用的材料,生活中对其运用广泛。干姜以挥发油和姜辣素为主要成分,具有解热镇痛、抑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晕动症、促进血液循环等药理作用。本文通过有关干姜文献查阅综述,对其临床药用及生活食用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干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076-0
期刊
摘要:中医体质学说可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方面起着重要指导作用。自2019年12月中下旬武汉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以来,来势凶猛,疫情辐射全国,已造成数万人感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继发布了系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自第五版起加入中医治疗,其治疗效果有目共睹,后续经完善修订将中医辨证论治加入其中,以“除湿”为主,论述体质学说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临床指导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与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体检或因其他非神经系统症状行MRI检查发现的SCI患者(SCI组)和非SCI患者(非SCI组)各50例,收集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非SCI组相比,SCI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高脂血症患病率、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更高。结论 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升高可能
期刊
我的老师顾勤主任是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科的一位名中医,师从于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对内科疑难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侧重于脾胃、肝胆疾病的诊疗。现已从事中医事业30余年,在3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她从未离开过病人,从未离开过临床第一线,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医临床家。在跟随顾勤老师学习和实践的两年时间里,我受益良多,针对很多患者的病症的中医治疗方案,老师都给了我指导,其中,对于脾肾阳虚型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42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疗经过,患者予以常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记作甲组;以收治的另外42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比,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瑞舒伐他汀治疗,记作乙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乙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131I联合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及改进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0-2017年131I联合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的52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回顾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血清FT3、FT4、TSH水平、房颤转复率、甲亢心治愈率、甲减率等临床资料。结果52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经131I联合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后12个月,血清FT3、FT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 评估复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和对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选择2018年8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22例,根据是否出现眩晕症状分组,分为眩晕组(n=60)、无眩晕组(n=62),全部病人均进行视频眼震电图(VNG)、纯音听阈测试,全部患者予以综合药物疗法,两组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的VNG、纯音听阈测试等指标;两组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随访预后指标。结果 眩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气管切开术患者治疗中经皮改良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2015年至2017年我院重症医学科神经重症患者45例,29例患者实施经皮改良气管切开术治疗将其作为研究组;16例患者实施传统切开手术治疗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指标及术后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少,手术中置管困难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两组患者就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组对比来看,研究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艾灸联合七星剑冰敷在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睡眠、饮食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障碍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h饮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均P 0. 05) 。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按功能性鼻内镜鼻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