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计算机专业建设与教改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91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根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的办学方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定位问题,即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通过多方面的分析论证,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就业导向 计算机教学 教学改革
  
  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这句话在今天仍不过时,它深刻地说明了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而很多职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是:无业者并不适业,有业者并不精业,很难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亦不能实现毕业生的自我价值。我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切身感受到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将自己的想法归纳如下。
  一、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一)中职学校源现状。由于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的门槛很低。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许多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混日子混文凭的学生大有人在,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另外,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目前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的不完备,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和运用了。总的来说,中职生源文化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很低。
  (二)中职学校师资现状。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不是专业教师,或专业毕业的不多,很多是其他科的教师改行的。特别是一些中年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的专业训练,半路出家,自学而成,专业水平总的说来不高。
  (三)中职学校教材大纲现状。在大纲和教材上,要么部分教材过于陈旧,编写的教材几年不改不变,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要么对流行软硬件步步紧跟,年年更新,使许多学校硬件环境频频告急。
  二、计算机教学的定位
  中职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如何定位,事实上就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如何设置,因为课程的设置决定了教学的定位。不少计算机教师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要不要开设计算机语言课,如C语言;要不要讲授计算机最底层的技术原理,如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数据结构、算法,等等。如果开,应该占多大的比例;如果不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又应开设什么课程。
  主张开设计计算机语言、讲授计算机最底层的技术原理的教师认为:尽管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的原理对中职的学生来说实用性不大,也无助于他们就业,因为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最底层的原理技术是为开发软件做准备的,而开发软件产品不像开发其他产品,只有少数优秀而且经得起市场考验、竞争并成为畅销产品的才有存在价值,但开上述课的目的是为给学生一双点石成金的手,培养学生程序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其他应用软件时能举一反三。这也是一些专家、权威的看法。
  而主张不开设计算机语言、计算机低层原理等课程的教师则认为:学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底层原理没有用。首先,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方向是技术工人,是应用人才,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其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比较薄,由此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基本原理,不但要求学生有深厚的数学基础,而且要有扎实的物理基础。最后,现在不少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通病是:动手能力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弱,没有“学会学习”。而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这些弱点却是致命的。
  三、计算机教学的改革
  (一)“几个率先”激发计算机专业教师活力
  学生就业的资本是专业技能,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关键在专业课教师。计算机技术具有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快,应用面广,学科交叉程度又高等特点,这对计算机专业对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这种高要求,激发了计算机教师自我发展的活力。
  1.率先进行自我培训。在充分利用国家、省、市三级教师培训的基础上,计算机教师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根据教学需要的实际,开展计算机专业自我培训与考核。
  2.率先培养一专多能型学生。在就业竞争力日趋重要的今天,中职毕业生掌握多种专业技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一专多能的教师定能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学生。计算机专业应率先开设提高班,允许计算机学生跨专业去学习,提高学生软件综合应用能力和创作水平,以适应社会市场的需要。
  3.率先开发校本教材。国家虽然多次进行教材改革,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专业书籍仍然有很多不适合就业需要和学生使用之处,所以校本教材的开发势在必行。开发教材编写的过程是科研的过程,是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得到锻炼的过程,同时也是十分艰苦的创作过程。
  (二)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
  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应始终以“让每位学生都能有过硬的技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为工作目标,以“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同步、课程开设与科技发展同步、教学方法与企业要求同步”的思想,进行探索与实践。
  1.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同步。专业是职业学校与经济社会的第一个接口。合理设置专业就能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急需人才,就能使学校直接或间接地加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一所学校的专业设置合理,学校就兴旺发达;否则,就难以维系。
  2.课程开设与科技发展同步。课程是学校培养人、塑造人的载体。正是通过一门门课程,使学生一步步掌握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课程内容也应随之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教学方法与企业要求同步。企业要求能胜任企业工作,熟练掌握技能,完成企业任务的专业学生。因此在教法改革中,应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完成,其关键是“项目实例”练习。“项目实例”要有完整性。每次课的“项目实例”难易程度尽管不同,但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小项目。
  综上所述,我认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是有益的,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要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必须注重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保证专业不断地向前发展,同时专业要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能够适应市场条件下就业市场、职业环境的快速变化。学生培养必须走专门化道路,要有一技之长,同时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择业面和为其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学,2004,(9):7-10.
  [2]董建寅.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福建电脑,2005,(6):75-76.
其他文献
一、水砂充填支架的现状水砂充填采煤工艺在国外应用较少,在需要充填管理顶板的地方,一般采用风力充填。西德风力充填支架现已开始批量生产(如图1),除我国较多地采用水砂充
摘 要: 2003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科学地认识、处理和完善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把“以生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文章在探讨了高校以人为本的管理内涵之后,针对高校学生管理滞后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并对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如何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高校学生管理 以人为本 管理内涵 滞后表现 以生为本    当今国
摘 要: 本文作者从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中考物理复习方法,对学生提高中考复习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物理教学 2010中考 复习方法    2011年中考已经圆满结束,我们在总结往年中考物理成果的同时,也要抓紧时间为明年的中考做好复习教学工作。那么,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力争中考取得更为理想的成绩呢?我想这肯定是学生、老师和家长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这里我就结合自己理解和分析,谈谈自己的想
电视报道成都“健康油条哥”生意火,全国到成都考察者络绎不绝!近水楼台先得月,成都王老师多次参观健康油条哥,历经千次实验,开发出不加明矾不加泡打粉的美味正宗鸡蛋油条!目
摘 要: 阅读能力测试在考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中学英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而且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必须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上来。而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在平时改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英语阅读理解 阅读习惯 阅读技巧    近年来,纵观各地英语中考试题,阅读理解题所占的分值不断提高,阅读量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所述的硅灰石的物相分析方法,是作者根据辽北硅灰石对其含矿成份,采用稀盐酸定量提取硅灰石、方解石和白云石的。透辉石则不溶于稀盐酸。在提取分离矿物的基础上,测定酸
摘 要: 作者从《电工学》课程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提高教学质量效益为目标,从五个方面分阶段进行了研究,阐明了实施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实践,该教学改革思路在充分考虑学生任职需要的基础上,教学过程极大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接受知识更为容易、能力的培养更为强化,对教学改革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电子学》教学模式 改革 能力 主体性    对于院校来讲,课程建设
本试验对海南省各地区20个规模猪场的母猪、保育猪、哺乳仔猪、生长育肥猪采集320份猪血清进行HPS、PRRS、PCV、MH几种疾病的抗体检测分析,分析各猪群疾病的流行情况,这些猪场
摘 要: 本文针对任职院校《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对该课程实施以“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组织考核相互融合,技能培养目标为主,培养学生任职能力”的教学模式改革,并依托实验班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 任职教育 《电工学》课程 教学改革    1.引言  《电工学》课程是任职教育培训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关于电路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电路实践基本技能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