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阶段素质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中的深入贯彻与落实,关于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问题引起了教育部门的广泛重视,如何在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体现对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成为了这一时期学前教育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是儿童早期艺术教育的启蒙,这学前美术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完美人格精神的下一代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儿童身心培养势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学前美术教育对儿童人格培养的重要性,我国学前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了学前美术教育与儿童人格培养的关系。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儿童;人格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学前儿童教育越来越重视,先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其中,美术教育对儿童学习和成长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当中包含着非常多的审美元素,不同的色彩给予儿童不同的心理认知和情感体验,让儿童在实际美术教育参与过程中,充分的感受到美的享受,这对于儿童的人格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儿童塑造一个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重大影响。
一、学前教育中培养儿童人格的重要性
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那就是人格,而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呢?无数的研究证明,人格是从儿童阶段就开始形成的,儿童阶段是基础性的,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人给培养和发展的方向,为此,对于儿童阶段,一定要重视对人格的培养。在学前阶段,儿童还没有涉入到社会大环境中,人格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而且根据许多研究发现,幼儿时期的人格教育不仅能够使得个体的人格特征表现出最大的稳定性,而且对于那些有所偏差的儿童,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予以规正,这样儿童的人格就能够始终坚持一个正确的方向。对于儿童阶段的人格重要性,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这样才能在当前儿童学前美术教育中突出对人格培养的引导。在当前的学前教育阶段,美术教育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让儿童的身心和人格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让儿童得到全面的成长,这对于儿童今后的为人处事都是具有巨大影响的。
二、学前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现状
在我国现在的学前美术教学课堂上,一些教师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依旧是以往的授课模式:教师让儿童排排坐坐好,然后在讲台上讲自己的、画自己的。虽然美术教师在认真、努力地教导儿童,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这是由于儿童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不是自己主动参与教学,这样容易造成儿童对于课本的兴趣不够浓厚,听课时常常开小差,对课本中的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等问题。因此,学前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兴趣教学,在上课之前,先对儿童的学习情况和儿童对上节课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然后根据本堂课所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备课,并且根据上课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上课情境规划。如,教师可以放慢语速,尽量用儿童讲话的语气和他们对话,也可以把课桌围成一个圆圈,教师在圆圈的中心,让儿童之间多进行沟通、交流。这样美术教师能够更好地观察儿童的学习情况,在适当的时候对他们进行演示或者单独的辅导,让儿童能够更好地学习美术学科的知识。
三、学前美术教育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
从埃里克森关于个体人格发展的理论当中我们不难分析,学前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课程实施不仅从文化知识方面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有效落实,同时也将儿童健全人格形成的互动影响在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得以体现,这对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大有裨益。现代人格教育理念認为儿童人格培养应实施于儿童入学之前,这对减少人格偏差问题意义重大。除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之外,学前美术教育对于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我们认为,学前美术教育在培养儿童健全人格方面主要可从如下两个方面得以呈现:
(一)学前美术教育实现了儿童的全面发展
1、学前美术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塑造
作为儿童情操陶冶的有效手段,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无疑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角度促进了幼儿完整个性的形成。美术作品的完成是幼儿天真活泼个性的充分体现,从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幼儿内心主动、敏感、热情、独立的性格特征,在合理干预的过程中激发幼儿潜在的实践意识与创新能力,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个性教育对于学前美术教育而言同样受用,这就要求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能够真正从幼儿实际的兴趣爱好出发,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丰富幼儿艺术课程的组织与表现形式,促进幼儿思维与智力的双向发展。幼儿美术教育不必过于注重对幼儿绘画要求的指导,应更加侧重对幼儿艺术个性的培养。
2、学前美术教育促进幼儿智力开发
实现幼儿智力开发需要从左脑训练和右脑开发的双重角度着手,而现阶段学前教育内容将重点置于文字或数字等教学内容方面,这就使得幼儿的左脑不堪重负,而右脑则长期荒于训练,这对早期幼儿智力开发是极为不利的。早期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展从审美及教育的双重角度实现了对幼儿智力的有效开发,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感知事物的过程中了解某一特定事物的外形、结构、布局、颜色以及质地等,这对训练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意义重大。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手工制作过程完成小鸟的剪贴,展现出鸟儿在空中的飞翔姿态,这对提高幼儿手指灵活性和肌肉协调性以及促进幼儿智力开发等方面都极为有利。
3、学前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作为现阶段素质教育中对个体创造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将幼儿文化知识讲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是个性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的集中体现。幼儿本身具备了较强的审美意识与创造能力,而学前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引导幼儿在勇于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升自我艺术修养,进而达到健全自我人格发展的目的。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针对幼儿创造意识的培养需要教育工作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积极引导幼儿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保护幼儿的探索和创新意识,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勇于实践,重视能力培养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合理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促进幼儿人格发展。 (二)学前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基本能力
1、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绘画是视觉艺术,观察是儿童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儿童绘画意识的表现也是儿童观察生活的结果。儿童往往喜欢画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好奇心驱使他们喜欢画那些奇怪的、有变化的东西。教师在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时,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引导他们细心地观察周围生活中事物的结构和特点,用眼睛去捕捉美和发现美。
2、培养儿童的形象记忆力
儿童身边熟悉的人和事,要他們表现出来,必须训练他们对形象的记忆能力。除了加强学生的观察,也可以通过写生、默写等方式来完成。例如:我们每天上学背的书包,它的形状、款式、图案、颜色各是什么?让儿童通过记忆把自己曾经见到过的事物在纸上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对培养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十分关键。
3、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
儿童的想象能力是观察能力和记忆力发展的延伸和升华。儿童的天真之眼与生俱来。三岁的儿童见到流水,可能会想到美人鱼、神秘的海底怪兽,甚至是大灰狼的家……有时外人看来几根简单的线条,孩子可以讲出一大段津津有味的离奇故事。学前美术教育是要让儿童给自己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在五彩缤纷的天空自由翱翔。
4、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须,是儿童素质教育的重点之处。艺术的灵魂和生命在于创造性,它是关系到儿童日后个性发展的关键。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先进而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儿童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它具有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有了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可以让人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再组合、再创造,获得新颖独特的新观念、新方法等创造性的成果。
5、提高儿童的审美思想和情趣
儿童美术教育涉及美术创作、美术欣赏和美术评论等等,包含了审美形态教育和求真教育。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和提高儿童在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同时,又增强儿童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审美情操,培养丰富的艺术情感。
参考文献:
[1]罗珍,儿童美术教育中创新型人格培养的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11)
[2]邵爱华,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J],都市家教月刊,2015(8)
[3]孔起英,学前儿童学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儿童;人格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学前儿童教育越来越重视,先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其中,美术教育对儿童学习和成长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当中包含着非常多的审美元素,不同的色彩给予儿童不同的心理认知和情感体验,让儿童在实际美术教育参与过程中,充分的感受到美的享受,这对于儿童的人格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儿童塑造一个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重大影响。
一、学前教育中培养儿童人格的重要性
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那就是人格,而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呢?无数的研究证明,人格是从儿童阶段就开始形成的,儿童阶段是基础性的,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人给培养和发展的方向,为此,对于儿童阶段,一定要重视对人格的培养。在学前阶段,儿童还没有涉入到社会大环境中,人格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而且根据许多研究发现,幼儿时期的人格教育不仅能够使得个体的人格特征表现出最大的稳定性,而且对于那些有所偏差的儿童,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予以规正,这样儿童的人格就能够始终坚持一个正确的方向。对于儿童阶段的人格重要性,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这样才能在当前儿童学前美术教育中突出对人格培养的引导。在当前的学前教育阶段,美术教育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让儿童的身心和人格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让儿童得到全面的成长,这对于儿童今后的为人处事都是具有巨大影响的。
二、学前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现状
在我国现在的学前美术教学课堂上,一些教师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依旧是以往的授课模式:教师让儿童排排坐坐好,然后在讲台上讲自己的、画自己的。虽然美术教师在认真、努力地教导儿童,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这是由于儿童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不是自己主动参与教学,这样容易造成儿童对于课本的兴趣不够浓厚,听课时常常开小差,对课本中的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等问题。因此,学前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兴趣教学,在上课之前,先对儿童的学习情况和儿童对上节课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然后根据本堂课所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备课,并且根据上课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上课情境规划。如,教师可以放慢语速,尽量用儿童讲话的语气和他们对话,也可以把课桌围成一个圆圈,教师在圆圈的中心,让儿童之间多进行沟通、交流。这样美术教师能够更好地观察儿童的学习情况,在适当的时候对他们进行演示或者单独的辅导,让儿童能够更好地学习美术学科的知识。
三、学前美术教育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
从埃里克森关于个体人格发展的理论当中我们不难分析,学前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课程实施不仅从文化知识方面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有效落实,同时也将儿童健全人格形成的互动影响在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得以体现,这对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大有裨益。现代人格教育理念認为儿童人格培养应实施于儿童入学之前,这对减少人格偏差问题意义重大。除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之外,学前美术教育对于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我们认为,学前美术教育在培养儿童健全人格方面主要可从如下两个方面得以呈现:
(一)学前美术教育实现了儿童的全面发展
1、学前美术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塑造
作为儿童情操陶冶的有效手段,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无疑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角度促进了幼儿完整个性的形成。美术作品的完成是幼儿天真活泼个性的充分体现,从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幼儿内心主动、敏感、热情、独立的性格特征,在合理干预的过程中激发幼儿潜在的实践意识与创新能力,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个性教育对于学前美术教育而言同样受用,这就要求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能够真正从幼儿实际的兴趣爱好出发,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丰富幼儿艺术课程的组织与表现形式,促进幼儿思维与智力的双向发展。幼儿美术教育不必过于注重对幼儿绘画要求的指导,应更加侧重对幼儿艺术个性的培养。
2、学前美术教育促进幼儿智力开发
实现幼儿智力开发需要从左脑训练和右脑开发的双重角度着手,而现阶段学前教育内容将重点置于文字或数字等教学内容方面,这就使得幼儿的左脑不堪重负,而右脑则长期荒于训练,这对早期幼儿智力开发是极为不利的。早期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展从审美及教育的双重角度实现了对幼儿智力的有效开发,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感知事物的过程中了解某一特定事物的外形、结构、布局、颜色以及质地等,这对训练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意义重大。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手工制作过程完成小鸟的剪贴,展现出鸟儿在空中的飞翔姿态,这对提高幼儿手指灵活性和肌肉协调性以及促进幼儿智力开发等方面都极为有利。
3、学前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作为现阶段素质教育中对个体创造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将幼儿文化知识讲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是个性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的集中体现。幼儿本身具备了较强的审美意识与创造能力,而学前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引导幼儿在勇于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升自我艺术修养,进而达到健全自我人格发展的目的。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针对幼儿创造意识的培养需要教育工作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积极引导幼儿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保护幼儿的探索和创新意识,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勇于实践,重视能力培养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合理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促进幼儿人格发展。 (二)学前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基本能力
1、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绘画是视觉艺术,观察是儿童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儿童绘画意识的表现也是儿童观察生活的结果。儿童往往喜欢画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好奇心驱使他们喜欢画那些奇怪的、有变化的东西。教师在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时,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引导他们细心地观察周围生活中事物的结构和特点,用眼睛去捕捉美和发现美。
2、培养儿童的形象记忆力
儿童身边熟悉的人和事,要他們表现出来,必须训练他们对形象的记忆能力。除了加强学生的观察,也可以通过写生、默写等方式来完成。例如:我们每天上学背的书包,它的形状、款式、图案、颜色各是什么?让儿童通过记忆把自己曾经见到过的事物在纸上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对培养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十分关键。
3、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
儿童的想象能力是观察能力和记忆力发展的延伸和升华。儿童的天真之眼与生俱来。三岁的儿童见到流水,可能会想到美人鱼、神秘的海底怪兽,甚至是大灰狼的家……有时外人看来几根简单的线条,孩子可以讲出一大段津津有味的离奇故事。学前美术教育是要让儿童给自己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在五彩缤纷的天空自由翱翔。
4、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须,是儿童素质教育的重点之处。艺术的灵魂和生命在于创造性,它是关系到儿童日后个性发展的关键。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先进而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儿童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它具有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有了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可以让人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再组合、再创造,获得新颖独特的新观念、新方法等创造性的成果。
5、提高儿童的审美思想和情趣
儿童美术教育涉及美术创作、美术欣赏和美术评论等等,包含了审美形态教育和求真教育。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和提高儿童在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同时,又增强儿童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审美情操,培养丰富的艺术情感。
参考文献:
[1]罗珍,儿童美术教育中创新型人格培养的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11)
[2]邵爱华,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J],都市家教月刊,2015(8)
[3]孔起英,学前儿童学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