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图书馆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即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充满人文关怀,体现美与和谐。本文将立足于“以人为本”这一人性化理念,试探讨国内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及内环境布置等硬件的合理发展趋势。
一、 位置、环境
公共图书馆多走大众型路线,为普通民众服务,其位置应处于该区域人流量较大,交通四通八达的地点。而图书馆是精神圣殿,周围环境又需清幽雅致、古朴肃静。两者似乎是一对矛盾,笔者认为比较合适的地点是在大型公园旁边甚至在公园里面,人文与自然互为风景,巧妙融合。如深圳图书馆地处福田区主要路段红荔路上的荔枝公园旁边,馆内后花园与荔枝公园仅一水之隔,园内风景一览无余。春花夏草、秋月冬风,景致无限。又如美国洛山矶汉廷顿图书馆位于汉廷顿花园,园内占地近一百三十英亩,设有图书馆、艺术馆、植物园等,这个全美有名的专业研究型图书馆即是典型的花园中的图书馆。
二、 建筑整体设计
图书馆予人的感觉是圣洁而亲和的,仿佛西方教堂建筑,第一眼、第一种感受便有洗涤净化人心灵的功效。建筑整体外观应符合这个主题。
图书馆功能已从“重藏”转移至“重用”,尤其是省、市、区级公共图书馆更应以用为主,所以公共图书馆建筑楼层不宜过高,3~5层比较适用该原则。建筑设计不能复杂繁琐,不要让读者一进去就迷路。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意味着新奇、复杂、难以琢磨,而是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反映在图书馆建筑上就是应首先考虑对于读者和对于馆员的人性化和实用,其次才是象征意义、人文标志,当两者完美结合就是经典的建筑艺术。
而图书馆建筑美学即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此种种我们图书馆人应有一定了解,掌握正确的方向。
三、 内环境布置
如何利用空间和留有空间,是建筑艺术永恒的主题。被利用处实用、体贴、舒适,留有处宽敞、流畅即是人性化。以下介绍几个设计或想法:
(一)图书馆楼层分布应遵循科学、合理原则,读者能最快找到所需,不必上楼又下楼,笔者主张以读者类型分布楼层。此处读者类型指读者来图书馆的目的,主要有研究型、专业型、学习型、休闲型、浏览型等。读者目的不同,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和内容也不同,一个服装专业人士想看的时装书与一个想使自己穿着打扮更有品位的读者所看的时装书大不一样,如深圳图书馆的时装类书就没有单一地按照索取号或类别摆放在一处,而是分别放在时装图书馆和社会科学阅览室。以某些图书馆实际楼层分布为基础,笔者理想中的楼层分布概括说明如下:一、二层主要服务于普通读者,适用一般的浏览、休闲,空间层次丰富,气氛活泼;三层服务于学习型读者,提供更多的桌椅和电脑设备,宁静素雅;四层服务于专业人士,按本地区人文特点设立专业图书馆(如深圳图书馆现已开办法律、时装、特区文献、外文等专业图书馆),且书、报、光盘、资料库等各种资料集合一室,达到利用率最高;五层服务于研究人员和学者,实行参考咨询服务,配以小间研究室,提供私密独立的空间。以上只是将设想作虚拟说明,当然每个图书馆都可按自己特点灵活运用。图书馆建筑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每一处该怎么使用,内部设置、布线、采光都要最大限度为功能服务,才不失实用的建筑艺术。
(二)提倡“把最好的地方留给读者”固然精神可嘉,可是也不能忽略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工作的位置狭小、阴暗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可提升读者的满意度,心情愉快的馆员能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对应在图书馆建筑,即不仅对读者开放的阅览区,且工作人员工作间、办公室都应舒适、空气流通、空间适当。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内部装修时应严格把守质量观,美观实用是其次,无污染才是第一位。健康、安全对读者来说很重要,对每天8小时都要坚守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则可以说是高度负责,是对员工最周全的保护。重视且达到这一点,乃真正的人文关怀。
(三)为使读者最大化地利用图书馆为读者悉心准备的信息资源,读者需明确图书馆内部结构,标识牌的设计很重要。首先,标识牌内容应指示清晰,读者无需询问,即随时随地可轻松去往任何想去的地方,心理感觉轻松,容易产生亲切感。标识牌多多益善,读者就可以很快熟悉环境。其次,一些提示性的标识语言如果能表达得活泼、贴心,辅以诙谐的漫画,不但读者易于接受,更能给其以愉快的心情。另外,标识牌外观设计应与图书馆内装修成为一个整体,提升品位度,给人以和谐美感。
(四)服务台是工作人员和读者都要利用的地方,需着重设计:位置鲜明—便于读者找到和工作人员流动服务;内部空间宽敞—容纳多人、可扩展业务;外部空间顺畅—读者可从各个方位前来咨询。服务台功能有问讯、证件处理、借、还书等,可分亦可合。香港中央图书馆的咨询处位于一楼大厅中央偏左的位置,由于功能细化,咨询处仅仅是一张弧形长桌,有一位工作人员。图书借、还处和图书证申请处并列于大厅右侧。前者占地长且宽阔,工作人员较多,并设有排队的拦绳,使读者秩序井然。图书证申请处放置椅子,读者可与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亲切自然。由于其图书证有在线申请及邮寄等多种办理方式,故此处空间不大,以舒适为主。
(五)如果把人文关怀延伸至每一个角落,那么,厕所是不能忽略的一处。曾几何时,厕所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是在角落里,被冷落被掩饰着的。但是今天,恰恰还是同一个地方,却是越优雅越能体现文明的程度。正因为之前被忽视,所以问题很多,图书馆新建筑应该着重考虑这一部分的设计。最重要的是位置易找,读者抬头看看标识牌就可以了。洗手间空间大小可视人流量而定,还要考虑到本馆的特点,如广州图书馆在2004年投资改造的洗手间适当增加了女性厕位。厕所更名为洗手间,因其功能改进,设施配备齐全。从设施上考虑,洗手间应具备完善的用具,大到残障人士专位、干手机,小到一个挂包的挂钩或放置书的小台,都不无贴心。纸筒内不应断纸,至少也要有一个投币自动出纸机,没有纸供应几乎是最容易被忽略而引起读者抱怨的。图书馆人也开始考虑环保问题,广州省立中山图书馆预计在2006年完成的一期改建工程中,将配置“雨水采集系统”,一方面回收生活用水,一方面收集雨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卫生间冲洗和园林绿化灌溉等方面,以达到节水的目的(另有太阳能、自然风等环保方式,与此处无关,不予提及,但非常值得借鉴和思考)。在功能上,洗手间还可以有所拓展。因图书馆特殊环境要求,通信工具应关机或调于震动状态,且不允许在阅览区接听,其实在大厅或者与阅览区有一墙之隔处接听也会影响其他人,有些图书馆规定是完全禁止,又可能耽误读者处理私人事物,那何不如在洗手间另辟一间通信室,有良好的隔音设施,布置沙发、绿化,甚或纸、笔,使读者泰然自若,私密又舒适。
以上想法看来比较凌乱分散,但正是这些细微、敏感之处,才最能体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理念,于一点一滴体现人文关怀。理论最可贵的是切实可行,且笔者所提之处国内也有某些先例,仅希望小文能为图书馆新建筑提供可参考价值,有一、两点能使图书馆人有所感悟,笔者真正甚感欣慰了。
一、 位置、环境
公共图书馆多走大众型路线,为普通民众服务,其位置应处于该区域人流量较大,交通四通八达的地点。而图书馆是精神圣殿,周围环境又需清幽雅致、古朴肃静。两者似乎是一对矛盾,笔者认为比较合适的地点是在大型公园旁边甚至在公园里面,人文与自然互为风景,巧妙融合。如深圳图书馆地处福田区主要路段红荔路上的荔枝公园旁边,馆内后花园与荔枝公园仅一水之隔,园内风景一览无余。春花夏草、秋月冬风,景致无限。又如美国洛山矶汉廷顿图书馆位于汉廷顿花园,园内占地近一百三十英亩,设有图书馆、艺术馆、植物园等,这个全美有名的专业研究型图书馆即是典型的花园中的图书馆。
二、 建筑整体设计
图书馆予人的感觉是圣洁而亲和的,仿佛西方教堂建筑,第一眼、第一种感受便有洗涤净化人心灵的功效。建筑整体外观应符合这个主题。
图书馆功能已从“重藏”转移至“重用”,尤其是省、市、区级公共图书馆更应以用为主,所以公共图书馆建筑楼层不宜过高,3~5层比较适用该原则。建筑设计不能复杂繁琐,不要让读者一进去就迷路。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意味着新奇、复杂、难以琢磨,而是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反映在图书馆建筑上就是应首先考虑对于读者和对于馆员的人性化和实用,其次才是象征意义、人文标志,当两者完美结合就是经典的建筑艺术。
而图书馆建筑美学即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此种种我们图书馆人应有一定了解,掌握正确的方向。
三、 内环境布置
如何利用空间和留有空间,是建筑艺术永恒的主题。被利用处实用、体贴、舒适,留有处宽敞、流畅即是人性化。以下介绍几个设计或想法:
(一)图书馆楼层分布应遵循科学、合理原则,读者能最快找到所需,不必上楼又下楼,笔者主张以读者类型分布楼层。此处读者类型指读者来图书馆的目的,主要有研究型、专业型、学习型、休闲型、浏览型等。读者目的不同,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和内容也不同,一个服装专业人士想看的时装书与一个想使自己穿着打扮更有品位的读者所看的时装书大不一样,如深圳图书馆的时装类书就没有单一地按照索取号或类别摆放在一处,而是分别放在时装图书馆和社会科学阅览室。以某些图书馆实际楼层分布为基础,笔者理想中的楼层分布概括说明如下:一、二层主要服务于普通读者,适用一般的浏览、休闲,空间层次丰富,气氛活泼;三层服务于学习型读者,提供更多的桌椅和电脑设备,宁静素雅;四层服务于专业人士,按本地区人文特点设立专业图书馆(如深圳图书馆现已开办法律、时装、特区文献、外文等专业图书馆),且书、报、光盘、资料库等各种资料集合一室,达到利用率最高;五层服务于研究人员和学者,实行参考咨询服务,配以小间研究室,提供私密独立的空间。以上只是将设想作虚拟说明,当然每个图书馆都可按自己特点灵活运用。图书馆建筑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每一处该怎么使用,内部设置、布线、采光都要最大限度为功能服务,才不失实用的建筑艺术。
(二)提倡“把最好的地方留给读者”固然精神可嘉,可是也不能忽略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工作的位置狭小、阴暗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可提升读者的满意度,心情愉快的馆员能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对应在图书馆建筑,即不仅对读者开放的阅览区,且工作人员工作间、办公室都应舒适、空气流通、空间适当。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内部装修时应严格把守质量观,美观实用是其次,无污染才是第一位。健康、安全对读者来说很重要,对每天8小时都要坚守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则可以说是高度负责,是对员工最周全的保护。重视且达到这一点,乃真正的人文关怀。
(三)为使读者最大化地利用图书馆为读者悉心准备的信息资源,读者需明确图书馆内部结构,标识牌的设计很重要。首先,标识牌内容应指示清晰,读者无需询问,即随时随地可轻松去往任何想去的地方,心理感觉轻松,容易产生亲切感。标识牌多多益善,读者就可以很快熟悉环境。其次,一些提示性的标识语言如果能表达得活泼、贴心,辅以诙谐的漫画,不但读者易于接受,更能给其以愉快的心情。另外,标识牌外观设计应与图书馆内装修成为一个整体,提升品位度,给人以和谐美感。
(四)服务台是工作人员和读者都要利用的地方,需着重设计:位置鲜明—便于读者找到和工作人员流动服务;内部空间宽敞—容纳多人、可扩展业务;外部空间顺畅—读者可从各个方位前来咨询。服务台功能有问讯、证件处理、借、还书等,可分亦可合。香港中央图书馆的咨询处位于一楼大厅中央偏左的位置,由于功能细化,咨询处仅仅是一张弧形长桌,有一位工作人员。图书借、还处和图书证申请处并列于大厅右侧。前者占地长且宽阔,工作人员较多,并设有排队的拦绳,使读者秩序井然。图书证申请处放置椅子,读者可与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亲切自然。由于其图书证有在线申请及邮寄等多种办理方式,故此处空间不大,以舒适为主。
(五)如果把人文关怀延伸至每一个角落,那么,厕所是不能忽略的一处。曾几何时,厕所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是在角落里,被冷落被掩饰着的。但是今天,恰恰还是同一个地方,却是越优雅越能体现文明的程度。正因为之前被忽视,所以问题很多,图书馆新建筑应该着重考虑这一部分的设计。最重要的是位置易找,读者抬头看看标识牌就可以了。洗手间空间大小可视人流量而定,还要考虑到本馆的特点,如广州图书馆在2004年投资改造的洗手间适当增加了女性厕位。厕所更名为洗手间,因其功能改进,设施配备齐全。从设施上考虑,洗手间应具备完善的用具,大到残障人士专位、干手机,小到一个挂包的挂钩或放置书的小台,都不无贴心。纸筒内不应断纸,至少也要有一个投币自动出纸机,没有纸供应几乎是最容易被忽略而引起读者抱怨的。图书馆人也开始考虑环保问题,广州省立中山图书馆预计在2006年完成的一期改建工程中,将配置“雨水采集系统”,一方面回收生活用水,一方面收集雨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卫生间冲洗和园林绿化灌溉等方面,以达到节水的目的(另有太阳能、自然风等环保方式,与此处无关,不予提及,但非常值得借鉴和思考)。在功能上,洗手间还可以有所拓展。因图书馆特殊环境要求,通信工具应关机或调于震动状态,且不允许在阅览区接听,其实在大厅或者与阅览区有一墙之隔处接听也会影响其他人,有些图书馆规定是完全禁止,又可能耽误读者处理私人事物,那何不如在洗手间另辟一间通信室,有良好的隔音设施,布置沙发、绿化,甚或纸、笔,使读者泰然自若,私密又舒适。
以上想法看来比较凌乱分散,但正是这些细微、敏感之处,才最能体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理念,于一点一滴体现人文关怀。理论最可贵的是切实可行,且笔者所提之处国内也有某些先例,仅希望小文能为图书馆新建筑提供可参考价值,有一、两点能使图书馆人有所感悟,笔者真正甚感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