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年一度的民工潮给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但是,在广东一些地方却爆发了“民工荒”。招收大量的生产工人,成为珠江三角洲一些企业的头等大事。20多年来,这几乎是第一次让老板们为了一个普通的农民工而展开了争夺战,它让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敏锐地感受市场变得如此紧迫,它让忍辱负重的农民工们的权益得以凸显,它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中国“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的真正含义。
关键词:民工荒;民工潮;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313-02
1 引言
从2004年春天开始,“缺工”这个词开始越来越多地为晋江市的大小私营企业主所提及,仿佛一夜之间农民工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紧俏商品”。广东晋安某公司招聘主管说,以前厂里如果缺人了,只要在厂门口竖一块“招工”的牌子,就会有人源源不断地上门来求职,不到几天工夫就能招满,而且招满之后的一个多月里还有人经常来询问是否需要工人。现在是招聘的牌子在门口放一个多月,都开始褪色了,招到的工人还不到20人。民工荒从沿海开始,一路扩散到西部,确实让某些人感到意外,甚至有些难以接受。
2 民工荒原因分析
(1)从表面看,是薪酬过低,民工薪酬差不多十年未涨。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一项调查,12年来,珠三角地区民工月工资仅提高了68元,如果把物价等因素考虑进去,实际是负增长。广东省相关人员表示,技术工人短缺首先是因为一些企业农民工工资福利、待遇较低,对技术工人缺乏吸引力。在广东许多地区,10年前农民工的月工资约600-1000元,在政府公务员10年里数次加薪、大学毕业生待遇节节高攀的情况下,这些农民工仍然拿着10年前的工资。
(2)另一方面物价持续上涨,导致民工生活成本大幅提高,基本生活保障也难以满足,我们不难发现民工荒短缺的是劳动技能要求不高的、年龄在18-25岁民工。以广东省为例,目前,广东的企业对劳动力的文化、技能素质要求比前略有提高,不过绝大部分的岗位只要求初中文化,仅一半要求达到初级工以上水平,几乎不到10%的岗位要求为中级工并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广东省委的调查显示,进城务工人员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9.7%,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1.1%,高中以上程度(含技校和中专)的占18.5%。虽然有些进城务工人员掌握一些简单的职业技能,但离用工单位的要求较远,而且绝大多数没有职业资格证书。
3 如何解决民工荒现象
3.1 企业要善待员工
善待员工是解决该问题的最好办法。为员工增加收入,并使员工有各种社会保障,固然有利于吸引民工就业,但企业要想真正留住人,还须以人为本,善待员工,把工人当自家人看。由此笔者想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公司一位女员工的生日,她接到了总经理的签名贺卡和公司赠送的一本书《没有任何借口》,书的扉页有公司赠言:“知识提升竞争力”,赠言下方盖着公司的印章。该员工激动地说:“一张老总的生日贺卡,一本公司的赠书,虽然花钱不多,但说明公司在记住我们每一位员工。”这个公司不管哪位员工过生日,都会收到总经理的生日贺卡和公司的赠书。该公司从不担忧缺员工,因为他们从不拖欠工人的工资,把尊重员工放在首位,通过浓厚的企业文化来提高员工的素质,增强员工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归属感。财富更多意味着社会责任更多,纵观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将“善待员工”的思想贯彻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始终。善待员工,不仅要从道义上给予员工“善”,还要从管理方法加以“善”: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在技术上指导他们,在生产上鼓励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使外来工在企业有一种家的感觉。这才是最佳的员工管理方式,也是留住民工最有力的“武器”。
3.2 政府要尽快制定配套的公共政策
各级党和政府应当加强协调与引导,督促有关部门打破城乡壁垒,制定一系列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配套政策,完善各种调节措施和手段。
(1)进一步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使上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城镇转移,引导这支庞大的人力资源大军在城市创业、发展。要按照法定住所与户籍登记一致的原则,以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础,建立城乡统一、有一定自由迁徙权的户籍法律制度。应简化进城务工人员各种证件的办理手续,把取消不合理收费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建立“多证合一,信息共享”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合作,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学历、就业经历、奖惩情况、刑事违法记录等方面的证明材料,建立进城务工人员个人档案管理制度,实行广泛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制度。按照“国家拿一点、企业出一点、个人缴一点”的原则,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机制,并逐步与城市居民接轨,使进城务工人员能够享受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如子女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养老保险、生活救济等。
(2)培育公平竞争、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权利,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劳动力市场素质准入制度,推广劳务定向输出,建立地区间劳动关系稳定、组织化程度高、管理服务到位的定向劳务协作
3.3 社会要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应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服务,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在城市中更好地创业发展,拓宽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应多方开辟渠道,为进城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牵线搭桥,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广开就业门路。如共青团组织发挥组织网络健全的优势,利用互联网建立“全国进城务工青年劳务信息服务网”,采取网上信息与网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汇集进城务工青年求职信息和企事业单位用工信息并使之有效对接,帮助农村务工青年进城求职;要及时、准确地发布重点输出和输入地区的劳务信息,介绍国家相关法规和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减少外出打工的盲目性和徒劳往返;劳务中介机构的信息服务工作应尽可能前移,深入进城务工人员集中的车站、码头以及输出地,为他们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3.4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应加大宣传力度,唤起全社会对进城务工群体的关注。要大力宣传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的积极作用,树立进城务工人员中的正面典型;纠正长期城乡分割体制造成的观念上的歧视,使城镇居民能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进城务工人员,形成平等友善、和睦相处、共建城市的社会氛围;教育引导进城务工人员自觉提高文明素养,积极融入城市生活.
“民工荒”更提醒企业通过人性化的管理留住民工。现在,更多的企业老板认识到,要吸引民工,人性化、人情味的管理是关键,企业不光要用工资,还要用感情和文化来留人,要让员工有家的感觉,有归属感和归宿感,要营造富于吸引力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劳伦斯、克雷曼.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性优势的工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关键词:民工荒;民工潮;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313-02
1 引言
从2004年春天开始,“缺工”这个词开始越来越多地为晋江市的大小私营企业主所提及,仿佛一夜之间农民工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紧俏商品”。广东晋安某公司招聘主管说,以前厂里如果缺人了,只要在厂门口竖一块“招工”的牌子,就会有人源源不断地上门来求职,不到几天工夫就能招满,而且招满之后的一个多月里还有人经常来询问是否需要工人。现在是招聘的牌子在门口放一个多月,都开始褪色了,招到的工人还不到20人。民工荒从沿海开始,一路扩散到西部,确实让某些人感到意外,甚至有些难以接受。
2 民工荒原因分析
(1)从表面看,是薪酬过低,民工薪酬差不多十年未涨。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一项调查,12年来,珠三角地区民工月工资仅提高了68元,如果把物价等因素考虑进去,实际是负增长。广东省相关人员表示,技术工人短缺首先是因为一些企业农民工工资福利、待遇较低,对技术工人缺乏吸引力。在广东许多地区,10年前农民工的月工资约600-1000元,在政府公务员10年里数次加薪、大学毕业生待遇节节高攀的情况下,这些农民工仍然拿着10年前的工资。
(2)另一方面物价持续上涨,导致民工生活成本大幅提高,基本生活保障也难以满足,我们不难发现民工荒短缺的是劳动技能要求不高的、年龄在18-25岁民工。以广东省为例,目前,广东的企业对劳动力的文化、技能素质要求比前略有提高,不过绝大部分的岗位只要求初中文化,仅一半要求达到初级工以上水平,几乎不到10%的岗位要求为中级工并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广东省委的调查显示,进城务工人员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9.7%,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1.1%,高中以上程度(含技校和中专)的占18.5%。虽然有些进城务工人员掌握一些简单的职业技能,但离用工单位的要求较远,而且绝大多数没有职业资格证书。
3 如何解决民工荒现象
3.1 企业要善待员工
善待员工是解决该问题的最好办法。为员工增加收入,并使员工有各种社会保障,固然有利于吸引民工就业,但企业要想真正留住人,还须以人为本,善待员工,把工人当自家人看。由此笔者想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公司一位女员工的生日,她接到了总经理的签名贺卡和公司赠送的一本书《没有任何借口》,书的扉页有公司赠言:“知识提升竞争力”,赠言下方盖着公司的印章。该员工激动地说:“一张老总的生日贺卡,一本公司的赠书,虽然花钱不多,但说明公司在记住我们每一位员工。”这个公司不管哪位员工过生日,都会收到总经理的生日贺卡和公司的赠书。该公司从不担忧缺员工,因为他们从不拖欠工人的工资,把尊重员工放在首位,通过浓厚的企业文化来提高员工的素质,增强员工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归属感。财富更多意味着社会责任更多,纵观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将“善待员工”的思想贯彻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始终。善待员工,不仅要从道义上给予员工“善”,还要从管理方法加以“善”: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在技术上指导他们,在生产上鼓励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使外来工在企业有一种家的感觉。这才是最佳的员工管理方式,也是留住民工最有力的“武器”。
3.2 政府要尽快制定配套的公共政策
各级党和政府应当加强协调与引导,督促有关部门打破城乡壁垒,制定一系列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配套政策,完善各种调节措施和手段。
(1)进一步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使上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城镇转移,引导这支庞大的人力资源大军在城市创业、发展。要按照法定住所与户籍登记一致的原则,以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础,建立城乡统一、有一定自由迁徙权的户籍法律制度。应简化进城务工人员各种证件的办理手续,把取消不合理收费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建立“多证合一,信息共享”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合作,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学历、就业经历、奖惩情况、刑事违法记录等方面的证明材料,建立进城务工人员个人档案管理制度,实行广泛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制度。按照“国家拿一点、企业出一点、个人缴一点”的原则,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机制,并逐步与城市居民接轨,使进城务工人员能够享受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如子女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养老保险、生活救济等。
(2)培育公平竞争、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权利,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劳动力市场素质准入制度,推广劳务定向输出,建立地区间劳动关系稳定、组织化程度高、管理服务到位的定向劳务协作
3.3 社会要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应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服务,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在城市中更好地创业发展,拓宽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应多方开辟渠道,为进城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牵线搭桥,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广开就业门路。如共青团组织发挥组织网络健全的优势,利用互联网建立“全国进城务工青年劳务信息服务网”,采取网上信息与网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汇集进城务工青年求职信息和企事业单位用工信息并使之有效对接,帮助农村务工青年进城求职;要及时、准确地发布重点输出和输入地区的劳务信息,介绍国家相关法规和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减少外出打工的盲目性和徒劳往返;劳务中介机构的信息服务工作应尽可能前移,深入进城务工人员集中的车站、码头以及输出地,为他们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3.4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应加大宣传力度,唤起全社会对进城务工群体的关注。要大力宣传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的积极作用,树立进城务工人员中的正面典型;纠正长期城乡分割体制造成的观念上的歧视,使城镇居民能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进城务工人员,形成平等友善、和睦相处、共建城市的社会氛围;教育引导进城务工人员自觉提高文明素养,积极融入城市生活.
“民工荒”更提醒企业通过人性化的管理留住民工。现在,更多的企业老板认识到,要吸引民工,人性化、人情味的管理是关键,企业不光要用工资,还要用感情和文化来留人,要让员工有家的感觉,有归属感和归宿感,要营造富于吸引力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劳伦斯、克雷曼.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性优势的工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