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工程

来源 :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b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月开学,我们班来了位新老师——王老师。第一节语文课,王老师没上新课,而是在黑板上写了“精准扶贫”四个大字。说起扶贫,我还是知道一些的,我们村里的村干部经常带着上面的领导来村里扶贫走访。我正诧异,就听王老师说:“从这学期开始,我就是你们的语文老师、班主任,在正式学习语文之前,我们一起启动一项工程——‘精准扶贫’工程,让需要帮助的同学摘掉成绩落后的帽子,学会自主学习。”
  通过前期调查,王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类:成绩处在前十名的学生帮扶落后的十个学生,确定为帮扶人与被帮扶人的关系,座位也两两对应地排在一起。成绩处在中游的十个学生分成两组,五个对五个,互相帮扶监督。王老师说:“这叫一对一帮扶,精准确定帮扶对象,这是第一步。”
  课堂上,王老师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细致讲解,我们用心做好笔记,帮扶人与被帮扶人互相检查,王老师还不时地抽查。王老师说:“这叫知识点精准落实到位,是‘精准扶贫’工程的根基。”
  早读,我们背诵笔记,先自背,然后被帮扶人还要在帮扶人那里背。王老师不离班,监督我们背诵情况。每个单元上完会有测验,所有背诵和测验结果都及時记录在案。王老师说:“‘精准扶贫’工程的措施必须落实在日常每一天,持之以恒必出好效果。”
  特别是作文,王老师说:“这是成绩‘脱贫’的关键,必须精准落实措施。”王老师教给我们作文“脱贫”程序法:每一篇习作,必须先写出提纲,明确中心,再动笔写文。成文后还要自己评价自己的文章,精心修改。每一步,王老师都在线监督指导,我们的作文水平一路飙升。
  一学期下来,期末统考时我们班语文成绩突飞猛进,一鸣惊人。
  我们国家有“精准扶贫”,让全体中国人过上幸福生活;我们班也有“精准扶贫”,让每个同学都学会自主学习。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发稿/沙群
  @指导老师/王章勤:全文语言通顺,层次清晰,开篇点题,中间具体写“精准扶贫”教学过程,结尾升华主题,非常好。
其他文献
额济纳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辖下的一个旗,海拔高度在898米~1598米之间,多为无人居住的沙漠区域,是全球仅存的三大胡杨林区之一.rn胡杨号称“三千年不死,死后三千年不倒,倒后三千年不朽”,是一种生命力旺盛得惊人的沙漠植物,可在-42.3℃至49.6℃的气温环境中生存,积水浸泡150天也毫无损伤.
期刊
1  我在月光如水的夜晚向你讲述这个故事,微风吹起屋外的果树,那是我小时候种下的。它们当然老了,但除了树干苍老,树叶依然繁茂。  果实成熟,挂在枝头,像夜晚的红灯笼隐匿在我的故事里,散发出属于故乡,准确地说属于童年的清香。只有在这孩子一般的果香里,只有回到故乡,我才会情不自禁地向你讲述亲爱的黄鼠狼的故事。  如果你相信月光是一只黄鼠狼,你就会相信我讲的故事。  如果置身于我的故乡,与我一起坐在屋子
期刊
一、老乌克想退休了rn最近,老乌克总想着退休.这倒也不是他的错.因为他目前干的活儿,对平衡性要求很高,而他现在腿脚开始不利索了,腰也有点儿疼.可是,他和公司签的工作合同还没到期,如果违约,他就要支付一大笔赔偿金.
期刊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全家去奶奶家过年。我可是“大丰收”了,收了近2000元的大红包!攥着手中厚厚的一叠纸币,我笑得咧开了嘴。  我眉开眼笑地计划着如何用这笔压岁钱:先去买一些好吃的零食,把自己喂得胖胖的;接着去把我中意很久的芭比娃娃买回家;还剩下的一些钱就存进银行,让存折上的钱越滚越多!  想着想着,就到了家里。我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正准备上楼睡觉。爸爸走了过来,笑眯眯地让我交出压岁钱,否则下学
妈妈出差了,家里只有我和爸爸两个人。  星期天上午,我对爸爸说:“爸爸,平时你工作忙,都不做菜,今天我们就点外卖吧。”“No!No!No!”爸爸连连摇头,“儿子,爸爸今天给你露一手,秀一秀我的厨艺,如何?”我大声说:“好呀!我还没有吃过你做的菜呢,今天有口福了。”  爸爸淘好米放进电饭煲,插上电源,然后兴致勃勃地去买菜了。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在厨房里把水龙头开得大大的,“哗哗哗”洗起了菜。我好奇
期刊
事情发生在去年冬天的一个星期日。  妈妈住进医院的第二天,病房里住进来一位老奶奶。  那天,妈妈要吃油条。我买了来正要给妈妈吃,只听“哐”的一声响,病房的门被人一脚踹开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叔叔背着一位老奶奶满头大汗地闯了进来。  这个叔叔是从三公里以外的小村子把他母亲背到医院里来的。看上去,老奶奶足有八十岁,嘴有点歪,手脚不能动。从进病房后,老奶奶没出过声儿,只听见那位叔叔“娘啊,娘”地叫个不停。医
作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村学校的孩子,我们会被学校安排参加各种各样的集体劳动。这些劳动当然免不了辛苦,有一些甚至非常劳累,却也往往充满意想不到的乐趣,带给我们意外的收获。它们是一张张闪闪发亮的记忆的丝网,将我们每个人网在其中,一伸手,就能触摸到那原味薯片一样纯净快乐的质地。  说起来,那真是一次意外降临的集体劳动。那时候我刚刚上初一,是在一所名叫渣津中学的乡镇中学就读,学校位于渣津老街的入口处。除
期刊
人的记忆有时会选择性地强调某些经历.有些在当时看起来惊天动地的大事有可能会被时间冲淡,变得难以记起.有些不经意间发生的小事却有可能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涌上心头,好像是让人重新考量它们的重要意义,让人感到刻骨铭心.
期刊
每当黄昏时  夕阳奶奶提着金圆桶  给大家撒蜜糖  调皮的浪宝宝  在海上追逐着蜜糖  抢到了很开心  笑成朵朵金花  山顶的狗尾草  尾巴尖儿滴着蜜  风娃娃跑来舔一口  一起跳起搖摆舞  麻雀的家在西边  夕阳奶奶把最后的蜜  悄悄搁在树巢上  给小麻雀当晚餐  当她分完所有蜜  收起圆桶回家了  她离开的背影  洒下一片温柔  发稿/赵菱
期刊
吃过一顿丰盛的晚餐,望着满桌的杯盘狼藉,奶奶伸了伸懒腰,慢悠悠地问道:“今天的碗谁来洗?”妈妈立马说:“要不我们抽签吧,谁抽到了谁洗碗!”我一听来了兴趣,从书包里掏出三张纸和一支笔交给妈妈。  妈妈拿起笔刚要写,突然又停了下来,对我说:“你去烧下水,我一会儿就写好。”我转身把水壶装满,放在底座上开始烧水。我边擦手边回头,看见妈妈已经写好了抽签的纸条。三个人,三张签,先下手为强!我迫不及待地抽出一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