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oubin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和新课标里“打破学科中心论。强调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学习,重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的理念相一致,二者都指正了生活和教学的关系,即要结合实际生活组织教学。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对于母语教育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小学生受年龄、知识面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难以理解过多的理性知识。而生活是他们最熟悉的,引导他们留心生活并运用生活中的感知来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也能起到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语文教学和学生实际的联系,帮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在大量“活”的情境中学语文,学“活”的语文。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阅读教学中我的几点做法:
  
  一、媒体加盟.解读文本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在我学习和运用新课标组织教学的几年里,发现教材的编排不仅注重了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还突出了知识的生活化。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但我们现在的学生在爸爸妈妈的娇宠下,学校老师的呵护下,生活内容过于单调、枯燥,课余生活几乎没有色彩可言。因此,课堂中,我们在让学生们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录音等方式展示与文本相应及相关的生活情境,就能弥补学生生活经历的缺乏或空白,拉近学生与内容的距离,使他们能较快地纳入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一文时,我收集了大量有关北京白天和夜晚景象的图片并制成幻灯向学生展示。幻灯中夜晚的京都,古老的建筑和林立的大厦在璀璨的灯光的映衬下,到处流光溢彩,瑰丽无比。奇观秀景锁住了所有他们的目光,惊呼声在教室里此起彼伏。集古老与繁华于一体的北京城,已经成了他们热爱和向往的地方。图片的内容不仅弥补了学生的生活空白,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且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教学难点。
  而对于那些远离学生生活,有特定背景的文章,我们则可以借助文本外的文化常识、背景知识、影片等去组织教学,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重在引导学生品悟雷锋的精神,可是这些孩子许多连雷锋是谁都不知道。没有感知何来感悟!于是,课前我找来电影《雷锋》的光碟,利用课余放给他们看。观后还动员他们查找雷锋的资料和故事。课上,先了解雷锋生平,再听雷锋故事,最后结合电影请他们他谈谈自己的感受。尽管没有那个年代的生活经历,但真实的影片内容很快就使学生走进文本,深入其中,对雷锋的敬仰和爱戴得到了升华。文本外的材料和影片,不仅消除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优化了他们的学习过程,还延伸了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了学生的间接生活体验。
  
  二、情境阅读。促进理解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表演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展示自己的方式。进行课堂演练,可以让他们在欢乐的活动中自然地理解文本,提升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在模拟中也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领悟。
  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解读,主要依賴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感性认识越是丰富,对文字的理解越透彻。书本上的许多知识,仅凭老师的解说,效果不会好,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各种方式,把书本知识还原成生活情景,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动作或绘画的形式,既简洁又直观,不仅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表象,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如:识字教学中,“蹦”和“跳”都属于脚的动作,二者词义相近,但又有区别。区分时,我请两位同学分别做这两个动作,同学们马上指出:它们一个向上,一个向前,方向不同。而在《爬山虎的脚》一文中,对于脚的位置和怎样爬墙一直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枝茎,请同学们自己读文理解,最后叫学生上来在茎上添上叶子和脚。这样脚的位置就明确了。讲解“爬”时,先让一位学生上台,他伸出的胳膊代替爬山虎的一只脚,手看成是枝状细丝,而身体则代表茎,同学们说爬的动词。这个学生边听边做,我则在旁边引导他们体会每个动词的作用。就这样肢体语言和绘画帮我们解除了学习中的困难。
  ’
  还有一些形式,如唱歌,实物、图片、标本等,运用这些熟识的来自于生活的事物于教学中,让学生借助自我体验把生活化为文字去感受、理解,从而达到主动吸收,自觉获取,高效反馈。这样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也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发展,提高了学生解读文字的能力。
  
  三、调动体验.加深感悟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指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知也不一样。把真实生活经历和与丰富多彩的社会体验引入到课堂中,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他们的情绪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他们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主动走进文本,去作进一步体验。
  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文中结尾的三段话中出现了两个含义不同的“看”字,它们在文中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课上,在同学们领会到小鸟为了找到朋友而四处奔走,焦急而又担忧的心情后,我出示了文章的结尾,请他们读,找动词。两个“看”字很快就被指了出来。这时,我问他们:你们都有自己的朋友么?朋友不见了,你着急么?现在,你就是小鸟,经过千辛万苦的寻找,终于找到了用大树点燃的灯火,看着灯火,你想对它(你的朋友)说什么呢?歌唱完了,这时你的心情怎样?要走了,你还想对朋友说什么?一言激起千层浪。这种贴近学生生活情景的问题立时激起了学生们的热情。我!我!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声声急切的回应在教室中此起彼伏。学生们有的谈到对朋友要真诚,做人要讲诚信;有的讲要学习树的奉献精神;有的则说友谊是最美好的……真实的生活经验不仅帮他们理解了知识,丰富了情感,更加深了他们对生活的感悟。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虽小却是一个大社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表现在小课堂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与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让生活走进课堂,创设“活”的学习情境,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其他文献
沟通师生信息交流的渠道,加强信息反馈,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取得复习课高效益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获取反馈信息的渠道如下几种形式:    一、提问    可分为检查性提问、调查性提问、启发式提问。  检查性提问。既可放在一堂课的开始,亦可放在复习过程中,还可放在一堂课的末尾。  调查性提问,宜放在新的复习内容的始端,投石问路。  启发性提问。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和梳理,在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
期刊
情感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  周红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反观当前数学教学,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
期刊
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将陪伴人的一生。“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如想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兴趣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人的潜能,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还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此我深有感触。与其费尽心思调
期刊
【摘要】 小学的作文教学虽然是以班级上课的形式进行,实行上却更突出地表现为学生的独立操作,体现了学生间的个性差异。运用生本教学采用活性分层快速作文教学法,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异步达标。发展个性,各展其长,全方位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活性;分层;快速;作文    一、活性分层快速作文教学的依据    1、“分层”是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活性分层快速作文教学的主体是分
期刊
在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想象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转换角色、激发创造热情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方面的积极性都得以调动起来了,才能取得良好的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努力把探究式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体制上存在弊端,导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剥夺了。这种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也同样存在于职业学校语文教育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是国家的意志,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停留在观念上的转变,而是进入了实用、探索阶段,改革势在必行,这对思想政治课提出了更新的挑战。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搞好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三点体会:  第一.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关键  首先,理解和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的教学理念的内涵。那就是: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两者相统一。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促使学生经
期刊
【摘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语文做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更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从教师自身建设、提高学生认识、指导自学方法、检验学习效果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语道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意义。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