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笼罩下的西湖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chao0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荡舟西湖是那几个诗人朋友的主意。租一条画舫,躲在里面喝酒吟诗、谈古论今,我觉得这可能会辜负眼前的美景。我將头伸出窗外,不管是山不转水转,还是水不转舟转,我的眼睛都没有离开过夕照山上的雷峰塔。
  对于我这样的半辈子没有离开过西南地区的人来说,雷峰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代表西湖,甚至整个杭州的。《新白娘子传奇》第一次热播的时候,我小学刚毕业。那时候重庆奉节的农村还没有有线电视,这部电视连续剧陪伴我度过了整个暑假,每天两集,雷打不动。那时候,黑白电视机还没有在我老家的那个村子里普及,而我家幸好有那么一台,14英寸的。每天中午,只要《千年等一回》的音乐响起,我家的堂屋里就挤满了人。一屋子的汗味、烟味、脚丫子味,现在想来,那空气质量实在堪忧。那时却乐在其中。当剧情进展到水漫金山、法海将白素贞镇压在雷峰塔下时,村里那些为了躲避酷暑而刮光头的小孩子们就倒霉了,其他孩子在我的带领下,追着他们打。光头,那是法海的象征。要是那光头不幸穿了件灰色的格子衣服,就更倒霉了,哪怕追三五个山头,我们也一定要将他“正法”。有了彩色电视机后我才知道,法海穿的袈裟其实不是深灰色的,而是红色的,嵌有金色的细条纹。
  《新白娘子传奇》是我枯燥的乡村童年生活的调味剂。雷峰塔真正引发我的思考,那是上初中时的事情。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那时候,我已经进城读书了,看过很多有关斩妖除魔的影视剧,读过《左传》和《论语》中的一些篇章,有了不少新的思想。譬如:人就是人,妖就是妖;妖虽然不全都是坏的,但毕竟跟人类不是同一物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跨物种的恋爱是不道德的……总之,我已经不再同情白素贞的遭遇了。白素贞有恩报恩,这固然是一种优良品质。她身上还有很多其它的优点,我都表示认可,惟独她报恩的方式,我不敢苟同。我想不明白,一条雌性爬行动物想要报答一个牧童的救命之恩,为何非要与他做夫妻。那时候,我已经学过生物课了,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也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一条蛇即使进化成了妖精,她终究是爬行动物,距离哺乳动物尚需千万年。我很好奇,许仙和白素贞的儿子许士林到底是胎生的还是卵生的。如果是卵生的,那么,这颗蛋是由谁孵化的呢?要知道,法海可没那么好的耐心等白素
  贞孵完蛋再来收伏她。就在这些问题困扰我的时候,语文上到了《论雷峰塔的倒掉》一课。它让我感到无比震惊。
  这之前,我学过(或在其它地方读过)鲁迅的《故乡》《阿 Q正传》和《孔乙己》,我想不通,像鲁迅这样拥有先进思想的人,在面对雷峰塔倒掉这件事上,何以如此幸灾乐祸。《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有一句话我多年后还能背诵:“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田夫野老、蚕妇村氓,他们“为白娘娘抱不平”、“怪法海太多事”,我们就要人云亦云?只要对比他在《阿 Q正传》和《孔乙己》中表现出的思想,就不难发现,这简直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那天,我在课堂上公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说即便是鲁迅这样伟大的作家,也有犯糊涂的时候:许仙和白素贞结婚,本来就是有悖伦理的,一个人不能跟一条蛇结婚,就像儿子不能跟母亲结婚一样,这是天道;而法海收伏白素贞本是分内之事,职责使然;白素贞水漫金山,草菅人命,可谓罪孽深重。所以,当时的我认为,水漫金山这事,白素贞应该负全责,镇压在雷峰塔里,已经是法外开恩了,要照我说,应该千刀万剐以谢杭州百姓。我话一说完,教室里哗然一片,我被定性为异端分子,被老师和同学们群起而攻之。可我认为,他们才是狡辩,是异端邪说,比如一位同学说:“白素贞在杭州城里做了多少好事?法海凭什么一厢情愿地认定她是坏妖精?”我那时颇为好辩,这个观点自然难不倒我。我说:“一个人做了一千件、一万件好事,可是后来他杀人了,难道我们就要因为他做了很多好事就赦免他的杀人罪吗?我只听说过将功折罪,没听说过可以用前功抵后罪的。”但是,我语文老师的观点,我一直没法驳倒。她说:“白娘娘跟许仙结婚,两厢情愿,并没有碍着谁,白娘娘虽是妖精,但从没害过谁。他们俩的婚姻既没有违反法律,也没有违背道德,更没有危害社会,法海没必要加以干涉。鲁迅先生也只是怪法海多事,并没有做过多的批判。至于水漫金山,我认为双方都有责任,应该各打五十大板。”若干年后我才知道,“各打五十大板”是她引用鲁迅先生的话,他在评价“京海之争”时说的。
  漂在西湖平静的水面上,仰望着高高在上的雷峰塔。我想,今日之所以能跟这些诗人朋友们成行,应该归功于那次讨论。阳光明媚,雷峰塔在蓝天下显得异常巍峨,并不像鲁迅先生文中所描绘的那么“破破烂烂”,我想,大概是因为重修过吧。
  太阳尚未西沉,诗人们意犹未尽。他们在斗诗,以“西湖”或者“白居易”为主题。我不懂诗,自然不敢贸然加入他们。说来不怕人笑话,十多年来的带兵生涯,我异常忙碌,没太多时间研究唐朝诗人们的生平。唐朝诗人中,白居易无疑是我最喜欢的。他的诗通俗易懂,不炫技,没那些个弯弯绕绕的花花肠子——我始终坚信,文品跟人品是统一的。他还在我老家重庆做过官,距离我家祖屋不远的忠县,长江边上至今还保留着白公祠。当然,我也知道白居易在杭州做过官。以我对这几位诗人朋友的了解,他们对作为官员的白居易没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他的诗。但我依然搞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将斗诗的主题定为西湖和白居易,而不是苏轼、杨万里、林升。据我所知,这些诗人都曾留下过写西湖的千古佳句,苏轼也在杭州做过官。为了掩饰我狭窄的知识面,他们斗诗的时候,我悄悄掏出手机,有些事要问问度娘。
  网上一篇文章认为,西湖的名称源于白居易的两首诗:《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在这之前,西湖因钱塘江得名,叫钱塘湖。白居易之所以称之为西湖,因为它位于杭州城西边。这名字并不好听,本身也毫无诗意,不过是反映了地理位置罢了。可是,千年后的今天,恐怕杭州本地人大都也只知道西湖,不知道钱塘湖了吧,更何况我这样的外地游客。如果记载属实的话,一个闻名遐迩的湖泊因两首诗而更名,这应该是一段千古佳话。难怪这些诗人们会如此激动,非要斗诗到底,对雷峰夕照的美景视而不见。我甚至想,要是他们中某人写下一首诗,从而为西湖重新命名,那么,我陪他们走这一趟便可载入史册了。
  晚饭后,他们意犹未尽,找夜市继续斗诗去了。我不愿班门弄斧,一个人出门瞎转。走出中国美术学院大门后,不知不觉又到了西湖边。晚上的游客似乎比白天更多。眼前有一座拱桥,桥上游人如织,络绎不绝。听周围的游客议论说,那就是传说中的断桥。我仔细看了看,没发现有断裂的痕迹,桥没有,桥上的游人也没有。在桥上驻足自拍的,多为情侣。我孤身一人,自然不好意思逗留。在这么拥挤的情况下,我过桥用了不到一分钟。这让我感到诧异。在《新白娘子传奇》中,白蛇和许仙在断桥重逢,两人跑了好长时间才执手相看泪眼,由于跑得快,风把白素贞的头发都吹乱了。哎,慢镜头误我不浅啊。桥上拍照的男男女女走了一拨又一拨,难道他们都不知道白素贞跟许仙在断桥上的重逢是一出悲剧吗?
  过了桥,就是白堤。我固执地认为,它是以白居易的名字命名的。可是百度上有文章指出,我脚下的白堤并不是白居易当年治理西湖时修建的,它比白居易早几百年。在《钱塘湖春行》中,白居易写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可见,这堤以前叫白沙堤。杭州百姓为感激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为老百姓作出的贡献,去掉了“沙”字,改叫“白堤”。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名字改得好。官是好官,民是好民,好官值得好民铭记。于是我就在想,西湖边应该还有更多地方可以寻觅白居易的踪迹。
  一位年长的游客建议我调头,过断桥后右转,那里有一尊反映白居易离任时,杭州百姓惜别白公的铜雕。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路灯打在树叶上,斑斑驳驳。他说,铜雕就在树下。可能是因为距离远的缘故,我瞪大眼睛,还是看不见。一扭头,我看见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大门,这说明有铜雕的地方我来的时候曾路过,我竟然没发现。再一转身,只见夜幕笼罩下,雷峰塔屹立在眼前,灯火通明,金碧辉煌。
  责任编辑 田冯太
其他文献
生活在角落的酒瓶椰林還在,细雨中向我挥动绿  色臂膀  那条烟火气息的小吃街还在,老爸茶、抱罗粉、  椰子船、清补凉……  曾经一起虚度时光的秋千还在,想乘着它消融厚  重心墙阻挡的过去  一年前租过的房子还在,一个蝼蚁般的人  鼓起全部勇气逃离人群,在温暖巢穴中寻找自我  如果再次走进它,我猜想,自己每晚  放在床头、祈祷无忧梦境的红苹果还在  它不会在岁月中衰老颓败,那鲜艳欲滴的容颜还  在 
期刊
卷起沾满泥巴的裤脚  爬到坡顶  有云就看云  懒得看就躺下来  抽烟,细数过往的人  山那边一定有海  远方和爱人的床  人群冷漠就牵马饮水  或者摘花椒  種下不足一亩的豆子  安心做一个纯粹的农夫  忧伤从毛牛坪经过  我遇见赶马车的人  却没能遇见你  我的地点太远  你追寻不到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心事  每个人是每个人的过客  我们各自占据着忧伤  那么多年过去了  我们都没有安慰好自己
期刊
海退潮  沙滩上无数脚印重叠  坑洼着记忆 巷道  连着巷道 游进岛心  细沙一直舔着脚趾  白皮肤挨着黑皮肤  夜色暧昧 灯火诡异  接踵而至的肩  空气里浓浓的荷尔蒙  我把足迹  丢在那里  梦的丛林郁郁葱葱  酒吧里一个混血女  在打击乐伴奏下翻唱  蹩脚的《月亮代表我的心》  拖曳伞  我看见了风 它蓝色透明 像海  我看见了风 红色 它是我们头顶上的伞  我是一种物质
期刊
冷雨敲窗,一壶普洱  芬芳的气息,陪我禅定  雨点般的思绪纷纷坠地  时光手指弹奏忧伤之曲  内心万壑千川带着决绝的勇气  折翅之梦想四处碰壁  眼镜,本子,笔,散落一地  诗的血脉依然贲张  何惧流尽最后一滴  孤独无援,煎熬着残酷隐忍的坚强  想让一切尽早结束  并且祈祷 最终的胜利  悸动  山的背面 暮色已四合  少女抬着头望天  她的脚下  覆盖着比暮色更浓的树叶  海的这边 远方
期刊
哪一年我记不清了,反正是 90年代初的一个梅雨天的晚上,身上黏糊糊的,我和老婆池立温存了一次。我们结婚快 5年了,一直没孩子,池立有不孕症,双侧输卵管不通,所以我们很少有欲望,我一门心思考托福准备出国,她也支持我,在生孩子问题上我一直安慰她。我点燃了一根烟,我说下次再也不考了。她背过身,嘟囔了一句,随你。  我焦虑地叹口气。半年前马林去纽约撇下我大学同学盛晶,临走时他找我,有些沮丧地挠头,盛晶怀孕
期刊
我留到最后的那个身份是属于大地的  不需要称谓,繁杂如帝王蝶的斑纹  那从无所畏惧的火焰中重新聚拢而来的  事物,我因它们而得以填充  一个生命委身于另一个生命这意味着  我将重生,那奔跑于旷野的犀牛  也是这副模样,长长的人类的猎枪  正瞄准它们的头颅,就像无数颗子弹  就要穿越时代的心脏  我在那样的时刻才祈求神明给予恩赐  赋予原本平等的万物以最初的安宁  给河流以天空的岸,给天空以  人世
期刊
我们需要:  一堵黄土墙,盖着零散的松枝  几棵干净利落的大梨树核桃树  温暖的阳光,一堆荞麦杆  我们需要:  就此,席地而坐  簡单利落地说话  懒得说话就直接自己睡大觉  不必觉得辜负了又一个春光明媚  雪花是一种爬行动物  雪花是一种爬行动物。  跟着风,从西北一路爬过来  又从山顶爬下来,刚好  在今晨到达我们的村庄  山腰上的房子冷得直哆嗦  大口大口地吐着云气
期刊
今年9月2日,是郭小川百年诞辰。他不幸离开我们,也快满43周年了!  郭小川(1919年9月2日~1976年10月18日)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当代诗坛成就最大、影响最广泛、受到广大读者喜爱和欢迎的杰出诗人之一。  早在少年时代,郭小川就“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起负担着巨大的忧患”。在贫穷荒凉、满目疮痍的祖国大地上,他同离乡背井的人民一起逃亡。在阴云密布、风雨如磐的北平大街上,他同饥寒交迫的人民一道游
期刊
你认识我大舅吗?对,就是在小说《巫师王》中出现的那位大舅,那个人人叫他岳云、岳云的大舅,从小就有诗才。根据我妈到处跟人宣传,大舅八岁就会作诗,而且作的是五言绝句。听我妈说得多了,听得熟烂,我也会随口背出来,什么“鹏儿待翼成,万里飞九重,岂能学小燕,只翔屋檐中”。我妈说我大舅是胸有宏志 (我还误听成了“胸有红痣”),属于小时候就了不起的那种人。当提起我大舅,我妈从不吝啬夸奖,仿佛那些赞美的话,都不需
期刊
她走出黑漆漆的屋子,茅草房顶上的露水映射着秋天淡淡的月光。  “别忘了买火柴和盐巴!”丈夫睡意朦胧的声音从狭小的卧室里传出来。她温柔的答道:“好的,我记住了。”  她拉起围巾,包住两只耳朵,把钱卷好放到贴身衣服里。从这儿到城里要先走两公里小路,然后到公路边招手拦车。隐约有音乐从远处岗子上的某座房子里传  出来,虽然听不太清楚,但她仍能辨别出那是一首她结婚前熟悉的曲子:“我会送你过河,替你把围巾围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