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生耐久跑课程实践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or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耐久跑是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必修内容,对改善学生内脏器官功能、增强学生体质有积极意义。笔者通过对耐久跑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打造和谐、高效的耐久跑课堂,让学生自主完成耐久跑的练习并喜欢上这项运动,进而将其发展为终身体育锻炼项目。
  一、高中耐久跑教学的现状
  由于耐久跑的生理负荷量较大,动作单调枯燥,学生在练习中容易产生畏难、厌烦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耐久跑教学及考核的实践中, 40~70%的学生出现不同难以忍受的症状,心率都在180次/分以上,众多学生达不到及格标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耐力素质较差;心理负担较重,特别是计时跑或者测试时;自尊心强,怕落后被取笑;过于紧张,一听到“耐久跑”的字眼就心跳加速,导致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二、我校高一学生耐久跑体育课程实践
  (一)问卷调查
  你希望怎样参与耐久跑课程?
  A.计时定距离跑
  B.计圈中等以上速度跑
  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为我校高一4个班的学生,共计173 人,其中男生92人,女生81人。问卷调查结果有15人选择计时定距离跑,其中男生11人,女生4人,占总人数9%;有158人选择计圈中等以上速度跑,其中男生81人,女生77人,占总人数91%。说明学生们更喜欢以计圈中等以上速度跑的形式进行耐久跑运动。
  (二)教学过程
  1.体育教师课前详细备课、备学生,为上好耐久跑课程做好充分课前准备。
  2.上课时积极做好课前引导,使学生在心态十分放松的情况下进行耐久跑锻炼,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3.教会学生耐久跑基本理论知识。
  ①呼吸方法: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三步一呼,三步一吸。
  ②正确摆臂姿势。
  ③极点的出现与应对。
  4.向学生详细说明课程实践过程。在保证中等以上速度的前提下,由学生自己设定预期跑步目标,并由教师在成绩册上做好记录。学生自主选择跑步同伴,共同完成耐久跑过程,自愿选择结束跑步时间,完成记录。
  5.教师提醒学生及时计圈,并且鼓励学生坚持完成耐久跑练习,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品质。
  6.提倡学生之间团结合作,互相鼓励。例如,在跑步过程中极点出现时,学生之间的彼此鼓励非常重要,会激励他们鼓起勇气,战胜自我,完成任务。
  7.及时客观的自评与他评有助于学生提高耐久跑水平。
  (三)结果阐述
  83.2%以上的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预设目标能激发学生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为达到目标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实践对耐久跑运动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耐久跑并不是那么可怕,是一项很有价值的运动,并且开始喜欢耐久跑运动。
  (四)有待改善的问题
  1.学生的跑步状态以及速度的调整。教师要做到对学生身体素质有充分的了解,区别对待,确保学生跑步时至少保持自己的中等速度,否则,很难达到耐久跑的锻炼效果。
  2.学生对于自己目标圈数的设定。设定要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如果学生出现盲目攀比、对自己要求过高、不切实际的现象,就会因为达不到自己设定的目标而影响自信心,消减学生对耐久跑运动的喜爱。例如高一(2)班,男生的平均设定目标是10.6圈,实际完成9.9圈,女生平均设定目标是9.7圈,实际完成8.8圈。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过高,导致班上35.7%的学生没有达到设定目标,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有的学生还说出“再也不跑长跑了”这样的话。同时,还可能会出现学生为达到设定目标,超出自己体能极限而发生运动伤害事故的情况。
  总之,耐久跑是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必要锻炼方式。我们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默契配合,打造和谐、高效的耐久跑课堂。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其他文献
受外在环境所影响,当前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素养令人担忧,且不说书面语的遣词造句能力,单是书写、阅读就让人揪心。但这也不能全归咎于学生,社会环境的影响、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考试制度的限制等都是影响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内在因素。  一、以丰富的倾听材料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倾听是表达的基础,尤其是在社会生活中,只有学会倾听对方的发言,才能准确把握对方的观点,从而陈述自己的观点。目前初中生的倾听能力较差,在
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分类讨论问题不仅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也是高考的难点.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分类的动机,以及分类的对策,即为什么分类,怎么分
偶遇一名毕业多年的学生,他给我“清算”往日我的“罚过”,并且说:“老师,您上课所讲的内容我记不住了,但您的言行却深深记在了我的脑海中。”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为人师者,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呢?只是为了单纯做一个知识传递者吗?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信息多元化,而学生大部分黄金时间都在学校,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要不忘育人。  中学生是一块待雕磨的璞玉,教师是学生思想上一个重要的启蒙者。记得刚走上三尺讲台当班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除了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外,还必须认真分析该问题本身的内部因素,即农村留守儿童本身具备的优势与弱点问题、面临的机会与威胁问题,方能找出对其进行教育的方向,否则只会受困其中
高中实施新课改已有近十年,新课程改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切实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
今年,是我走进教会20年,服侍教会刚好10年整。据我观察:现在不少教会的牧养基本是“散打”或“大锅饭”,没有牧养计划,没有养育系统。对此,若找原因,能找出一箩筐来,比如忙于教产落实
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初中的教学在教学改革上取得了相应成效。传统数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结构早就不能适应新课改的理念要求了,为了提升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加大对数学的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结构优化。教育需要革新,学生也需要革新,但在新课堂改革下出现的数学教学问题我们也要反思与克服。  一、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伴随着时代不断变化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质量也随之提高。初中阶段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