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阴影 重塑声誉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856432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权理事会宣告成立,取代了人权委员会,这是联合国改革的重点和最先实现的目标。人权委员会为什么要改革呢?因为大家对它不满意。
  西方国家对人权委员会不满意。美国不能像以前一样得心应手地整发展中国家,也就是说人权委员会不能为其政治目的服务了。他们认为,有些人权委员会成员侵犯人权,没有资格参加,但是这些国家都人选了,而且比较活跃。
  对人权委员会更不满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大家一致认为人权委员会存在信誉危机,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搞政治对抗、利用人权问题干涉他国内政。这是大家最反感的,也是人权委员会最为突出的问题。人权本来属于社会,人道的范畴,但人权委员会开会没有一点人道的味道。人权委员会本来要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世界范围内的人权,结果却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此外还有意识形态化的问题。西方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党专政和社会主义(集权主义),必然侵害人权,就利用这些国家所谓的弱点来攻击他们,甚至赤裸裸地要改变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推翻他们的领导人,干涉他国内政。
  双重标准和选择性,两大阵营都是以政治标准去攻击对方。西方在整发展中国家时有所选择,专门攻击不听话的、亲近苏联集团的、不站在美国一边的发展中国家,不以客观的人权标准来衡量这些国家的人权问题,而主要以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倾向性为标准。西方向来强调只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个人自由才是人权,否认其他权利或将它们置于次要位置。
  人权委员会会场的气氛很不文明,语言粗鲁、手段恶劣。人权委员会开会根本不是对话或者善意批评,而是政治攻击,有时甚至带有谩骂性质。人权委员会和小组委员会都有很多非政府组织参加,这些组织多来自西方,攻击的目标是发展中国家的某一两个问题,即所谓的“个案”。在这种气氛下,根本没有平心静气的商讨与对话。
  人权委员会下设很多特别机制,比如设立很多报告员,包括国别问题报告员、专题研究报告员、专题报告员等。现在这些特别机制大概还有30多个。但这种特别机制的产生、运作缺乏透明度和公证性,所以信誉不佳,这也是不公正的一种体现。
  人权委员会这样搞下去,既没有威信可言,也不可能促进或改善世界人权状况,而纯粹是一种政治斗争。成立人权理事会是大势所趋,但围绕着人权理事会的规模、活动和运作方式仍然存在较多分歧,人权理事会最终成员是47个,亚洲国家13个、非洲13个、拉美8个、东欧6个、西欧和美国7个-人权理事会没有常任制度,成员国顶多可以连任一届,即最多当六年。
  人权理事会的一个变化是普遍定期审议制度,即理事会成员在任期内必须接受一次审查,联合国成员国的人权状况也要得到平等、公平的审议。但这个机制只是文字规定,将来怎么实现、能否实现还很难说。因为192个联合国成员国要一个个审议是非常困难的,仅审议47个理事会成员也很成问题。
  另一个变化是人权理事会的会期增加,过去一年一届会议,现在每年至少三届会议。必要情况下还可以开特别理事会。人权理事会的工作职责还包括关注世界各国的人权状况,可以审议国别人权问题。但发展中国家认为,只有一国人权遭到严重、大规模,粗暴的侵害,才可以审议,但标准是什么尚无定论,人权理事会能否彻底摆脱人权委员会过去的弊端还有待观察。
  目前人权小组委员会还没有取消,它原是人权委员会的下属机构,由国家推荐,经选举产生26个专家。每个国家至多只能有一人当选,所以这26人实际上代表着26个国家。由于名额按地区分配,因此具有一定地区代表性。由于人权委员会已经解散,所以小组委员会的去留要由人权理事会来确定。人权理事会尚无时间讨论这一问题,所以暂将人权委员会下的机制都延长一年。
  大家对人权理事会的期待有以下几点:
  摆脱人权委员会信誉危机的阴影,重塑联合国人权机构的声誉。
  要回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宪章中有关人权的规定是“促成国际合作以促进人权”,而不是把人权问题变成政治对抗。这包括去政治化:继续搞政治对抗实现不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合作,所以要平息政治对抗。搞政治对抗必然激起反抗。弃双重标准和选择性与实行公平原则:普遍审议制度应该是公平原则的表现,但还有如何实行的问题。真正发扬。促进对话与合作:通过交流。对话,研讨会和培训可以帮助欠缺法治的国家、新独立的国家、比较封闭的国家或者政治社会制度比较特殊的国家。
  大家要兑现承诺:成立人权理事会时各国政府都做出承诺,就是致力于促进和保护人权。
  合理改革和优化联合国人权机制及其规则、程序,创造一种理解、和谐,信任和合作的工作气氛。过去人权小组委员会气氛很紧张,有游行、示威、请愿,有高端发言和拉票等,这种环境和气氛根本不是理解和谅解的气氛。将来的议事规则、如何审议国家的人权状况,如何实现普遍审议制度、人权公约和机制的重叠审议问题,都要实行改革。
  如果做到上述四点,人权委员会过去的弊端会大大减少,人权理事会会取得很大进步。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解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从中小学生师比与平均班额两个指标入手,通过对我国与部分OECD国家权威教育机构发布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中小学生师比与平均班额存在两个“相悖”:一是在生师比相近的情况下,我国与OECD国家的平均班额呈巨大反差;二是小学阶段生师比与平均班额呈非正常的反比方向发展,即生师比呈下降趋势而平均班额却呈上升发展态势。这两大“相悖”说明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着极为复杂、深刻的
一人类社会学中制裁的涵义    制裁可以根据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其一,根据控制的方式可分为正性制裁和负性制裁这一分类源于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他说,“制裁是一个社会或社会大多数成员对于一种行为方式的反映,即贊成该行为方式(正性制裁),或反对该行为方式(负性制裁)”[1]其二,根据控制的形式又可分为正式的制裁(如成文的奖惩条例法律规章制度等)和非正式的制裁(如不成文的习俗舆论道德观念等)  其实,人类
●车耳商旅滋味● 系列之九    近些年来,北京城市建设中的一大成就是汽车路宽了,与之相伴的是人行道窄了。这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反差,人的位置被汽车挤占。    渺小行人    北京的人行道可能是改革开放近30年中最受冷落的城建工程,这么多年来竟然没有多大变化,有些地段的人行道反而变窄了,还经常被占用。而这一切,都是在北京人口增多、行人增加的情况下发生的。  就连道路的称谓都发生了变化。北京人现在将三
日本民族主义的年轻面孔  Kenta Tanimichi(东京新闻记者)    《今日军控》  2005年11月刊  美国军控协会出版    2005年10月17日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后的民调显示,多数被调查者支持首相的参拜行为,他们中的很多人秉持这样的理念: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由于冷战思维统治了日本主流社会50年,日本民众也认为“战后民主”被打上了“受虐”历史观的烙印。对于日
为什么左派会在拉美政治舞台上东山再起?为什么拉美经常爆发金融危机?为什么美洲自由贸易区未能在2005年如期建立?为什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敢于对美国“叫板”?为什么拉美的收入分配非常不公?为什么拉美的社会问题如此严重?为什么古巴能在美国的经济封锁下依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些问题的答案,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以下简称拉美所)每年完成的约300万字的科研成果中找到。  拉美所是在毛主席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曾言:“人们要到晚上才能看清那一天是何等美妙”同理,叱咤风云于政坛的政要到了退休之时才重新发现自己是多么“价值连城”,他们丢失的是手中的有形权力,收获的却是殷实的经济财富。  我们问题的兴趣点在于:退下去的领导人是怎样增值的?  这首先是一个大众心理学上的问题。“人走茶凉”,“门可罗雀”,以往在位者一旦交出权力后地位一落千丈,其财富聚集能力也大不如前。然而,由于现
匈牙利事件在世人心中是一个无法抹去的记忆。    50年前的10月23日,布达佩斯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游行,随后演变为流血冲突。10月24日和11月4日,苏联两次派兵镇压,史称“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事件在世人心中是一个无法抹去的记忆。今年在它发生50周年之际,匈牙利、波兰、法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都举行了专题研讨会,力求根据匈牙利、俄罗斯、中国等国解密的相关档案文献,超越过去简单地讲它的是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发展,现代语言教学要求语法教学应突破传统的句子模式,上升到语篇层次和真实的语境中,应服务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篇语法与句子语法相对立,注重语境下语义和表达的过程分析,突显了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时所作的语法选择,建构的是互有联系、上下连贯的信息,使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在同一个句法结构中得以实现,从而使学生不仅仅是“学”语法,而是“用”语法进行语言交际。  语篇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核心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技能的关键构成部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由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开展大规模的培训,2005年4月开始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广西于2005年6月参与到该计划中,在区教育厅的指导下起草了《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方案(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