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模拟电路分析与应用》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本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模拟电路 自动化专业 改革研究
《模拟电路分析与应用》是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模拟电路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模拟电路基本概念、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能对主要的技术指标采用工程近似方法进行计算,具备运用电子技术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1]。
一、传统《模拟电路分析与应用》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可学性不强
传统的《模拟电路分析与应用》课程教学一般以学科体系为出发点,注重课程本身的体系结构和前后的逻辑联系,但忽略了“可学性”,使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辛苦,教学效果较差。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近年来,《模拟电路分析与应用》课程虽然增加了多媒体等教学方式,但是还是没有脱离“灌输式”教学模式。一些学生学了不会用,有用的没有学,对具体问题分析不足,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另外,由于经费短缺,实验器材配备不齐全,设备老化,不能很好的支撑实验教学环节,教师只能把更多的时间放到理论教学上,学生没有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验中,这也是造成理论脱离实践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课程内容繁多
《模拟电路分析与应用》课程包含多种学科,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尤其是学习基础较差、主动性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难度更大。传统的教材和教学过于重视知识体系的演绎和推理,加之对数学、物理理论要求高,使一些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畏惧心理,以至于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是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1]。
(四)考核制度存在问题
在模拟电路分析与应用的考核中,考试过多的重视对计算的掌握,实际模拟电路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分析与计算能力,掌握对模拟电路学科的基本原理并且能够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提高个人对知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但在实际的考核中,学校往往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过高,反而对模拟电路的实践部分重视度不够,这样就造成学生在这种考试目标下的对公式的死记硬背,对实践操作部分不重视的情况。
三、教学改革具体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及网络资源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电子行业作为一个更新换代、发展迅速的专业,它的时代性与创新性要求极高,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故步自封,要密切关注时代发展下的专业知识的更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好多媒体设备与网络资源,利用网络信息对电子信息技术的更新来丰富、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新知识,在时代的进步中丰富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创新性与时代性。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对知识的反复讲解,因为模拟电路知识的难理解性,学生在网络上可以多次复习,达到对知识的透彻理解。
(二)重视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在模拟电路专业中,学校往往重视学生的理论基础而忽略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在学习后掌握了理论知识,而实际的操作能力有限,在实际的操作中难以对知识有效的进行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课堂知识与学生操作实践结合,建立实验教学体系,丰富实验内容,让学生接触多形式、新颖的实验,提高对知识的应用性,在实验类型上,多让学生接触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增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具备综合系统实验能力,跟进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提高自己实验操作性[2]。
(三)设置开放性实验,提高创新意识
在实际实验设计中,实验通常是在实验箱中进行,学生通过实验箱进行实验,大大的限制了在实验过程中的创新性与操作性,不利于学生在模拟电路中动手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减少实验箱的使用,将实验具体操作交给学生来进行操作,让学生在开放的状态下完成对实验的操作,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对实验的摸索提高自己对电路元件的了解,同时提高自己对电路实验的设计、分析能力。在开放性的实验中,能够使学生摆脱固定的实验模式,形成自己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开放性的实验同样能够提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实行多元化的考核办法
高校课程教学传统的考核方式是非常类似于我国的高考,即一考定终身,大部分课程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左右,虽有平时成绩,但由于占比少,更重要的是流于形式,不能反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使得学生为了不挂科平时不学习,到了期末将赌注压在期末考试,于是,各种不正当手段纷纷涌现。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实行多元化考核方法势在必行,总体来说就是把各种考核体现在平时的学习中[3]。
众所周知,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的模拟电路分析与应用的教学模式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利用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创新。实践证明,这种新的模拟电路分析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因此,必须改革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和激烈竞争的高素质人才。“模拟电路分析与应用”教学的目的是强化工程实践意识,培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来说,“模拟电路分析与应用”教学非常重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模拟电路教学体系,对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淑静.基于创业思维模式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天中学刊,2017
[2]王恩普.模拟电路教学改革研讨[J].电子技术教育,2015
[3]王春娟.EWB 软件仿真在模拟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2008
作者简介:李旭鑫(1985)男,汉族 辽宁省辽阳市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 、讲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辽宁 辽阳 111000)
关键词:模拟电路 自动化专业 改革研究
《模拟电路分析与应用》是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模拟电路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模拟电路基本概念、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能对主要的技术指标采用工程近似方法进行计算,具备运用电子技术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1]。
一、传统《模拟电路分析与应用》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可学性不强
传统的《模拟电路分析与应用》课程教学一般以学科体系为出发点,注重课程本身的体系结构和前后的逻辑联系,但忽略了“可学性”,使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辛苦,教学效果较差。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近年来,《模拟电路分析与应用》课程虽然增加了多媒体等教学方式,但是还是没有脱离“灌输式”教学模式。一些学生学了不会用,有用的没有学,对具体问题分析不足,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另外,由于经费短缺,实验器材配备不齐全,设备老化,不能很好的支撑实验教学环节,教师只能把更多的时间放到理论教学上,学生没有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验中,这也是造成理论脱离实践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课程内容繁多
《模拟电路分析与应用》课程包含多种学科,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尤其是学习基础较差、主动性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难度更大。传统的教材和教学过于重视知识体系的演绎和推理,加之对数学、物理理论要求高,使一些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畏惧心理,以至于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是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1]。
(四)考核制度存在问题
在模拟电路分析与应用的考核中,考试过多的重视对计算的掌握,实际模拟电路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分析与计算能力,掌握对模拟电路学科的基本原理并且能够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提高个人对知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但在实际的考核中,学校往往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过高,反而对模拟电路的实践部分重视度不够,这样就造成学生在这种考试目标下的对公式的死记硬背,对实践操作部分不重视的情况。
三、教学改革具体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及网络资源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电子行业作为一个更新换代、发展迅速的专业,它的时代性与创新性要求极高,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故步自封,要密切关注时代发展下的专业知识的更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好多媒体设备与网络资源,利用网络信息对电子信息技术的更新来丰富、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新知识,在时代的进步中丰富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创新性与时代性。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对知识的反复讲解,因为模拟电路知识的难理解性,学生在网络上可以多次复习,达到对知识的透彻理解。
(二)重视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在模拟电路专业中,学校往往重视学生的理论基础而忽略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在学习后掌握了理论知识,而实际的操作能力有限,在实际的操作中难以对知识有效的进行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课堂知识与学生操作实践结合,建立实验教学体系,丰富实验内容,让学生接触多形式、新颖的实验,提高对知识的应用性,在实验类型上,多让学生接触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增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具备综合系统实验能力,跟进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提高自己实验操作性[2]。
(三)设置开放性实验,提高创新意识
在实际实验设计中,实验通常是在实验箱中进行,学生通过实验箱进行实验,大大的限制了在实验过程中的创新性与操作性,不利于学生在模拟电路中动手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减少实验箱的使用,将实验具体操作交给学生来进行操作,让学生在开放的状态下完成对实验的操作,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对实验的摸索提高自己对电路元件的了解,同时提高自己对电路实验的设计、分析能力。在开放性的实验中,能够使学生摆脱固定的实验模式,形成自己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开放性的实验同样能够提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实行多元化的考核办法
高校课程教学传统的考核方式是非常类似于我国的高考,即一考定终身,大部分课程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左右,虽有平时成绩,但由于占比少,更重要的是流于形式,不能反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使得学生为了不挂科平时不学习,到了期末将赌注压在期末考试,于是,各种不正当手段纷纷涌现。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实行多元化考核方法势在必行,总体来说就是把各种考核体现在平时的学习中[3]。
众所周知,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的模拟电路分析与应用的教学模式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利用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创新。实践证明,这种新的模拟电路分析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因此,必须改革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和激烈竞争的高素质人才。“模拟电路分析与应用”教学的目的是强化工程实践意识,培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来说,“模拟电路分析与应用”教学非常重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模拟电路教学体系,对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淑静.基于创业思维模式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天中学刊,2017
[2]王恩普.模拟电路教学改革研讨[J].电子技术教育,2015
[3]王春娟.EWB 软件仿真在模拟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2008
作者简介:李旭鑫(1985)男,汉族 辽宁省辽阳市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 、讲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辽宁 辽阳 1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