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发掘和培养,这样更有利于对化学概念的领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途径是营造民主环境,注重科学探究,倡导多向怀疑,鼓励大胆提问,创设情境,发掘问题,激发提出化学性问题的功能。
【关键词】化学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上,这点难能可贵新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合作、生存、做人;从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学生评价过分强调选拔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元的评价体系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提问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题研究的起因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化学教育属于科学教育,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一般来说,是经历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与化学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发现问题、讨论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真知、学到方法、得到发展。而当前中学化学教学中"接受式"、"被动式"的学习形态对学生主动的质疑问难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此基础上,在化学教学中探索一种以发展学生学习主体性为目的的"问题意识",进而使他们通过自身积极的学习、思考、实践,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学会学习,发展能力,并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化学概念的领悟。化学概念是科学抽象的成果,在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时,必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加工活动。这个过程,是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学生能提出问题,往往能反映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存在的思维误区。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规定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其主要精神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提出问题,具有问题意识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和意义。
三、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问题提出的能力,在于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启发、点拨学生;善于尊重、信任学生;我认为要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1.营造民主环境。在现在的教育形势下,我们应该从主观拟定问题转变为围绕着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把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去发现、去研究。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展现自己的问题。例如在讲"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时,通过观察红色喷泉的演示实验后,使学生认识到氨跟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在氨水中存在以下动态平衡:
2、注重科学探究。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在化学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探究的机会,结合课外的延伸,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知识。例如:在学习了CH4的存在、性质后,笔者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提出:已知某下水道因一天然气管道发生泄露而存在部分CH4,现要检查这一下水道中的CH4气体是否在爆炸极限内,以便有利于采取进一步措施,那么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这一下水道中的气体是否在爆炸极限内?由于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一下就来了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如:(1)直接点火,看是否在爆炸极限内?(2)用试管直接去收集气体,再用拇指堵住试管,移到安全地方后接近酒精灯火焰,看是否在爆炸极限内?(3)先把一个装满水的试管伸入下水道,在下水道中把水倒掉,下水道中的气体自然进入试管,再用拇指堵住试管,移到安全地方后接近酒精灯火焰,看是否在爆炸极限内?最后师生讨论得出:方法(1)用直接点火的办法,如果气体在爆炸极限内,后果将不堪设想,该方法显然应当抛弃; 方法(2)用试管直接去收集气体,由于试管中存在空气,这样收集的气体不可能保证下水道中的气体成分相同,该方法也应当抛弃; 方法(3)正确,把"排水法"收集气体创造性地用于日常生活实践。这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总结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更好的考虑怎样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作者简介: 仇爱军(:1979.12--),男,江苏如东人,中学二级
【关键词】化学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上,这点难能可贵新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合作、生存、做人;从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学生评价过分强调选拔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元的评价体系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提问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题研究的起因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化学教育属于科学教育,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一般来说,是经历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与化学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发现问题、讨论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真知、学到方法、得到发展。而当前中学化学教学中"接受式"、"被动式"的学习形态对学生主动的质疑问难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此基础上,在化学教学中探索一种以发展学生学习主体性为目的的"问题意识",进而使他们通过自身积极的学习、思考、实践,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学会学习,发展能力,并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化学概念的领悟。化学概念是科学抽象的成果,在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时,必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加工活动。这个过程,是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学生能提出问题,往往能反映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存在的思维误区。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规定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其主要精神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提出问题,具有问题意识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和意义。
三、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问题提出的能力,在于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启发、点拨学生;善于尊重、信任学生;我认为要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1.营造民主环境。在现在的教育形势下,我们应该从主观拟定问题转变为围绕着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把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去发现、去研究。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展现自己的问题。例如在讲"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时,通过观察红色喷泉的演示实验后,使学生认识到氨跟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在氨水中存在以下动态平衡:
2、注重科学探究。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在化学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探究的机会,结合课外的延伸,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知识。例如:在学习了CH4的存在、性质后,笔者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提出:已知某下水道因一天然气管道发生泄露而存在部分CH4,现要检查这一下水道中的CH4气体是否在爆炸极限内,以便有利于采取进一步措施,那么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这一下水道中的气体是否在爆炸极限内?由于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一下就来了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如:(1)直接点火,看是否在爆炸极限内?(2)用试管直接去收集气体,再用拇指堵住试管,移到安全地方后接近酒精灯火焰,看是否在爆炸极限内?(3)先把一个装满水的试管伸入下水道,在下水道中把水倒掉,下水道中的气体自然进入试管,再用拇指堵住试管,移到安全地方后接近酒精灯火焰,看是否在爆炸极限内?最后师生讨论得出:方法(1)用直接点火的办法,如果气体在爆炸极限内,后果将不堪设想,该方法显然应当抛弃; 方法(2)用试管直接去收集气体,由于试管中存在空气,这样收集的气体不可能保证下水道中的气体成分相同,该方法也应当抛弃; 方法(3)正确,把"排水法"收集气体创造性地用于日常生活实践。这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总结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更好的考虑怎样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作者简介: 仇爱军(:1979.12--),男,江苏如东人,中学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