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皮影戏又称灯影戏、土影戏,是我国古老的剧种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皮影,顾名思义是以皮革制成,其中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每一个皮影的制作都要通过设计画底稿、过稿、雕刻、着色、热处理、上漆、组装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就可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无论是玩刀耍枪,甚至喝水,抽烟的动作,都可以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总之,皮影的制作确确实实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非一日之功,一年之功,也更非常人轻易所能学得。没有童子功加上天赋与热爱的基础,是掌握不了这门独特的艺术的。洛川是文化大县、文物大县,文物保护工作上了新的台阶,但对洛川皮影在管理、保护方面与实际需要有一定差距,现就结合工作实际,谈点个人粗浅意见,不妥之处,敬请指导。
[关键词]皮影戏的特点 发展趋势 研究
中图分类号:S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2-0272-01
一、洛川皮影的特点
1、洛川皮影的介绍
洛川皮影是清代流行于洛川境内,用牛皮刻制,刀工精细。皮影人物一般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经人操纵能做机械性动态表演。色彩规律一般是受着中国民间的五行色的主宰,传统的五行色:红、黄、蓝、白、黑。色彩主要以红、黄、蓝三色为主,色彩艳丽,造型优美,生动传神,为陕西东路皮影风格。其中、现洛川县博物馆馆藏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制作的《闹社火》皮影一套及皮影戏道具等,极为珍贵。聪明的雕刻艺人匠心独运,在剧中人刘海手拿的铜钱上,有意写下“光绪拾柒”四个字。此物证明该套皮影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91年),距今已有123年的历史了。
洛川皮影继承了汉代画像石和剪纸的表现手法,线条简练,造型俊美,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具有浓厚的装饰性,既可以作为演出时的道具,也可以作为艺术品收藏。洛川皮影戏一般七八个人就可以演出几台大戏。它的魅力,更离不开竿手的高超表演。三根竹棍表现武士的横刀跃马,对阵厮杀。正如皮影对联所说:“有口无口口代口,是人非人人舞人”这幅皮影戏台联,生动地概括了皮影演出的情景和特点。
据“洛川县志”载:建国前,洛川县有金盆村的周焕堂,白牛村的曹文江,居生村的赵昌盛,好音村的赵耀宗,作善村的屈九成,冯家村的冯箱主,城关东街的屈洛儿等,就有十八家皮影戏班社活动,以碗碗腔为主要唱腔,故有灯碗影子之称。
建国初期,有戏班十余家。六十年代初期,县文化馆组织了皮影队,以作善村屈虎儿的戏班为主,其余班社逐渐匿迹。1978年后,北货苏李长贵,马王河王铁毛,芦白村李有财,各组织一个皮影队在农村闲事演出。
皮影表演艺术家王铁毛(王德玉)介绍:学习皮影必须苦练基本功,用两根竹签,在两手拇指和食指的末梢捏紧捻磨,并两手端平悬于空中捻磨,一直捻到手指磨成茧或全身出汗。皮影的特点讲究是杆子有大把拽,它动作比较粗犷,像我们的动作比较细腻,这个手这么拿,这个摆这个手,这个是摆这个手,这是支点,两杆,这时候讲究稳,无论走多远,无论这个人走多远,它不能颤,这讲究是基本功,没有一个基本功的话,这个你驾驭不了它。
皮影箱内放置皮影很讲究,比如从前男女皮影人的头和身子是不能混杂存放的,不能面对面存放,否则会乱了阴阳;人是不能坐在剧本上面的,因为那样会“臭”了戏,唱戏前要拜神等等。但现在能把皮影保存下来就已经很让人欣慰了,没有谁会在意那些曾今的皮影戏班的规矩。
洛川皮影的演出形式十分简单,只需在一个高台上用一幅宽1米、长2米左右的白布作为影帘,演员在幕后通过灯光照射,将影人投影在白布,形成影窗上,表演者在幕后演唱,配乐、皮影人在影帘上表演。皮影戏班演出的作品有吉祥戏《天官赐福》、《青狮吐八宝》,洛川秧歌剧《闹社火》,秦腔神话剧《杨柳瓶》,历史剧《韩家庄》、《跑马》等。
洛川皮影具有以下鲜明的特色:(1)皮影人物小巧,精致牛皮制作,有透明度強、柔韧性好、结实耐用的特点。(2)镂刻精细,形象俊美,色彩鲜艳,人物造型夸张,极富装饰性。(3)碗碗腔,秦腔各唱腔极富地方韵味,男腔高亢粗犷,女腔清脆婉转。
2、洛川皮影的外出交流概况
近几年来,洛川皮影戏各自也有着不同的发展。作为洛川皮影戏的保护单位,洛川县博物馆在其保护皮影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例如给所有皮影编号建档,整理,保管,加以保护。演出只用新的皮影人子,把流传下的清代皮影当文物保护起来。洛川皮影戏的对外交流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在走出去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1985年,应中法友好协会邀请“中国陕西洛川农民皮影艺术团”远赴法国法兰西演出。先后在法国的巴黎等城市和农村28个点演出35场,受到法国新闻界、影视界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热情赞扬,历时47天,于6月20日载誉回国。
2001年9月22日至11月5日,洛川民俗博物馆组织的皮影艺术团赴上海豫园演出,共演出450场,观众达十万余人,得到中外游客好评。
2002年3月,洛川皮影艺术团应“亚洲帆船比赛”组委会之邀,在深圳、大梅沙、沙头角等地演出皮影,对宣传和展示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8年8月,洛川皮影艺术团参加“延安民间艺术比赛”活动,在延安歌剧院演出近十天,受到延安市民的好评。
3、洛川皮影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呵呵,审美观点,生活要求叨叨了大幅度的上升,传统的洛川皮影传播方式已经很少人能够接受。由于皮影传承人只传男不传女,情况很复杂、加之收入低,现在年轻人大都不愿意从事皮影表演,皮影艺术似乎正被人们所淡忘。洛川皮影处在奄奄一息的生存状态,直接导致皮影无法生存。皮影老艺人演出少了,没人看了,他们只有寄托希望与下一代传承人的创新和发展,将自己的皮影戏传承下去。去多老艺人对皮影的生存之艰难以及技艺传承的忧虑。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以及各项“申遗”的办理,皮影在引起政府和社会东峰关注,但是,仅仅一年拨给艺人的生活补助,并没有其他的特殊保护政策,减少了一人对皮影的传承的演技,大大减少了艺人们的热情,也是洛川皮影的发展出现停滞迹象。
二、洛川皮影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调查与研究,我们发现皮影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文化方面:皮影戏的发展,不仅对我国民间绘画、戏曲美术、民俗观念等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同时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
(2)经济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皮影戏也逐渐走向市场。另外,借助皮影将会为地方招商引资带来巨大的商机。
(3)政治方面:皮影的宣传教育功能显示出了巨大的政治价值,另外,皮影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形式,在国际交往中,常以皮影作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增进了政治关系。
(4)社会生活方面:长期以来,皮影艺术一直很好地发挥着消费娱乐功能
针对洛川皮影艺术的现状,建议保护皮影戏,由政府组织专门力量,进一步深入挖掘散存在民间的历代皮影戏道具、剧本和有关资料;以科学规范化的管理的形式对皮影艺术的保护;定期召开皮影艺术研讨会;建立专门的博物馆以保存皮影艺术,普及皮影文化。培养专业人才:在部分职业院校开设皮影专业,让皮影事业后继有人。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录制影像资料,以保存皮影戏;创立相关的网站;开办有关皮影的电视节目。大胆进行剧目创新。让民间艺术回归民间。以皮影艺术创立城市文化品牌。
[关键词]皮影戏的特点 发展趋势 研究
中图分类号:S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2-0272-01
一、洛川皮影的特点
1、洛川皮影的介绍
洛川皮影是清代流行于洛川境内,用牛皮刻制,刀工精细。皮影人物一般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经人操纵能做机械性动态表演。色彩规律一般是受着中国民间的五行色的主宰,传统的五行色:红、黄、蓝、白、黑。色彩主要以红、黄、蓝三色为主,色彩艳丽,造型优美,生动传神,为陕西东路皮影风格。其中、现洛川县博物馆馆藏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制作的《闹社火》皮影一套及皮影戏道具等,极为珍贵。聪明的雕刻艺人匠心独运,在剧中人刘海手拿的铜钱上,有意写下“光绪拾柒”四个字。此物证明该套皮影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91年),距今已有123年的历史了。
洛川皮影继承了汉代画像石和剪纸的表现手法,线条简练,造型俊美,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具有浓厚的装饰性,既可以作为演出时的道具,也可以作为艺术品收藏。洛川皮影戏一般七八个人就可以演出几台大戏。它的魅力,更离不开竿手的高超表演。三根竹棍表现武士的横刀跃马,对阵厮杀。正如皮影对联所说:“有口无口口代口,是人非人人舞人”这幅皮影戏台联,生动地概括了皮影演出的情景和特点。
据“洛川县志”载:建国前,洛川县有金盆村的周焕堂,白牛村的曹文江,居生村的赵昌盛,好音村的赵耀宗,作善村的屈九成,冯家村的冯箱主,城关东街的屈洛儿等,就有十八家皮影戏班社活动,以碗碗腔为主要唱腔,故有灯碗影子之称。
建国初期,有戏班十余家。六十年代初期,县文化馆组织了皮影队,以作善村屈虎儿的戏班为主,其余班社逐渐匿迹。1978年后,北货苏李长贵,马王河王铁毛,芦白村李有财,各组织一个皮影队在农村闲事演出。
皮影表演艺术家王铁毛(王德玉)介绍:学习皮影必须苦练基本功,用两根竹签,在两手拇指和食指的末梢捏紧捻磨,并两手端平悬于空中捻磨,一直捻到手指磨成茧或全身出汗。皮影的特点讲究是杆子有大把拽,它动作比较粗犷,像我们的动作比较细腻,这个手这么拿,这个摆这个手,这个是摆这个手,这是支点,两杆,这时候讲究稳,无论走多远,无论这个人走多远,它不能颤,这讲究是基本功,没有一个基本功的话,这个你驾驭不了它。
皮影箱内放置皮影很讲究,比如从前男女皮影人的头和身子是不能混杂存放的,不能面对面存放,否则会乱了阴阳;人是不能坐在剧本上面的,因为那样会“臭”了戏,唱戏前要拜神等等。但现在能把皮影保存下来就已经很让人欣慰了,没有谁会在意那些曾今的皮影戏班的规矩。
洛川皮影的演出形式十分简单,只需在一个高台上用一幅宽1米、长2米左右的白布作为影帘,演员在幕后通过灯光照射,将影人投影在白布,形成影窗上,表演者在幕后演唱,配乐、皮影人在影帘上表演。皮影戏班演出的作品有吉祥戏《天官赐福》、《青狮吐八宝》,洛川秧歌剧《闹社火》,秦腔神话剧《杨柳瓶》,历史剧《韩家庄》、《跑马》等。
洛川皮影具有以下鲜明的特色:(1)皮影人物小巧,精致牛皮制作,有透明度強、柔韧性好、结实耐用的特点。(2)镂刻精细,形象俊美,色彩鲜艳,人物造型夸张,极富装饰性。(3)碗碗腔,秦腔各唱腔极富地方韵味,男腔高亢粗犷,女腔清脆婉转。
2、洛川皮影的外出交流概况
近几年来,洛川皮影戏各自也有着不同的发展。作为洛川皮影戏的保护单位,洛川县博物馆在其保护皮影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例如给所有皮影编号建档,整理,保管,加以保护。演出只用新的皮影人子,把流传下的清代皮影当文物保护起来。洛川皮影戏的对外交流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在走出去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1985年,应中法友好协会邀请“中国陕西洛川农民皮影艺术团”远赴法国法兰西演出。先后在法国的巴黎等城市和农村28个点演出35场,受到法国新闻界、影视界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热情赞扬,历时47天,于6月20日载誉回国。
2001年9月22日至11月5日,洛川民俗博物馆组织的皮影艺术团赴上海豫园演出,共演出450场,观众达十万余人,得到中外游客好评。
2002年3月,洛川皮影艺术团应“亚洲帆船比赛”组委会之邀,在深圳、大梅沙、沙头角等地演出皮影,对宣传和展示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8年8月,洛川皮影艺术团参加“延安民间艺术比赛”活动,在延安歌剧院演出近十天,受到延安市民的好评。
3、洛川皮影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呵呵,审美观点,生活要求叨叨了大幅度的上升,传统的洛川皮影传播方式已经很少人能够接受。由于皮影传承人只传男不传女,情况很复杂、加之收入低,现在年轻人大都不愿意从事皮影表演,皮影艺术似乎正被人们所淡忘。洛川皮影处在奄奄一息的生存状态,直接导致皮影无法生存。皮影老艺人演出少了,没人看了,他们只有寄托希望与下一代传承人的创新和发展,将自己的皮影戏传承下去。去多老艺人对皮影的生存之艰难以及技艺传承的忧虑。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以及各项“申遗”的办理,皮影在引起政府和社会东峰关注,但是,仅仅一年拨给艺人的生活补助,并没有其他的特殊保护政策,减少了一人对皮影的传承的演技,大大减少了艺人们的热情,也是洛川皮影的发展出现停滞迹象。
二、洛川皮影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调查与研究,我们发现皮影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文化方面:皮影戏的发展,不仅对我国民间绘画、戏曲美术、民俗观念等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同时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
(2)经济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皮影戏也逐渐走向市场。另外,借助皮影将会为地方招商引资带来巨大的商机。
(3)政治方面:皮影的宣传教育功能显示出了巨大的政治价值,另外,皮影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形式,在国际交往中,常以皮影作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增进了政治关系。
(4)社会生活方面:长期以来,皮影艺术一直很好地发挥着消费娱乐功能
针对洛川皮影艺术的现状,建议保护皮影戏,由政府组织专门力量,进一步深入挖掘散存在民间的历代皮影戏道具、剧本和有关资料;以科学规范化的管理的形式对皮影艺术的保护;定期召开皮影艺术研讨会;建立专门的博物馆以保存皮影艺术,普及皮影文化。培养专业人才:在部分职业院校开设皮影专业,让皮影事业后继有人。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录制影像资料,以保存皮影戏;创立相关的网站;开办有关皮影的电视节目。大胆进行剧目创新。让民间艺术回归民间。以皮影艺术创立城市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