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介绍微课的定义、特点以及它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结合微课的教学应用模型与案例,阐述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 微课教学 应用模型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B-0073-02
微课是近几年兴起的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并结合课程内容中某个教学知识点,以教学视频的形式展示的一种简短而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四个特点,其中,“短”体现教学时间小于 10 分钟(一般为 5~8 分钟),“小”体现为只选取教学中某个重难点进行教学,“精”体现为选取的教学内容主题突出,“悍”体现为助力教学过程突破重难点。
一、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突破教学重难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很多,分成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必修中也涉及选修中的很多内容,由此,學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存在很多困难。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学生对学习化学形成一种畏难心理,而且也会使化学教学形成一种很大的障碍。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目前化学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微课可为这个问题提供好的思路。微课运用信息技术,采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展现模式,通过刺激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微课中的内容主要展示的就是一个知识点,时间简短,学生不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能协助教师解决教学重难点。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微课以图片、动画、音频或者视频等形式将理论性强、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展示出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对传统课堂中单一的教师授课模式,它能更快速地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这既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丰富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完成教学内容而忽略引导学生将化学与生活相联系,从而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能得到更好地培养,影响化学教学效率。将微课应用到化学课堂,能够在课堂上将生活中的众多化学现象展现出来,直观地将化学与生活进行联系,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能够更深地理解知识。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微课能够更多地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融入进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学生可以选择在空余的时间里通过微课对自己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的薄弱环节、课堂中没有听懂的部分进行反复学习,加深印象,巩固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五)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选题、查阅大量的资料、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大纲等,这样促使教师不断地反思自身的教学问题,不断地提高教学能力。可见,制作微课能较好地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
二、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现以《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的微课为例,讲解微课制作及其应用过程。
(一)微课的设计与使用。具体如下:
1.微课的制作
制作微课流程:选题→查询资料→撰写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视频拍摄→后期处理→教学反思等。
微课的选题主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托,根据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难点,例如,化学教学中物质的量的概念,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化学平衡,原电池,危险的实验操作,化工生产中的硫酸工艺、硝酸工艺,计算中的守恒等,对这些内容进行选择制作成微课,以有效解决易错点、易混淆点等问题,为学生突破重难点。
视频的制作可以选择一些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 录屏软件、会声会影、快剪辑、天天录课等)以及麦克风、手写板等来制作。
2.微课的管理
目前可以采用移动数据媒体和云端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简单的微信管理系统:(1)利用“微博”“美拍”以及“火山小视频”等。教师利用手机将录制好的微课上传至微博、美拍或者火山小视频,并且用一定的文字对微课进行描述,使学生在在线学习后还可以在后面进行评价与留言,以便师生进行互动交流。(2)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在微信中设置一个微信公众号,将录制好的视频上传,在后台进行管理。学生可以在线学习,也可以将微课下载至手机。教师可以在后台中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何时下载、何时在线学习、在线时间等。这样教师就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课堂教学。
3.微课的教学应用模型
结合微课的内涵以及高中教学的要求,可以构建以下的微课的教学应用模型,其中,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活动、课后复习三个阶段。
课前预习阶段:教师提供微视频,学生先观看、提出并记录有疑问的地方,再结合微课中给出的习题,相互讨论,以取得好的预习效果。
课堂活动阶段:在该阶段,由教师进行协调组织,将内容分散成合理的、独立的微教学单元。学生分小组讨论课前预习的疑问,并生成答案,教师将学生疑惑点进行整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课堂的需要穿插对应的微视频,将知识点进行迁移理解。
课后复习阶段: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微课进行知识点消化,系统复习。
(二)案例应用与分析。人教版必修 1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分散系及其分类》。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微课教学应用模型,在课前设计微课:豆腐的制作过程。
在课堂活动中,可以将本节课分为 3 个微教学单元,并制作 3 个微视频。
微视频 1:以知识点讲授“分散系”的概念。
微视频 2:以视频展示实验制备氢氧化铁胶体,讲解操作过程。 微视频 3:以视频展示胶体的“丁达尔效应”“聚沉”“电泳”等性质。
下面就“课堂活动模块”加以阐述。
1.微教学单元 1:分散系
学习目标:什么是分散系。
学习任务:
〖观看〗播放微视频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分散系、溶液、胶体和浊液。
〖问题〗观察样品泥水、氢氧化钠溶液、未知溶液,根据分散系的概念分辨它们是溶液、胶体还是浊液。
〖探究〗如何区分溶液和胶体。
〖解释〗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对这个分散系提出任何的疑问,所以讲完分散系的概念后就直接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然后抛出再探究的问题“如何区分溶液和胶体”,自然过渡到微教学单元 2。
2.微教学单元 2:胶体的制备与胶体的性质
学习目标:了解如何制备胶体并了解胶体的性质。
学习任务:
〖观看〗播放微视频—— 视频展示实验制备氢氧化铁胶体,讲解操作过程。
〖问题〗为什么生成的氢氧化铁不产生沉淀?
〖再探究〗胶体具有什么性质?
〖课堂实验〗学生用激光笔观察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在胶体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
〖观看〗视频展示胶体的“电泳”。
〖深入探究〗如何利用物理现象区分溶液和胶体?
〖解释〗这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胶体的结构,理解胶粒是带电的,然后再进一步探究胶体的性质,循序渐进,学生容易接受。并且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不产生沉淀,让他们对现有知识形成一种矛盾,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课堂实验中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实验的魅力。深入探究中进一步让他们区分溶液和胶体,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微教学单元 3:胶体的提纯
学习目标:了解胶体提纯的方法。
学习任务:
〖观察〗生活中常用的鸡蛋,为什么蛋清不会从蛋壳中渗出?
〖问题〗如何提纯胶体?
〖再探究〗如何检验半透膜是否破裂?
〖解释〗这部分从鸡蛋入手,让学生能夠产生共鸣,了解什么是半透膜,再引入如何提纯胶体,学生就简单明了地了解提纯方法,也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很多事例,例如血液的透析等。再探究中抛出问题让学生更能深入了解提纯中要注意的问题,并且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人体中也存在很多半透膜,要注重保护,更好地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好习惯。
三、反思与感悟
(一)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从内容上来看,微课将某个知识点形成一个微教学单元,制作视频,时长为 5-10 分钟。学生学习的时候,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而在 10 分钟之内,学生能够完全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好。
基于微课的课前预习,学生在观看完视频之后,对自己的收获以及疑问进行记录,促进学生深度预习。教师也可以根据后台的反馈,在课堂上能够更有针对性与时效性。
基于微课的课堂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堂由学生讨论不断解决。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利用情境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且利用学科的优势—— 实验,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真知,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引领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内化。
基于微课的课后复习,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中未能完全了解的知识点重新进行了解。
(二)微课在教学实践中实施面临的难题。在教学实践中,微课虽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长时间受传统教学影响,教师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与行为习惯,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对微课实施的成效持有怀疑的态度。在学生方面,也习惯了教师主导下的被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欠缺。在目前的教育方式下,作业负担比较重,学生课后没有时间观看视频。大部分学校的网络、设备等依然不能满足要求,目前的录频软件也比较少,形式单调,加之学校的微课管理平台相对落后,因此对微课的实施也存在较大的困难。如何让微课能够更好、更有效地融入高中化学教学,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探索。
(责编 卢建龙)
【关键词】高中化学 微课教学 应用模型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B-0073-02
微课是近几年兴起的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并结合课程内容中某个教学知识点,以教学视频的形式展示的一种简短而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四个特点,其中,“短”体现教学时间小于 10 分钟(一般为 5~8 分钟),“小”体现为只选取教学中某个重难点进行教学,“精”体现为选取的教学内容主题突出,“悍”体现为助力教学过程突破重难点。
一、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突破教学重难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很多,分成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必修中也涉及选修中的很多内容,由此,學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存在很多困难。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学生对学习化学形成一种畏难心理,而且也会使化学教学形成一种很大的障碍。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目前化学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微课可为这个问题提供好的思路。微课运用信息技术,采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展现模式,通过刺激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微课中的内容主要展示的就是一个知识点,时间简短,学生不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能协助教师解决教学重难点。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微课以图片、动画、音频或者视频等形式将理论性强、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展示出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对传统课堂中单一的教师授课模式,它能更快速地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这既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丰富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完成教学内容而忽略引导学生将化学与生活相联系,从而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能得到更好地培养,影响化学教学效率。将微课应用到化学课堂,能够在课堂上将生活中的众多化学现象展现出来,直观地将化学与生活进行联系,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能够更深地理解知识。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微课能够更多地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融入进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学生可以选择在空余的时间里通过微课对自己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的薄弱环节、课堂中没有听懂的部分进行反复学习,加深印象,巩固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五)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选题、查阅大量的资料、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大纲等,这样促使教师不断地反思自身的教学问题,不断地提高教学能力。可见,制作微课能较好地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
二、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现以《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的微课为例,讲解微课制作及其应用过程。
(一)微课的设计与使用。具体如下:
1.微课的制作
制作微课流程:选题→查询资料→撰写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视频拍摄→后期处理→教学反思等。
微课的选题主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托,根据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难点,例如,化学教学中物质的量的概念,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化学平衡,原电池,危险的实验操作,化工生产中的硫酸工艺、硝酸工艺,计算中的守恒等,对这些内容进行选择制作成微课,以有效解决易错点、易混淆点等问题,为学生突破重难点。
视频的制作可以选择一些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 录屏软件、会声会影、快剪辑、天天录课等)以及麦克风、手写板等来制作。
2.微课的管理
目前可以采用移动数据媒体和云端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简单的微信管理系统:(1)利用“微博”“美拍”以及“火山小视频”等。教师利用手机将录制好的微课上传至微博、美拍或者火山小视频,并且用一定的文字对微课进行描述,使学生在在线学习后还可以在后面进行评价与留言,以便师生进行互动交流。(2)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在微信中设置一个微信公众号,将录制好的视频上传,在后台进行管理。学生可以在线学习,也可以将微课下载至手机。教师可以在后台中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何时下载、何时在线学习、在线时间等。这样教师就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课堂教学。
3.微课的教学应用模型
结合微课的内涵以及高中教学的要求,可以构建以下的微课的教学应用模型,其中,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活动、课后复习三个阶段。
课前预习阶段:教师提供微视频,学生先观看、提出并记录有疑问的地方,再结合微课中给出的习题,相互讨论,以取得好的预习效果。
课堂活动阶段:在该阶段,由教师进行协调组织,将内容分散成合理的、独立的微教学单元。学生分小组讨论课前预习的疑问,并生成答案,教师将学生疑惑点进行整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课堂的需要穿插对应的微视频,将知识点进行迁移理解。
课后复习阶段: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微课进行知识点消化,系统复习。
(二)案例应用与分析。人教版必修 1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分散系及其分类》。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微课教学应用模型,在课前设计微课:豆腐的制作过程。
在课堂活动中,可以将本节课分为 3 个微教学单元,并制作 3 个微视频。
微视频 1:以知识点讲授“分散系”的概念。
微视频 2:以视频展示实验制备氢氧化铁胶体,讲解操作过程。 微视频 3:以视频展示胶体的“丁达尔效应”“聚沉”“电泳”等性质。
下面就“课堂活动模块”加以阐述。
1.微教学单元 1:分散系
学习目标:什么是分散系。
学习任务:
〖观看〗播放微视频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分散系、溶液、胶体和浊液。
〖问题〗观察样品泥水、氢氧化钠溶液、未知溶液,根据分散系的概念分辨它们是溶液、胶体还是浊液。
〖探究〗如何区分溶液和胶体。
〖解释〗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对这个分散系提出任何的疑问,所以讲完分散系的概念后就直接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然后抛出再探究的问题“如何区分溶液和胶体”,自然过渡到微教学单元 2。
2.微教学单元 2:胶体的制备与胶体的性质
学习目标:了解如何制备胶体并了解胶体的性质。
学习任务:
〖观看〗播放微视频—— 视频展示实验制备氢氧化铁胶体,讲解操作过程。
〖问题〗为什么生成的氢氧化铁不产生沉淀?
〖再探究〗胶体具有什么性质?
〖课堂实验〗学生用激光笔观察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在胶体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
〖观看〗视频展示胶体的“电泳”。
〖深入探究〗如何利用物理现象区分溶液和胶体?
〖解释〗这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胶体的结构,理解胶粒是带电的,然后再进一步探究胶体的性质,循序渐进,学生容易接受。并且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不产生沉淀,让他们对现有知识形成一种矛盾,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课堂实验中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实验的魅力。深入探究中进一步让他们区分溶液和胶体,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微教学单元 3:胶体的提纯
学习目标:了解胶体提纯的方法。
学习任务:
〖观察〗生活中常用的鸡蛋,为什么蛋清不会从蛋壳中渗出?
〖问题〗如何提纯胶体?
〖再探究〗如何检验半透膜是否破裂?
〖解释〗这部分从鸡蛋入手,让学生能夠产生共鸣,了解什么是半透膜,再引入如何提纯胶体,学生就简单明了地了解提纯方法,也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很多事例,例如血液的透析等。再探究中抛出问题让学生更能深入了解提纯中要注意的问题,并且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人体中也存在很多半透膜,要注重保护,更好地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好习惯。
三、反思与感悟
(一)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从内容上来看,微课将某个知识点形成一个微教学单元,制作视频,时长为 5-10 分钟。学生学习的时候,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而在 10 分钟之内,学生能够完全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好。
基于微课的课前预习,学生在观看完视频之后,对自己的收获以及疑问进行记录,促进学生深度预习。教师也可以根据后台的反馈,在课堂上能够更有针对性与时效性。
基于微课的课堂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堂由学生讨论不断解决。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利用情境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且利用学科的优势—— 实验,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真知,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引领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内化。
基于微课的课后复习,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中未能完全了解的知识点重新进行了解。
(二)微课在教学实践中实施面临的难题。在教学实践中,微课虽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长时间受传统教学影响,教师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与行为习惯,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对微课实施的成效持有怀疑的态度。在学生方面,也习惯了教师主导下的被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欠缺。在目前的教育方式下,作业负担比较重,学生课后没有时间观看视频。大部分学校的网络、设备等依然不能满足要求,目前的录频软件也比较少,形式单调,加之学校的微课管理平台相对落后,因此对微课的实施也存在较大的困难。如何让微课能够更好、更有效地融入高中化学教学,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探索。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