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怎样教?这是历史科任教师经常讨论的问题。在评价历史公开课时,总是以“是否成功”作为定调。以本人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应把符合人性看作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尺。
通俗、易懂、有趣和入理,富于启发,这是学生对历史课的渴望和追求。那么,历史课究竟与人性有何关联呢?这要从历史课本身的特点说起。
一、历史课的特征
任何课堂都有其特征,历史课的特征如下:
1.历史课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
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现代公民。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要看学生的成败。教师一个人面对的是十几个个性各异的学生。教师不但要把他们当学生看待,而且要把他们真正当成人来看待。是人,就有年龄和心理特征,就有情感和价值取向,就有人性的光辉和缺陷,就有人的精神渴求。孔子说“性相近”,人性相通,人性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
这一点做法,我在历史教学中时常应用,效果显著。比如,黄老之学强调“待时而动”,要把握“时”与“动”的个关系。讲到这里时,我及时地联系到高中学生青春期的特点,指出青春期的萌动要“待时而动”不能过早,否则会陷入早恋而影响学习。学生听此,不由自主地笑起来。既教育了早恋问题,又加深了对黄老之学的记忆和理解。
2.历史舞台的主角是人
历史离不开人的活动,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讲到原始农业的始祖——神农氏,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可联系到秦始皇、汉武帝、朱元璋等历史重要人物,古代中国科技的发展不能不讲到华佗、祖冲之、李时珍等科学家。不管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其舞台都是人的舞台。
历史课可抓住这一点,迎合学生对历史人物好奇的特点。讲到华佗的麻沸散时可联系到《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勇敢坚强,讲到罗斯福新政时可联系到他的身残志坚的大智大勇,讲到牛顿的经典力学可联系到他的酷爱读书和喜欢动手的性格。对勇敢坚强的钦佩,对智勇的赞赏和爱读书的品质,符合高中生对人性的比照。这样,学生觉得既有趣,又受到很好的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
3.历史教育的对象是处在基础教育最后阶段的人
高中阶段,是结束九年义务教育,迎接高等教育的准备阶段;或是进入社会,参加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准备阶段。他们有强烈的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企求,有强烈的迎接未来挑战素养的渴望。求生存,求发展,是不可压制的人性期待,历史教学要尽可能满足它,否则就失去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对此,历史的借鉴作用则可派上用场。例如,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正是当时经济、政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所采取的,讲到此,可联系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
由于高中生所处阶段的特殊性,历史教学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要求。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已有较大地提高,加上年龄趋向成熟及心理素质的改善,他们在思想上、行为上独立自主的意识大为增强。因此,历史课堂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主要求和自主能力,大胆放手,让他们积极探讨自我成长的学习模式;相信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心智和实践解决许多问题。
4.历史课的参与者是21世纪的人
人文精神在古希腊的萌生,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发展,给世界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与之相伴而行。21世纪的今天,以人为本,提倡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要求。各种激烈的竞争,要求学生尽快培养成具有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分析、自我决断等独立行为素质的现代公民,学生自主学习的锻炼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历史教育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学而知之,学而用之,学而行之;否则就会成为书本上的东西,失去指导人生的应有作用。
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从中可让学生体会到:学会合作,是学生面对竞争而应有的态度;在合作中取胜,在合作中发展。世界历史讲到知识经济的兴起,教师可以此教育学生:学好知识,学好本领是立足社会、贡献社会的重要条件。因此,历史课可成为当今的现实与学生良好愿望的结合点。
二、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对人性的压抑
历史课的特点充分说明了人性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过去很长时间里,传统教学对人性的压制又是显而易见的。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知识的讲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从属于教师,从属于教师的讲解,学生没有发言权、参与权和质疑权。正如专家指出:“教师包办垄断课堂和一言堂,忽视主体性的存在。教学过程基本上围绕历史教科书转,奉教科书为圣经”。
2.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得不到培养
教师把课堂包下来,全然或很少让学生自我阅读、自我提问、自我思考、自我感受、自我动手、自我解答,结果学生听起来懂,做起来错。学生好像成了老师的监护人、护航人。课堂上老师作主,学生听从;课堂外老师放手,学生茫然。可以说,这是教学的失败,因为“在教学目标上,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检验教学成败的标准”。
3.学生的个人正当欲求得不到满足
教师从书本知识来,到书本知识中去,教学手段方法单调乏味,没有生动有趣的语言、表情或情景引导,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昏昏欲睡;教师照本宣科,没有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对历史的思考;课堂上只有老师和书本的见解,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得不到鼓励,希望得到老师肯定和认可的表现欲一次次被打压;课堂上缺少欢声笑语,缺少学生不由自主地回答,缺少呈现自我的表情。由于对历史失去兴趣,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失去信心或信心不足,从而也就失去了想通过学习历史来发展自身的欲望。
三、新课程标准对人性化教学的要求
正是由于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历史课程标准》对合乎人性的教学作了明确的要求和体现。
1.课程标准明显体现了人文色彩
主要有三个方面: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自我阅读、自我观察、自我思考、自我动手,从而获得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主体、主角。教师是课堂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传授者,学生是学习方法的实践者、内化者。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关注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2.内容标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选择
内容标准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表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对选修模块作出自己的选择,不再强制千篇一律和一刀切。尊重学生的选择,适应了“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
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考虑到满足学生对历史课程的需要。课程内容的选择,都精选一些素质教育必需的经典知识,作为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例如,中央集权问题、近代西方政体问题等。同时,课程内容适应了时代需要,如“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等,这些具有时代性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了解时代、适应时代。
四、人性化的教学
面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性化的教学要求,课堂上有必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上的活泼化
历史教学要冲破传统的单纯讲授为主要方式的束缚,多使用视听媒体。心理学研究证明:“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越多,教学过程就进行得越顺利,教学效率就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研究表明:“人们通过听觉所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视听结合起来可记忆65%。”教学方法的活泼化还包括:参观历史遗址、角色模拟、组织学生讨论、编历史剧等。
2.学生角色上的主体化
主要有三个方面:①获得知识的自我锻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上的图文资料,课外搜集有关材料,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历史视野。②表达能力的自我锻炼。学生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学会表达。有许多学生心里知道,但不会表达。老师要让学生多动笔、多动口,锻炼他们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③思维能力的自我锻炼。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而且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利用问题驱动学生思维,活跃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大胆发表自己见解。正如20世纪后半期的美国历史教学改革,“建立了一种新的历史观,提倡对历史的批判和思考态度,强调了不同群体对美国的历史贡献”。
3.师生关系上的和谐化
教师尊重学生,容许、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和不同个性的张扬,允许学生犯错误又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教学方式方法,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带来的乐趣。
考虑学生的心理追求,满足学生的心理向往,以符合人性的方法来指导历史课堂教学,我想,历史教育的价值会实现。
通俗、易懂、有趣和入理,富于启发,这是学生对历史课的渴望和追求。那么,历史课究竟与人性有何关联呢?这要从历史课本身的特点说起。
一、历史课的特征
任何课堂都有其特征,历史课的特征如下:
1.历史课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
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现代公民。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要看学生的成败。教师一个人面对的是十几个个性各异的学生。教师不但要把他们当学生看待,而且要把他们真正当成人来看待。是人,就有年龄和心理特征,就有情感和价值取向,就有人性的光辉和缺陷,就有人的精神渴求。孔子说“性相近”,人性相通,人性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
这一点做法,我在历史教学中时常应用,效果显著。比如,黄老之学强调“待时而动”,要把握“时”与“动”的个关系。讲到这里时,我及时地联系到高中学生青春期的特点,指出青春期的萌动要“待时而动”不能过早,否则会陷入早恋而影响学习。学生听此,不由自主地笑起来。既教育了早恋问题,又加深了对黄老之学的记忆和理解。
2.历史舞台的主角是人
历史离不开人的活动,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讲到原始农业的始祖——神农氏,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可联系到秦始皇、汉武帝、朱元璋等历史重要人物,古代中国科技的发展不能不讲到华佗、祖冲之、李时珍等科学家。不管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其舞台都是人的舞台。
历史课可抓住这一点,迎合学生对历史人物好奇的特点。讲到华佗的麻沸散时可联系到《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勇敢坚强,讲到罗斯福新政时可联系到他的身残志坚的大智大勇,讲到牛顿的经典力学可联系到他的酷爱读书和喜欢动手的性格。对勇敢坚强的钦佩,对智勇的赞赏和爱读书的品质,符合高中生对人性的比照。这样,学生觉得既有趣,又受到很好的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
3.历史教育的对象是处在基础教育最后阶段的人
高中阶段,是结束九年义务教育,迎接高等教育的准备阶段;或是进入社会,参加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准备阶段。他们有强烈的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企求,有强烈的迎接未来挑战素养的渴望。求生存,求发展,是不可压制的人性期待,历史教学要尽可能满足它,否则就失去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对此,历史的借鉴作用则可派上用场。例如,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正是当时经济、政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所采取的,讲到此,可联系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
由于高中生所处阶段的特殊性,历史教学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要求。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已有较大地提高,加上年龄趋向成熟及心理素质的改善,他们在思想上、行为上独立自主的意识大为增强。因此,历史课堂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主要求和自主能力,大胆放手,让他们积极探讨自我成长的学习模式;相信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心智和实践解决许多问题。
4.历史课的参与者是21世纪的人
人文精神在古希腊的萌生,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发展,给世界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与之相伴而行。21世纪的今天,以人为本,提倡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要求。各种激烈的竞争,要求学生尽快培养成具有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分析、自我决断等独立行为素质的现代公民,学生自主学习的锻炼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历史教育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学而知之,学而用之,学而行之;否则就会成为书本上的东西,失去指导人生的应有作用。
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从中可让学生体会到:学会合作,是学生面对竞争而应有的态度;在合作中取胜,在合作中发展。世界历史讲到知识经济的兴起,教师可以此教育学生:学好知识,学好本领是立足社会、贡献社会的重要条件。因此,历史课可成为当今的现实与学生良好愿望的结合点。
二、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对人性的压抑
历史课的特点充分说明了人性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过去很长时间里,传统教学对人性的压制又是显而易见的。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知识的讲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从属于教师,从属于教师的讲解,学生没有发言权、参与权和质疑权。正如专家指出:“教师包办垄断课堂和一言堂,忽视主体性的存在。教学过程基本上围绕历史教科书转,奉教科书为圣经”。
2.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得不到培养
教师把课堂包下来,全然或很少让学生自我阅读、自我提问、自我思考、自我感受、自我动手、自我解答,结果学生听起来懂,做起来错。学生好像成了老师的监护人、护航人。课堂上老师作主,学生听从;课堂外老师放手,学生茫然。可以说,这是教学的失败,因为“在教学目标上,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检验教学成败的标准”。
3.学生的个人正当欲求得不到满足
教师从书本知识来,到书本知识中去,教学手段方法单调乏味,没有生动有趣的语言、表情或情景引导,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昏昏欲睡;教师照本宣科,没有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对历史的思考;课堂上只有老师和书本的见解,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得不到鼓励,希望得到老师肯定和认可的表现欲一次次被打压;课堂上缺少欢声笑语,缺少学生不由自主地回答,缺少呈现自我的表情。由于对历史失去兴趣,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失去信心或信心不足,从而也就失去了想通过学习历史来发展自身的欲望。
三、新课程标准对人性化教学的要求
正是由于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历史课程标准》对合乎人性的教学作了明确的要求和体现。
1.课程标准明显体现了人文色彩
主要有三个方面: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自我阅读、自我观察、自我思考、自我动手,从而获得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主体、主角。教师是课堂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传授者,学生是学习方法的实践者、内化者。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关注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2.内容标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选择
内容标准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表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对选修模块作出自己的选择,不再强制千篇一律和一刀切。尊重学生的选择,适应了“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
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考虑到满足学生对历史课程的需要。课程内容的选择,都精选一些素质教育必需的经典知识,作为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例如,中央集权问题、近代西方政体问题等。同时,课程内容适应了时代需要,如“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等,这些具有时代性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了解时代、适应时代。
四、人性化的教学
面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性化的教学要求,课堂上有必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上的活泼化
历史教学要冲破传统的单纯讲授为主要方式的束缚,多使用视听媒体。心理学研究证明:“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越多,教学过程就进行得越顺利,教学效率就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研究表明:“人们通过听觉所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视听结合起来可记忆65%。”教学方法的活泼化还包括:参观历史遗址、角色模拟、组织学生讨论、编历史剧等。
2.学生角色上的主体化
主要有三个方面:①获得知识的自我锻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上的图文资料,课外搜集有关材料,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历史视野。②表达能力的自我锻炼。学生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学会表达。有许多学生心里知道,但不会表达。老师要让学生多动笔、多动口,锻炼他们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③思维能力的自我锻炼。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而且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利用问题驱动学生思维,活跃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大胆发表自己见解。正如20世纪后半期的美国历史教学改革,“建立了一种新的历史观,提倡对历史的批判和思考态度,强调了不同群体对美国的历史贡献”。
3.师生关系上的和谐化
教师尊重学生,容许、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和不同个性的张扬,允许学生犯错误又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教学方式方法,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带来的乐趣。
考虑学生的心理追求,满足学生的心理向往,以符合人性的方法来指导历史课堂教学,我想,历史教育的价值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