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我国荞麦出口日本优势地位

来源 :WTO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是我国荞麦的主要进口国,自80年代以来,我国荞麦出口日本市场始终占据主要地位。但由于个别企业疏于管理,没有把好产品质量关,导致日本对我国出口日本荞麦(包括荞麦粉)实施命令检查。例如,2005年10月26日,日本厚生劳动省通报我驻日使馆,其已通过官方网站发布了对我国生产的荞麦(包括荞麦面粉)实施命令检查。其理由是2005年10月21日我国向日本出口的一批荞麦中被检出一种强致癌性物质黄曲霉毒素。
  
  日本对黄曲霉毒素的检疫措施
  
  日本对黄曲霉毒素在食品以及农产品中的残留限量作了非常严格的规定,日本检验检疫措施规定,黄曲霉毒素在进口农产品中的残留限量为“不得检出”。一旦在进口食品或农产品中被查出黄曲霉毒素,该产品将被扣留,并作销毁或退货处理。随后立即对违规产品启动命令检查措施,即对违规产品进行批批检验,检查合格后货物才能通关,所有检查费用由进口商承担。日本对我国荞麦启动命令检查程序,无疑会严重影响我国荞麦在日本市场的信誉,增加出口成本,影响出口竞争力。
  
  我国荞麦生产及对日出口情况
  
  目前我国年产荞麦约60-70万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出口荞麦,主要销往日本、韩国、欧盟等2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是我主要的出口目的国。
  日本由于受气候影响,荞麦产量不高,年产量仅2-3万吨,须从国外进口才可满足其消费需求。据日本NHK报道,2004年日本全年进口荞麦12万吨,其中11.5万吨来自中国,占日本全年进口荞麦的90%以上。可以说,近年来我国出口日本市场荞麦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出口地位稳固。
  日本除了主要从我国进口养麦外,也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缅甸等国进口荞麦,但由于中国产大粒荞麦,尤其是内蒙古、东北、陕西等地的大粒荞麦颇受日本消费者欢迎,所以目前日本进口荞麦依靠中国市场的格局还不受影响。但随着日本进口荞麦的渠道在进一步扩大,加之其荞麦的市场准入标准越来越高,将来必然会对我国荞麦出口日本的市场份额造成影响,此次日本对我出口荞麦实施命令检查,值得我国相关部门和行业重视。
  
  关于黄曲霉毒素
  
  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是农作物或食品在贮存过程中由于受潮发生霉变而产生的一种毒素,黄曲霉毒素常见于发霉的花生仁内,也生于谷粒(如玉米、小麦、水稻、荞麦等)、蒿杆、干草、油饼等上。在自然条件下,黄曲霉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以后又发现这类毒素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如黄曲霉毒素M1、M2、GM1和P1等。其中尤以黄曲霉毒素B1产量最高、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
  为了防止黄曲霉毒素危害人类健康,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对黄曲霉毒素在食品中的残留限量作了严格的规定。日本对黄曲霉毒素在食品中的残留限量规定为“不得检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黄曲霉毒素在食品中的残留限量规定为15μg/kg(微克每千克),欧盟规定黄曲霉毒素B1在食品中的残留限量为2ppb,黄曲霉毒素总限量(B1+B2+G1+G2)小于4ppb。
  目前我国修订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对黄曲霉毒素B1、M1在食品中的残留限量作了具体规定,即玉米、花生及其制品为20μg/kg,大米、植物油(除玉米油、花生油)为10μg/kg,其它粮食、豆类、发酵食品,婴幼儿食品为5μg/kg,黄曲霉在荞麦中的残留限量为5μg/kg。黄曲霉毒素M,在鲜乳中的限量为0.5μg/kg,乳制品(折算为鲜乳汁)为0.5/μg/kg。
  据研究,防霉是预防黄曲霉毒素污染最根本的措施,就荞麦而言,在作物收割后,要尽快进行干燥,荞麦粒的含水量降到13%以下霉菌就不容易繁殖。
  
  应对措施
  
  一方面各相关部门应该收集出口荞麦黄曲霉毒素检测的具体数据,对黄曲霉毒素检出率和范围作深入分析,加强荞麦保护措施的研究,使之适应日本市场荞麦的准入标准和要求;另一方面各出口企业应建立和完善自身的企业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加强从源头控制并防止荞麦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努力确保出口荞麦的品质,跨越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不断扩大荞麦等农作物的出口,确保我国荞麦出口日本市场的优势地位。
  (作者单位:国家质检总局标法中心)
其他文献
年尾将至,各种各样的总结、统计和盘点总会出炉,这也形成了一种惯例。  据权威机构统计,我国2005年经济增长速度将达10%以上,其中我国外贸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外贸进出口增幅达25%以上。但在大幅增长的背后,是各种各样的贸易摩擦,从传统的产品摩擦上升到制度摩擦,对于这些贸易争端,我们应当进行分析和总结,寻求破解对策,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健康运行“保驾护航”。    回顾2005年:摩
期刊
“纺织品摩擦轰轰烈烈,汇率、知识产权等制度层面的摩擦非常紧绷,反倾销调查高位徘徊,特保调查再度频发,隐形贸易壁垒花翻新,337调查、反垄断调查等新形式的摩擦接踵而来。”用几句话似乎就能勾画出2005年贸易摩擦的基本特点。在2005年贸易摩擦中,关键词有三个:纺织品、市场经济地位与反倾销、特保。    纺织品    如果不是因为纺织品,2005年也许盘点不出太多的特点和新意。正是因为纺织品,使得我们
期刊
什么在困扰多哈回合?    事实上,所有观察家都认为,世贸组织的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目前已岌岌可危。在农业谈判中,虽然已就取消农业出口补贴的原则达成了共识,但自从4年前启动谈判以来,除此之外的其他方面几乎毫无进展;在关键的服务行业,几乎没提出过什么重要建议,更别提解决任何问题了。在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的谈判模式等方面也未达成共识,而现在距离设定的谈判结束时间只剩下一年。尽管2003年为缓解谈判压
期刊
反走私几乎是世界多国海关都面临的一项神圣而特殊的任务。我国处于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打击走私任务尤其艰巨。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从经济贸易制度上逐步拆除各种壁垒,并转变政府职能。加入世贸组织十分有助于遏制走私活动。  我国从1979年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着眼于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辟国内外两个市场。回头看,改革开放成绩斐然。但是在外贸政策配套措施上,当初还有不足之处,譬如高关税
期刊
作为WTO争端解决程序法的DSU所有条文中没有一个条款出现过“证据”一词,也没有关于“举证责任”的规定,仅仅在DSU附录3中规定:“在专家组与争端各方召开第一次实质性会议之前,争端各方应向专家组提交书面陈述,说明案件的事实和他们的观点。”    对举证责任的分配:专家组的观点    所谓举证责任,是指在争端解决程序中,由谁来提出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实践中曾许多次分析过举证责任的
期刊
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框架下有8轮多边贸易谈判。第一轮谈判于1947年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最后一轮谈判于1986年在乌拉圭的埃斯特拉角城启动,于1994年在摩洛哥的马拉卡什结束,并建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的替代者——世界贸易组织。  虽然回顾这几轮谈判似乎硕果累累,但值得注意的是没有哪一轮谈判进展顺利。此外,虽然谈判进展逐渐引人注目以及各式各样游说者和利益方日益增长的参与越来越削弱了谈判者缔结贸
期刊
欧盟和美国分别提出中国对汽车零部件进口实行的措施,不符合中国在WTO相关协定下承担的义务。  欧美对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的指控不完全相同,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中国对汽车零部件征收的关税超过了中国入世承诺的约束水平,违反了GATT第2条;中国对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征税是在完成整车组装之后征收的,因其在国内征收,而且只针对进口汽车零部件,违反了GATT第3条第2款关于国民待遇的规定,对进口零部件规定了
期刊
《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缔约国第八次会议于3月31日在巴西库里提巴闭幕,会议一致决定于2010年结束基因资源获取以及相关衍生资源共享(“获取及利益共享”,或“ABS”)的国际管理体制方面的谈判。尽管与会方数量创下历史记录而且出现许多插曲,为期两周的会议还是讨论了许多棘手的问题(包括最直接与贸易相关的问题),并更多地处理了程序问题而不是实体问题。例如,各方着重讨论了如何安排下一步的ABS谈判,并
期刊
[编者按]2006年3月30日,美欧联手将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关税措施告到了WTO/DSB。美国和欧盟在“汽车案”的申诉中称,中国现行的汽车产业政策,对进口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存在歧视,中国的关税壁垒致使美欧产品不能自由进入中国市场。而美欧所说的歧视性是否存在呢?汽车案的爆发是否是由于中国和欧美对子《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理解上的不同造成的呢?  2004年3月18日美国起诉中国半导体集
期刊
在里约热内卢与来自巴西、欧盟的同行举行非决定性的峰会之后,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在4月4日对媒体说,他对WTO成员方在4月30日最后期限到来时就补贴形态和关税削减达成全面协议持悲观态度。同时,美国国会中颇有影响力的、支持贸易的议员敦促布什政府把注意力转向缔结双边贸易协议,因为多边多哈回合谈判可能不会取得结果。    里约热内卢会议未能打破僵局    来自欧盟、美国、巴西的部长在3月31日至4月1日于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