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同样的教学,因实施的教学程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借鉴写作的叙事形式,小学美术教学一般可采用顺叙式、倒叙式和插叙式的教学程序。选择哪种程序,不仅要分析教学内容的顺序性,学生的发展规律,还要看教师的美术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智慧。
【关键词】程序顺叙式倒叙式插叙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关注教师对某个教学环节或重点、难点的处理,而对处理时方式方法的先后顺序即教学程序的关注则不够。同样的教学因教学程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日本学者佐藤正夫说“关于教学过程的研究已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中心课题是教学过程中一定的阶段或环节的合理顺序。”小学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因其教学方式方法和活动环节的多样性、丰富性,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就显得尤其重要。借鉴写作的叙事形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般可采用顺叙式、倒叙式和插叙式的教学程序。采用哪种教学程序,也就体现着哪种教学策略。
一、顺叙式教学程序
顺叙式教学程序,是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所谓顺叙式,是根据儿童认知规律和课程的知识结构,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的教学顺序实施的教学过程。如有教师在教学《手印指印变变变》(苏少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4课)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魔法初级班——魔法中级班——魔法高级班”这样的“顺叙式”教学程序。在“魔法初级班”,教师通过示范不同指印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启发学生根据指印的不同方向、角度、大小、形状等添加新的形象,通过练习与讲评,掌握指印及变化的方法;接着在“魔法中级班”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欣赏范例中的手掌印添加成的新的形象,知道除了指印外还可以用手掌来印。通过教师示范与指导,学生尝试用手掌的根部、背部、侧面、拳的各个部分印出不同的手印,并添加出新的形象,掌握手印的方法;最后在“魔法高级班”中,教师通过指导找一找范画中的指印、手印新形象,了解用手印、指印结合的方法添加创造出更加丰富有趣的新形象,完成“手印指印大魔法”的作业。在这三个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由简到繁,完全沉浸于不同的“游戏”中,丝毫没有感到一点学习的困难,一切顺其自然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与“想象”习得。学生的想象力与造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并学得轻松、愉悦。
这种“顺叙式”教学程序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顺应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小学生的全部心理过程仍保留不少无意性、情绪性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而其思维方式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为创造出“适合儿童学习的教育”,应多采用上述案例中的一些教学方式,如“魔法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指印、手印、组合印”——组织游戏、集中注意;“想象、添加”——直观形象、启发思维。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另一方面,从教学内容的前后相承关系看,指印简单方便,是基础;手印有一定难度,面积大,变化多,是在指印基础上的提高;指印、手印组合,变化就更多,印时因考虑它们的搭配、大小、方向等因素,是在前面两者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所以就更加困难,也就应放在最后。这样根据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的规律,设计相应的前后递进的“顺叙式”教学程序也必然是有效的程序。
二、倒叙式教学程序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着明显的前后递进的顺序关系,有时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倒叙式”教学程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目标引领的教学作用,教师有意把教学成品或半成品或最后的教学成效第一时间展示给学生,或是设置悬念,或是目标引领,或是任务驱动,然后再按一定的“顺叙”方式实施教学过程。如有教师在教学《我的地图》(苏少版一年级下册第4课)一课时,教师一上来就通过板演自己从家到学校的“地图”,来揭示教学的主题,同时也确定了学习的目标和任务。然后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从家到学校的“地图”,并简单表现;接着再通过范图欣赏,启发学生回忆还去过其他印象较深的地方,如?菖?菖广场、?菖?菖游乐园、?菖?菖公园等,走过怎样的路线,是环形的,分叉的,还是直线的,见过什么有特点的树、建筑、商店、公共设施等,并学习如何构图。最后再次启发学生回忆在这过程中还发生了什么让人难忘的事,并通过学习欣赏优秀作品,借鉴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法来增添情趣,丰富画面。最终,学生的作品都已超过了教师那幅范作,构图多样、内容富有儿童生活情趣、表现生动形象,学生经历了一次有趣的在美术地图上的旅行。这就是“倒叙式”教学程序最好的体现和验证。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抹杀一开始的板演的价值,它起到开门见山、激发兴趣、情境创设、目标引领和奠基超越的作用。这种教学程序的选择,不仅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合理分析,也反映了教师对教学过程实施的合理化处理,是一种教学策略的体现。
三、插叙式教学程序
“插叙式”教学程序,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上适当补充插入必需的教学内容和活动环节,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达到更完美的教学效果。插叙式教学过程一般会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有意设计的。如有教师在教学《图画与文字》(苏少版第二册第2课)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形象直观地理解“图画”与“文字”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插入介绍了中国文字的来源等相关知识。这种有意识地插叙,其作用是重要的,其效果也是显著的。第二种是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教学中生成的随机嵌入的教学过程。如我在教学《三原色三间色》(苏少版第四册第1课)时,启发学生学会了用红、黄、蓝三原色两两可调出三间色的规律时,有学生突然问:“老师,我能不能再用黄色和绿色调啊?”我说:“可以啊,你试一下能调出什么颜色来?”说完与那位学生一起操作,并让其他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当调出更偏黄一点的绿色时,学生们说:“这个绿色更好看!”而我则适时地插入小结:“三原色两两调色时,加入不同的量会调出不同倾向的间色。”不一会儿,那学生突然又问:“老师,我能不能用黄色和紫色调?”我还是说:“可以啊,你试一下这次能调出什么颜色来?”还是与他一起操作,并让其他学生再次观察颜色的变化。当看到调出的颜色时,他们都在喊着:“真难看!不漂亮!”而我则适时地告诉他们:“这其实是另一类颜色,有它的名字,也有它的美,以后你们会学到。只是现在你们不喜欢,但你们的爷爷奶奶可能会喜欢这类颜色。”插叙式教学程序,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是没有的,但却会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而教师在这个时候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在预设的教学过程中插入必要的环节,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有一种插叙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疏忽或遗漏了某个教学环节,这就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适时地插入前面所遗漏的内容,以使教学完整而不致缺憾。上述的这些插叙式教学过程,更多的是体现教师的知识涵养、教学智慧和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的教学程序,当然不仅仅只有“顺叙式”、“倒叙式”和“插叙式”这三种样式,不同的教学程序会影响到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这是不争的事实。选择哪种教学程序,不仅要分析教学内容的顺序性,学生发展的规律性,还要看教师个人的美术教学理念和相关的知识涵养及教学智慧。
【关键词】程序顺叙式倒叙式插叙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关注教师对某个教学环节或重点、难点的处理,而对处理时方式方法的先后顺序即教学程序的关注则不够。同样的教学因教学程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日本学者佐藤正夫说“关于教学过程的研究已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中心课题是教学过程中一定的阶段或环节的合理顺序。”小学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因其教学方式方法和活动环节的多样性、丰富性,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就显得尤其重要。借鉴写作的叙事形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般可采用顺叙式、倒叙式和插叙式的教学程序。采用哪种教学程序,也就体现着哪种教学策略。
一、顺叙式教学程序
顺叙式教学程序,是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所谓顺叙式,是根据儿童认知规律和课程的知识结构,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的教学顺序实施的教学过程。如有教师在教学《手印指印变变变》(苏少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4课)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魔法初级班——魔法中级班——魔法高级班”这样的“顺叙式”教学程序。在“魔法初级班”,教师通过示范不同指印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启发学生根据指印的不同方向、角度、大小、形状等添加新的形象,通过练习与讲评,掌握指印及变化的方法;接着在“魔法中级班”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欣赏范例中的手掌印添加成的新的形象,知道除了指印外还可以用手掌来印。通过教师示范与指导,学生尝试用手掌的根部、背部、侧面、拳的各个部分印出不同的手印,并添加出新的形象,掌握手印的方法;最后在“魔法高级班”中,教师通过指导找一找范画中的指印、手印新形象,了解用手印、指印结合的方法添加创造出更加丰富有趣的新形象,完成“手印指印大魔法”的作业。在这三个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由简到繁,完全沉浸于不同的“游戏”中,丝毫没有感到一点学习的困难,一切顺其自然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与“想象”习得。学生的想象力与造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并学得轻松、愉悦。
这种“顺叙式”教学程序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顺应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小学生的全部心理过程仍保留不少无意性、情绪性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而其思维方式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为创造出“适合儿童学习的教育”,应多采用上述案例中的一些教学方式,如“魔法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指印、手印、组合印”——组织游戏、集中注意;“想象、添加”——直观形象、启发思维。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另一方面,从教学内容的前后相承关系看,指印简单方便,是基础;手印有一定难度,面积大,变化多,是在指印基础上的提高;指印、手印组合,变化就更多,印时因考虑它们的搭配、大小、方向等因素,是在前面两者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所以就更加困难,也就应放在最后。这样根据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的规律,设计相应的前后递进的“顺叙式”教学程序也必然是有效的程序。
二、倒叙式教学程序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着明显的前后递进的顺序关系,有时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倒叙式”教学程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目标引领的教学作用,教师有意把教学成品或半成品或最后的教学成效第一时间展示给学生,或是设置悬念,或是目标引领,或是任务驱动,然后再按一定的“顺叙”方式实施教学过程。如有教师在教学《我的地图》(苏少版一年级下册第4课)一课时,教师一上来就通过板演自己从家到学校的“地图”,来揭示教学的主题,同时也确定了学习的目标和任务。然后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从家到学校的“地图”,并简单表现;接着再通过范图欣赏,启发学生回忆还去过其他印象较深的地方,如?菖?菖广场、?菖?菖游乐园、?菖?菖公园等,走过怎样的路线,是环形的,分叉的,还是直线的,见过什么有特点的树、建筑、商店、公共设施等,并学习如何构图。最后再次启发学生回忆在这过程中还发生了什么让人难忘的事,并通过学习欣赏优秀作品,借鉴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法来增添情趣,丰富画面。最终,学生的作品都已超过了教师那幅范作,构图多样、内容富有儿童生活情趣、表现生动形象,学生经历了一次有趣的在美术地图上的旅行。这就是“倒叙式”教学程序最好的体现和验证。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抹杀一开始的板演的价值,它起到开门见山、激发兴趣、情境创设、目标引领和奠基超越的作用。这种教学程序的选择,不仅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合理分析,也反映了教师对教学过程实施的合理化处理,是一种教学策略的体现。
三、插叙式教学程序
“插叙式”教学程序,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上适当补充插入必需的教学内容和活动环节,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达到更完美的教学效果。插叙式教学过程一般会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有意设计的。如有教师在教学《图画与文字》(苏少版第二册第2课)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形象直观地理解“图画”与“文字”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插入介绍了中国文字的来源等相关知识。这种有意识地插叙,其作用是重要的,其效果也是显著的。第二种是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教学中生成的随机嵌入的教学过程。如我在教学《三原色三间色》(苏少版第四册第1课)时,启发学生学会了用红、黄、蓝三原色两两可调出三间色的规律时,有学生突然问:“老师,我能不能再用黄色和绿色调啊?”我说:“可以啊,你试一下能调出什么颜色来?”说完与那位学生一起操作,并让其他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当调出更偏黄一点的绿色时,学生们说:“这个绿色更好看!”而我则适时地插入小结:“三原色两两调色时,加入不同的量会调出不同倾向的间色。”不一会儿,那学生突然又问:“老师,我能不能用黄色和紫色调?”我还是说:“可以啊,你试一下这次能调出什么颜色来?”还是与他一起操作,并让其他学生再次观察颜色的变化。当看到调出的颜色时,他们都在喊着:“真难看!不漂亮!”而我则适时地告诉他们:“这其实是另一类颜色,有它的名字,也有它的美,以后你们会学到。只是现在你们不喜欢,但你们的爷爷奶奶可能会喜欢这类颜色。”插叙式教学程序,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是没有的,但却会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而教师在这个时候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在预设的教学过程中插入必要的环节,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有一种插叙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疏忽或遗漏了某个教学环节,这就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适时地插入前面所遗漏的内容,以使教学完整而不致缺憾。上述的这些插叙式教学过程,更多的是体现教师的知识涵养、教学智慧和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的教学程序,当然不仅仅只有“顺叙式”、“倒叙式”和“插叙式”这三种样式,不同的教学程序会影响到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这是不争的事实。选择哪种教学程序,不仅要分析教学内容的顺序性,学生发展的规律性,还要看教师个人的美术教学理念和相关的知识涵养及教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