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況各不相同的几十个人组成一个大家庭——班集体。学生是变化的,是有待开发的资源。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班主任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行为和心理的管理,落实到具体方法上我认为可以划分为“制”与“治”两种。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
制,从偏旁来分析,为立刀旁,往往表示带有惩罚措施的制度。对班级的管理,建立完整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非常重要。落到实处的制度、可操作性强的制度是对学生行为起到真正的引导与规范的作用的必然。并且要做到有制可依、有制必依,这需要客观、公正。
好的班级管理制度首先应该做到: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学生能够区分原则问题与细节问题的区别,能够认识到作为一名学生做人的底线要求,能够对大是大非有一个明确的判断。细节固然重要,但是原则问题确实根本,重中之重。甚至,没有原则的学生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人格是扭曲的、不健全的。
好的班级管理制度其次要做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切忌由班主任兴之所至、随意而为的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要对班级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进行深思熟虑,任何班级管理制度都不能成为“聋子的耳朵”。班主任在建立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一定要深思,不断修改,有必要的话可以试行一段时间。以保证所确立的制度切实可行。
好的班级管理制度还要做到——排除以成绩论英雄的弊端。以成绩论英雄对学生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个体差异性存在,学习能力的差异就会存在,故,只要班级管理制度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行为习惯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促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就可以了。所以,在班级管理中以成绩论英雄是对学生的一种错误导向,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班级管理制度对于学生最大的意义应在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会尊重与自律。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治
“治,从字形上分析,从水旁,对于班级管理来说,即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从心里对于学校、对于老师、对于班级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并进而从内心生发出一种高度的道德约束。”我们的制度要达到学生从“不能做”到学生真正发自内心的“不想做,不该做”是质的飞越,也是我们认为的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比如,作为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与关爱。例如,在运动会中,我观察到,学生在参加集体项目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强烈的集体意识与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之情是任何一种说教也无法达到的。
制度约束一个人的行为是容易的,但是,从心理上让一个人形成一种思想观念是很难的。就像让一个人养成某种好习惯是非常艰难的。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只要着力于“治”即可,完全不需要“制”。看似言之有理,但我认为这大错特错,制与治就相当于法律和道德,我们不能指望只依靠道德来管理社会,同样我们也不能只依靠教育来管理学生,制是治的前提,治是制的结果,只有保证了制度在班级中的崇高地位及广泛认可,让学生人人心中有准则,对制度心怀敬畏,班主任才能做到真正的“垂衣拱手而治”。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
制,从偏旁来分析,为立刀旁,往往表示带有惩罚措施的制度。对班级的管理,建立完整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非常重要。落到实处的制度、可操作性强的制度是对学生行为起到真正的引导与规范的作用的必然。并且要做到有制可依、有制必依,这需要客观、公正。
好的班级管理制度首先应该做到: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学生能够区分原则问题与细节问题的区别,能够认识到作为一名学生做人的底线要求,能够对大是大非有一个明确的判断。细节固然重要,但是原则问题确实根本,重中之重。甚至,没有原则的学生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人格是扭曲的、不健全的。
好的班级管理制度其次要做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切忌由班主任兴之所至、随意而为的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要对班级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进行深思熟虑,任何班级管理制度都不能成为“聋子的耳朵”。班主任在建立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一定要深思,不断修改,有必要的话可以试行一段时间。以保证所确立的制度切实可行。
好的班级管理制度还要做到——排除以成绩论英雄的弊端。以成绩论英雄对学生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个体差异性存在,学习能力的差异就会存在,故,只要班级管理制度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行为习惯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促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就可以了。所以,在班级管理中以成绩论英雄是对学生的一种错误导向,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班级管理制度对于学生最大的意义应在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会尊重与自律。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治
“治,从字形上分析,从水旁,对于班级管理来说,即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从心里对于学校、对于老师、对于班级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并进而从内心生发出一种高度的道德约束。”我们的制度要达到学生从“不能做”到学生真正发自内心的“不想做,不该做”是质的飞越,也是我们认为的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比如,作为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与关爱。例如,在运动会中,我观察到,学生在参加集体项目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强烈的集体意识与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之情是任何一种说教也无法达到的。
制度约束一个人的行为是容易的,但是,从心理上让一个人形成一种思想观念是很难的。就像让一个人养成某种好习惯是非常艰难的。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只要着力于“治”即可,完全不需要“制”。看似言之有理,但我认为这大错特错,制与治就相当于法律和道德,我们不能指望只依靠道德来管理社会,同样我们也不能只依靠教育来管理学生,制是治的前提,治是制的结果,只有保证了制度在班级中的崇高地位及广泛认可,让学生人人心中有准则,对制度心怀敬畏,班主任才能做到真正的“垂衣拱手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