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开始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计算思维、信息社会责任、学习创新以及信息意识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教学,还需要注重对趣味性课程以及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使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基于此,对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194
引言
新课改地推动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得到了较大的重视,同时信息技术也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加强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信息素养,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当前,由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开设相对较晚,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树立信息意识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深入,虽然在生活和课堂学习中接触到信息技术较多,诸如多媒体、ipad、网络教育平台等,但是对这门学科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因此,教师要营造出良好的信息氛围,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从而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信息更加的敏感,并主动地探寻各项信息技术。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就会立足于信息技术的视角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并且不具备信息技术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多展示出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极其发挥出的价值,进而让学生明白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会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从小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例如,在学习《网络交流》这节课后,学生掌握了网络交流的基本方式,接着,教师就创建班级网络交流群,并且也让其他学科的教师进群。各个学科的教师可以在群里面发布一些作业任务、活动通知、学生问答等内容,这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也更加全面,从而能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思维形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学阶段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往往不足,在问题处理中都是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影响灌输的方式为学生教学,会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教师适当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计算思维和素养的培养。比如在学习“整理文件”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面对屏幕上散乱的文件无从下手,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向学生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不是经常会遇到房间混乱的情况?我们如何能够条理清晰的收拾房间,同时也能够在以后应用的过程中快速找到相应的物品呢?学生们开始集思广益,认为可以将这些物品装到箱子中或者柜子中,同时在上面写上标签……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需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将生活中的内容联系到计算机的应用上,我们又该如何整理计算机上的文件呢?引导学会对文件分类,然后将同类的文件装到一个文件夹中,并针对这些文件的共性对文件夹进行命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合理引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计算思维
信息技术在展示和应用上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对于梳理知识体系、激发学生计算思维等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中合理引入信息技术,给予学生较好的学习体验,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信息思维,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助力班级每位学生信息综合素养的培养。例如,在教学Scratch单元“吃豆精灵”小节内容时,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对本课控件模块的使用和程序设计思路进行细化梳理和具体展示,指导学生分析游戏中的角色及相应动作,对角色进行程序设计,运用侦测和随机函数创作游戏,让学生在搭建、调试和运行过程中,掌握利用编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即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調试运行—检测结果,让清晰的展示和具体的任务激发学生的计算思维,并引发学生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对班级学生进行随机性和有效化的课堂提问,询问学生如何借助信息资源进行创新性程序设计,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选择最优的学习方式对这些内容进行学习,助力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再只强调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教学,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郝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新课程(上),2019(11):121.
[2]张亚丽.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11):162.
[3]陈冰.基于信息素养优化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中华少年,2019(31):101-102.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第八小学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194
引言
新课改地推动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得到了较大的重视,同时信息技术也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加强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信息素养,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当前,由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开设相对较晚,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树立信息意识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深入,虽然在生活和课堂学习中接触到信息技术较多,诸如多媒体、ipad、网络教育平台等,但是对这门学科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因此,教师要营造出良好的信息氛围,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从而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信息更加的敏感,并主动地探寻各项信息技术。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就会立足于信息技术的视角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并且不具备信息技术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多展示出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极其发挥出的价值,进而让学生明白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会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从小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例如,在学习《网络交流》这节课后,学生掌握了网络交流的基本方式,接着,教师就创建班级网络交流群,并且也让其他学科的教师进群。各个学科的教师可以在群里面发布一些作业任务、活动通知、学生问答等内容,这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也更加全面,从而能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思维形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学阶段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往往不足,在问题处理中都是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影响灌输的方式为学生教学,会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教师适当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计算思维和素养的培养。比如在学习“整理文件”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面对屏幕上散乱的文件无从下手,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向学生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不是经常会遇到房间混乱的情况?我们如何能够条理清晰的收拾房间,同时也能够在以后应用的过程中快速找到相应的物品呢?学生们开始集思广益,认为可以将这些物品装到箱子中或者柜子中,同时在上面写上标签……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需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将生活中的内容联系到计算机的应用上,我们又该如何整理计算机上的文件呢?引导学会对文件分类,然后将同类的文件装到一个文件夹中,并针对这些文件的共性对文件夹进行命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合理引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计算思维
信息技术在展示和应用上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对于梳理知识体系、激发学生计算思维等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中合理引入信息技术,给予学生较好的学习体验,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信息思维,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助力班级每位学生信息综合素养的培养。例如,在教学Scratch单元“吃豆精灵”小节内容时,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对本课控件模块的使用和程序设计思路进行细化梳理和具体展示,指导学生分析游戏中的角色及相应动作,对角色进行程序设计,运用侦测和随机函数创作游戏,让学生在搭建、调试和运行过程中,掌握利用编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即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調试运行—检测结果,让清晰的展示和具体的任务激发学生的计算思维,并引发学生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对班级学生进行随机性和有效化的课堂提问,询问学生如何借助信息资源进行创新性程序设计,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选择最优的学习方式对这些内容进行学习,助力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再只强调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教学,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郝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新课程(上),2019(11):121.
[2]张亚丽.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11):162.
[3]陈冰.基于信息素养优化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中华少年,2019(31):101-102.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第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