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信息技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教育理念和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提高小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识字和用字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并且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文教学中如何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整合的优势呢?
一、 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教师空洞的讲解也很难起到预想的效果。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因此,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在执教《火烧云》一课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计算机分别再现各种火烧云的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必将大大提高。
(二)运用信息技术解疑化难、与时代最新信息融通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例如《詹天佑》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这部分,集中地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讲清这一难点。为此,如果制作一个课件,运用动画技术,巧妙地将詹天佑设计的两个火车头在“人”字形线路上运动:因为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火车头在前面拉,一个火车头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学生看到这样绝妙的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还为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所深深折服。
二、 巧妙借助网络,培养学生能力
(一)培养想象力、感知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通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过程,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将被感知、被想象、被推理的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形式和过程,用仿真化、模拟化、形象化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表现出来。这种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发现、体验、利用生动的资源,透过现象探索本质,从而形象地建立起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本质属性图像,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如学习《将相和》《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历史题材的课文,由于这些课文的内容距今天的时空比较远,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教学时,教师将收集到的有关文字、图片、影视资料,放给学生看,弥补学生因时间和生活阅历的因素造成的理解课文内容而出现的“断层”现象,增强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知能力。
(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培养发散思维是触发创造才能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象几种可能性。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中,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黄山的奇美是不够的。我们把黄山的视频资料和其他相关内容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的形式按一定的链接方式制作成课堂教学网页。课上,学生看到了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形象地理解了文中的抽象词句,并在网上看到黄山不同形状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更加深了对它的认识。促进了学生思维的飞跃。
(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一个人不仅能动脑,同时又能动手。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实践活动开辟了广阔的时空。一些以时间、地点为线索的记叙文,我们可以让学生绘制出人物活动的线路图、行踪图等,以抓住课文脉络,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如《客家民居》一文,可以让学生看图读文后,绘制客家民居的大致模型,加深印象。一些语言优美、内容易懂的古诗,如《宿新市徐公店》《小儿垂钓》,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内容画图画,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绘图,能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情操陶冶熔于一炉,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教完《只有一个地球》后,我们让学生为当地的环保设计一个方案,学生通过查阅图书和浏览下载网络资料,结合自己平常对附近工厂的所闻所见,很快就写出了有理有据的作文。它既锻炼了学生的查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猜想、想象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创新能力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了几个问题:地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有哪些?我们该如何保护地球?显然,这是知识与思维并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校园网中下载查找到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些修正或补充。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拔、评价。于是一个个闪耀着创新火花的答案诞生了。通过网上的查阅、交流和相互间的思维碰撞,点亮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总之,通过实践与探索,我们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小学生以自由学习的新天地,给小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平台,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作者简介:
刘玉婷,河北省廊坊市,河北省文安县大柳河镇小堡里中心校。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信息技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教育理念和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提高小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识字和用字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并且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文教学中如何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整合的优势呢?
一、 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教师空洞的讲解也很难起到预想的效果。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因此,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在执教《火烧云》一课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计算机分别再现各种火烧云的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必将大大提高。
(二)运用信息技术解疑化难、与时代最新信息融通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例如《詹天佑》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这部分,集中地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讲清这一难点。为此,如果制作一个课件,运用动画技术,巧妙地将詹天佑设计的两个火车头在“人”字形线路上运动:因为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火车头在前面拉,一个火车头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学生看到这样绝妙的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还为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所深深折服。
二、 巧妙借助网络,培养学生能力
(一)培养想象力、感知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通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过程,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将被感知、被想象、被推理的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形式和过程,用仿真化、模拟化、形象化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表现出来。这种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发现、体验、利用生动的资源,透过现象探索本质,从而形象地建立起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本质属性图像,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如学习《将相和》《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历史题材的课文,由于这些课文的内容距今天的时空比较远,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教学时,教师将收集到的有关文字、图片、影视资料,放给学生看,弥补学生因时间和生活阅历的因素造成的理解课文内容而出现的“断层”现象,增强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知能力。
(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培养发散思维是触发创造才能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象几种可能性。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中,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黄山的奇美是不够的。我们把黄山的视频资料和其他相关内容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的形式按一定的链接方式制作成课堂教学网页。课上,学生看到了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形象地理解了文中的抽象词句,并在网上看到黄山不同形状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更加深了对它的认识。促进了学生思维的飞跃。
(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一个人不仅能动脑,同时又能动手。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实践活动开辟了广阔的时空。一些以时间、地点为线索的记叙文,我们可以让学生绘制出人物活动的线路图、行踪图等,以抓住课文脉络,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如《客家民居》一文,可以让学生看图读文后,绘制客家民居的大致模型,加深印象。一些语言优美、内容易懂的古诗,如《宿新市徐公店》《小儿垂钓》,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内容画图画,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绘图,能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情操陶冶熔于一炉,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教完《只有一个地球》后,我们让学生为当地的环保设计一个方案,学生通过查阅图书和浏览下载网络资料,结合自己平常对附近工厂的所闻所见,很快就写出了有理有据的作文。它既锻炼了学生的查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猜想、想象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创新能力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了几个问题:地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有哪些?我们该如何保护地球?显然,这是知识与思维并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校园网中下载查找到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些修正或补充。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拔、评价。于是一个个闪耀着创新火花的答案诞生了。通过网上的查阅、交流和相互间的思维碰撞,点亮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总之,通过实践与探索,我们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小学生以自由学习的新天地,给小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平台,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作者简介:
刘玉婷,河北省廊坊市,河北省文安县大柳河镇小堡里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