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形势下如何发挥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全国知名的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威海市蔄山镇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镇根据乡镇实际,实现了乡镇政企的无缝对接,推进了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创建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商会;乡镇企业;政企对接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10—0048—02
当前形势下如何发挥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不仅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各级党委实践和探索的重点。对此,全国知名的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威海市蔄山镇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该镇根据乡镇实际,建立了镇级商会制度,同时以商会为依托,同步建立了党委,通过商会党委的阵地和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协调政府,一方面协调企业,搭建起镇党委、政府各部门和企业议事的平台,实现了乡镇政企的无缝对接,推进了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一、成立商会党委的原因
(一)为了加强乡镇企业之间的协调沟通
镇办工业曾经奠定了该镇工业发展的根基,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改制成为大势所趋。政企分开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了大量的困难和问题,急需党委、政府给予扶持和帮助,却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政府也迫切需要企业内引外联、增资扩产,发展区域经济,但由于缺乏沟通,党委、政府的决策信息难以迅速反馈到企业。
(二)为了加快乡镇企业的经济发展步伐
企业改制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后,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的自主权得到充分扩大,但同时也造成企业之间进行无序的竞争、压级压价、恶意竞标、为争抢人才互挖墙角等问题。同时,乡镇非公企业受企业规模和人才队伍的制约,往往既有投资冲动,又偏安一隅,对国家的产业政策及地方的区域规划一知半解,盲目扩张、重复建设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及中介组织来合理引导,规避风险;迫切需要一个区域自治组织来规范约束内部市场秩序,破解这些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为非公企业发展科学定位。
(三)为了打造过硬的乡镇经济发展环境
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宽松的环境,环境对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企业最具有发言权。非公有企业成为主体以后,党委、政府与企业由于缺少了有效沟通的交流平台,这就迫切需要一个在党委、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对话平台,三者相互沟通,实现政企的无缝对接,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才能把“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向更深更广层次推进。
二、主要做法
(一)为企业排忧,谋求更大发展
商会党委由会员企业、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部分双管单位负责人共同组成,并由专人负责商会日常各项事务;每月镇党委领导主持召开政企集中议事会议。会前由商会党委办公室负责征集企业意见建议形成提报单上报,作为会议议题;会上由会员单位逐一阐述生产经营状况及遇到的困难问题,领导现场办公,形成会议纪要;会后,对部分现场无法解决的问题,由镇工业办公室形成督办单,负责督促限期解决。彻底把困扰企业经济发展的难事通过议事会的形式亮出来,且解决好,促使企业轻装上阵,谋求更大的发展。
(二)为企业把脉,谋求更快发展
商会党委在每次的议会日程中,设立了企业发展综述环节,由企业负责人把一个月内的企业经营状况、本行业的综合情况,行业经济形势走势,进行详细的交流,与会领导与企业家共同就企业发展状况畅所欲言,根据企业的经营态势,根据自己掌握的行业动态和经济信息,共同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力求把企业做大做强。
(三)建立对话型政企新格局
依托商会党委实现政企对接,集中议事,既是一次倾听企业呼声的征求意见会,又是一次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场办公会。按照“书记抓、抓书记”的要求,强化了镇党委、政府对企业的直接有效领导,镇党委书记都在现场办公,与企业家交流对话,倾听企业的经济发展观念,了解企业的经营态势,沟通交流企业发展思路,使镇党委、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进一步拉近,通过平等交流对话,使镇党委、政府的经济发展意图贯彻到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委、政府对企业的发展动向也有效掌握,双向的了解,使经济信息资源得到共享,服务档次进一步提高。
(四)促使非公企业回归党的怀抱
商会党委不仅组织会员企业讨论企业经营发展状况,还组织召开企业家理论学习读书会、党内的民主生活会等一系列党建活动,强化企业家的党员意识,激发他们的报答党恩,回报社会的热情。同时,企业家们在学习经济理论、分析经济形势、解决发展难题的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镇党委、政府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在互相倾听、畅谈过程中还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共同召开民主生活会,企业负责人是党的人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三、取得的成效
(一)议出了企业发展新天地
企业负责人思维方式和经营思路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政企对接,集中议事,拓宽了企业主的经济发展视角,扩大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途径,有效的化解了企业发展中的不利因素,让企业发展乘天时、借地利、掌人和,企业抱团发展,产品产业链得到迅速壮大。而镇党委、政府致力于为企业排忧解难,工作有针对性,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夯实了机关工作作风
通过政企对接,集中议事,改变了镇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从主要领导到普通干部,都致力于了解企业经营状态,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尽心尽力工作,彻底改变了以前那种衙门作风,更多的是沟通和理解,夯实了机关干部服务企业、奉献企业、共谋发展的工作作风。
(三)树立了商会党组织的威信和影响力
商会党组织的建立,带动了基层组织发展,形成了创先争优的风气;商会党委强化为企业服务意识,以心换心,赢得了企业对党组织的信赖,同时也实现了企业发展与镇域经济繁荣的双赢,连续几年各项经济指标稳居威海工业新区之首。商会党委的协调与双向沟通交流,使全镇企业家抱团发展,摒除了企业间的小家意识,共为蔄山大繁荣贡献力量;投资蔄山的企业家扎根蔄山、心系蔄山、奉献蔄山,紧紧凝聚在商会党委周围,重团结,勤协作,广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能量,共同把事业做大做强。
四、几点启示
(一)商会党委必须发挥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商会党委作为镇党委、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其主要作用就是要把党的大政方针、镇党委的经济发展政策传送到企业中,通过强化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政策扶持、管理服务,凸显商会党委对企业的领导地位和政治核心地位,通过理顺商会党委与企业党支部之间的关系,建立引导不管理、服务不添乱、沟通不独断的政企沟通思路,把商会党委打造成为镇企沟通联系的最佳阵地。
(二)商会党委必须发挥在企业发展决策中的参谋作用
商会党委是区别于其他党委的一个新型党组织,它的构成人员都是镇经济工作领域的领导和强手,对经济运行形势和经济信息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对企业的发展与扩张有着敏锐的驾驭能力,完全有能力为镇域企业的发展当好参谋,为企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三)商会党委必须发挥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监督作用
随着商会党委在企业中的威信进一步确立,商会党委完全可以把自己融入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对企业经营起到督促监督作用,引导企业安全生产、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合理用工,帮助企业擦亮诚信金字招牌,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良好的信誉保障。
(四)商会党委必须发挥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后盾作用
随着商会党委得到企业的认可,它会逐步成为党在新形势下参与企业管理的一个平台,可以实现政企无缝对接,进一步强化党在企业中的地位,成为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提升新时期党在非公有制经济管理中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企业的社会意识,真诚反哺社会,实现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双促双赢。
责任编辑 魏子揚
[关键词]商会;乡镇企业;政企对接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10—0048—02
当前形势下如何发挥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不仅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各级党委实践和探索的重点。对此,全国知名的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威海市蔄山镇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该镇根据乡镇实际,建立了镇级商会制度,同时以商会为依托,同步建立了党委,通过商会党委的阵地和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协调政府,一方面协调企业,搭建起镇党委、政府各部门和企业议事的平台,实现了乡镇政企的无缝对接,推进了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一、成立商会党委的原因
(一)为了加强乡镇企业之间的协调沟通
镇办工业曾经奠定了该镇工业发展的根基,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改制成为大势所趋。政企分开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了大量的困难和问题,急需党委、政府给予扶持和帮助,却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政府也迫切需要企业内引外联、增资扩产,发展区域经济,但由于缺乏沟通,党委、政府的决策信息难以迅速反馈到企业。
(二)为了加快乡镇企业的经济发展步伐
企业改制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后,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的自主权得到充分扩大,但同时也造成企业之间进行无序的竞争、压级压价、恶意竞标、为争抢人才互挖墙角等问题。同时,乡镇非公企业受企业规模和人才队伍的制约,往往既有投资冲动,又偏安一隅,对国家的产业政策及地方的区域规划一知半解,盲目扩张、重复建设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及中介组织来合理引导,规避风险;迫切需要一个区域自治组织来规范约束内部市场秩序,破解这些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为非公企业发展科学定位。
(三)为了打造过硬的乡镇经济发展环境
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宽松的环境,环境对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企业最具有发言权。非公有企业成为主体以后,党委、政府与企业由于缺少了有效沟通的交流平台,这就迫切需要一个在党委、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对话平台,三者相互沟通,实现政企的无缝对接,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才能把“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向更深更广层次推进。
二、主要做法
(一)为企业排忧,谋求更大发展
商会党委由会员企业、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部分双管单位负责人共同组成,并由专人负责商会日常各项事务;每月镇党委领导主持召开政企集中议事会议。会前由商会党委办公室负责征集企业意见建议形成提报单上报,作为会议议题;会上由会员单位逐一阐述生产经营状况及遇到的困难问题,领导现场办公,形成会议纪要;会后,对部分现场无法解决的问题,由镇工业办公室形成督办单,负责督促限期解决。彻底把困扰企业经济发展的难事通过议事会的形式亮出来,且解决好,促使企业轻装上阵,谋求更大的发展。
(二)为企业把脉,谋求更快发展
商会党委在每次的议会日程中,设立了企业发展综述环节,由企业负责人把一个月内的企业经营状况、本行业的综合情况,行业经济形势走势,进行详细的交流,与会领导与企业家共同就企业发展状况畅所欲言,根据企业的经营态势,根据自己掌握的行业动态和经济信息,共同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力求把企业做大做强。
(三)建立对话型政企新格局
依托商会党委实现政企对接,集中议事,既是一次倾听企业呼声的征求意见会,又是一次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场办公会。按照“书记抓、抓书记”的要求,强化了镇党委、政府对企业的直接有效领导,镇党委书记都在现场办公,与企业家交流对话,倾听企业的经济发展观念,了解企业的经营态势,沟通交流企业发展思路,使镇党委、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进一步拉近,通过平等交流对话,使镇党委、政府的经济发展意图贯彻到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委、政府对企业的发展动向也有效掌握,双向的了解,使经济信息资源得到共享,服务档次进一步提高。
(四)促使非公企业回归党的怀抱
商会党委不仅组织会员企业讨论企业经营发展状况,还组织召开企业家理论学习读书会、党内的民主生活会等一系列党建活动,强化企业家的党员意识,激发他们的报答党恩,回报社会的热情。同时,企业家们在学习经济理论、分析经济形势、解决发展难题的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镇党委、政府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在互相倾听、畅谈过程中还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共同召开民主生活会,企业负责人是党的人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三、取得的成效
(一)议出了企业发展新天地
企业负责人思维方式和经营思路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政企对接,集中议事,拓宽了企业主的经济发展视角,扩大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途径,有效的化解了企业发展中的不利因素,让企业发展乘天时、借地利、掌人和,企业抱团发展,产品产业链得到迅速壮大。而镇党委、政府致力于为企业排忧解难,工作有针对性,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夯实了机关工作作风
通过政企对接,集中议事,改变了镇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从主要领导到普通干部,都致力于了解企业经营状态,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尽心尽力工作,彻底改变了以前那种衙门作风,更多的是沟通和理解,夯实了机关干部服务企业、奉献企业、共谋发展的工作作风。
(三)树立了商会党组织的威信和影响力
商会党组织的建立,带动了基层组织发展,形成了创先争优的风气;商会党委强化为企业服务意识,以心换心,赢得了企业对党组织的信赖,同时也实现了企业发展与镇域经济繁荣的双赢,连续几年各项经济指标稳居威海工业新区之首。商会党委的协调与双向沟通交流,使全镇企业家抱团发展,摒除了企业间的小家意识,共为蔄山大繁荣贡献力量;投资蔄山的企业家扎根蔄山、心系蔄山、奉献蔄山,紧紧凝聚在商会党委周围,重团结,勤协作,广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能量,共同把事业做大做强。
四、几点启示
(一)商会党委必须发挥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商会党委作为镇党委、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其主要作用就是要把党的大政方针、镇党委的经济发展政策传送到企业中,通过强化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政策扶持、管理服务,凸显商会党委对企业的领导地位和政治核心地位,通过理顺商会党委与企业党支部之间的关系,建立引导不管理、服务不添乱、沟通不独断的政企沟通思路,把商会党委打造成为镇企沟通联系的最佳阵地。
(二)商会党委必须发挥在企业发展决策中的参谋作用
商会党委是区别于其他党委的一个新型党组织,它的构成人员都是镇经济工作领域的领导和强手,对经济运行形势和经济信息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对企业的发展与扩张有着敏锐的驾驭能力,完全有能力为镇域企业的发展当好参谋,为企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三)商会党委必须发挥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监督作用
随着商会党委在企业中的威信进一步确立,商会党委完全可以把自己融入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对企业经营起到督促监督作用,引导企业安全生产、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合理用工,帮助企业擦亮诚信金字招牌,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良好的信誉保障。
(四)商会党委必须发挥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后盾作用
随着商会党委得到企业的认可,它会逐步成为党在新形势下参与企业管理的一个平台,可以实现政企无缝对接,进一步强化党在企业中的地位,成为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提升新时期党在非公有制经济管理中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企业的社会意识,真诚反哺社会,实现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双促双赢。
责任编辑 魏子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