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冬季是高血压、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冬天如不及时调整药物,部分患者的血压会控制不佳,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
病例1:今年41岁的李某,工作一直很忙,压力较大,3个多月前查出患有高血压后,一直遵从医嘱,每天坚持服用降压药,但是由于事务繁忙,很少到医院复查或自测血压。最近,李某经常感到头昏、头胀,赶紧到医院就诊。医生接诊后,一量血压发现患者血压很高,达到150/90毫米汞柱。医生一问才知道,该患者夏天每日服用一颗降压药,现在仍是每天吃一颗降压药,药量不足导致血压没有控制好。
病例2:秋末冬初,气温越来越低,老陈便根据自己多年的用药经验,自作主张,在睡前加大了降压药的药量。结果于不久后的一天清晨突然中风。原来是因为老陈睡前服用降压药,导致血压突然降得过猛或过低,导致中风。
降压药方不能一成不变
秋冬季是高血压、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生活中,不少高血压病人降压的药方一年四季不变,夏天怎么吃,冬天还怎么吃,结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其实,夏天调好的降压药物到了冬天可能是不够的,冬天如不及时调整药物,部分患者的血压会控制不佳,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
冬季降压药的调整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1.根据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其他伴随的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综合调整降压药物;
2.高血压病人冬季药量一般要比夏季大;
3.强调小剂量联合降压,如果某种降压药物已达最大剂量,应加用另一种降压药,而不应继续增加剂量,以免增加其不良反应。
4.降压药不要在晚上服用。现代医学主张血压高峰到来之前吃降压药,使降压药起作用的时间正好对准高峰时间。一般白天的血压较高,因此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建议患者每天醒来就吃降压药。
调节剂量需循序渐进
到了秋冬季,人体的血管会收缩,高血压患者血管壁的压力相对增高,血压波动会比较大,尤其是室外室内温差比较大的时候,血管容易出现极度收缩情况,从而会导致痉挛,血压就变得不太稳定,诱发心血管意外。此时,血压跟夏季相比,会有明显的上升。
因此,在秋冬季高血压患者需要对降压药物进行调整,一般都会加大剂量。但不少患者因为秋冬血压增高,便自行加大用药剂量,或不遵医嘱服用并不适合自己病情的高效降压药,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骤然降压会使血流速度减慢,导致大脑供血严重不足,灌注压降低,血小板及纤维蛋白沉积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从而发生中风,所以,即使需要增加药量,也要循序渐进,注意平稳降压。
两类药冬天需慎用
冬天适于加用哪种降压药呢?
临床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都适于根据具体状况加用。
β受体阻滞剂则不仅能降血压还适于减慢心率。
冬季天气寒冷,血管收缩,交感神经振奋,心率增多,而钙离子拮抗剂能抑制心血管肌膜钙离子的行动,从而使血管扩展,致使血压降低,且有明显持久的降压成果。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使交感神经对血管的把持减轻,适于对抗寒冷刺激引发的交感神经振奋,从而使血压降低。
需要强调的是,冬天高血压病人有两类药慎用:
一是利尿剂,冬季人们的饮水量相对减少,若大剂量采用利尿剂,人体失水过多,血液高度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多,会增多中风的风险。
二是镇静剂,许多病人血压增高时,常伴有精神紧张,需采用适中镇静剂协助医治,但若采用大量或强效镇静剂,如氯丙嗪、水合氯醛等,会使血压短时间内急剧降低,从而诱发中风。
临睡前服降压药当心中风
服用降压药还应把握好服药时间,否则会有中风的危险。据一项医学研究表明,当一个血压正常的人处于安静状态时血压也会自然下降,特别是在入睡后2小时的时候,血压下降最为明显。而病人服用降压药物后,大多是在两个小时后药效发作,起到降压的作用。
生活中,有许多患有血压史的病人喜欢在睡觉前服用降血压药,以维持血压的正常。而这两个小时是药物高效期和人体安静状态时血压自然下降的交会点,药效和人体自然调节发挥了双重作用,从而出现了病人的血压大幅度下降,可能导致贫血性中风,即脑血栓形成,严重者会出现生命危险。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高血压是致命性的脑血管疾病,这种认识误导了许多人。据一项研究资料表明,有50%的脑血管疾病恰恰是因为低血压而致命。因此,提醒高血压病患者,最好不要在睡前服用降血压药,每天末次服药时间应安排在睡前三四个小时为宜,以错开药效与入睡后血压下降时间,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控制好血压需要病人与医生良好的配合。经常测量血压,一天测一次,最好一天测三次,并做好记录;在季节变化时应及时去看医生,医生根据病人监测的结果来调整用药。在用药方面,既不能长时间不作调整,也不能频繁换药,最忌讳的是病人自己随意用药。病人如在气温变化时出现了异常症状,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确保患者安全换季。
病例1:今年41岁的李某,工作一直很忙,压力较大,3个多月前查出患有高血压后,一直遵从医嘱,每天坚持服用降压药,但是由于事务繁忙,很少到医院复查或自测血压。最近,李某经常感到头昏、头胀,赶紧到医院就诊。医生接诊后,一量血压发现患者血压很高,达到150/90毫米汞柱。医生一问才知道,该患者夏天每日服用一颗降压药,现在仍是每天吃一颗降压药,药量不足导致血压没有控制好。
病例2:秋末冬初,气温越来越低,老陈便根据自己多年的用药经验,自作主张,在睡前加大了降压药的药量。结果于不久后的一天清晨突然中风。原来是因为老陈睡前服用降压药,导致血压突然降得过猛或过低,导致中风。
降压药方不能一成不变
秋冬季是高血压、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生活中,不少高血压病人降压的药方一年四季不变,夏天怎么吃,冬天还怎么吃,结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其实,夏天调好的降压药物到了冬天可能是不够的,冬天如不及时调整药物,部分患者的血压会控制不佳,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
冬季降压药的调整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1.根据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其他伴随的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综合调整降压药物;
2.高血压病人冬季药量一般要比夏季大;
3.强调小剂量联合降压,如果某种降压药物已达最大剂量,应加用另一种降压药,而不应继续增加剂量,以免增加其不良反应。
4.降压药不要在晚上服用。现代医学主张血压高峰到来之前吃降压药,使降压药起作用的时间正好对准高峰时间。一般白天的血压较高,因此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建议患者每天醒来就吃降压药。
调节剂量需循序渐进
到了秋冬季,人体的血管会收缩,高血压患者血管壁的压力相对增高,血压波动会比较大,尤其是室外室内温差比较大的时候,血管容易出现极度收缩情况,从而会导致痉挛,血压就变得不太稳定,诱发心血管意外。此时,血压跟夏季相比,会有明显的上升。
因此,在秋冬季高血压患者需要对降压药物进行调整,一般都会加大剂量。但不少患者因为秋冬血压增高,便自行加大用药剂量,或不遵医嘱服用并不适合自己病情的高效降压药,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骤然降压会使血流速度减慢,导致大脑供血严重不足,灌注压降低,血小板及纤维蛋白沉积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从而发生中风,所以,即使需要增加药量,也要循序渐进,注意平稳降压。
两类药冬天需慎用
冬天适于加用哪种降压药呢?
临床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都适于根据具体状况加用。
β受体阻滞剂则不仅能降血压还适于减慢心率。
冬季天气寒冷,血管收缩,交感神经振奋,心率增多,而钙离子拮抗剂能抑制心血管肌膜钙离子的行动,从而使血管扩展,致使血压降低,且有明显持久的降压成果。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使交感神经对血管的把持减轻,适于对抗寒冷刺激引发的交感神经振奋,从而使血压降低。
需要强调的是,冬天高血压病人有两类药慎用:
一是利尿剂,冬季人们的饮水量相对减少,若大剂量采用利尿剂,人体失水过多,血液高度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多,会增多中风的风险。
二是镇静剂,许多病人血压增高时,常伴有精神紧张,需采用适中镇静剂协助医治,但若采用大量或强效镇静剂,如氯丙嗪、水合氯醛等,会使血压短时间内急剧降低,从而诱发中风。
临睡前服降压药当心中风
服用降压药还应把握好服药时间,否则会有中风的危险。据一项医学研究表明,当一个血压正常的人处于安静状态时血压也会自然下降,特别是在入睡后2小时的时候,血压下降最为明显。而病人服用降压药物后,大多是在两个小时后药效发作,起到降压的作用。
生活中,有许多患有血压史的病人喜欢在睡觉前服用降血压药,以维持血压的正常。而这两个小时是药物高效期和人体安静状态时血压自然下降的交会点,药效和人体自然调节发挥了双重作用,从而出现了病人的血压大幅度下降,可能导致贫血性中风,即脑血栓形成,严重者会出现生命危险。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高血压是致命性的脑血管疾病,这种认识误导了许多人。据一项研究资料表明,有50%的脑血管疾病恰恰是因为低血压而致命。因此,提醒高血压病患者,最好不要在睡前服用降血压药,每天末次服药时间应安排在睡前三四个小时为宜,以错开药效与入睡后血压下降时间,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控制好血压需要病人与医生良好的配合。经常测量血压,一天测一次,最好一天测三次,并做好记录;在季节变化时应及时去看医生,医生根据病人监测的结果来调整用药。在用药方面,既不能长时间不作调整,也不能频繁换药,最忌讳的是病人自己随意用药。病人如在气温变化时出现了异常症状,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确保患者安全换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