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角度把握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2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近年来,在有关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的学术报告或研究文献中,愈来愈多的专家和学者关注中学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围绕核心概念来组织知识,是一种非常经济和有效的组织科学课程或教学活动的方式;课程内容围绕核心概念组织展开,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核心概念,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在高中生物学核心的概念教学研究中,究竟什么是生物学核心概念?目前对此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这就给核心概念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惑。下面以课程标准安排的必修三模块《稳态与环境》为例,讨论如何利用整体的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这一模块的核心概念。
  1 依据
  现行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个最明显的特征是:课程结构发生了变化,即确立以模块作为教学体系。
  现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共设置6大模块:3个必修部分即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3个选修部分即生物技术实践、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以模块来设置生物课程,课程就有了新特点:①每一模块相对独立;②围绕某一主题,选取知识内容;③有其内在知识逻辑的内容体系。例如生物的3个必修模块中:“分子与细胞”模块侧重于对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认识;“遗传与进化”模块侧重于对生命延续的认识;“稳态与环境”模块侧重于对生命系统自我调控的认识,每一模块侧重点各不一样。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在学习了必修1的内容之后,既可以先学习必修2的内容,也可以先学习必修3的内容·由此可见各模块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一模块是一个整体,每一模块有其内在的逻辑内容体系,对穿插在每一模块课程内容的核心概念也就要从这一模块的整体上来把握和分析。
  


  2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内容的整体分析
  2.1以“稳态”与“环境”主题统整整个模块的内容
  必修三模块主题是“稳态与环境”其内容包括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六部分。前三部分是关于个体水平稳态的维持,后三部分是关于群体水平稳态的维持。无论个体水平还是群体水平,对于生命系统不仅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在其生命系统的内部环境中也相互作用,任何一种环境的改变都能打破相应的稳态。因此,“稳态”与“环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稳态”与“环境”为主题统领这一模块的整个内容,可用图1来表达。
  2.2以“信息传递”和“反馈调节”两大核心事件为贯穿模块内容的主线
  “环境”能影响“稳态”,生命系统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随时面临稳态可能被打破。为免于打破,实现维持其稳态就要依靠反馈调节机制,而产生反馈调节的基础是信息的传递。因此,任何一个水平稳态的维持都依靠两大核心事件——信息的传递和生命活动的反馈调节之间相互作用。以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调节作为贯穿整个模块主题的两大核心事件,使本模块知识内容之间内在联系一起,可用图2来表示。
  2.3“系统”是主题和两大核心事件的主心轴
  


  “稳态与环境”模块为了揭示生命运动的奥秘,一方面从生命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另一方面从它们和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体现,这就需要进行系统分析。从内容上说: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中“稳态”是“系统”的状态,“信息传递”和“反馈调节”是系统的行为,“环境”是“系统”的存在。从方法上说:新课程标准在“稳态与环境”模块的前言中指出,本模块选取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的知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运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这就明确提出了学习本模块需了解、掌握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在稳态、环境、传递、调节概念的后面,还有一个更核心的概念,就是“系统”。可见“系统”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这一模块的核心概念彼此间的关系可用图3来表示。
  综上所述,必修三“环境与稳态”以“稳态”“环境”、“信息传递”、“反馈调节”和“系统”这些核心概念把这一模块的生物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的要素、行为、稳定和发展等问题统一起来。当然以上这些核心概念是隐性而不是显性的,是对整个模块内容的内在逻辑的把握上而建立的。
其他文献
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在历来的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两年江苏高考和某些大市模拟考试实验题的分析,发现实验题几乎都来源于教材实验。有的单独考查某个教材实验,有的以某个共同点作为串联综合考查多个教材实验,有的是教材实验的细化和拓展等。那么,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该如何把教材实验转变成实验试题呢?笔者参与了近两年南通市高三所有的模拟考试命题,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1 注重教材实验的细化   
期刊
遗传与变异类实验是近几年的高频考点,常涉及到探究基因的显隐性、基因的存在位置、变异类型和验证遗传规律等。此类实验的解答依赖于学生对遗传变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还需要认真体会生物学家的探索过程和实验设计方法。  1 类型一:探究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  1.1 实验原理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纯合子自交,后代只表现一种
期刊
摘要 运用生态学习理论,以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案例,进行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整体性原则引导学习活动的系统设计,以适应性原则引导学习活动的实施,以多样性原则引导学习活动的评价,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知识共享”的活动设计目标。  关键词 生态性学习 单元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20世纪以来,人们开始通过实验探索学习现象和学习机制的原理,创立各
期刊
摘要 围绕旁栏思考题展开论述,结合具体实例探讨如何利用旁栏思考题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 旁栏思考题 生物学教学 培养能力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件编号:1003-7586(2011)07-0059-02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中许多章节的旁栏中都有与课本相关的思考题,简称旁栏思考题,紧扣学习重难点,思考性很强,为课堂教学提
期刊
1 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思路  (1) 科学的本质可以概括为知识性、概念性、过程性、探究性、开放性、社会性、STS和文化性。自然科学具有4个维度: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科学是一套探究的方法;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科学史学科的创始人乔治·萨顿认为:科学史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桥梁,它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的整体形象、人性的形象,从而全面地理解科学,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期刊
1教材分析  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是由血液、血管和心脏共同构成的。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血液组成、血细胞的分类和功能的基础上,以“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为载体,重点探究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血液知识有一定联系,与下一节心脏结构及血液循环的联系更紧密,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在用“受伤后出血情况不同”引入人体有不同种类的血管后,便开
期刊
一、 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蛋白质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A. 核苷酸B. 脂肪酸  C. 氨基酸D. 丙酮酸  2. 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结合水是良好溶剂B. 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  C. DNA能运输氧气D. 脂肪能携带遗传信息  3. 科学家发现在南极800米
期刊
摘要 从作业系统的结构层次、内容的选取、组织方式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分子与细胞》的作业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作业系统,为生物教师在生物作业设计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教科书 作业系统 教材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件编号 1003-7586(2012)01-0023-03  作业系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1 教学反思的涵义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2 教学反思的基本类型    美国著名的反思性实践运动的倡导者肖恩认为:教学反思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在“行动”前和“行动”后;第二个时段是发生在“行动”之中。教学反思一般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期刊
摘要 根据创设的果蝇体细胞与配子染色体数的关系的具体情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数目变化的物理模型,进而建立该过程的模型。模型的构建过程将抽象的事物和过程具体化、形象化,可以大大提高知识的转化效率。  关键词 探究 物理模型 减数分裂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1课题背景  《减数分裂》是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第一部分,考纲对本节知识的考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