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型点击之概念理解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0tl81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指要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概念理解题的基本思路是“采集对位信息——比照题干要求——判断选项正误”。
  1.采集对位信息,比照题干要求。
  作答的基本思路是“审读题意,把握指向——扫描文本,搜集信息——梳理要点”。考生在审读题意之后,需要循着答题的指向扫读文本,将有效信息筛选出来。按照答题指向的要求,对两个乃至多个事物的相关信息分别进行筛选,并将筛选出的信息加以比照,以探求其相同、相通或相异之处,为作答提供依据,其答题的基本模式是“筛选→比照→探求”。
  2.判断选项正误。
  概念理解题常设错误如下:(1)言此与言彼。即在表述对象上进行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或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2)部分与全部。即在事物的范围上进行干扰,将对部分事物的判断作为对全部事物的判断,或将对事物部分情况的判断作为对事物全部情况的判断。(3)肯定与否定。即在事物的性质上设计干扰,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4)客观与夸大。即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能和效用等。(5)有据与凭空。即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选项凭空臆造出某种说法。
  【姜有荣/供稿】
  考场文本
  材料一:
  “韧性城市”出现在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4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什么是韧性城市?按照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定义,“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在当前学术和社会语境下,灾害可以涵盖自然灾害、社会重大影响的事件(如战争)和健康(如疫情)等维度。城市韧性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论点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变化或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让我们对“城市韧性”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对城市如何在日益增长且变幻莫测的风险和挑战中正常运行并保持韧性这一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一方面,突发疫情的出现,给当下城市空间的定义与使用带来巨大冲击与影响。历史上,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不断重塑城市和社会,并间接促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及其演进。疫情期间,城市服务与供给模式发生了全面线上化转变,城市居住、就业、游憩与交通等空间的功能形态与使用模式均面临重新定义。另一方面,新兴技术对于疫情防控期间城市空间的正常运维使用起关键性作用,实质地支持了政府和城市的正常运行、社区层面的管理、个人层面的适应性生活与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对一系列泛智慧城市技术的检验。其最终为各级治理者的高效精准治理、医疗工作者的药物研发和病情诊断、公司企业的远程运维以及公众群体的积极参与和反馈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大幅减少了城市各方面所受到的负面影响,进而在平灾结合、城市空间的弹性与健康使用、脆弱地区或人群的监测预警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从多维度提升城市(空间)的韧性。
  在当前技术塑造的“新”城市背景下,多方应对疫情的手段相比17年前的非典时期有着千差万别。比如,大数据不仅是对海量數据的应用,更是对应着思维方式或城市与社会运行方式的改变。从疫情整个应对中,可以看到大数据已经成为居民生活、城市运行的重要参与媒介。比如,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医疗资源、社会资源与城市空间很高的匹配,大大提升了医疗工作的效率,自助咨询服务等则体现了其“科技向善”、人性化关怀的一面。再比如,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使得大量日常事务得以线上运行,通过虚拟连接与空间隔离大幅提高了疫情时期公众居家生活的“耐力”。
  韧性城市下,不同的城市子系统、不同的研究视角必然导向不同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不过就未来城市空间的创造而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传感网与物联网、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智能建造等泛智慧城市技术应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关注,让我们的城市更有韧性,也让我们在风险和挑战应对中更有信心。当然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如何让泛智慧城市技术趋利避害,让科技向善,也是每一个社会主体应该留意的。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11月6日,《建设“韧性城市”,提升应对风险挑战能力》)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让越来越多的城市深切体会到“韧性”的重要性。面对风险,城市要像弹簧一样,能伸能缩,富有弹性和韧劲。做到这一点,必须为城市披上一件高强度、高韧性的现代化“金丝软甲”。提升城市韧性,不仅是个热门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最近,许多地方都提出要建设韧性城市,强调要重建城市“免疫系统”。此前,许多城市还提出要建设“海绵城市”“抗震城市”。这些固然让人欣慰,但也值得提醒:建设韧性城市,要谨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注意从概念化走向实质化,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从应急化走向常态化,从被动、静态、单一的“冲击——反应”型风险应对,走向建设主动、动态、系统的城市韧性体系;要跳出简单的防灾、救灾思维,确立系统、多元的风险防控理念。
  为城市披上现代化“金丝软甲”,是一篇提升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文章。缺乏风险意识,不注重城市韧性建设是任性的,把韧性城市建设“概念化”“口号化”“形式主义化”,同样也是任性的。建设韧性城市,既不能搞“刻舟求剑”式的保守僵化,又要避免“叶公好龙”式的表面文章。要跳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弘扬真实细作风,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以工作韧劲提升城市韧性。韧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既要注重显性工程建设,又要注重隐性内涵建设,既“急不得”,也“慢不得”,既要有绣花的功夫,又要有绣花的耐心。只有真刀真枪、实抓实干,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真心为城市披上一件现代化的“金丝软甲”,城市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摘编自《新华日报》2020年4月13日,《为建设韧性城市添件“金丝软甲”》)
  圈点评注
  材料一首先提出“韧性城市”这一概念,明确了“韧性城市”的内涵,然后从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韧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新兴技术对于建设“韧性城市”的重要作用;最后展望了“韧性城市”建设的前景,并作出相关提醒。
  材料二认为漠视城市韧性建设或只停留在表面的“韧性”都是不正确的,这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了新挑战。建设“韧性城市”,应科学合理利用新兴技术,多维度提升城市韧性;跳出简单的防灾、救灾思维,确立系统、多元的风险防控理念;不搞形式,真正抓好“韧性城市”显性工程建设与隐形内涵建设。
  材料一条分缕析,逻辑性强;材料二比喻生动贴切,引用恰切,语言形象生动。
  阅读速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韧性城市指能够凭自身能力有效应对突然发生的各种变化或冲击,并合理调配资源,从灾害中快速恢复的城市。
  B.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既检验了泛智慧城市的技术水准,又为管理者从多维度提升城市的韧性提供了样本。
  C.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等新兴技术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了保障,使人们能更从容迎接挑战。
  D.对于韧性城市建设,人们有不同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但泛智慧城市技术的趋利避害、让科技向善是人类的共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建设“韧性城市”行为的一项是(  )
  A.某市完成了48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工作,全面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未来还将制定城市安全风险电子地图。
  B.某新区从选址之初到规划建设,开展了包括地震灾害在内的自然灾害应对专题研究工作,提出了符合新区特点和定位的规划建设要求。
  C.某市从确保社会公共安全出发,开启突发事件应急教育,让公众懂得应急自救知识,以期面对突发事件能客观冷静,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D.出于疫情防控需要,某市动员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对老旧小区进行了全方位的封闭管理,并采用各种手段堵住防控漏洞,完善了防控体系。
其他文献
尊敬的屈原先生:  您好!  您的生平事迹令我敬佩,您的高贵品质更令我心生向往。  您是海浪中坚定不移的磐石,是搏击天空的鹏鸟,经历了狂风暴雨的侵袭和酷暑严寒的考验。您一次又一次战胜磨难,不向人生低头,不向命运屈服,更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纵使屡遭陷害,您也始终不改为国为民之初心;宁愿纵身投江,也不愿在國破之后苟且偷生。  您是浩瀚宇宙的探索者,您的心中充满了无畏与勇敢。在举世混浊之中,您断然不随其
期刊
技法点拨  一些高中生写作议论文往往调门很高,气势很大,包装很靓,但就是让人读起来感到吃力,不容易理解。对此,考生要学会多维度思辨事理,从而使论证逻辑严密、易懂。构思议论文时,考生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思辨。  维度一:是什么?  这个思辨维度要求界定概念内涵,表明自己观点。观点要做到“精准”,就必须审视文题的构成要素,思辨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而要做到“独到”,就必须对文题的内涵、意旨和取向作出“
期刊
格言  微光虽微,但可以不断点燃火种。  榜樣力量  在河南安阳市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李翠利经营着一家便利超市。穿过琳琅满目的日用百货,超市里“藏”着一个小小的图书借阅室。12年前,李翠利创办了“微光书苑”,免费供孩子们借阅,并自掏腰包奖励孩子们学习。多年来,她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办好书苑,把这一借阅模式推广到旅店、诊所等,发展成为微光合作店,受众达30多万人次。  李翠利为何要创办书苑?这还要从1
期刊
格言  人在难处最知暖,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豁出命也要报答。  榜样力量  2020年高考,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159个考生里,有150个考上了本科,其中70个考过了一本线。这所女中的校长,是63歲的张桂梅。  扩音喇叭是张桂梅的“随身标配”,这些年她一共用坏了十几个。喇叭逐渐“进化”,由重变轻,但她身上的病却从10多种增加到了23种。清晨5点半,她的喇叭一响,华坪女高就醒了。早晨,喇叭声是
期刊
格言  我是李芳,桃李的李,芬芳的芳。  榜样力量  最近,以全国优秀教师李芳为创作原型的舞台剧《星空》在北京上演,讲述了李芳老师求学择业、坚守讲台、舍身救人的动人故事。李芳生前是河南信阳市的一名乡村小学教师。2018年6月,在护送学生过马路时,面对失控冲来的三轮车,她以柔弱身躯挡护学生,并奋力将学生推開,自己却被严重撞伤,经抢救无效后去世,年仅49岁。  “我是李芳,桃李的李,芬芳的芳。”一句简
期刊
应考锦囊  1.分析意境型。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要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
期刊
一、关注热点主题,占据心理优势  现代文阅读命题材料广泛,考生应在命题材料的大方向上,作必要的关注。如备考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时要多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发掘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要关注社会现实,重视时代热点,追踪科技前沿,特别要注意与国家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政策和重大事件。备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既要关注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宏大主题,也要关注反映日常生活的亲情、友情、爱情
期刊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楚将子发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有个其貌不扬、号称“神偷”的人,也被子发视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皆败北。子发麾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都无计可施。这时神偷请战,在夜幕的掩护下,他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第二天,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告知:“卒有出薪者,得将军之帷,使归之于执事。”当天
期刊
文題呈现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文题中的两句话,第一句叙述了一种客观事实,第二句基于之前的事实提出疑问,重点应落在第二句上。第二句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事物发展进程”,逻辑指向是主体对客体该怎么样,即面对意
期刊
每个乡村有每个乡村的历史,一个村落有一个村落的故事,都蕴含着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让乡村文化散发更多乡土味道。在浙江龙游,文化部门统一抢修、迁建了一大批古建筑,以民间节庆活动为抓手盘活了舞龙灯、硬头狮子、走马灯、舞貔貅等传统文化载体,在校园介绍推广制蓑衣、蒸发糕、打糍粑等民间技艺。同时,动员社会力量认养、认领文化遗存,让外出游子回乡也能感受到乡村文化的“泥土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