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工作首先是“传道”,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要做人民满意的教师,首先就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人民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对人类未来起重要作用。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俗话说“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终生受益。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教师本人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对此我将阐述我对教师的价值观的看法及如何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1 树立正确的教师价值观
教育事业是一项伟大而任务艰巨的工程,是需要用“良心”来约的事业,它的目的在于培养有自主意识的优秀人才,教师对教育付出的劳动大多都只是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来验证的。所以在这期间教师付出的多与少,认真还是勉强我们无法客观的评估,所以教师除了最基本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之外,还需要在自己的心中有一个天平一个底线和原则。不是要一条条硬性规定的守则,我也不想说太多现在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念是如何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甚至是缺乏奉献精神、责任感淡化、工作态度不认真等功利性质过于浓厚都是有其社会归因的。所以在我看来,正确的价值观首先要认清楚自己职业的追求是什么:教育并不是强硬的灌輸和责骂,而是心与心内在的沟通、爱与爱的传递,这时候如果能够将教育当作幸福的体验活动,那么教师的内在情感体验和学生的感受才会来得深刻。其次教师应该在对待人与人之间关系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在与学生的=交往沟通上,要认清学生不是教育的附属品,而是服务和合作的对象。教师的任务于培养尽可能多的优秀人才,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不仅在科学文化素养上对学生做出相对的指导,而且要在思想道德素质这方面也给予学生正确的方向指引。最后教师对于生命的价值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也就是正确认识人生这个命题。正确认识内涵生命,既有价值且丰富的人生之后对于社会上带来的那些负面影响就能够尽可能的避免。
2 如何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2.1 热爱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核心
对于教师来说,只要有了对事业的热爱之心,就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就会在教育实践中,努力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广泛地搜集最新的教育信息,自觉地摒弃旧的教育思想和落后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科学的目标意识,及时地总结经验得失,并不失时机地把有价值的经验上升为新的理论,形成新的教育思想,探索出新的教育思路。同时,有了对事业的热爱之心,教师就会甘于平凡,乐于在艰苦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
2.2 尊重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些前辈都明白地告诫我们,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无论这个学生是聪明的,还是愚钝的;是好看的,还是丑的;是优秀的,还是顽劣的。因为学生的心灵是极为敏感的,教师的任何一点亲疏远近,他们都能察觉到。所以教师决不能偏爱,更不能歧视。学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们有同样的智慧和热情,有同样被爱护的权利,我们应该用同样的心去关爱他们。“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教师要从内心关心自己的学生,学生病了要亲自带学生看病,下雨天给淋湿了的学生更换衣服,但是对学生的要求更要严格,决不能纵容学生的一点小错误,发现问题应该及时进行教育,促使他们不断进步。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允许他们犯错误,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师生间的调和力。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服和拥戴,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2.3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基础
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教师的世界观,教师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教师的理想和追求,无不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表露出来,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所有的学生。作为理想道德和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必须有正确的信仰、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知识。而且,教师还应该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事事做学生的榜样。以大方的仪表、端庄的举止、亲切的态度、文明的语言和良好的审美素养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甚大,如果教师自身的品德有问题,那么要提高学生的品德就只能是空谈。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雅斯贝尔所提出的目标——“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2.4 学习是师德的生命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人类思想和智慧的开启者。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如果教师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那么教育就会缺乏灵魂,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迷失方向。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应该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揽世界教育于胸,紧紧把握时代潮流,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争做“创新之神”,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
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1 树立正确的教师价值观
教育事业是一项伟大而任务艰巨的工程,是需要用“良心”来约的事业,它的目的在于培养有自主意识的优秀人才,教师对教育付出的劳动大多都只是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来验证的。所以在这期间教师付出的多与少,认真还是勉强我们无法客观的评估,所以教师除了最基本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之外,还需要在自己的心中有一个天平一个底线和原则。不是要一条条硬性规定的守则,我也不想说太多现在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念是如何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甚至是缺乏奉献精神、责任感淡化、工作态度不认真等功利性质过于浓厚都是有其社会归因的。所以在我看来,正确的价值观首先要认清楚自己职业的追求是什么:教育并不是强硬的灌輸和责骂,而是心与心内在的沟通、爱与爱的传递,这时候如果能够将教育当作幸福的体验活动,那么教师的内在情感体验和学生的感受才会来得深刻。其次教师应该在对待人与人之间关系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在与学生的=交往沟通上,要认清学生不是教育的附属品,而是服务和合作的对象。教师的任务于培养尽可能多的优秀人才,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不仅在科学文化素养上对学生做出相对的指导,而且要在思想道德素质这方面也给予学生正确的方向指引。最后教师对于生命的价值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也就是正确认识人生这个命题。正确认识内涵生命,既有价值且丰富的人生之后对于社会上带来的那些负面影响就能够尽可能的避免。
2 如何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2.1 热爱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核心
对于教师来说,只要有了对事业的热爱之心,就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就会在教育实践中,努力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广泛地搜集最新的教育信息,自觉地摒弃旧的教育思想和落后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科学的目标意识,及时地总结经验得失,并不失时机地把有价值的经验上升为新的理论,形成新的教育思想,探索出新的教育思路。同时,有了对事业的热爱之心,教师就会甘于平凡,乐于在艰苦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
2.2 尊重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些前辈都明白地告诫我们,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无论这个学生是聪明的,还是愚钝的;是好看的,还是丑的;是优秀的,还是顽劣的。因为学生的心灵是极为敏感的,教师的任何一点亲疏远近,他们都能察觉到。所以教师决不能偏爱,更不能歧视。学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们有同样的智慧和热情,有同样被爱护的权利,我们应该用同样的心去关爱他们。“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教师要从内心关心自己的学生,学生病了要亲自带学生看病,下雨天给淋湿了的学生更换衣服,但是对学生的要求更要严格,决不能纵容学生的一点小错误,发现问题应该及时进行教育,促使他们不断进步。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允许他们犯错误,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师生间的调和力。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服和拥戴,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2.3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基础
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教师的世界观,教师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教师的理想和追求,无不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表露出来,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所有的学生。作为理想道德和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必须有正确的信仰、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知识。而且,教师还应该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事事做学生的榜样。以大方的仪表、端庄的举止、亲切的态度、文明的语言和良好的审美素养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甚大,如果教师自身的品德有问题,那么要提高学生的品德就只能是空谈。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雅斯贝尔所提出的目标——“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2.4 学习是师德的生命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人类思想和智慧的开启者。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如果教师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那么教育就会缺乏灵魂,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迷失方向。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应该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揽世界教育于胸,紧紧把握时代潮流,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争做“创新之神”,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
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