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测序技术确诊一例Dubin-Johnson综合征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1例皮肤持续黄染、临床诊断为肝病综合征的患儿进行临床特点和遗传学分析。

方法

对患儿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基因组DNA,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对疑似致病性突变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Sanger测序验证。

结果

患儿皮肤黄染2月余,巩膜黄染,临床检查显示肝脏体积增大、胆红素升高。经基因检测发现患儿MRP2基因存在c.18C>A(p.C6X)和c.2556delA(移码突变)复合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

结论

该患儿为MRP2基因c.18C>A和c.2556delA突变引起的Dubin-Johnson综合征。二代测序技术为包括Dubin-Johnson综合征在内的罕见遗传病提供了强有力的诊断工具。

其他文献
期刊
放射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肿瘤及其他多种疾病的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约有95%的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皮肤损害,包括急慢性放射性皮炎,或出现放疗相关的皮肤病如皮肤纤维化、硬斑病、硬化性脂膜炎、大疱性皮肤病、嗜酸性多形性瘙痒性皮疹、硬化萎缩性苔藓、血管肉瘤、非典型性血管病变、放射记忆性皮炎等。此类皮肤损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本文将对放疗引起的常见和少见皮肤病作一简要综述,以提高临床
目的通过检测银屑病患者血浆中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含量及其对外周血CD4+ T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影响,探讨PCSK9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招募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的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患者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8 ~ 66岁,病程1个月至1
生物治疗是临床治疗学的重要进展,在解决重症或难治性疾病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的安全性问题。皮肤科生物治疗主要用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慢性荨麻疹、恶性黑素瘤等,所用的制剂各不相同,可能诱发的不良反应也有所差异,其中最常见的是感染、过敏和自身免疫反应。进行生物治疗时要从治疗靶点、作用机制、制剂特点、患者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把控,用药前严格筛查,治疗过程中严密监视,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期刊
疫苗作为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为人类预防各种传染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也可以产生不利甚至造成损害的不良反应,部分不良反应表现在皮肤。疫苗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机制复杂,本文主要阐述疫苗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的现状,有助于理解和认识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不同的临床表现形式。
目的探讨特殊A/O基因型与O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ABO血型正定型为O型、反定型抗体减弱或消失的样本进行ABO血型基因的PCR-SSP检测,对检出A/O基因型的7例样本采用试管法复核正反定型、H抗原物质检测、吸收放散实验;扩增ABO基因编码区第1~7外显子,并将产物直接测序,测序结果与人类血型抗原基因突变数据库结果比对,确定基因型。结果7例样本经试管法复核正定型均为O型,反定型单纯抗-A减弱的5例、
期刊
目的探讨儿童发育异常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及分布情况。方法对1364例发育异常患儿进行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并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在1364例患儿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440例,检出率为32.26%,其中常染色体异常321例(72.95%,321/440),性染色体异常119例(27.05%,119/440);染色体多态变异69例,检出率5.06%。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儿童发育异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