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3981436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总体不够理想,总的来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一味接受知识,不愿动脑思考,不主动求索质疑。并且年级越高,越是严重。特别是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初中更普遍,基本上还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针对此种情况,一些有远见的教育者进行了活跃课堂气氛的探索性研究,运用和发展了启发式教学,并初具成效。但在实践推广过程中,由于大部分教师对此了解甚少,未能真正理解启发式的内涵;或者似已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机械地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而产生了如“满堂问”等多种偏差。本文分析了启与发的关系,旨在论述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和特质,并结合实例谈谈启发式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教师的“启”是引起学生“发”的关键条件,启发式教学的内涵是研究教师的引导作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而不应是教师不厌其烦地用“教”去代替学生“学”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启”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的,是教师的诱发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外因;“发”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的,指学生的学习和接受,受到情感教育,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内因。在事物的矛盾中,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发”(即内因)是教学中产生的效果,而“启”(即外因)则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关键条件,所以启发式的重点是研究教师“启”的方法。由此可知,启发式教学的内涵是研究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通过启发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二.启发式教学的特质是富有启发性,真正的启发式提问是从理解型问题开始的
  
  (一)启发式教学的特质是:不论讲解、提问,还是教师的语言都要有启发性。或设问、或质疑,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做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语文教学作为一个思维流程,是教师不断启发学生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构成思维链条的基本环节。启发式的关键在于要问到点子上,在于问题的启发性。比如教《茶花赋》,教师问:“‘普之仁愣了愣,立即省悟过来’。普之仁省悟了,你省悟了没有?他醒悟到什么呢?”这样的问题就有启发性,因为它可以启发学生对童子面茶花的象征意义有更丰富的理解。
  (二)“满堂问”大都是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只会扼杀学生的兴趣,大大降低教学效率。因为从提问的层次看,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只限于记忆型问题和了解型问题,学生只是被动的按教师的要求找答案,并没有真正做到积极主动学习,没有进入自觉学习的状态。所以,“满堂问”这种形式的问答法,并不是启发式,在本质上仍然是注入式的。真正的启发式提问是从理解型问题开始的。
  (三)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水平、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实际出发,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动口表达,动眼观察,动手练习,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例谈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一)启在关键处,学则有思
  启发式不是满堂提问的提灌式,不等于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启要有一定的高度,要抓住启的契机,要启得有价值,启在关键处,教师在适当处点拨,才能引出学生的“发”,发自真情,发自内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例如《背影》教学的第二阶段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本文的车站送别写得很生动,有感染力,关键在于有成功的人物描写。作者描写人物时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式?(肖像描写)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肥胖的身影)作者为什么不从正面刻画,而写背影?(文章立意所在。因为这个背影中含有父亲半生的艰辛和沧桑,含有父亲对儿子的挚爱。)
  (二)启而有窍,学则不倦
  启发学生时要掌握一定的窍门,从而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
  1.启在学生易疏忽处,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的好学风。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最后一段里,有一个情节是把画本卖给了一个富家子弟。这交代了画本的结果,好像没有什么深意,这也正是学生易疏忽的地方。教师在此处可启发学生思考:课文在结果安排这个内容,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渐认识到:这是对封建教育的思想和结果的有力否定。
  2.启在内容发散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莫怀戚的《散步》中有描写春天景色的语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里可启发学生思考:本文写南方初春的景物,写到了田野的新绿、树上的嫩芽、田里的冬水等,那么春天将有什么样的景色呢?你脑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请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五彩斑斓的画笔去描绘万紫千红的春天吧!
  3.启在答案有疑处,培养学生的的大胆质疑、求异思维的能力。对教材内容、注释、教师的讲解、教参的答案,允许学生提出异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即使讲错了也不批评。如教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可提出问题:爸爸把贵重的羚羊给了我,我把羚羊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是否可以都无所谓,关键是让学生讲出自己的理由。不要求答案统一,只要能讲出道理即可。
  4.启在课文空白处,让学生补白,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力。课文中有许多省略或潜台词,教师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想象,来补充表达完整。如学过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安排两处补白:A、那个诚实的老大臣在空空的織布机上没看到任何东西,在两个骗子花言巧语的哄骗下,却违心地对布料大加赞美。当可怜的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会怎样想呢?他们又会交谈什么呢?B、恼羞成怒的皇帝在游行结束会怎样处理这件事呢?课文没有交代,请你大胆想象和夸张,写一个续篇。
  (三)启而有趣,学则有味
  启发式教学要注意启发的趣味性。通过有趣味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好奇的探秘心理,从而消除厌学情绪,变“要我学”为“我愿学”,变枯燥无味为无穷乐趣。具体做法有:
  1.用逆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学过成语“开卷有益”,可引导学生思考:所有的书对人都有好处吗?得出开卷未必有益。关键要看是什么样的卷。由旁观者清想到不是所有的旁观者都很清楚明白,得到旁观者未必清。同样,还有从近墨者黑想到近墨者未必黑;由业精于勤荒于嬉想到业精于勤成于嬉……这些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的奇思异想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2.用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像口头作文比赛、故事会、辩论会、演讲比赛、讨论会等活动都让学生感到兴致勃勃。如写记事的作文《挨打的故事》,可先诱导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挨打的故事,再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然后帮助学生总结出教训。最后让学生把这些写成文章《挨打的故事》,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并能写得层次分明。
  (四)类比启发,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当学生对所提问题一时无法解答,教师可退一步从已学的知识中找出同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学生就容易将旧知识迁移,并通过类比解决新问题。如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一句话:“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其中“卖弄”一词这样理解,这是什么用法?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我联系学过的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一句:“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里的“狡猾”是什么用法呢?学生根据这个旧知识,并对这两句加以类比,就知道这是贬义褒用,是易色修辞格,表现了作者对鸟儿和鸣声的欣赏和喜爱之情,毫无讽刺挖苦之意。学生遇到难题时,这样给予“旁敲侧击”,就易收到触类旁通之效。
  
  四.运用启发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良好的课堂情绪。教师在尽可能的条件下,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如优美的学习环境。轻松舒适的音乐,节拍,抑扬顿挫的配乐朗读,有感情的诗词背诵,清晰优美的图像画面等,这些生动逼真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体验,适于引发学生无意识学习的潜能,大大调动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多鼓励少批评,对取得的成绩要充分肯定,步步引导。成就感和满足感是学生从事语文活动的动力源泉。如果学生的思维活动化作学校的成果受到肯定或赞扬,他一定会乐此不疲,学而不倦。因此,教师要想启发好学生,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就要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回答问题说出几句不中肯的话时,教师也不要全部否定它,中止它,而要肯定回答其中的正确部分,哪怕是很小的成绩也要肯定,并逐步启发诱导其思维深入发展。
  (三)要民主教学。不要“内定”答案,要注重创新。教师要形成民主教学的氛围,课堂上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一起共同探求知识。对于题目的答案,不要“内定”,更不能不准学生越“雷池”半步,要注重创新教育,激励创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各自的见解,引发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
  总而言之,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桥梁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入研究教师启发式教学,对素质教育意义重大。教师恰到好处的启发,是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根本途径,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肯定,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利条件,是培养学生鲜明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切实保证。
  因此,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语文启发式教学,在吸取国内外一切有益的经验基础上,不断丰富充实完善自己的科学理论,并在积极探索语文实践活动中,不断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刘腾,教师,现居甘肃通渭。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从阅读、儿童的创造性发展和教育几个维度来阐述绘本的价值。一、阅读的价值我们把绘本中的语言世界,看成是一种指涉,指涉现实情景、幻想世界,抑或三维空间的特殊符
自二十世纪 60年代阿霉素( Doxorubicin,又名 Adriamycin,ADM)、柔红霉素( Daunoribicin,又名 Daunomycin, DNR)、阿克拉霉素( Aclacinomycin A,ACM)等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相继问世以
目的调查分析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牙周健康状况。方法 2010年1—3月从江西省吉安市特殊教育学校中选择3所学校,根据年级分层抽取不同班级,再从各班级中随机抽样7~18岁学生共157
上世纪80年代,官员下海潮席卷全国,很多人的命运也因此而发生巨大转折,失败者有之,成功者亦不少。24年前,时任深圳副市长的叶澄海弃官从商;24年后,他一手创办的深圳信立泰股份有限公司登陆A股,他也一跃成为亿万富翁。    2009年9月9日,深圳信立泰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与其他医药股相比,信立泰的上市引起了媒体的更多关注,缘由在于其公司董事长叶澄海多年前的特殊身份。24年前,叶澄海曾担任
数学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公共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展开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践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也说过:“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让学生机械地接受定义、公式、定
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较多地考查了典型金属(钠、铝和铁)和重要化合物[如过氧化钠的性质、Al(OH),的两性],这其中既有基本知识的考查,又有解题技巧的运用和规律的发现,更有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落点的实验试题和元素框图题,注重学以致用,这已成为本专题高考命题的点笔之睛,必然趋势。高三后期复习既要把握重点,强化专项训练,同时应牢记考点,以不变应万变,高考时才能从容解答“金属元
美术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艺术,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感受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视觉与精神上获得美的快感。不仅如此,通过对作品中思想品德的体验,可
当这张”老鹰捉小鸡“的照片越入眼前时,我们不禁为儿时记忆中的游戏而感动,更为这种在儿时才能体味到的团队精神而震撼。照片记录的是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员工
借助于欧盟资助的“大脑飞行”项目研制的大脑控制装置,7名飞行员成功用意念操控飞机,让脑控技术达到全新的高度。德国科学家用事实证明这7名飞行员——部分此前没有任何飞行
作文教学活动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情感影响着写作的全过程。首先,情感状态决定着客体的某些属性能否被感知以及感知的结果。主题是否能够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