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 ”近年来发展迅速,不仅给各行各业带来各种挑战,也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机遇。在广东省“十三五”教育技术专项课题《互联网 童诗阅读与创作策略》的引领下 ,我校的童诗阅读与创作如火如荼地进行。
【关键词】“互联网 ”;童诗;阅读与创作;策略
一、互联网 的优势运用
互联网的重要功能就是资源共享。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中,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文献通常无法通过引擎免费获取。在“互联网 ”的大背景下,我们选择了“一起阅读网”。由于我们所在的学校是农村学校,在运用“一起阅读网”时,我们会根据学情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并上传到“推荐书目”栏目里,不同班级的学生通过登录客户端在自己班级找到相应的书目,并进行阅读闯关。学生在不断的闯关中收获知识、积累知识,畅游知识的海洋。利用互联网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兴趣。同时,这也为学校节约了物力、人力、财力。
利用一起阅读网,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作品等,同时也可以与全国其他老师的交流互动,相互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二、童诗阅读策略
1.系列活纷呈
当然,单靠互联网是完全不够的。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活动。从前期准备到课堂展示、作品展示,环环相扣。一开始,让学生采取诗配画的形式进行手操报制作,学生通过对诗歌的理解为诗歌作画,让学生在动手之余感受美、体会美,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每个班都购买诗歌书籍,每天利用早读午读的时间反复诵读。就拿童诗《你听听这些声音》来说:
风从芦苇间穿过
水从村庄旁走过
薄霜下在瓦片上
芦絮落在草垛上
你听听这些声音
这些凉凉的声音
世界如果再安静一些
你甚至还可以听见
阳光和雨水
在熟透的果子里
一阵一阵的喧嚣
笔者让学生反复诵读,先读准读通诗句。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边读边感受诗句带给我们的美感。有些孩子甚至会闭上眼睛,用心聆听令人陶醉的旋律,倾听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其实学生的情感就是在反复吟咏诗句的过程中逐步凸显出来。如此反复,读得越来越精细,越来越有感情,越来越有韵味。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甚至走进大自然,去感受不一样的风景。
此外,每个班级会举行诗歌朗诵比赛。尽量让所有孩子都有机会上台朗诵,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的学生进行公布表扬。
2.课堂阅读指导
想要让学生读通读懂诗歌,还需要老师利用好课堂阵地。每个班级每学期上一节阅读展示课或汇报课,有针对性地研究、打造童诗阅读教学展示课,沉淀精品课的教案和课件。
无论是古诗词,还是现代诗,想要感受诗歌语言的韵律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便是诵读。通过各种方法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促进、提升朗读,同时渗透归纳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朗读指导课的设计中,笔者让学生结合注释、通过注释读古诗。学生在指导下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准读懂了诗歌。紧接着,笔者通过关键词语进行引读,让学生的感情升华。进入诗境之后,对整首歌的情感进行归结,再通过配乐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让男女生分别站起来送送孟浩然,让全班站起来带着自己的亲朋好友即将离去的心情送送孟浩然。在情感得到升华,音乐的烘托下,学生们就读出味道来了。诗歌教学不需要讲解太多,重要的是让孩子反复诵读。同时,笔者归纳诗歌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自学诗歌:①通过相关资料理解诗意,促进朗读;②通过讀懂关键词意,帮助朗读;③通过整首诗的情感归结,提升朗读。
一节课40分只讲一首古诗未免太过乏味。因此,笔者通过课程整合,以黄鹤楼为切入点,将黄鹤楼的相关常识以及诗歌进行补充。例如,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唐代诗人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宋朝游景仁的《黄鹤楼》、现代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等,让学生体会不同朝代不同诗人不同背景下的不同心情,这样的安排,巧妙地拓宽了学生的眼界。
我们不仅在课堂进行童诗阅读指导,在文学社每周一课的指导课上,我们也会进行相应的培训,吸引并培养了一批批童诗爱好者。
三、童诗创作策略
在不断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我们尝试让学生酝酿情绪并创作诗歌。孩子天生就是诗人,他们会对我们认为没有生命的东西说话,会给物品取名字……在孩子们眼里,一切都是有诗意的。让孩子们创作诗歌能润泽孩子们的心灵,甚至是点燃成年人世界的诗意,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纯真。
1.课堂指导教学
对于初次写诗的学生,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在形式上不用作过多的局限。例如仿写,我们可以先不反对。刚接触写诗的学生都需要经过这个阶段,在原先的诵读、积累、酝酿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体会到诗歌的精美,从而创作出一首首佳作。在我校的童诗创作展示课上,胡老师指导的创作课中,她先从张晓风的散文《我喜欢》入手,再摘取片段改写成诗歌,之后展示自己的创作《我喜欢》:
我喜欢阳光慢慢爬上发梢
有风将我的裙裾飞扬
我喜欢水珠在青叶上闪耀
有雨丝将我的脸庞沁凉
我喜欢迎春花绽放的笑颊
它每一片花瓣都张扬着春天的明黄
我喜欢手握花铲
十指萦绕着泥土的沁香
我也喜欢捧着书本
眉眼都溢满了书籍的华光
我喜欢独坐一处静静怀想
喜欢有温度的情怀在心中慢慢流淌
我喜欢满目的绿色充盈着双目
也喜欢看满天的星
渐渐在夜空明亮 ……
我喜欢生活
而且深深地喜欢能在我心里充满着——
这样多的喜欢
使我不止一次告诉自己——
生命真好
活着真好
最后让学生仿写两三句,课后再进行续写补充。每个环节都是在反复诵读、各种形式的读中进行,环环相扣。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酝酿,在读中升华情感,其中自由起立诵读的形式让笔者最为欣赏。既然是“我喜欢”,那么何不读喜欢的片段呢?且每个人对诗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么这样的诵读形式既达到自我感受诗歌的目的,又使整个课堂的情感升华到最浓处。胡老师这堂课巧妙的设计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明白诗歌的形式有多种:仿写诗歌、编写诗歌、续写诗歌等,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写诗。
2.系列创作活动
除了课堂的指导,每个班级在固定的阶段都会布置学生创作诗歌,如我校杨老师带领的班级举行师生共写的“每周写我诗”活动。因为对诗歌的热衷,因为大量的阅读,因为长时间的积累,在第二届顺德区小学生诗歌节中,杨老师指导的学生作品《跳芭蕾的花朵》《树叶的气息》《枯叶蝶》分别荣获一等奖中的第一名、三等奖、优秀奖等佳绩。
《跳芭蕾的花朵》
花的季节
木棉如火
一朵朵木棉花身穿红裙
站立在高高的木棉枝头
那种高傲
就像站在神圣舞台的演员
木棉之上
白云朵朵
木棉树映衬在蓝天
成为线条清晰的脉络
木棉花站在枝头
直立脚尖
在风中翩翩起舞
成为最会跳芭蕾的花朵
此外,我们还举行诗歌创作大赛,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3.精彩作品展示
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自我成就感,激发学生对童诗的兴趣,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展示学生的作品。如每个班级都会将诗歌纳入“班级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展示学生的诗歌作品。学校的文化栏也将师生的童诗精品加以展示,引来一波波学生驻足欣赏,这样的建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又能为诗歌创造更加美好的学习环境,一举两得。此外,我们还举行课前配乐朗读同班同学童诗作品的活动,每次都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只要有诗歌比赛活动,我们都会将学生的诗作进行投稿,均获得喜人的成绩。我们还利用“互联网 ”的优势,将学生的作品上传到“一起閱读网”,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孔子曾云:“不学诗,无以言。”童诗是儿童成长阶段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能激发儿童强烈的审美体验,从而切实地提高儿童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童诗的想象之美、语言之秀、思维之奇是知识文化库的瑰宝。相信在“互联网 ”的引领下,童诗阅读与创作能有更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叶才生,李文龙.诗教读本[M].未来出版社,2016.
[2]王东.赵春松.“互联网 ”为小学作文教学打开了又一扇窗[J].语文知识,201(340):78—80.
【关键词】“互联网 ”;童诗;阅读与创作;策略
一、互联网 的优势运用
互联网的重要功能就是资源共享。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中,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文献通常无法通过引擎免费获取。在“互联网 ”的大背景下,我们选择了“一起阅读网”。由于我们所在的学校是农村学校,在运用“一起阅读网”时,我们会根据学情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并上传到“推荐书目”栏目里,不同班级的学生通过登录客户端在自己班级找到相应的书目,并进行阅读闯关。学生在不断的闯关中收获知识、积累知识,畅游知识的海洋。利用互联网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兴趣。同时,这也为学校节约了物力、人力、财力。
利用一起阅读网,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作品等,同时也可以与全国其他老师的交流互动,相互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二、童诗阅读策略
1.系列活纷呈
当然,单靠互联网是完全不够的。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活动。从前期准备到课堂展示、作品展示,环环相扣。一开始,让学生采取诗配画的形式进行手操报制作,学生通过对诗歌的理解为诗歌作画,让学生在动手之余感受美、体会美,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每个班都购买诗歌书籍,每天利用早读午读的时间反复诵读。就拿童诗《你听听这些声音》来说:
风从芦苇间穿过
水从村庄旁走过
薄霜下在瓦片上
芦絮落在草垛上
你听听这些声音
这些凉凉的声音
世界如果再安静一些
你甚至还可以听见
阳光和雨水
在熟透的果子里
一阵一阵的喧嚣
笔者让学生反复诵读,先读准读通诗句。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边读边感受诗句带给我们的美感。有些孩子甚至会闭上眼睛,用心聆听令人陶醉的旋律,倾听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其实学生的情感就是在反复吟咏诗句的过程中逐步凸显出来。如此反复,读得越来越精细,越来越有感情,越来越有韵味。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甚至走进大自然,去感受不一样的风景。
此外,每个班级会举行诗歌朗诵比赛。尽量让所有孩子都有机会上台朗诵,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的学生进行公布表扬。
2.课堂阅读指导
想要让学生读通读懂诗歌,还需要老师利用好课堂阵地。每个班级每学期上一节阅读展示课或汇报课,有针对性地研究、打造童诗阅读教学展示课,沉淀精品课的教案和课件。
无论是古诗词,还是现代诗,想要感受诗歌语言的韵律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便是诵读。通过各种方法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促进、提升朗读,同时渗透归纳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朗读指导课的设计中,笔者让学生结合注释、通过注释读古诗。学生在指导下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准读懂了诗歌。紧接着,笔者通过关键词语进行引读,让学生的感情升华。进入诗境之后,对整首歌的情感进行归结,再通过配乐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让男女生分别站起来送送孟浩然,让全班站起来带着自己的亲朋好友即将离去的心情送送孟浩然。在情感得到升华,音乐的烘托下,学生们就读出味道来了。诗歌教学不需要讲解太多,重要的是让孩子反复诵读。同时,笔者归纳诗歌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自学诗歌:①通过相关资料理解诗意,促进朗读;②通过讀懂关键词意,帮助朗读;③通过整首诗的情感归结,提升朗读。
一节课40分只讲一首古诗未免太过乏味。因此,笔者通过课程整合,以黄鹤楼为切入点,将黄鹤楼的相关常识以及诗歌进行补充。例如,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唐代诗人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宋朝游景仁的《黄鹤楼》、现代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等,让学生体会不同朝代不同诗人不同背景下的不同心情,这样的安排,巧妙地拓宽了学生的眼界。
我们不仅在课堂进行童诗阅读指导,在文学社每周一课的指导课上,我们也会进行相应的培训,吸引并培养了一批批童诗爱好者。
三、童诗创作策略
在不断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我们尝试让学生酝酿情绪并创作诗歌。孩子天生就是诗人,他们会对我们认为没有生命的东西说话,会给物品取名字……在孩子们眼里,一切都是有诗意的。让孩子们创作诗歌能润泽孩子们的心灵,甚至是点燃成年人世界的诗意,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纯真。
1.课堂指导教学
对于初次写诗的学生,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在形式上不用作过多的局限。例如仿写,我们可以先不反对。刚接触写诗的学生都需要经过这个阶段,在原先的诵读、积累、酝酿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体会到诗歌的精美,从而创作出一首首佳作。在我校的童诗创作展示课上,胡老师指导的创作课中,她先从张晓风的散文《我喜欢》入手,再摘取片段改写成诗歌,之后展示自己的创作《我喜欢》:
我喜欢阳光慢慢爬上发梢
有风将我的裙裾飞扬
我喜欢水珠在青叶上闪耀
有雨丝将我的脸庞沁凉
我喜欢迎春花绽放的笑颊
它每一片花瓣都张扬着春天的明黄
我喜欢手握花铲
十指萦绕着泥土的沁香
我也喜欢捧着书本
眉眼都溢满了书籍的华光
我喜欢独坐一处静静怀想
喜欢有温度的情怀在心中慢慢流淌
我喜欢满目的绿色充盈着双目
也喜欢看满天的星
渐渐在夜空明亮 ……
我喜欢生活
而且深深地喜欢能在我心里充满着——
这样多的喜欢
使我不止一次告诉自己——
生命真好
活着真好
最后让学生仿写两三句,课后再进行续写补充。每个环节都是在反复诵读、各种形式的读中进行,环环相扣。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酝酿,在读中升华情感,其中自由起立诵读的形式让笔者最为欣赏。既然是“我喜欢”,那么何不读喜欢的片段呢?且每个人对诗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么这样的诵读形式既达到自我感受诗歌的目的,又使整个课堂的情感升华到最浓处。胡老师这堂课巧妙的设计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明白诗歌的形式有多种:仿写诗歌、编写诗歌、续写诗歌等,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写诗。
2.系列创作活动
除了课堂的指导,每个班级在固定的阶段都会布置学生创作诗歌,如我校杨老师带领的班级举行师生共写的“每周写我诗”活动。因为对诗歌的热衷,因为大量的阅读,因为长时间的积累,在第二届顺德区小学生诗歌节中,杨老师指导的学生作品《跳芭蕾的花朵》《树叶的气息》《枯叶蝶》分别荣获一等奖中的第一名、三等奖、优秀奖等佳绩。
《跳芭蕾的花朵》
花的季节
木棉如火
一朵朵木棉花身穿红裙
站立在高高的木棉枝头
那种高傲
就像站在神圣舞台的演员
木棉之上
白云朵朵
木棉树映衬在蓝天
成为线条清晰的脉络
木棉花站在枝头
直立脚尖
在风中翩翩起舞
成为最会跳芭蕾的花朵
此外,我们还举行诗歌创作大赛,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3.精彩作品展示
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自我成就感,激发学生对童诗的兴趣,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展示学生的作品。如每个班级都会将诗歌纳入“班级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展示学生的诗歌作品。学校的文化栏也将师生的童诗精品加以展示,引来一波波学生驻足欣赏,这样的建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又能为诗歌创造更加美好的学习环境,一举两得。此外,我们还举行课前配乐朗读同班同学童诗作品的活动,每次都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只要有诗歌比赛活动,我们都会将学生的诗作进行投稿,均获得喜人的成绩。我们还利用“互联网 ”的优势,将学生的作品上传到“一起閱读网”,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孔子曾云:“不学诗,无以言。”童诗是儿童成长阶段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能激发儿童强烈的审美体验,从而切实地提高儿童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童诗的想象之美、语言之秀、思维之奇是知识文化库的瑰宝。相信在“互联网 ”的引领下,童诗阅读与创作能有更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叶才生,李文龙.诗教读本[M].未来出版社,2016.
[2]王东.赵春松.“互联网 ”为小学作文教学打开了又一扇窗[J].语文知识,201(340):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