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训有言:百善孝为先。孝顺,好似三月春风,能让柳树吐芽,山花吐艳。孝顺,好似夏天的阳光,能让雪山消融。孝顺,好似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能让心灵彼此沟通,使世间充满爱。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老是营造幸福家庭的基石。
同乡爱情结成美满家庭
1978年出生的常桂侠家住辽西凌源市三道河子镇毛家店村,父母虽是农民,但从小就教育她要孝敬老人,勤劳善良。师范学院毕业后,她到凌源市三道河子中学任教,与同乡杨凤青相恋并于2001年结婚,与奶奶、公公、婆婆组成了温馨幸福的五口之家。婚后夫妻间感情一直很好,都说天下婆媳关系难处,但是常桂侠与婆婆的关系十分融洽。
婆婆有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她对待常桂侠像对女儿一样,而常桂侠也待她如同亲生母亲。2002年常桂侠生下女儿。六口之家,四代同堂,其乐融融。十七年来,常桂侠从未与公公、婆婆红过脸,拌过嘴,夫妻间即使有时有些小误会,也很快和好如初,孩子更是一家人的开心果,这个和睦幸福的家庭让四邻非常羡慕。
2003年,常桂侠的丈夫在乡政府附近开了一个复印部,常桂侠在凌源市三道河子中学上班,因离家较远,小两口商议租房在外住比较方便上下班。但是他们每个周末都会带着孩子回家看望父母,帮老人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样一直过了十几年。2014年因复印部不景气,丈夫便外出打工,这样一来照顾老人、孩子的重担便落到常桂侠一个人的身上,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承担起了家庭重任。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桂侠倾注了不少心血,从来不以“棍棒出孝子”的简单粗暴方式来教育女儿,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教育女儿,让她自觉认识到错误后加以改正,总的来说女儿也比较听话。丈夫在外面打工期间,虽然生活在两地,但夫妻俩彼此牵挂,相互关心相互信任,似乎感情更好了,他们时常打电话、通视频,丈夫也经常回家探亲。
温馨家庭突遇婆婆病重
天有不测风云。温馨的小家庭在2015年10月遇到了严峻考验。一天,婆婆突然不会说话,打车到市里医院检查后发现,脑部有血栓现象。医生说有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是保守治疗,一种是溶栓治疗,溶栓效果较好但具有千分之五的风险。由于急切想让老伴好转,公公选择了溶栓治疗。当药物注射半小时的时候,婆婆以为恢复了正常,正当大家欢喜之时,谁料婆婆开始头痛,随着医生的进一步检查发现,婆婆脑部出現四点出血,且出血量较大,婆婆因颅内压力过大,已无压痛感,重度昏迷。医生说挽救生命唯一的方法就是手术,为了让婆婆活下来,全家商讨后选择了开颅手术。婆婆在夜间零点被推进手术室,全家人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候了8个多小时。
这8个多小时似乎是太漫长了,当医生说手术很成功时,全家人才松了一口气,但看到婆婆被推出手术室的状态,一家人心疼得哭成一团。公公叮嘱孩子们要冷静面对现实,其实看得出来他更心疼,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好几岁。婆婆出手术室后被转入重症监护室,因为老人处于昏迷不醒状态,接下来便按要求开始护理,医院要求家属观察病人的心电监测和输液情况,有异常情况要及时找护士处理,测量排出体外的脑组织液、尿液及排便情况、次数;每两个小时从鼻饲管打食一次,半小时翻身一次,吸痰一次,还要实时测量体温,这一切都要做好记录。常桂侠和丈夫轮流看护,两个人都忙得满头大汗。这样持续了20天,婆婆生命体征终于显示无异常,病情控制住了,人也慢慢苏醒过来,但还是无意识。医生说可能是脑损伤所致,就得慢慢来,有可能会成为植物人……但是常桂侠不放弃,一直陪她说话、聊天,不知是不是儿媳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在第25天时,婆婆意识开始清楚,并断断续续可以说出一到两个字了,四肢也渐渐能动了,撤掉鼻饲管后还能自主进食。一家人内心的高兴劲就不用说了,婆婆终于从重症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常桂侠开始教婆婆练习站立、走步,并自学了做针灸等一系列的康复训练,护士经常夸他们家护理得好,还叫其他家属向常桂侠学习。
好儿媳精心护理婆婆
看到婆婆好转,常桂侠身体虽然劳累,但心里却特别开心满足,在医生的精心治疗和全家人的悉心护理下,婆婆在住院45天后终于出院了。
回到家里常桂侠的任务更重了,每天要扶婆婆练习走路,帮她穿衣、洗脸、喂饭,饮食也特别注意。公公逢人便称赞, 常桂侠和亲生女儿一样,是个特别孝顺的媳妇,但常桂侠只是微微一笑,她觉得自己也只是做了一个儿媳妇应该做的。在照顾孩子上学的同时,常桂侠尽可能地寻找时间兼顾对老人和孩子两代人的照料。只要一有时间,就回家看望他们,为老人做上可口的饭菜,生日买蛋糕庆祝,按照季节买换季的衣服。在全家人的悉心照顾下,婆婆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生活基本能自理,只是记忆不如以前。
没想到,2017年3月的一天,婆婆突然摔倒了,家人紧急把老人送进医院,经过CT检查,脑部没有出血也没有形成新的血栓,B超检查出胃肠道有胀气问题,经过化验是缺钾所致。婆婆在中医院住了半个月左右,医生让回家休养。婆婆出院后,常桂侠到处寻医问药,又用了一些中药为她调理,但仍没有什么好转。老人病情每况愈下,不能走路,不爱吃东西,没有精气神儿。常桂侠非常心疼,带着婆婆去了医院检查,医生怀疑老人脑部有肿瘤。把核磁共振的结果传到北京天坛医院经过专家会诊,证实小脑长有胶质性肿瘤。但是医生建议,老人年纪大,身体各项指标不合格,手术风险过高,即便手术成功,也会在半年至一年复发或转移。所以建议病人不要手术治疗。听到医生的话后,常桂侠和家人内心无比沉重……
常桂侠下定决心,要更加精心地看护婆婆,给予老人最温暖的关爱与照料。出院后需要打药控制颅内压,使病人保持清醒,用鼻饲管进食注意营养均衡,还需要用些抗肿瘤的药物控制肿瘤生长。她在精心做好每一步护理的同时,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每天都祈祷有奇迹出现,让婆婆有所好转,早日康复。
可是,婆婆还是在2017年8月去世了,弥留之际,她拉着常桂侠的手流着泪说,“咱娘俩来世还做母女……”常桂侠的婆婆缠绵病榻数年,在常桂侠的精心照料下,身上始终洁净没有生褥疮。周围的邻里都纷纷称道,说婆婆遇到了好儿媳,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她临终的日子,这是老人的好福气,也是这个家庭好家风的传承。
常桂侠照顾婆婆的事迹让很多人为之感动,以孝老爱亲模范被评为2017年首届“凌源好人”。他们的家庭也被评为了凌源市“最美家庭”。她却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普通妇女最应该做的事情。她说,“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教师,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深知自己作为女儿、儿媳、妻子、母亲应该承担的责任。我做得远远不够,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在学校恪守师训、尽职尽责、为人师表、努力工作,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在家庭对上孝敬双方父母,对下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努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打造家庭幸福生活,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同乡爱情结成美满家庭
1978年出生的常桂侠家住辽西凌源市三道河子镇毛家店村,父母虽是农民,但从小就教育她要孝敬老人,勤劳善良。师范学院毕业后,她到凌源市三道河子中学任教,与同乡杨凤青相恋并于2001年结婚,与奶奶、公公、婆婆组成了温馨幸福的五口之家。婚后夫妻间感情一直很好,都说天下婆媳关系难处,但是常桂侠与婆婆的关系十分融洽。
婆婆有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她对待常桂侠像对女儿一样,而常桂侠也待她如同亲生母亲。2002年常桂侠生下女儿。六口之家,四代同堂,其乐融融。十七年来,常桂侠从未与公公、婆婆红过脸,拌过嘴,夫妻间即使有时有些小误会,也很快和好如初,孩子更是一家人的开心果,这个和睦幸福的家庭让四邻非常羡慕。
2003年,常桂侠的丈夫在乡政府附近开了一个复印部,常桂侠在凌源市三道河子中学上班,因离家较远,小两口商议租房在外住比较方便上下班。但是他们每个周末都会带着孩子回家看望父母,帮老人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样一直过了十几年。2014年因复印部不景气,丈夫便外出打工,这样一来照顾老人、孩子的重担便落到常桂侠一个人的身上,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承担起了家庭重任。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桂侠倾注了不少心血,从来不以“棍棒出孝子”的简单粗暴方式来教育女儿,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教育女儿,让她自觉认识到错误后加以改正,总的来说女儿也比较听话。丈夫在外面打工期间,虽然生活在两地,但夫妻俩彼此牵挂,相互关心相互信任,似乎感情更好了,他们时常打电话、通视频,丈夫也经常回家探亲。
温馨家庭突遇婆婆病重
天有不测风云。温馨的小家庭在2015年10月遇到了严峻考验。一天,婆婆突然不会说话,打车到市里医院检查后发现,脑部有血栓现象。医生说有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是保守治疗,一种是溶栓治疗,溶栓效果较好但具有千分之五的风险。由于急切想让老伴好转,公公选择了溶栓治疗。当药物注射半小时的时候,婆婆以为恢复了正常,正当大家欢喜之时,谁料婆婆开始头痛,随着医生的进一步检查发现,婆婆脑部出現四点出血,且出血量较大,婆婆因颅内压力过大,已无压痛感,重度昏迷。医生说挽救生命唯一的方法就是手术,为了让婆婆活下来,全家商讨后选择了开颅手术。婆婆在夜间零点被推进手术室,全家人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候了8个多小时。
这8个多小时似乎是太漫长了,当医生说手术很成功时,全家人才松了一口气,但看到婆婆被推出手术室的状态,一家人心疼得哭成一团。公公叮嘱孩子们要冷静面对现实,其实看得出来他更心疼,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好几岁。婆婆出手术室后被转入重症监护室,因为老人处于昏迷不醒状态,接下来便按要求开始护理,医院要求家属观察病人的心电监测和输液情况,有异常情况要及时找护士处理,测量排出体外的脑组织液、尿液及排便情况、次数;每两个小时从鼻饲管打食一次,半小时翻身一次,吸痰一次,还要实时测量体温,这一切都要做好记录。常桂侠和丈夫轮流看护,两个人都忙得满头大汗。这样持续了20天,婆婆生命体征终于显示无异常,病情控制住了,人也慢慢苏醒过来,但还是无意识。医生说可能是脑损伤所致,就得慢慢来,有可能会成为植物人……但是常桂侠不放弃,一直陪她说话、聊天,不知是不是儿媳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在第25天时,婆婆意识开始清楚,并断断续续可以说出一到两个字了,四肢也渐渐能动了,撤掉鼻饲管后还能自主进食。一家人内心的高兴劲就不用说了,婆婆终于从重症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常桂侠开始教婆婆练习站立、走步,并自学了做针灸等一系列的康复训练,护士经常夸他们家护理得好,还叫其他家属向常桂侠学习。
好儿媳精心护理婆婆
看到婆婆好转,常桂侠身体虽然劳累,但心里却特别开心满足,在医生的精心治疗和全家人的悉心护理下,婆婆在住院45天后终于出院了。
回到家里常桂侠的任务更重了,每天要扶婆婆练习走路,帮她穿衣、洗脸、喂饭,饮食也特别注意。公公逢人便称赞, 常桂侠和亲生女儿一样,是个特别孝顺的媳妇,但常桂侠只是微微一笑,她觉得自己也只是做了一个儿媳妇应该做的。在照顾孩子上学的同时,常桂侠尽可能地寻找时间兼顾对老人和孩子两代人的照料。只要一有时间,就回家看望他们,为老人做上可口的饭菜,生日买蛋糕庆祝,按照季节买换季的衣服。在全家人的悉心照顾下,婆婆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生活基本能自理,只是记忆不如以前。
没想到,2017年3月的一天,婆婆突然摔倒了,家人紧急把老人送进医院,经过CT检查,脑部没有出血也没有形成新的血栓,B超检查出胃肠道有胀气问题,经过化验是缺钾所致。婆婆在中医院住了半个月左右,医生让回家休养。婆婆出院后,常桂侠到处寻医问药,又用了一些中药为她调理,但仍没有什么好转。老人病情每况愈下,不能走路,不爱吃东西,没有精气神儿。常桂侠非常心疼,带着婆婆去了医院检查,医生怀疑老人脑部有肿瘤。把核磁共振的结果传到北京天坛医院经过专家会诊,证实小脑长有胶质性肿瘤。但是医生建议,老人年纪大,身体各项指标不合格,手术风险过高,即便手术成功,也会在半年至一年复发或转移。所以建议病人不要手术治疗。听到医生的话后,常桂侠和家人内心无比沉重……
常桂侠下定决心,要更加精心地看护婆婆,给予老人最温暖的关爱与照料。出院后需要打药控制颅内压,使病人保持清醒,用鼻饲管进食注意营养均衡,还需要用些抗肿瘤的药物控制肿瘤生长。她在精心做好每一步护理的同时,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每天都祈祷有奇迹出现,让婆婆有所好转,早日康复。
可是,婆婆还是在2017年8月去世了,弥留之际,她拉着常桂侠的手流着泪说,“咱娘俩来世还做母女……”常桂侠的婆婆缠绵病榻数年,在常桂侠的精心照料下,身上始终洁净没有生褥疮。周围的邻里都纷纷称道,说婆婆遇到了好儿媳,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她临终的日子,这是老人的好福气,也是这个家庭好家风的传承。
常桂侠照顾婆婆的事迹让很多人为之感动,以孝老爱亲模范被评为2017年首届“凌源好人”。他们的家庭也被评为了凌源市“最美家庭”。她却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普通妇女最应该做的事情。她说,“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教师,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深知自己作为女儿、儿媳、妻子、母亲应该承担的责任。我做得远远不够,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在学校恪守师训、尽职尽责、为人师表、努力工作,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在家庭对上孝敬双方父母,对下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努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打造家庭幸福生活,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