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口语教学既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并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英语“说”的能力明显落后于“写”的能力,很多学生从上学就开始学习英语却不能开口讲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非常不理想,严重阻碍了中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必须改变中学生英语“说”的能力差的这一现象,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本文对当前中学英语教学语用失误的现象进行了总结,并针对中学英语教学“说”的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了研究。
1. 当前中学英语教学语用失误的现象
当前,很多中学聘请的教师不具备英语教学资格,英语教师教学水平低,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差的现象普遍存在。
1.1不了解英语的表达方式,套用汉语模式
比如,教师在教学生售货员如何接待顾客的章节中,将:Can I help you?或者是What can I do for you? 套用汉语模式表达成 “What do you want?” 误导学生。
1.2不了解间接的语言行为
比如,在情景对话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设置这样的对话:A: Is the window closed? R: Yes, it is.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这句话表面上A在询问窗户是否关上,但实际上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是A向R提出的间接请求,能否把窗户关上,显然,R没有明白其中的含义,造成交流障碍。
2. 培养中学生英语“说”的能力的相应措施
2.1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养成说英语的好习惯
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比其他能力的培养难度更高一些,因为这是对英语知识快速运用的一种能力,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有意识、有计划的在英语的初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进行语言沟通的习惯。学生害怕说英语,不敢开口,主要受到学生的心理以及学生所处环境的影响。中学生都有羞涩心理,害怕自己的英语讲错了会受到学生的讥笑,又害怕别人不讲英语,自己说英语会显得特别突出,这是因为学生所处的大环境没有形成讲英语的习惯。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要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养成说英语的好习惯。
教师在课内外应该为学生积极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启发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和交流,在反复再现中学习英语口语,使学生敏捷反应,脱口而出。
2.2培养学生说符合英语口语要求的得体语言
学生不仅要掌握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语言能力,还要根据说话的场合、交流的对象、对方的生活背景、风俗习惯等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教给学生掌握常用的词汇、词组、短语和句型外,还要根据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生活习惯教给学生一些习惯的表达方式。比如,按照英语的社交习惯,当你被别人夸奖时,你应该表达愉悦的接受并非常感谢的意思,用Thank you;Thanks a lot等表示赞赏并接受对方的称赞,这不是自大的表现;当你遇到外宾时,不要询问对方的年龄、政治观点,也不要问对方类似Where are you going?的问题,否则对方会以为你在干涉他的私人生活;如果你在饭店看到了外宾,也不要按照我国的交流方式询问对方Have you had breakfast(lunch, supper)?否则,对方会认为你要请他吃饭;当外宾送你礼物时,你一定要当面打开,在表示你对礼物非常喜欢后,要对对方表示感谢,如果你不打开礼物只是表示感谢,对方会以为你不喜欢该礼物。类似一些不同与我国的生活习惯还有很多,教师在中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得体语言,避免双方产生误解。
2.3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切勿有错立即纠正
学生讲英语的习惯和勇气是在一次次的口语练习中培养出来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英语由说不好到说得好是要经过一个过程的,不要急于求成。学生初次开口说英语,由于词汇量较少、心理素质较差等各类因素导致学生很容易就说错,教师不能立即纠正学生,不要在学生没说完前就打断学生,而应该鼓励学生,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为这种错误会随着教学过程的推移逐渐被学生克服。在学生说完后,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肯定其优点和进步,对其不足指出要用委婉的语气指出来,对于口语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有耐心的进行指导,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
3. 结论
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尽可能多地营造说英语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开口学英语,学生也要积极积累英语知识,从根本上提升自己说英语的能力。
[1] 傅志红.中学英语听写的有效模式探究[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 , 2012(02).
[2] 马永奎.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理论的运用[J].科教导刊, 2013(26).
(作者单位:江苏昆山正仪中学)
1. 当前中学英语教学语用失误的现象
当前,很多中学聘请的教师不具备英语教学资格,英语教师教学水平低,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差的现象普遍存在。
1.1不了解英语的表达方式,套用汉语模式
比如,教师在教学生售货员如何接待顾客的章节中,将:Can I help you?或者是What can I do for you? 套用汉语模式表达成 “What do you want?” 误导学生。
1.2不了解间接的语言行为
比如,在情景对话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设置这样的对话:A: Is the window closed? R: Yes, it is.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这句话表面上A在询问窗户是否关上,但实际上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是A向R提出的间接请求,能否把窗户关上,显然,R没有明白其中的含义,造成交流障碍。
2. 培养中学生英语“说”的能力的相应措施
2.1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养成说英语的好习惯
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比其他能力的培养难度更高一些,因为这是对英语知识快速运用的一种能力,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有意识、有计划的在英语的初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进行语言沟通的习惯。学生害怕说英语,不敢开口,主要受到学生的心理以及学生所处环境的影响。中学生都有羞涩心理,害怕自己的英语讲错了会受到学生的讥笑,又害怕别人不讲英语,自己说英语会显得特别突出,这是因为学生所处的大环境没有形成讲英语的习惯。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要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养成说英语的好习惯。
教师在课内外应该为学生积极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启发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和交流,在反复再现中学习英语口语,使学生敏捷反应,脱口而出。
2.2培养学生说符合英语口语要求的得体语言
学生不仅要掌握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语言能力,还要根据说话的场合、交流的对象、对方的生活背景、风俗习惯等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教给学生掌握常用的词汇、词组、短语和句型外,还要根据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生活习惯教给学生一些习惯的表达方式。比如,按照英语的社交习惯,当你被别人夸奖时,你应该表达愉悦的接受并非常感谢的意思,用Thank you;Thanks a lot等表示赞赏并接受对方的称赞,这不是自大的表现;当你遇到外宾时,不要询问对方的年龄、政治观点,也不要问对方类似Where are you going?的问题,否则对方会以为你在干涉他的私人生活;如果你在饭店看到了外宾,也不要按照我国的交流方式询问对方Have you had breakfast(lunch, supper)?否则,对方会认为你要请他吃饭;当外宾送你礼物时,你一定要当面打开,在表示你对礼物非常喜欢后,要对对方表示感谢,如果你不打开礼物只是表示感谢,对方会以为你不喜欢该礼物。类似一些不同与我国的生活习惯还有很多,教师在中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得体语言,避免双方产生误解。
2.3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切勿有错立即纠正
学生讲英语的习惯和勇气是在一次次的口语练习中培养出来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英语由说不好到说得好是要经过一个过程的,不要急于求成。学生初次开口说英语,由于词汇量较少、心理素质较差等各类因素导致学生很容易就说错,教师不能立即纠正学生,不要在学生没说完前就打断学生,而应该鼓励学生,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为这种错误会随着教学过程的推移逐渐被学生克服。在学生说完后,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肯定其优点和进步,对其不足指出要用委婉的语气指出来,对于口语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有耐心的进行指导,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
3. 结论
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尽可能多地营造说英语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开口学英语,学生也要积极积累英语知识,从根本上提升自己说英语的能力。
[1] 傅志红.中学英语听写的有效模式探究[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 , 2012(02).
[2] 马永奎.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理论的运用[J].科教导刊, 2013(26).
(作者单位:江苏昆山正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