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访者:数字艺术家、独立设计师张周捷
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为英国建筑师协会访问研究员,自2010年创立张周捷数字实验室以来,一直是数字创作领域的先锋实践者。
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独立性、实验性和未来性,探索数字形态的演化及制造。张周捷认为,数字语境中的事物可以像自然界万物般生长变化,他所做的即是寻找其中的原理和跡象。他的作品主要关注逻辑的极简性、结果的多样性和不可预见性,这一切都源自他对自然的理解。
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展出,并被众多博物馆、画廊及私人收藏,同时也受到了《Wallpaper》、《纽约时报》《Vogue》等主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我们对于张周捷的印象,始于联想发布ThinkPad隐士系列设计师电脑,时逢2018北京市国际设计周,张周捷以一系列数字化逻辑的线条来构建的成百上千张各不相同的椅子为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按理来说,张周捷和我们这帮硬核科技男也有一段交集,毕业于艺术专业的他第一份职业竟然在联想上海研究所,正因如此,也让他同时拥有设计师的思维和了解科技业界的背景,也让我们对他眼中为设计师而生的创意设计PC的形象更为好奇。正是英特尔发布创意设计PC概念时,我们再次跟张周捷有了短暂而“亲密”的接触。
eFashion:作为科技媒体,我们更熟悉产品和科技品牌,和您这样杰出的设计师接触的比较少,虽然之前在北京国际设计周上看过您的作品,但还是没能理解您常说的“用数字语境来描述自然界万物发展的趋势”的意思,我们看来数字是随机的,在设计师的眼中,数字是否有一些轨迹或思想是可以被掌控的?
张周捷:这其实取决于视角,就是看待物体和身边环境的一个视角。如果说我们从理性的,或者说更加科学的角度来看,所有的东西都是有一定的构建逻辑的,即使在底层也有可以被描述的数学关系。比如说水,我们经常用变化无常来形容它。其实水的逻辑非常简单,就是受地心的重力、水特有的张力和水分子的结构所控,只需要简单的数学关系就可以模拟它所有的画面,这就是现在电影中常用模拟水而不是真正用水来拍摄,所以很多自然界的变化都可以用这种数学关系或者是逻辑关系来构建。
我们以前常用人的思维方式,也就是用经验和直观的方式来思考,比如说我们用泥巴来做一个陶瓷,是不会首先从数学或逻辑开始的,而是从感性的直觉开始的,这是人造物的天然属性。但是计算机具备了一种让我们可以重新回归到跟自然一样的属性,就是从底层逻辑开始,从算法的核心点开始去抓取合理的逻辑规则,或者是从数学的底层关系去思考,这就是我说的数字化的语境。我们应该要尊重或者是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数字世界的情况,然后在数字的世界里去寻找,去重新构建,或者说去寻找我们想要的东西,其实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有的。
eFashion:我还注意到,您的职业生涯是从联想研究所开始的,这一段经历对您后来的一些设计生涯来说是不是有一些帮助或者特别的意义?
张周捷:这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我是艺术生,从小是学画画的,到了大学之后学的是工业设计,时逢联想在学校里举办比赛,我获得了第一名,所以实习的时候就在上海联想研究院开始工作。这个经历对我来说其实非常重要,因为要成长为一个对设计非常有深刻认知的职业设计师,必须要经历企业化的道路。只有在企业里面工作,或者是参与企业项目之后,才可以对产品设计或者是工业设计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因为你必须要面对非常大的一个受众群体、消费群体,你必须要对技术、对市场,对可制造性和成本有综合性的考虑。包括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在大学里面是没有产品经理这个角色来培养的,我们只是做设计,只是把东西做得好看一点,但产品经理的角色可能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eFashion:我们知道设计师有很多种,有的纯粹做一些前卫性探索思潮的设计,也有把图纸变成产品的工艺设计师或产品设计师,您当时做的是哪一种?
张周捷:我们应该是产品设计师,就是产品经理给我们一个用户群,然后我们做相应的调研,比如说给学生做手机,就要去调研一下学生的生活方式,再整理出文件,还有上街去做一些用户调研,去调查什么样的设计才符合他们的口味。通过这样的过程,去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产品设计体系。
eFashion:这些工作跟您后来的作品,也就是您说的用数字化的角度去做一些设计似乎还是有些不同,从联想走出来之后,有过哪些经历和转变?
张周捷: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就是在英国硕士学习的第一年,那时我其实还在沿用着在联想或是以前设计教育的那一套设计方法论,就是首先调研用户需求,然后做草案,形成设计后再做建模,最后后再反馈、改进,这一套流程已经在大学和联想的时候我就已经形成了,但是后来我开始不断反思,难道设计只是为了市场吗,还是设计只是以市场为驱动的吗?这些疑问唤醒了我从小学艺术的自由自在的天性。在英国学习的过程中,我的个性得到了很强的释放。不再说我能为社会做什么,而是说我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说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当回答“我有什么不一样”的问题,我能否用设计来表达我的世界观或者是认知的问题时,我的立场变了,需求从自我内心的感受和视野出发,而不是市场需求出发,这是需求方向的转变。
从自我内心出发的话,就要开始往内部思考。所以我看了很多关于哲学的文章和书。书中自己是什么样的思想体系,我自己内心的需求又是向往什么样的状态?那时候很多自然而然的,不干涉的状态其实是我个人非常推崇的,包括所有东西都在变的,特别是道家的思想,对我建立如今价值观的影响特别大。
eFashion:作为最初从科技业界走出来的设计师,你是怎么来看如今的科技产品的,今天英特尔提出的为专门为设计师而创的创意设计PC,您是否有一些建议或想法能与我们分享?
张周捷:电脑本身对我来说也很重要,因为创作的主体就是电脑,以前基本上都是用台式机比较多,因为性能更加可靠一些。但是现在ThinkPad隐士笔记本电脑变成了我主要的工具,一个是它的性能已经达到了台式机的水平了,第二是它的便携性也比以前要好很多,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工作方式的转变,不再说一定要在办公室或者是家里做设计,新的产品正在改变我的生活方式。 电脑未来的发展我觉得会更好,特别是5G时代,云计算或者云存储的水平越来越高,电脑不再需要那么强本地化性能,只是一个窗口,看起来很轻薄的一台电脑,背后的性能卻是非常强大的,信息也比较安全,那么我就可以没有束缚地、很自由、很轻松地办公。
eFashion:今天英特尔展示了20多台创意设计PC的DEMO,您觉得是否还有某些方面还需要提升的地方,或在还有可以更进一步让您的工作更方便的改进?
张周捷:对我来说比较大的困扰,就是我每买一台新电脑就要重新装各种各样的软件和自定义的设置,不像手机那么方便。比如说我买一台iPhone,它自动花半个小时同步了。如果说电脑具备类似的功能,可以大大降低我和团队的工作量。比如我觉得好的软件或设置,可以很方便地同步给我的小伙伴们,这样的话,相当于大家的工作平台都一同在升级。
eFashion:您的意思是说需要一个平台把所有定制化的需求统一到这个平台上,然后专门为设计师来服务对吗?
张周捷:对,比如说我至少有三四台笔记本电脑,分别放在家里、工作室和随身携带,如果这三、四台电脑软件装的都不一样,或者说电脑里的资料都不一样,对我来说其实是很困扰的,是很麻烦的。
eFashion:我们都没有考虑到,我觉得设计师的角度还是不一样,考虑的事情从自己的工作出发,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真的是能够给很多OEM厂商在这方面提一个很好的建议。对于如今中国设计,你还有一些什么想法跟我们分享的?
张周捷:我们是一个起步比较晚的国家,但是后劲很强,因为我们有巨大的市场,而且中国人又很聪明。我觉得在学习能力上是毋庸置疑的。我个人是非常有信心的,中国的设计师和中国的设计必然是可以达到世界一线水准的,这是绝对可以做得到的。
当然,设计也是有方法论的,设计不仅需要提升个人审美,也需要大众审美提升到一定的水准。如果说大众审美停留在很落后的情况,设计师设计太好的东西,其实他也不一定有市场的。
关于中国设计,我觉得必需要符合本地化的需求。每个国家有自己国家的价值观或者说民族共性,需要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也使得这个价值观和方向很多元,但总有一些规律可循。比如我去北欧阿尔托大学交流的时候,就对北欧的家居设计做过研究。为什么北欧的实木木质家具设计得比较好,没有金属家具,因为那个地方木材资源相对丰富,而且气候寒冷,金属椅子根本没法使用。所以,本地的需求、本地的材料形成了该地域特别的审美,他们的房子里的家具都是木头,放入一把金属椅子是很格格不入的,木头就变成了他们一种代表性的材料。而我们经常提及北欧设计自然、健康的风格只是原始需求的衍生。
eFashion:非常感谢,今天在设计方面学到了很多东西。
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为英国建筑师协会访问研究员,自2010年创立张周捷数字实验室以来,一直是数字创作领域的先锋实践者。
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独立性、实验性和未来性,探索数字形态的演化及制造。张周捷认为,数字语境中的事物可以像自然界万物般生长变化,他所做的即是寻找其中的原理和跡象。他的作品主要关注逻辑的极简性、结果的多样性和不可预见性,这一切都源自他对自然的理解。
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展出,并被众多博物馆、画廊及私人收藏,同时也受到了《Wallpaper》、《纽约时报》《Vogue》等主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我们对于张周捷的印象,始于联想发布ThinkPad隐士系列设计师电脑,时逢2018北京市国际设计周,张周捷以一系列数字化逻辑的线条来构建的成百上千张各不相同的椅子为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按理来说,张周捷和我们这帮硬核科技男也有一段交集,毕业于艺术专业的他第一份职业竟然在联想上海研究所,正因如此,也让他同时拥有设计师的思维和了解科技业界的背景,也让我们对他眼中为设计师而生的创意设计PC的形象更为好奇。正是英特尔发布创意设计PC概念时,我们再次跟张周捷有了短暂而“亲密”的接触。
eFashion:作为科技媒体,我们更熟悉产品和科技品牌,和您这样杰出的设计师接触的比较少,虽然之前在北京国际设计周上看过您的作品,但还是没能理解您常说的“用数字语境来描述自然界万物发展的趋势”的意思,我们看来数字是随机的,在设计师的眼中,数字是否有一些轨迹或思想是可以被掌控的?
张周捷:这其实取决于视角,就是看待物体和身边环境的一个视角。如果说我们从理性的,或者说更加科学的角度来看,所有的东西都是有一定的构建逻辑的,即使在底层也有可以被描述的数学关系。比如说水,我们经常用变化无常来形容它。其实水的逻辑非常简单,就是受地心的重力、水特有的张力和水分子的结构所控,只需要简单的数学关系就可以模拟它所有的画面,这就是现在电影中常用模拟水而不是真正用水来拍摄,所以很多自然界的变化都可以用这种数学关系或者是逻辑关系来构建。
我们以前常用人的思维方式,也就是用经验和直观的方式来思考,比如说我们用泥巴来做一个陶瓷,是不会首先从数学或逻辑开始的,而是从感性的直觉开始的,这是人造物的天然属性。但是计算机具备了一种让我们可以重新回归到跟自然一样的属性,就是从底层逻辑开始,从算法的核心点开始去抓取合理的逻辑规则,或者是从数学的底层关系去思考,这就是我说的数字化的语境。我们应该要尊重或者是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数字世界的情况,然后在数字的世界里去寻找,去重新构建,或者说去寻找我们想要的东西,其实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有的。
eFashion:我还注意到,您的职业生涯是从联想研究所开始的,这一段经历对您后来的一些设计生涯来说是不是有一些帮助或者特别的意义?
张周捷:这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我是艺术生,从小是学画画的,到了大学之后学的是工业设计,时逢联想在学校里举办比赛,我获得了第一名,所以实习的时候就在上海联想研究院开始工作。这个经历对我来说其实非常重要,因为要成长为一个对设计非常有深刻认知的职业设计师,必须要经历企业化的道路。只有在企业里面工作,或者是参与企业项目之后,才可以对产品设计或者是工业设计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因为你必须要面对非常大的一个受众群体、消费群体,你必须要对技术、对市场,对可制造性和成本有综合性的考虑。包括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在大学里面是没有产品经理这个角色来培养的,我们只是做设计,只是把东西做得好看一点,但产品经理的角色可能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eFashion:我们知道设计师有很多种,有的纯粹做一些前卫性探索思潮的设计,也有把图纸变成产品的工艺设计师或产品设计师,您当时做的是哪一种?
张周捷:我们应该是产品设计师,就是产品经理给我们一个用户群,然后我们做相应的调研,比如说给学生做手机,就要去调研一下学生的生活方式,再整理出文件,还有上街去做一些用户调研,去调查什么样的设计才符合他们的口味。通过这样的过程,去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产品设计体系。
eFashion:这些工作跟您后来的作品,也就是您说的用数字化的角度去做一些设计似乎还是有些不同,从联想走出来之后,有过哪些经历和转变?
张周捷: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就是在英国硕士学习的第一年,那时我其实还在沿用着在联想或是以前设计教育的那一套设计方法论,就是首先调研用户需求,然后做草案,形成设计后再做建模,最后后再反馈、改进,这一套流程已经在大学和联想的时候我就已经形成了,但是后来我开始不断反思,难道设计只是为了市场吗,还是设计只是以市场为驱动的吗?这些疑问唤醒了我从小学艺术的自由自在的天性。在英国学习的过程中,我的个性得到了很强的释放。不再说我能为社会做什么,而是说我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说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当回答“我有什么不一样”的问题,我能否用设计来表达我的世界观或者是认知的问题时,我的立场变了,需求从自我内心的感受和视野出发,而不是市场需求出发,这是需求方向的转变。
从自我内心出发的话,就要开始往内部思考。所以我看了很多关于哲学的文章和书。书中自己是什么样的思想体系,我自己内心的需求又是向往什么样的状态?那时候很多自然而然的,不干涉的状态其实是我个人非常推崇的,包括所有东西都在变的,特别是道家的思想,对我建立如今价值观的影响特别大。
eFashion:作为最初从科技业界走出来的设计师,你是怎么来看如今的科技产品的,今天英特尔提出的为专门为设计师而创的创意设计PC,您是否有一些建议或想法能与我们分享?
张周捷:电脑本身对我来说也很重要,因为创作的主体就是电脑,以前基本上都是用台式机比较多,因为性能更加可靠一些。但是现在ThinkPad隐士笔记本电脑变成了我主要的工具,一个是它的性能已经达到了台式机的水平了,第二是它的便携性也比以前要好很多,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工作方式的转变,不再说一定要在办公室或者是家里做设计,新的产品正在改变我的生活方式。 电脑未来的发展我觉得会更好,特别是5G时代,云计算或者云存储的水平越来越高,电脑不再需要那么强本地化性能,只是一个窗口,看起来很轻薄的一台电脑,背后的性能卻是非常强大的,信息也比较安全,那么我就可以没有束缚地、很自由、很轻松地办公。
eFashion:今天英特尔展示了20多台创意设计PC的DEMO,您觉得是否还有某些方面还需要提升的地方,或在还有可以更进一步让您的工作更方便的改进?
张周捷:对我来说比较大的困扰,就是我每买一台新电脑就要重新装各种各样的软件和自定义的设置,不像手机那么方便。比如说我买一台iPhone,它自动花半个小时同步了。如果说电脑具备类似的功能,可以大大降低我和团队的工作量。比如我觉得好的软件或设置,可以很方便地同步给我的小伙伴们,这样的话,相当于大家的工作平台都一同在升级。
eFashion:您的意思是说需要一个平台把所有定制化的需求统一到这个平台上,然后专门为设计师来服务对吗?
张周捷:对,比如说我至少有三四台笔记本电脑,分别放在家里、工作室和随身携带,如果这三、四台电脑软件装的都不一样,或者说电脑里的资料都不一样,对我来说其实是很困扰的,是很麻烦的。
eFashion:我们都没有考虑到,我觉得设计师的角度还是不一样,考虑的事情从自己的工作出发,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真的是能够给很多OEM厂商在这方面提一个很好的建议。对于如今中国设计,你还有一些什么想法跟我们分享的?
张周捷:我们是一个起步比较晚的国家,但是后劲很强,因为我们有巨大的市场,而且中国人又很聪明。我觉得在学习能力上是毋庸置疑的。我个人是非常有信心的,中国的设计师和中国的设计必然是可以达到世界一线水准的,这是绝对可以做得到的。
当然,设计也是有方法论的,设计不仅需要提升个人审美,也需要大众审美提升到一定的水准。如果说大众审美停留在很落后的情况,设计师设计太好的东西,其实他也不一定有市场的。
关于中国设计,我觉得必需要符合本地化的需求。每个国家有自己国家的价值观或者说民族共性,需要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也使得这个价值观和方向很多元,但总有一些规律可循。比如我去北欧阿尔托大学交流的时候,就对北欧的家居设计做过研究。为什么北欧的实木木质家具设计得比较好,没有金属家具,因为那个地方木材资源相对丰富,而且气候寒冷,金属椅子根本没法使用。所以,本地的需求、本地的材料形成了该地域特别的审美,他们的房子里的家具都是木头,放入一把金属椅子是很格格不入的,木头就变成了他们一种代表性的材料。而我们经常提及北欧设计自然、健康的风格只是原始需求的衍生。
eFashion:非常感谢,今天在设计方面学到了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