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英语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纰漏,作者在采访了大量的一线工作者及查阅大量资料的情况下写了这篇小文章与大家一起探讨关于英语教学的一些问题,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关键词】英语;英语教学;课堂实践;学生个人素质培养
【作者简介】王怡正,李宇彤,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回首70年前,当时的中国留洋学子在进入美国大学的第一天便能接受纯英文的高等数学的授课,然而70年后的今天,国内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阅读美国小学生课本仍有一定障碍,这不能不说明一些问题。在网络上,一些人曾指出,今天高材生的英语水准可能不如70年前的中学生。确实,这种言论有失公允,但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今中国英语教学的一些问题与缺陷。依笔者愚见,真正的外语人才应当是具备较高的多元文化修养,拥有良好的语言素质及广阔的国际视野并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学子,对我国的一些英语教学现状深感痛心,因此作此文,与大家探讨。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斧正。
就当前中国的英语教学实践而言,笔者认为最大的问题来自于以功利性目的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具体到教学过程中,便体现为教学方式死板、缺失趣味性、教学过程及教学目的中掺杂着大量的以功利性目的为出发点的强制填充式教学方法。究其原因,是由于考试成为检验英语学习者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考试取得高分成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便尤为重要。初、中级英语教育者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往往采取以考试为目的的英语教学占据课堂的主导及支配性地位的方法,同时也会下意识地隔绝英语学习中真正有趣的部分,且这种本是被动型的教学模式会被一些教师主动接受并作为一种提升分数的法宝使用。在这种填压式的教学模式之下,由于缺乏趣味性,会导致一些学生丧失对英语学科的兴趣,甚至将英语学习单纯作为一种应试的必备工具,这极大程度上偏离了英语教育的本质。在如今中国的一些英语课堂上,英语学习者们找不到足够的乐趣,但迫于升学压力,不得已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干,碰壁会直接打压了英语学习者的自信心,但大部分英语学习者学业上的成功加剧了这一可怕的恶性循环,将数百万具有超强可塑性的英语学习者改造成了考试机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由兴趣推动的学习条件下,学生会自主寻找学习材料,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及更多的收获,由此可以看出趣味性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依笔者看,评判英语人才综合素质应依靠如下标准:口语流利度、语音标准度、翻译达意度以及文化涉及面。与此同时,中国对于英语教育者的评判标准存在颇多争议,英语教育者的评测过程是使用其对应英语教学阶段的用于检验英语学习者应试能力的试卷来检验他们的应试能力,从侧面强调了应试能力的重要性,学校英语教学的核心也仅仅是通过对教材的阅读以及对教材内涉及语法知识的讲述。因此在对英语教师进行能力评价时更应注意对以上“三度一面”的考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升足以带动应试技巧的提升,这在很多名牌中小学的课堂中已得到了证实。如果英语教育者只专注于应试技巧而忽略了综合素质,就很有可能使在将来本可以取得极高英语成就的人才退化为只会单纯应付考试的工具。
正如语言学界前辈罗常培在其著作《语言与文化》一书中论述的一样,“语言是社会组织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而演变,所以应该看作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语言作为文化主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及思想内容。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以整体性为特征的‘元气论’和以个体性为特征的‘原子论’分别对中西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者横向铺开,注重事物的相互关系与整体把握;后者纵向深入,注重事物的分析解剖和个体研究。”由于西方这种对事物的分析是以准确的定义与严密的逻辑推理为基础的,这就使英语句式结构以及语法结构呈现出严谨的特点。但在如今的初、中级英语教育实践中,一些教育者忽略了上述特点,很大程度上地鼓励学生采取强迫记忆式的学习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逐渐降低。
伴随着科技革命,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更新速度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具有信息交流功能的语言所受的影响相当大,而且语言的变革程度也相当猛烈,因此英语学习者必须关注英语本身的发展,不断适应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变化。但是不幸的是作为在校英语学习者所依赖的基础材料——教材,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性”的特点,教材中所涉及的话题、事件或内容某些部分都滞后于当前年份几年甚至更久,这大大降低了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时效性,而且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除此之外,初、中级英语学习教材中充斥着大量“想当然”的句子和会话。这种“想当然”是指这些句子及会话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下出现的几率极小,甚至不可能出现。这些句子出现的目的只是为了突出某些语法或句子,甚至是某些单词。究其原因是因为教材的编写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未体现明确的英语思维方式。这会使学习者感到课本内容的虚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材的权威性。此外当前还存在着一个教材与教学大纲变动适应度低的问题。很多情况下虽然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变动,但教学大纲仍保持原样,这就使老师只能按对应原先教材的方法进行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下降低了教材更新及改革的积极作用。
我们可以注意到這样一个问题,排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这一因素,即使都对英语学习抱以较大的兴趣,具有同样的语言环境以及学习资源的英语学习者水准仍出现巨大差异,究其根本,笔者认为是英语观的不同导致的。根据德国语言学家布勒的理论,语言具有三大功能:“表达功能、指导功能、意动功能。同时我们不能否认‘不同的语言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是各自社会的文化载体。’语言的表达功能与文化承载功能是辩证统一的。但是当今很多英语学习者过于侧重一面,有的人仅仅把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对西方文化知之不详;有的人过分看重语言背后的文化却忽略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所具备的表达功能。”除此之外,更多的英语学习者本着功利的目的认为英语只是一个敲门砖,学习英语就是为了通过某一个考试,这便直接导致其整体的语言发展空间受限,不会有较为突出的语言能力以及文化素养。 对于社会上一些人认为英语学习应严重依赖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浸泡式语言环境,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恰当的。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生活,但英语能力仍然很差,和外国人沟通很成问题,究其原因,他们平时经常与本国的留学生交流,床头摆放的也仍然是金庸小说。很多高水平的英语人才都表示并不是出国致使他们英语能力突飞猛进,而是因为走出国门之后,他们更加重视对英语的学习。反观,很多并没有出国的学生,每天看着英语新闻、书籍和电影,听着英语广播和音乐,平时经常去英语角与英语爱好者交流,他们在这种不同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浸泡式语言环境的“浸泡式”语言环境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说完了笔者对教学现状的看法,接下来笔者想谈谈自己对英语学习者基础能力塑造的看法。作者认为英语基础能力包括四部分,即听、说、读、写能力。这四大能力联系紧密,提升某一部分能力会助力其他能力的提升。下面笔者将对四个方面能力进行逐一分析。
听、说能力是英语学习者面前的“两座大山”,这两大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其能否与外国人顺畅地沟通交流。学习专注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的好坏,而熟能生巧更是成为诸多学习者的“不二法门”。但遗憾的是,很少有英语学习者真正注重这两个方面。举个例子,很多英语学习者在训练时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一种“心猿意马”的状态。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如果第一句遇到了问题,那么第二句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作者认为基础较薄弱的英语学习者在训练自身听力时,要尽量使用对应录音资料的文本,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会大大加强听力训练的效果。对于精听与泛听而言,有文本听力训练对培养泛听能力大有裨益,但单纯运用此法训练精听则过于费时费力。要想拥有较强的精听能力,就要注重听写能力的培养。通过听写稿与对应录音资料文本的对比可以准确定位自身听力方面的薄弱点,使训练者有目的的突破。除此之外,我们应提高对英语音标的重视程度。我们在此可以对比中国的汉语教育,中国学生进入学校后最先接触的就是汉语拼音,这是因为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的基础,是学习普通话的基石,也是阅读写作必备的工具,因此汉语教育者花费了极大的精力在汉语拼音的教育上。但对英语音标来讲,很多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读音都不能保证,这不能不说是个问题。
相信没有什么能比“一口流利英语”更能给英语学习者带来自信的了,如果在英语流利度的基础上再加上“洋腔洋调”,就造就了“以假乱真”的境界。对于语音的塑造单靠掌握语音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要在掌握语音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刻意训练”,通过大量的“体力劳动”塑造出可以灵活驾驭英语的口腔肌肉。流利英语的塑造依靠的不是暂时停留在大脑表层的对于例句与文章的浅层记忆,而需要在海马区构筑起清晰而坚固的记忆回路,即深层记忆。只有这样,对于英语的运用才能像驾驭母语那样得心应手。
“读”在英语学习中同样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联系到我们的母语学习,这一角色的作用类似于每一名学生在7—19岁期间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即对应语言知识的积累与文化的熏陶。阅读可以很大程度上地实现当今初、中级英语的教学目的,阅读是规范语法结构以及扩充词汇量的最理想方式之一。英文原著作者缜密的思维、严谨的逻辑以及犀利的笔锋会潜移默化地促进读者对于语言的整体感知,大量的阅读可以有效地深化规范的语法及表达结构。英文原著作者在行文时会自然地对所阐述相关主题内容的词汇进行重复,相应词汇在对应语句中的用法也更加显而易见,这样的效果会远比单纯造出一个包含对应词汇的例句更好,且颇具趣味性。通过上述方法对单词词义和用法的双管齐下会远比单纯死记硬背枯燥的单词和语法结构有效地多。阅读量的積累可以为“写”打下坚实基础。
真正想尽可能多的提高自身水准的英语学习者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拓宽“舒适区”,明确目标,勇于挑战,念动一致,坚持到底,才能实现英语学习的所有目标。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2]束之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
[3]黄家修.语言功能与翻译[J].翻译理论与技巧.
【关键词】英语;英语教学;课堂实践;学生个人素质培养
【作者简介】王怡正,李宇彤,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回首70年前,当时的中国留洋学子在进入美国大学的第一天便能接受纯英文的高等数学的授课,然而70年后的今天,国内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阅读美国小学生课本仍有一定障碍,这不能不说明一些问题。在网络上,一些人曾指出,今天高材生的英语水准可能不如70年前的中学生。确实,这种言论有失公允,但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今中国英语教学的一些问题与缺陷。依笔者愚见,真正的外语人才应当是具备较高的多元文化修养,拥有良好的语言素质及广阔的国际视野并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学子,对我国的一些英语教学现状深感痛心,因此作此文,与大家探讨。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斧正。
就当前中国的英语教学实践而言,笔者认为最大的问题来自于以功利性目的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具体到教学过程中,便体现为教学方式死板、缺失趣味性、教学过程及教学目的中掺杂着大量的以功利性目的为出发点的强制填充式教学方法。究其原因,是由于考试成为检验英语学习者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考试取得高分成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便尤为重要。初、中级英语教育者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往往采取以考试为目的的英语教学占据课堂的主导及支配性地位的方法,同时也会下意识地隔绝英语学习中真正有趣的部分,且这种本是被动型的教学模式会被一些教师主动接受并作为一种提升分数的法宝使用。在这种填压式的教学模式之下,由于缺乏趣味性,会导致一些学生丧失对英语学科的兴趣,甚至将英语学习单纯作为一种应试的必备工具,这极大程度上偏离了英语教育的本质。在如今中国的一些英语课堂上,英语学习者们找不到足够的乐趣,但迫于升学压力,不得已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干,碰壁会直接打压了英语学习者的自信心,但大部分英语学习者学业上的成功加剧了这一可怕的恶性循环,将数百万具有超强可塑性的英语学习者改造成了考试机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由兴趣推动的学习条件下,学生会自主寻找学习材料,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及更多的收获,由此可以看出趣味性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依笔者看,评判英语人才综合素质应依靠如下标准:口语流利度、语音标准度、翻译达意度以及文化涉及面。与此同时,中国对于英语教育者的评判标准存在颇多争议,英语教育者的评测过程是使用其对应英语教学阶段的用于检验英语学习者应试能力的试卷来检验他们的应试能力,从侧面强调了应试能力的重要性,学校英语教学的核心也仅仅是通过对教材的阅读以及对教材内涉及语法知识的讲述。因此在对英语教师进行能力评价时更应注意对以上“三度一面”的考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升足以带动应试技巧的提升,这在很多名牌中小学的课堂中已得到了证实。如果英语教育者只专注于应试技巧而忽略了综合素质,就很有可能使在将来本可以取得极高英语成就的人才退化为只会单纯应付考试的工具。
正如语言学界前辈罗常培在其著作《语言与文化》一书中论述的一样,“语言是社会组织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而演变,所以应该看作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语言作为文化主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及思想内容。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以整体性为特征的‘元气论’和以个体性为特征的‘原子论’分别对中西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者横向铺开,注重事物的相互关系与整体把握;后者纵向深入,注重事物的分析解剖和个体研究。”由于西方这种对事物的分析是以准确的定义与严密的逻辑推理为基础的,这就使英语句式结构以及语法结构呈现出严谨的特点。但在如今的初、中级英语教育实践中,一些教育者忽略了上述特点,很大程度上地鼓励学生采取强迫记忆式的学习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逐渐降低。
伴随着科技革命,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更新速度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具有信息交流功能的语言所受的影响相当大,而且语言的变革程度也相当猛烈,因此英语学习者必须关注英语本身的发展,不断适应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变化。但是不幸的是作为在校英语学习者所依赖的基础材料——教材,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性”的特点,教材中所涉及的话题、事件或内容某些部分都滞后于当前年份几年甚至更久,这大大降低了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时效性,而且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除此之外,初、中级英语学习教材中充斥着大量“想当然”的句子和会话。这种“想当然”是指这些句子及会话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下出现的几率极小,甚至不可能出现。这些句子出现的目的只是为了突出某些语法或句子,甚至是某些单词。究其原因是因为教材的编写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未体现明确的英语思维方式。这会使学习者感到课本内容的虚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材的权威性。此外当前还存在着一个教材与教学大纲变动适应度低的问题。很多情况下虽然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变动,但教学大纲仍保持原样,这就使老师只能按对应原先教材的方法进行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下降低了教材更新及改革的积极作用。
我们可以注意到這样一个问题,排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这一因素,即使都对英语学习抱以较大的兴趣,具有同样的语言环境以及学习资源的英语学习者水准仍出现巨大差异,究其根本,笔者认为是英语观的不同导致的。根据德国语言学家布勒的理论,语言具有三大功能:“表达功能、指导功能、意动功能。同时我们不能否认‘不同的语言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是各自社会的文化载体。’语言的表达功能与文化承载功能是辩证统一的。但是当今很多英语学习者过于侧重一面,有的人仅仅把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对西方文化知之不详;有的人过分看重语言背后的文化却忽略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所具备的表达功能。”除此之外,更多的英语学习者本着功利的目的认为英语只是一个敲门砖,学习英语就是为了通过某一个考试,这便直接导致其整体的语言发展空间受限,不会有较为突出的语言能力以及文化素养。 对于社会上一些人认为英语学习应严重依赖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浸泡式语言环境,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恰当的。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生活,但英语能力仍然很差,和外国人沟通很成问题,究其原因,他们平时经常与本国的留学生交流,床头摆放的也仍然是金庸小说。很多高水平的英语人才都表示并不是出国致使他们英语能力突飞猛进,而是因为走出国门之后,他们更加重视对英语的学习。反观,很多并没有出国的学生,每天看着英语新闻、书籍和电影,听着英语广播和音乐,平时经常去英语角与英语爱好者交流,他们在这种不同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浸泡式语言环境的“浸泡式”语言环境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说完了笔者对教学现状的看法,接下来笔者想谈谈自己对英语学习者基础能力塑造的看法。作者认为英语基础能力包括四部分,即听、说、读、写能力。这四大能力联系紧密,提升某一部分能力会助力其他能力的提升。下面笔者将对四个方面能力进行逐一分析。
听、说能力是英语学习者面前的“两座大山”,这两大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其能否与外国人顺畅地沟通交流。学习专注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的好坏,而熟能生巧更是成为诸多学习者的“不二法门”。但遗憾的是,很少有英语学习者真正注重这两个方面。举个例子,很多英语学习者在训练时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一种“心猿意马”的状态。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如果第一句遇到了问题,那么第二句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作者认为基础较薄弱的英语学习者在训练自身听力时,要尽量使用对应录音资料的文本,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会大大加强听力训练的效果。对于精听与泛听而言,有文本听力训练对培养泛听能力大有裨益,但单纯运用此法训练精听则过于费时费力。要想拥有较强的精听能力,就要注重听写能力的培养。通过听写稿与对应录音资料文本的对比可以准确定位自身听力方面的薄弱点,使训练者有目的的突破。除此之外,我们应提高对英语音标的重视程度。我们在此可以对比中国的汉语教育,中国学生进入学校后最先接触的就是汉语拼音,这是因为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的基础,是学习普通话的基石,也是阅读写作必备的工具,因此汉语教育者花费了极大的精力在汉语拼音的教育上。但对英语音标来讲,很多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读音都不能保证,这不能不说是个问题。
相信没有什么能比“一口流利英语”更能给英语学习者带来自信的了,如果在英语流利度的基础上再加上“洋腔洋调”,就造就了“以假乱真”的境界。对于语音的塑造单靠掌握语音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要在掌握语音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刻意训练”,通过大量的“体力劳动”塑造出可以灵活驾驭英语的口腔肌肉。流利英语的塑造依靠的不是暂时停留在大脑表层的对于例句与文章的浅层记忆,而需要在海马区构筑起清晰而坚固的记忆回路,即深层记忆。只有这样,对于英语的运用才能像驾驭母语那样得心应手。
“读”在英语学习中同样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联系到我们的母语学习,这一角色的作用类似于每一名学生在7—19岁期间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即对应语言知识的积累与文化的熏陶。阅读可以很大程度上地实现当今初、中级英语的教学目的,阅读是规范语法结构以及扩充词汇量的最理想方式之一。英文原著作者缜密的思维、严谨的逻辑以及犀利的笔锋会潜移默化地促进读者对于语言的整体感知,大量的阅读可以有效地深化规范的语法及表达结构。英文原著作者在行文时会自然地对所阐述相关主题内容的词汇进行重复,相应词汇在对应语句中的用法也更加显而易见,这样的效果会远比单纯造出一个包含对应词汇的例句更好,且颇具趣味性。通过上述方法对单词词义和用法的双管齐下会远比单纯死记硬背枯燥的单词和语法结构有效地多。阅读量的積累可以为“写”打下坚实基础。
真正想尽可能多的提高自身水准的英语学习者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拓宽“舒适区”,明确目标,勇于挑战,念动一致,坚持到底,才能实现英语学习的所有目标。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2]束之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
[3]黄家修.语言功能与翻译[J].翻译理论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