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显示,艺术体验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愉悦,还能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益处,无论是数学、阅读、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还是口语技能。学习艺术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专注力、自控力、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跟环境发生更深层次的联系,从而开阔视野,获得人生的幸福感。多年来,国外在艺术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编者
法国艺术教育注重感悟
与国内推崇数学、语文等学科不同,法国幼儿的教育更偏重音乐和美术。法国所有的幼儿园都把美术教育看成教育的根本,80%以上的幼儿课程都和美术有关。为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们很重视参观和旅行之类的活动,让孩子们用画笔或语言描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在地理、音乐等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积极鼓励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以此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热爱。
为了营造家庭艺术氛围,法国父母喜欢给孩子买很多手工制作用的材料,使孩子随心所欲,兴趣一来即可创作。法国父母还在家里的墙上贴很多空白纸张,到处都放着绘画工具。法国父母还喜欢带孩子参加各种艺术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生活与艺术。
在幼儿园、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培养下,法国的孩子对建筑、美术、音乐普遍有独特的感悟与认识,让他们看一幅画,他们就能谈出它的配色、素材、明暗、构图等等,并能说出对画的感想。(胡峻)
俄罗斯的小观众
在俄罗斯,家长普遍重视对儿童艺术兴趣的培养,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
在周末或节假日,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剧院。在那里,经常能看到年轻的父母拖儿带女,兴致勃勃前来观赏,而且每个人都打扮得漂亮整洁,有的孩子还手捧一束鲜花,那是家长准备让孩子在演出结束之后送给自己喜欢的演员的。所以,一般在演出结束后,观众并不是匆匆离去,他们仿佛还陶醉在优美的艺术境界中,而演员谢幕、小观众献花有时要持续半个小时。孩子在大庭广众下,手捧鲜花走上舞台丝毫不羞怯。
音乐厅同样是俄罗斯人带孩子经常光顾的地方。那里经常演奏俄罗斯及世界各国的著名交响乐曲。孩子们听音乐时聚精会神,肃静庄严,俨然一个成年听众。那种认真的神态,使人觉得他们一点也不是在凑热闹,而是津津有味地欣赏。他们发出掌声,并不是模仿,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不管他们能听懂多少(那远不是最主要的),至少他们的投入是真诚的。他们听音乐时的自制力正是来自这种投入,而投入则是平常家长循循善诱与熏陶的结果。
逛艺术博物馆是俄罗斯人的嗜好。在博物馆的艺术品前,你经常会看到年轻父母俯身对孩子指点、讲解,而各个博物馆对小观众都是免费开放的。(刘明仁)
波兰的歌剧教育
在波兰看歌剧,我第一次听说了“歌剧教育”这个词。
华沙大剧院有歌剧、芭蕾舞剧、话剧和音乐剧四个剧团,每年大约要演出200多场,98%的剧目是波兰作者根据波兰民族音乐、歌舞和剧本创作的。主要观众除了国外的旅游者外,便是波兰的年轻人,大中学生占到了观众总数的25%。剧院的经理说:“每年的演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一部分歌剧迷、芭蕾迷的需要,更主要的是为了培养青年一代的艺术素养。”
大剧院还经常为中小学生编排了一些小型音乐舞蹈节目,专场演出。用经理的话来说,这是“要为大剧院的未来培养观众”。“我们希望所有的波兰年轻人都有机会到这里看演出,来接受波兰文化的熏陶。”
为了使青少年有更多机会观看演出,波兰文化部对歌剧、芭蕾舞剧等艺术演出的学生票进行限价。上世纪90年代,波兰正值经济非常艰难的转型期,但国家财政每年照常拨出相当一笔经费来支持歌剧院实现“歌剧教育”的计划。
波兰科学院政治研究所的一位学者表示,波兰社会之所以能够承受住经济转型带来的巨大冲击,没有出现大的动乱与分裂,与国民的精神素养有很大关系,其中既有宗教的,也有文化的、道德的因素。可以说,先前波兰政府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在社会动荡期显示出了积极的稳定作用。(东升)
美国民间团体重振艺术教育
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艺术教育出现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费紧张、政府规定的强制性课程过多,以及公众的认识不到位等。其后果是现在做教师和家长的一代美国人自身没有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看不到艺术教育的价值。现在,美国教育界已经深刻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科学家也为振兴艺术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断言:“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将艺术教育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如果担心学生的考试成绩,要想办法让他们考高分,那么给孩子的艺术教育应该更多,而不是更少。”亚利桑那州公共教育局的督学汤姆
——编者
法国艺术教育注重感悟
与国内推崇数学、语文等学科不同,法国幼儿的教育更偏重音乐和美术。法国所有的幼儿园都把美术教育看成教育的根本,80%以上的幼儿课程都和美术有关。为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们很重视参观和旅行之类的活动,让孩子们用画笔或语言描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在地理、音乐等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积极鼓励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以此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热爱。
为了营造家庭艺术氛围,法国父母喜欢给孩子买很多手工制作用的材料,使孩子随心所欲,兴趣一来即可创作。法国父母还在家里的墙上贴很多空白纸张,到处都放着绘画工具。法国父母还喜欢带孩子参加各种艺术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生活与艺术。
在幼儿园、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培养下,法国的孩子对建筑、美术、音乐普遍有独特的感悟与认识,让他们看一幅画,他们就能谈出它的配色、素材、明暗、构图等等,并能说出对画的感想。(胡峻)
俄罗斯的小观众
在俄罗斯,家长普遍重视对儿童艺术兴趣的培养,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
在周末或节假日,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剧院。在那里,经常能看到年轻的父母拖儿带女,兴致勃勃前来观赏,而且每个人都打扮得漂亮整洁,有的孩子还手捧一束鲜花,那是家长准备让孩子在演出结束之后送给自己喜欢的演员的。所以,一般在演出结束后,观众并不是匆匆离去,他们仿佛还陶醉在优美的艺术境界中,而演员谢幕、小观众献花有时要持续半个小时。孩子在大庭广众下,手捧鲜花走上舞台丝毫不羞怯。
音乐厅同样是俄罗斯人带孩子经常光顾的地方。那里经常演奏俄罗斯及世界各国的著名交响乐曲。孩子们听音乐时聚精会神,肃静庄严,俨然一个成年听众。那种认真的神态,使人觉得他们一点也不是在凑热闹,而是津津有味地欣赏。他们发出掌声,并不是模仿,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不管他们能听懂多少(那远不是最主要的),至少他们的投入是真诚的。他们听音乐时的自制力正是来自这种投入,而投入则是平常家长循循善诱与熏陶的结果。
逛艺术博物馆是俄罗斯人的嗜好。在博物馆的艺术品前,你经常会看到年轻父母俯身对孩子指点、讲解,而各个博物馆对小观众都是免费开放的。(刘明仁)
波兰的歌剧教育
在波兰看歌剧,我第一次听说了“歌剧教育”这个词。
华沙大剧院有歌剧、芭蕾舞剧、话剧和音乐剧四个剧团,每年大约要演出200多场,98%的剧目是波兰作者根据波兰民族音乐、歌舞和剧本创作的。主要观众除了国外的旅游者外,便是波兰的年轻人,大中学生占到了观众总数的25%。剧院的经理说:“每年的演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一部分歌剧迷、芭蕾迷的需要,更主要的是为了培养青年一代的艺术素养。”
大剧院还经常为中小学生编排了一些小型音乐舞蹈节目,专场演出。用经理的话来说,这是“要为大剧院的未来培养观众”。“我们希望所有的波兰年轻人都有机会到这里看演出,来接受波兰文化的熏陶。”
为了使青少年有更多机会观看演出,波兰文化部对歌剧、芭蕾舞剧等艺术演出的学生票进行限价。上世纪90年代,波兰正值经济非常艰难的转型期,但国家财政每年照常拨出相当一笔经费来支持歌剧院实现“歌剧教育”的计划。
波兰科学院政治研究所的一位学者表示,波兰社会之所以能够承受住经济转型带来的巨大冲击,没有出现大的动乱与分裂,与国民的精神素养有很大关系,其中既有宗教的,也有文化的、道德的因素。可以说,先前波兰政府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在社会动荡期显示出了积极的稳定作用。(东升)
美国民间团体重振艺术教育
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艺术教育出现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费紧张、政府规定的强制性课程过多,以及公众的认识不到位等。其后果是现在做教师和家长的一代美国人自身没有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看不到艺术教育的价值。现在,美国教育界已经深刻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科学家也为振兴艺术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断言:“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将艺术教育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如果担心学生的考试成绩,要想办法让他们考高分,那么给孩子的艺术教育应该更多,而不是更少。”亚利桑那州公共教育局的督学汤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