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6月23日,全球最大的专业服务机构普华永道发布最新的调查报告《外资银行在中国》,指出大部分在华外资银行预期未来数年将取得强劲的收入增长,多家银行预计年均收入增长率可达到40% 至50%。42家外资银行当中,有9家银行预期2008年的收入增长会翻一翻。
虽然大部分的全球性大型银行已经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报告仍然预计将有更多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而只有少数银行会撤出中国。访问结果显示,到2011 年在华外资银行数目将达100家。
尽管外资银行对市场前景乐观并充满信心,但监管环境及挽留人才仍然是外资银行面对的最大挑战。
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逐步形成和壮大、外商对中国银行业投资的上升以及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对银行业监管的逐步开放,在华外资银行的业务亦随之扩张。
高速增长前景
普华永道《外资银行在中国》报告显示,大部分在华外资银行预期未来数年将取得强劲的收入增长,多家银行预计年均收入增长率可达到40% 至50%。42家外资银行当中,有9家银行预期2008年的收入增长会翻一翻。
中国银行业的乐观前景,从外资银行集团总部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及支持可见一斑。在2005年及2007 年的报告中,已经能够看到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的高度承诺,而2008年的数据更胜一筹。以1至10 的评分来代表外资银行集团总部对中国市场的承诺,2008年取得破纪录的8.64分。
金融市场在2007年1月向外资银行开放。在华外资银行总资产达972亿美元,各项贷款余额518.88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2%左右;外汇贷款余额339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20%多。
营业性外资机构分布在全国24个城市,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的近80%集中在上海、深圳和北京3个城市。此外,共有27家外资金融机构参资入股了我国包括中行、工行、建行、交行、民生银行、上海银行等20家全国性、地方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中国市场上将有多少家外资银行
同时,外资银行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重要业务领域已占据重要地位,市场影响日益扩大。益普索资料显示,在上海,外资银行总资产占比达到12.4%,外汇贷款占比达到54.8%;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已突破1000亿元。外资银行在银团贷款、贸易融资、零售业务、资金管理和衍生产品等业务方面服务的优势进一步显现。外资银行现在已有12项基本业务,约100多个业务品种,其中新增的业务有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托管、网上银行、国债承销、企业现金管理、金融衍生产品、个人的财富管理等。
从盈利表现来看,外资银行的业绩自2005年以来不断改善。有一半的受访银行表示其过去三年的业绩较预期好,相比2005的调查中只有40%的受访银行持这一看法。外资银行对发展前景感到乐观是不容置疑的,所有受访银行均认为今后三年的盈利将超越目前水平,相比2005年的调查中只有85%的受访银行抱此乐观态度。
《条例》引领增长
目前,外资银行在我国的业务发展迅速,资产、存款和贷款的年增速均在30%以上。总体来看,众多专家把外资银行高速增长的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的承诺,是一个大的背景。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随之颁布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审慎监管、法人导向为原则,给予外资银行平等的国民待遇。
《外资银行条例》明确规定,外资银行在华注册成为法人银行后,即可全面从事人民币业务。但外资银行分行则只可吸收中国境内公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旨在鼓励和引导在华机构网点多、存款业务大,并有意进入人民币零售业务的外国银行,将其分行转制为在中国境内注册法人银行。除从事人民币业务享受不同标准外,法人银行还能够进入外资行垂涎已久的银行卡业务,而对于那些没有实现转制的外国银行分行由于非法人主体,不能发行银行卡。
因此,虽然中国目前的政策法规在外资银行开展业务上仍存在一定限制,但不会制约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在已经有花旗等八家银行在中国注册,很快的设立了自己的分行,这就表明他已经和中国的法规相符合,已经完全没有障碍了,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已站上了同一起跑线。
同时,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和外汇衍生产品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包括技术上和理念上的,这也带动了其在中国的高速增长。目前,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产品、服务、人才和信息技术方面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中间业务的差距还很明显。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认为,影响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一个很大的障碍是中间业务的市场拓展有限,对利差收入的依赖性较大。从国际银行发展历史来看,非利息收入同银行的优秀程度和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发展水平越高的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越高。过去的十年间,四大银行境内机构中间业务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时间的短促使得中间业务收入对银行的整体盈利贡献度还十分有限。目前中资银行的中间业务在业务品种、服务手段、人才方面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戴国强认为,目前中资银行的创新能力相对外资银行还较弱。中资银行的业务大多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领域,而诸如金融衍生品之类的中间业务几乎没有。
第三是因为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时间很短,基数很小,所以在开始布点的时候他的盈利情况应该是非常良好的。
益普索认为,尽管外资银行在中国增长迅速,其增速仍然处于建立在目前法规基础上的平稳增长。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对外资银行在开展业务上的限制逐渐取消,估计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增速会进一步加快。
受困监管瓶颈
然而迅速的发展并不能掩盖其本身的问题。《外资银行在中国》报告指出,目前中国银行体系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包括:监管问题——多层次以及缺乏清晰度和一致性的法规;信贷记录——缺乏全面的信贷记录是中国银行体系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尤其是对于零售业务;货币管制。在中国开展业务面临的最大潜在风险为:监管风险、信誉风险、信用风险、欺诈舞弊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资金业务/流动性。
我国银行业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上同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尚未形成,“三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地位、作用、职责边界和权利义务都需要规范运作和充分发挥;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建立,在高管人才市场选择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收入差距偏大,片面强调利润、风险约束不够;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金融创新中的风险定价、管理信息系统支持能力不足;银行从业人员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业务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目前来讲,监管环境仍然是影响未来变化趋势的最重要因素,各项法规之间的一致性、协调沟通以及法规的明确性是外资银行最主要的关注点。
几乎所有受访的40家外资银行也都认为人才短缺是他们当前面临的问题。目前,受访银行聘用的员工总数为16752人,但该数字预计将在2010年年底前达到35685人,增幅达113%。人才竞争与短缺无疑已经成为外资银行发展的瓶颈问题。
尽管外资银行对市场前景乐观并充满信心,但监管环境及挽留人才仍然是外资银行面对的最大挑战。自2005年展开研究以来,挽留人才成为愈来愈重要的焦点。随着外资银行扩大其分行网络及产品服务范围,人才流失的威胁愈趋明显。外资银行在吸引及挽留人才方面受到严峻的考验。
普华永道中国区金融服务部主管合伙人容显文先生表示:“很多外资银行已经从企业内部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调派受过培训的人才到中国,以支援他们发展中国的业务。在中国银行业从业的外籍员工已经接近3,000人,而调查显示外籍员工的数目将持续增加,受访银行表示未来三年间还将增聘639名海外专业人员。”本土化则成为在华外资银行人力资源吸纳方面的一个方向。尤其在外资银行即将全面开展人民币业务之际,有着丰富客户资源、熟悉中国市场的中资银行业务人员成为各外资银行抢占的人才高地。
经济学博士王元龙认为,除了监管风险和雇员紧张,外资银行对客户的培养也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从益索普与FT中文网联合发布的《商务人士理财报告》,我们可以看出这项针对中高端商务人士的调研显示出用户对于使用外资银行还是有一定的顾虑。
虽然大部分的全球性大型银行已经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报告仍然预计将有更多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而只有少数银行会撤出中国。访问结果显示,到2011 年在华外资银行数目将达100家。
尽管外资银行对市场前景乐观并充满信心,但监管环境及挽留人才仍然是外资银行面对的最大挑战。
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逐步形成和壮大、外商对中国银行业投资的上升以及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对银行业监管的逐步开放,在华外资银行的业务亦随之扩张。
高速增长前景
普华永道《外资银行在中国》报告显示,大部分在华外资银行预期未来数年将取得强劲的收入增长,多家银行预计年均收入增长率可达到40% 至50%。42家外资银行当中,有9家银行预期2008年的收入增长会翻一翻。
中国银行业的乐观前景,从外资银行集团总部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及支持可见一斑。在2005年及2007 年的报告中,已经能够看到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的高度承诺,而2008年的数据更胜一筹。以1至10 的评分来代表外资银行集团总部对中国市场的承诺,2008年取得破纪录的8.64分。
金融市场在2007年1月向外资银行开放。在华外资银行总资产达972亿美元,各项贷款余额518.88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2%左右;外汇贷款余额339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20%多。
营业性外资机构分布在全国24个城市,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的近80%集中在上海、深圳和北京3个城市。此外,共有27家外资金融机构参资入股了我国包括中行、工行、建行、交行、民生银行、上海银行等20家全国性、地方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中国市场上将有多少家外资银行
同时,外资银行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重要业务领域已占据重要地位,市场影响日益扩大。益普索资料显示,在上海,外资银行总资产占比达到12.4%,外汇贷款占比达到54.8%;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已突破1000亿元。外资银行在银团贷款、贸易融资、零售业务、资金管理和衍生产品等业务方面服务的优势进一步显现。外资银行现在已有12项基本业务,约100多个业务品种,其中新增的业务有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托管、网上银行、国债承销、企业现金管理、金融衍生产品、个人的财富管理等。
从盈利表现来看,外资银行的业绩自2005年以来不断改善。有一半的受访银行表示其过去三年的业绩较预期好,相比2005的调查中只有40%的受访银行持这一看法。外资银行对发展前景感到乐观是不容置疑的,所有受访银行均认为今后三年的盈利将超越目前水平,相比2005年的调查中只有85%的受访银行抱此乐观态度。
《条例》引领增长
目前,外资银行在我国的业务发展迅速,资产、存款和贷款的年增速均在30%以上。总体来看,众多专家把外资银行高速增长的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的承诺,是一个大的背景。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随之颁布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审慎监管、法人导向为原则,给予外资银行平等的国民待遇。
《外资银行条例》明确规定,外资银行在华注册成为法人银行后,即可全面从事人民币业务。但外资银行分行则只可吸收中国境内公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旨在鼓励和引导在华机构网点多、存款业务大,并有意进入人民币零售业务的外国银行,将其分行转制为在中国境内注册法人银行。除从事人民币业务享受不同标准外,法人银行还能够进入外资行垂涎已久的银行卡业务,而对于那些没有实现转制的外国银行分行由于非法人主体,不能发行银行卡。
因此,虽然中国目前的政策法规在外资银行开展业务上仍存在一定限制,但不会制约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在已经有花旗等八家银行在中国注册,很快的设立了自己的分行,这就表明他已经和中国的法规相符合,已经完全没有障碍了,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已站上了同一起跑线。
同时,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和外汇衍生产品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包括技术上和理念上的,这也带动了其在中国的高速增长。目前,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产品、服务、人才和信息技术方面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中间业务的差距还很明显。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认为,影响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一个很大的障碍是中间业务的市场拓展有限,对利差收入的依赖性较大。从国际银行发展历史来看,非利息收入同银行的优秀程度和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发展水平越高的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越高。过去的十年间,四大银行境内机构中间业务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时间的短促使得中间业务收入对银行的整体盈利贡献度还十分有限。目前中资银行的中间业务在业务品种、服务手段、人才方面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戴国强认为,目前中资银行的创新能力相对外资银行还较弱。中资银行的业务大多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领域,而诸如金融衍生品之类的中间业务几乎没有。
第三是因为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时间很短,基数很小,所以在开始布点的时候他的盈利情况应该是非常良好的。
益普索认为,尽管外资银行在中国增长迅速,其增速仍然处于建立在目前法规基础上的平稳增长。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对外资银行在开展业务上的限制逐渐取消,估计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增速会进一步加快。
受困监管瓶颈
然而迅速的发展并不能掩盖其本身的问题。《外资银行在中国》报告指出,目前中国银行体系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包括:监管问题——多层次以及缺乏清晰度和一致性的法规;信贷记录——缺乏全面的信贷记录是中国银行体系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尤其是对于零售业务;货币管制。在中国开展业务面临的最大潜在风险为:监管风险、信誉风险、信用风险、欺诈舞弊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资金业务/流动性。
我国银行业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上同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尚未形成,“三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地位、作用、职责边界和权利义务都需要规范运作和充分发挥;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建立,在高管人才市场选择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收入差距偏大,片面强调利润、风险约束不够;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金融创新中的风险定价、管理信息系统支持能力不足;银行从业人员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业务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目前来讲,监管环境仍然是影响未来变化趋势的最重要因素,各项法规之间的一致性、协调沟通以及法规的明确性是外资银行最主要的关注点。
几乎所有受访的40家外资银行也都认为人才短缺是他们当前面临的问题。目前,受访银行聘用的员工总数为16752人,但该数字预计将在2010年年底前达到35685人,增幅达113%。人才竞争与短缺无疑已经成为外资银行发展的瓶颈问题。
尽管外资银行对市场前景乐观并充满信心,但监管环境及挽留人才仍然是外资银行面对的最大挑战。自2005年展开研究以来,挽留人才成为愈来愈重要的焦点。随着外资银行扩大其分行网络及产品服务范围,人才流失的威胁愈趋明显。外资银行在吸引及挽留人才方面受到严峻的考验。
普华永道中国区金融服务部主管合伙人容显文先生表示:“很多外资银行已经从企业内部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调派受过培训的人才到中国,以支援他们发展中国的业务。在中国银行业从业的外籍员工已经接近3,000人,而调查显示外籍员工的数目将持续增加,受访银行表示未来三年间还将增聘639名海外专业人员。”本土化则成为在华外资银行人力资源吸纳方面的一个方向。尤其在外资银行即将全面开展人民币业务之际,有着丰富客户资源、熟悉中国市场的中资银行业务人员成为各外资银行抢占的人才高地。
经济学博士王元龙认为,除了监管风险和雇员紧张,外资银行对客户的培养也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从益索普与FT中文网联合发布的《商务人士理财报告》,我们可以看出这项针对中高端商务人士的调研显示出用户对于使用外资银行还是有一定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