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理论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eng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现代迁移理论,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有效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从三个方面就迁移理论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迁移    高职计算机    教学
  所谓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其中又分正迁移和负迁移,前者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后者则反之。我国高职院校科学计算机教育起步较晚,且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因此如何从计算机的教学实际出发,遵循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对于有效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意义深远。
  一、精选教学材料,重基础、找规律,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计算机学习看似复杂难懂,其实各种知识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共同要素及一般原理,而迁移总是以先前的知识学习为前提,因此学生掌握的知识越是基础的,新知识和新问题的学习研究适应性就会越宽广,产生学习迁移的范围也更广泛。基于此,教师在组织教材时,应将基本概念和规律放在首位,突出教材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以促进更多的正迁移产生。例如,在学习以C语言作为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描述语言的《数据结构》时,必须有C语言作为基础,C语言学得好的学生越容易产生迁移,将C语言中的知识应用到数据结构的描述上来。因此,在讲授《数据结构》时,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与之有关的C语言的基础知识,以促进知识迁移的发生。此外,计算机与数学关系深远。如计算机程序就需要运用到数学思维,而纵观当前我国高职数学教学,计算机数学知识方面内容十分欠缺,且一些数学教师对计算机数学重视不足,如在数学考试命题上与计算机数学相关知识很少入选。因此,教师还应结合高职计算机教材内容,适当补充学生计算机数学知识,最好在讲解范例的过程中分析其设计思想、探讨算法时穿插程序设计相关的初等数学中的计算数学方面的知识,向学生介绍或复习旧知识,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结合多年实践,笔者认为需要补充的数学知识主要如下:不定方程初等试论中的试验法;逐次逼近法、近似计算知识;辗转相除法;递推法给出序列;教材里一些关于自然数的公式;等等。
  二、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共同因素,促进学习迁移
  共同因素是迁移的基本条件之一,学习迁移理论证明,凡是在先前的学习同后来的学习之间有着相同或相似地方的,就能产生互相迁移的作用,而且两者之间所包含的共同因素越多,越容易产生迁移。教学中,让学生自行运用先前的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往往较为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将新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尽量找出其中的共同因素和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促进学习迁移。如在高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综合把数学语言和算法语言的共同因素和内在联系提取出来,全面系统地认识它们,无疑对提高学习算法语言效率有积极的作用。例如,算法语言是可以用严密的数学形式描述的抽象的符号系统,与数学语言的符号系统比较,二者之间有下列明显的共同之处:两种语言均以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括号、运算(包括逻辑运算),各种运算的意义相同,运算顺序一致,符号也大体一样;数学中的基本初等函数和BASIC语言中的标准函数意义想通,形式也基本一样;单字母变量、下标变量包含有数学里变量的意义,其形式在数学里能找到相应的模型,如数组元素A(I,J)Ai,j或ai,j。又例如,数学语言和算法语言使用的表达方式之间也存在共同因素:数学式子和BASIC表达式都是运算符号将数、变量、函数连接起来的式子,二者表达方式基本一致,在读、写程序时总是要遇到数学式子和BASIC表达式二者之间的互译,等等。对于以上这些共性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列举一些对照表充分地揭示出来,并对这些共性加以概括,从而让学生系统地认识它们,不再将算法语言的各种规定视为全新的独立的个体,而是与数学类比纳入旧有的知识系统,进行整体的识记理解。如此,学生就能在弄清一点对应规律的基础上,记住一片,理解一片,大大缓解了学生学习算法语言时大量的概念和符号记忆理解的负担,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启发学生概括总结所学内容,促进新、旧知识的交互作用,预防负迁移
  根据学习迁移理论的概括化理论,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对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越为有利。因此,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总结出概括化的原理,尽量将新概念或规律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概念相联系。将新概念、规律纳入原有概念、规律中,同时使新概念、规律与原有的有关概念、规律进一步分化和融会贯通,组成一个整体结构,从而通过利用原理的迁移,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學习C语言编程时,可引导学生进行如下认知活动:将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和表达式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概念相联系;将C语言中的基本语句的语法规则与原有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相关语句的语法规则相比较,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如此,让学生将头脑中已有的有关概念与新感知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促进新、旧知识的交互作用,从而实现将所学的原理、原则迁移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去的目标。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原有知识能同化新知识,但一旦原有知识掌握不巩固,则不但不会产生正迁移,反而可能会出现负迁移,因此,应注意尽可能完满地结束先前的学习后再移入下一步学习。
  总之,“为迁移而教”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趋势,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积极运用现代迁移理论,促进正迁移克服负迁移,让学生在计算机课上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洪学,郭秀英.论学习迁移理论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3):21-23.
  [2]焦妍,张钊学习迁移规律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2(9):152-153.
其他文献
甲醛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且是最常见的有毒物质,由于其分布广泛且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该文针对甲醛的物质特性,采用生物炭复合材料进行电极两
随着超疏水涂层的成功制备及其在实际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超双疏涂层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然而,抗冲击超双疏涂层的研究和制备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报道了一种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艺术设计的迅猛发展,促使艺术设计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资源非常丰富,尤其图片和声音这两个门类的运用尤为广泛,并促使整个课程内容教学等更为生动形象。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自身所具备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和心灵直观感受的特点之外,丰富的信息量这一个重要特
以3-溴咔唑为初始原料,经Miyaura Borylation反应、亲电取代反应合成了有机发光材料中间体N-己基咔唑-3-硼酸频那醇酯,通过NMR表征了化合物的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目标化合
本研究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为基体,以白炭黑和碳纤维为复合填料,以双二五过氧化物为硫化剂,制备得到了CF/SiO2/MVQ导热复合材料,并对其硬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其微观
新课标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英语作业,并让学生有效地完成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优化设计英语作业。  一、英语作业设计的相关理论  1.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一方面,智力与一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下人们的价值标准有关,这使得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下的人们对智力的理解不尽相同,对智力表现
介绍了耐雨蚀试验箱实验设备,进行了航空蒙皮涂料耐雨蚀试验研究,达到了相关项目指标的要求。
摘 要:近年来,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然而在这场“改革热”的背后,我们更多地要理性地思考: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真正实现从不教到教,从不学到学。课堂知识点的呈现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要凸显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从五个方面开展全面有效的探索和论述:习题设计体现人文性,习题设计围绕生活性,习题设计注重开放性,习题设计突出实践性,习题设计凸显创新性。  关
按照JJF 1059.1-2012技术规范的要求,评定复制的丁苯橡胶门尼黏度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全面评价和分析影响复制的丁苯橡胶门尼黏度标准物质不确定度评定的因素,结果表明,标准
技校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眼里是不服管教的,早早地就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从小到大就是被批评着长大的,到了职业学校以后,自己也觉得自己不是好孩子了,于是更加彰显自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