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untain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分析临床血液标本采集过程的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错误如采血时间、采血部位及方法、采血体位、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及溶血,提出改正方法。
  结果:不同的采血方法及多种因素对结果的准确性都可能产生影响。
  结论:血液标本采集过程的不同对临床检验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应注意采取正确的采血方法,以减少试验误差。
  关键词:血液标本标本采集检验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78-01
  血液分析标本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先决条件,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检验人员在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中起主要作用,医师、护士、患者在分析标本质量控制中扮演主要角色。因此,医师、护士、患者应充分了解血液分析标本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尽量避免影响因素的出现。通过检验人员在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得到一个准确、真实、有价值的检验结果。
  据统计,国内外临床检验中误差分析显示,检验分析前误差占实验室总误差的50%~80%。分析前误差是指标本采集、保存及运输过程中导致的分析误差。不规范的采集、储存和运送标本,是导致标本检验结果失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干扰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可造成错诊和误诊,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又浪费了卫生资源。现就不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导致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有效的预防,杜绝不规范标本的发生。
  1血液标本采集不规范
  1.1血液采集操作不规范。
  1.1.1标本溶血。这是最常见不规范标本,这主要是由于:采集血标本时来回穿刺,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或是采血时空气进入注射器,产生气泡,发生溶血。也可能是采集速度过快,注管时不拔下针头猛力注血,结果红血球经针头挤压破碎溶血。也有一些是为增加血流而挤压穿刺部位或在皮肤上直接取血。还有少数是注血后试管晃动过于猛烈,也会造成标本溶血。摇动抗凝瓶时用力过猛或反复多次,或者在转送时振动、摇晃;采血量不足,抗凝剂过多导致细胞处渗透压增高;试管壁粗糙等因素。
  1.1.2标本凝血。这类样本主要是由下列原因造成的:没有严格控制抗凝剂与血量之比,抗凝剂浓度会改变血细胞的形态大小,这些改变会使血常规检验时有核细胞的计数得出错误结果;或是注混匀标本,抗凝剂与全血混合不均,造成凝血,包括肉眼观察不出的微小凝集。
  1.1.3血液标本抽取地方错误。正确的取血部位是成人首选肘部血管: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等;婴幼儿可采用大隐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等。凡用血量较少的检查,一般从手指取血,成人以左手无名指为宜,婴儿可从拇指或足跟部采血,一般不主张采用耳垂血,其原因是由于耳垂部的毛细血管循环比手指差且受外界气温影响较大,采血条件不及手指恒定,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数值的测定均高于手指血及静脉血。禁止在静脉输液的同侧肢体采集血标本。采集血液标本时应根据检验目的及要求,准确采集标本量。
  1.2血液采集时机不规范。这类错误常常表现在:在患者做完运动就采集血生化标本,此时丙酮酸和乳酸可迅速增加,剧烈运动可使钾、钠、钙、碱性磷酸酶、白蛋白、糖、无机磷、尿素、尿酸、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升高一倍以上。或是在患者刚进食,就采集血生化标本,标本中的甘油三酯增加50%,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增加20%,胆红素、无机磷、钙、钠和胆同醇均增加5%左右。饮酒和高脂、高蛋白进食后多数人肠源性同功酶和尿素、血氨等都会增加。还有一些是在患者已用抗生素后体内血药浓度高峰之时,即采集了血培养标本,导致结果“无菌生长”。
  1.3血液标本未及时检测。血液中有些项目有严格的时间依赖性,如血氨、乳酸、血小板、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等。标本储存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气体扩散等,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使检验结果失真。血糖测定应于半小时内送检,因为采血后室温放置,由于糖酵解作用,每小时可降低0.05mmol/L,夏季采血后血糖将以每小时7%~10%的速度分解,标本留置时间过久易影响血糖的检验结果。
  2防范措施
  2.1做好患者准备:①精神因素:紧张、情绪激动可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致使白细胞、血糖、乳酸、非酯化脂肪酸升高,在采集血液标本前应向患者解释采集标本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克服患者的紧张情绪。②饮食:某些血液成分受饮食影响较大,护士在标本采集前要告诉患者明确的禁食时间及禁食内容,以避免饮食因素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③运动:强烈的肌肉运动明显影响体内代谢,丙酮酸、乳酸可升高,对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的测定明显影响,可造成假性升高。住院患者可在起床前抽血,匆忙起床到门诊的患者应至少休息15min后采血。④药物:药物对血液成分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采集标本应尽量选择在未使用各种药物前。如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在选择与解释结果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影响。
  2.2严格标本采集时的注意事项。对于静脉采血,因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的分布应取坐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min,以免时间长后血清蛋白及蛋白结合物发生变化。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以免静脉阻滞导致甘油三酯增高。抽血后应将抗凝管及时颠倒数次,防止出现小的凝块及溶血;血气分析抽血时注射器内不能有气泡,抽血后立即用小橡皮密封针头,隔绝空气;采集血培养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一般在病人发热初期或高峰期,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不得超过2h。
  2.3标本采集后的注意事项。要严格做好查对制度,标本上的标签要填写好患者的相关信息并与申请单一致。对采集好的标本要及时送检。尤其对于夜间采集标本不得拖延。
  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的因素诸多,而不规范采集及保存、送检是最关键因素之一,它将导致化验结果的严重失真,从而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和延误病人诊断及治疗,给病人造成痛苦,甚至酿成医疗事故。因此需要广大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提高检验质量,确保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宫琦玉.谈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医学检验,2009,(16)
  [2]王開军.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对检测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压疮风险以及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  方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食管癌术后患者38例,术前及术后24h应用Braden压疮预测量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及高危因素相关性分析。  结果:术后24h压疮危险程度呈高度危险,高危因素中皮肤感觉、活动力和移动力是影响最大的因子(P3h,术中、后疼痛较明显,常规留置术后镇痛泵,术后感觉知觉的变化可能与术中麻醉药的用量、术后镇痛泵的使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致病菌特征与耐药性。  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进行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70例肺炎患儿,对这570例患儿进行痰标本的培养,并且进行药敏实验,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而得出临床结论。  结果:对570例小儿肺炎患儿进行痰培养,我们发现,有420例患儿痰培养共培养出阳性致病菌,总阳性率为73.7%。其中革兰阳性菌主要有以下几种,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80株,所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诊断在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妇科急腹症患者9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为全部患者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对其临床诊断正确率进行评估,并分析误诊出现的原因。  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显示,92例患者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3.9%。  结论:虽然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缺乏特异性,在诊断过程中会出现漏诊或误诊,但在妇科
期刊
摘要:目的:对我所收治的2500例宫颈脱落细胞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研究选取我院体检部门在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2500例正常体检者,对其进行液基薄层法检查,共发现1500例宫颈脱落细胞异常患者,研究1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这些资料(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对25例患者进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2.05%,癌前病变阳性率为45.55%。  结论:研究发现,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喂养方式与生活方式对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  方法:收集学龄前儿童3144例,调查儿童的喂养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并分析其与单纯性肥胖之间的关系。  结果:本组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为10.2%,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0.5~1岁前添加辅食、>6月者添加肉食、常食油腻食物、每餐用时过长以及户外活动时间较少等均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  结论:早期喂养
期刊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乡镇医院肺炎诊断过程中计算机X线摄影(CR)技术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所收治的50例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是经过临床或手术病理诊断被确诊为肺炎,他们在入院后均采用计算机X线摄影术技术来进行检查,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术与CXR诊断的准确率、病灶周围情况、密度、病灶边缘情况。
期刊
摘要: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出了42例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经X线静脉造影证实,诊断符合率100%。对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及急慢性的超声图像特点,结合临床及有关文献深入探讨,以简便、快捷、实时、安全、准确的无创方法,诊断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关键词: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66-0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中药饮片使用期限的因素,以供今后的工作参考。  方法:按照动物类、植物类、矿物类中药饮片分类,对影响中药饮片使用期限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方法。  结果:动物类中药饮片易生虫、鼠咬、霉变或腐烂,使用期限一般不宜超过三年。植物类中药饮片易生虫、霉变、散气、变色,使用期限一般不宜超过三年。矿物类中药饮片多数化学性质稳定,使用期限一般可达数年。  结论:影响中药饮片使用
期刊
摘要: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和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288例,经中段尿培养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288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44株,其中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微生物检验的一组设为观察组,另一组只进行常规治疗设为比对组。对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和探讨。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感染程度均明显低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不同检测对象抗-HC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研究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的患者共计617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抗-HCV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  结果:对6179例患者进行抗-HCV检测,共檢出阳性患者206例,抗-HCV阳性检出率为3.33%。年龄方面,50~69周岁内,阳性检出率为4.19%,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段阳性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