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能力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新课标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的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完整结合。素质教育相比较以前的教育方法,更加明确、全面。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下面谈谈个人在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使學生获得全面发展,而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对学生身心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发展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当前我们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中心,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数学思维的做法,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小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化归、组合、归纳、联想、集合、对应等。这些思想和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它们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我们在反思评价以往的教育时,都认为过去的教育过于划一和死板,学校面对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忽视了个人需要。素质教育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在当前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要求每节课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是把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在大纲基础上加深拓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其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在速度上、难度上适当降低、放宽要求,并对其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就要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单一教学组织形式,把班级授课与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如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是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亟需研究的一个问题。本人认为: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组,教师对不同组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练习等方面都区别对待。也有实验采取分组结对方法,即两张课桌四人为一组,四人又结成两对,优差搭配,以好带差。教师把任务下达到每组、每对,向学生提出双重任务,既当学生,又做先生,好学乐教,学教相长。通过这种形式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教学的落实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实质。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学观念,以人为本,还学生学习主体位置。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精心设计“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有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并形成能力的机会。尤其是中、慢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学习有了成绩而受到鼓舞,才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减轻心理压力,引发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四、采用层次化的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教学结构层次化,一方面是在课堂上尽量增加学生活动的时空——课本让学生看,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充分发挥教科书的资源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注意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全体,分层推进,根据学生学习的水平差异,参与程度和学习障碍等条件,因势利导,以学论教。比如,教学“除法两种分法的比较”时,课堂上首先组织学生根据学过的方法分析条件、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并思考总结出第一种分法和第二种分法各是知道什么数量,要求什么数量,接着指导学生围绕“总数、份数、每份数”这三个数量关系进行讨论第一种分法与第二种分法的异、同点。其结果,学习一般的学生能理解掌握其异同点,解同类题的思路,思维较活的学生已基本能运用知识去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提问题和填条件了。由此可见,课堂上采用层次化的教学结构,是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潜能、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进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诸方面的作用,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评价内容要全面。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能力的考查,又重视学习情感、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品质、习惯的评价。二是评价的方式,途径要多样化。既重视书面考查,又重视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既重视定期评价,又要在复习检查、新知识讲授、巩固练习、独立作业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把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课外活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评价。三是诊断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四是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他评相结合。五是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同时写出诊断性、指导性和鼓励性评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项提高民族素质的千秋伟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我们能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展智能,学会方法,使之各方面等素质都得到充分发展,达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之目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白合镇中心学校)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新课标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的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完整结合。素质教育相比较以前的教育方法,更加明确、全面。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下面谈谈个人在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使學生获得全面发展,而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对学生身心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发展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当前我们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中心,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数学思维的做法,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小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化归、组合、归纳、联想、集合、对应等。这些思想和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它们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我们在反思评价以往的教育时,都认为过去的教育过于划一和死板,学校面对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忽视了个人需要。素质教育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在当前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要求每节课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是把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在大纲基础上加深拓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其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在速度上、难度上适当降低、放宽要求,并对其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就要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单一教学组织形式,把班级授课与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如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是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亟需研究的一个问题。本人认为: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组,教师对不同组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练习等方面都区别对待。也有实验采取分组结对方法,即两张课桌四人为一组,四人又结成两对,优差搭配,以好带差。教师把任务下达到每组、每对,向学生提出双重任务,既当学生,又做先生,好学乐教,学教相长。通过这种形式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教学的落实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实质。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学观念,以人为本,还学生学习主体位置。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精心设计“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有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并形成能力的机会。尤其是中、慢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学习有了成绩而受到鼓舞,才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减轻心理压力,引发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四、采用层次化的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教学结构层次化,一方面是在课堂上尽量增加学生活动的时空——课本让学生看,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充分发挥教科书的资源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注意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全体,分层推进,根据学生学习的水平差异,参与程度和学习障碍等条件,因势利导,以学论教。比如,教学“除法两种分法的比较”时,课堂上首先组织学生根据学过的方法分析条件、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并思考总结出第一种分法和第二种分法各是知道什么数量,要求什么数量,接着指导学生围绕“总数、份数、每份数”这三个数量关系进行讨论第一种分法与第二种分法的异、同点。其结果,学习一般的学生能理解掌握其异同点,解同类题的思路,思维较活的学生已基本能运用知识去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提问题和填条件了。由此可见,课堂上采用层次化的教学结构,是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潜能、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进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诸方面的作用,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评价内容要全面。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能力的考查,又重视学习情感、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品质、习惯的评价。二是评价的方式,途径要多样化。既重视书面考查,又重视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既重视定期评价,又要在复习检查、新知识讲授、巩固练习、独立作业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把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课外活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评价。三是诊断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四是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他评相结合。五是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同时写出诊断性、指导性和鼓励性评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项提高民族素质的千秋伟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我们能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展智能,学会方法,使之各方面等素质都得到充分发展,达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之目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白合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