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奈儿:要让全世界的女人都穿黑色

来源 :启迪·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7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那些注定要改变世界的人来说,孤独可能是最好的伴侣,让他们心无旁骛,也让他们熠熠生辉。
  
  在可可·香奈儿发掘出黑色之美前,黑色的衣服是工人和仆佣的制服,是葬礼的丧服。可可·香奈儿将黑色引入女装,使之成为时尚之色。这种颜色被重新诠释,与阿瑟·卡佩尔有关。
  可可·香奈儿生于1883年,她10岁以前的生活,至今仍是谜—— 她一直在修饰自己的身世,并干扰人们的探究——可以想见,那段生活并不愉快。她的传记片《时尚先锋香奈儿》则告诉我们,她母亲早逝,她自小就和妹妹一同被杂货贩子父亲送进修道院,在那里长大。18岁离开修道院后,她去了穆朗城,在裁缝店打工时,结识了有爵位的军官艾提安·巴勒松,成为他的恋人,并搬进了他家。她承認这段感情里的功利成分:“他能给我一切。”却也为艾提安因门第差异不能娶她而深感痛苦。但也就是在艾提安带她出席上流社会的聚会时,她认识了艾提安的朋友,人称“博伊”的阿瑟·卡佩尔,一瞬间,天雷勾动地火,她意识到自己将找到真爱,随即追随卡佩尔而去。
  卡佩尔的出身也很卑微,他是情妇之子,在英格兰长大,全凭自我奋斗成为富商名流,也正是这种经历,使他的性格里少了陈腐之气,能够在精神的诸多领域与可可·香奈儿惺惺相惜。在她表露了创业的愿望之后,他出资为香奈儿开了一家女帽店。起初,女帽店生意清淡,但不谙经商之道的香奈儿以为自己已经赚了钱,直到她发现自己实质上还是依靠卡佩尔养活,几乎抓狂。因为那是真爱,所以尊严与独立格外重要,依靠也好,亏欠也罢,都有损于这种尊严。幸亏卡佩尔请著名的女歌剧演员在演出时戴上了香奈儿设计的帽子,为她打开局面,开店一年后,她开始盈利。
  他们的故事传扬开来,一时成为美谈。巴黎著名的漫画家画了一张漫画刊在报纸上,漫画的主人公是卡佩尔,他笑容可掬地抱着三样东西:马球棍、香奈儿帽盒和香奈儿。
  但卡佩尔依旧对自己的出身耿耿于怀,更迫于家庭压力,并未和出身贫寒的香奈儿结婚,最终娶了一位爵士的女儿,并以情人、知己等身份继续出现在香奈儿的生活里。
  1918年12月23日,卡佩尔在圣诞前夕遭遇车祸身亡。据说,他当时正要赶去香奈儿身边,与她共度圣诞,身上还带着为香奈儿买的珍珠项链。香奈儿赶到车祸现场,哭了好几个钟头,但卡佩尔的葬礼,她是不能出席的,能为他公开哭泣的,只有他的妻子。也是传说—— 葬礼后,她发誓“要让全世界的女人都穿黑色”,于是,可可·香奈儿式的黑色长裙搭配长串珍珠项链诞生了。而1926年10月1日,美国《时尚》杂志向全世界宣告,可可·香奈儿的黑色小洋装与第一辆福特汽车的出厂具有同等的革命性质。
  卡佩尔去世后,香奈儿寄情于工作,她说:“博伊是我的伙伴、我的朋友、我的父亲、我的兄弟、我的爱人,他死后,我唯有沉浸在工作中才能忘记他。”她的时尚帝国也在此时逐渐成形。
  但她此后的情史也非常丰富,从画家毕加索、诗人瑞佛蒂,到政界名流与王公贵族,与她有过亲密关系的男人名单,可以列上一长串,但卡佩尔对她意义非凡,她说:“卡佩尔让我明白我可以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照自己的意思经营事业,照自己的欲求选择爱人,这是卡佩尔给予我的最好的礼物。”
  她终身没有结婚。
  余长生摘自《花溪》 编辑/叶琪
其他文献
老夫妻约翰和玛丽都已年过80高龄,最近两人都觉得记忆力出了问题,于是他们决定到医院做个检查,看看到底是啥毛病。医生仔细检查后告诉他们,记忆力衰退是老年人的正常现象,如果有什么重要的事,可以记录在纸条上,就不会轻易忘掉了。   晚上他们看电视时,约翰突然从椅子上坐起来,玛丽立刻问:“你去哪啊?”   “去厨房。”   玛丽说:“你能帮我拿杯冰激凌吗?”   “好的。”   “你应该把要拿的东西写下来
期刊
孔子:三人行,必有穷人也。   鲁迅:其实贫穷本不是病,说的人多了,也便成了病。   苏格拉底:人不可能一生中两次成为穷人。   莎士比亚:弱者啊,你的名字叫穷人。   笛卡尔:穷还是不穷,这取决于你的参考坐标。  爱因斯坦:贫穷和富裕其实是相对的,从广义上说,相对宇宙的财富而言,我们都是贫穷的。   霍金:富翁就是一个黑洞,吸收着一切,直到把我们大家都变成穷人。  加缪:人类一变穷,上帝就发笑。
期刊
每个人对待尴尬的态度并不总一样,在自尊最强,而自信不足的阶段,尴尬最能折磨人。而自信的时候,面对尴尬很可能一笑而过。  尷尬大概分几种。  目标过高型 对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期待过高,务求每时每刻、一举一动都保持完美,即使很小很小的问题,比如偶尔口误把名片说成了明信片,都可能自我感觉尴尬,不肯原谅自己,难过地纠结其间无法自拔。  基础稍欠缺型 较少有机会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缺少锻炼。在超过3个人面
期刊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    亚历山大·杜雷特-鲁兹(Alexandre Duret-Lutz)是法国某大学的一名助理教授,拍摄“微型星球”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将摄影技术融合影像处理,每一个小星球都是用单独曝光的照片通过软件拼接而成,以圆型做为设计,类似地球的感觉。在他的相机里,所有的景物都变成了一个星球。    亚历山大·杜雷特-鲁兹说:“我只需几个小时就创造了许多个
期刊
春节,与家人坐在火盆边。父亲拿来一筐金黄的木柴,让我往火盆里添。那筐柴,整齐均匀,散发着香气。我拿起来闻闻,想辨认出是什么树。  父亲说:这是白梅树,我都留着等你回来。一个月前,我和你妈回了一趟乡下,把老屋卖了。签完合同,睡觉前,我冒雪到白梅树前看梅花。还跟你妈说,今年梅花开得这么繁,明年回来多摘些梅子。半夜,院子里有声响,起来看,白梅树倒了。我和你妈后悔卖房子,一签字,这梅树就倒了。那天后半夜,
期刊
瑞典的罗纳先生,一直在维也纳从事律师事务,因为思乡心切,他回到了故乡。他认为,以他在国外多年的律师生涯,回到祖国找份工作是轻松的事。他把从业简历投给了国内的几家法律咨询机构和律师事务所,希望谋取一份律师或者法律顾问的工作。  大多数单位都例行公事地回信说他们的单位已经满员,并不缺少他这样的法律人士。正在他十分失望的时候,他又接到了一封回信,信写得很长,写了满满一张公文纸。他很高兴,相信这一定是一份
期刊
我对我的学生说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从清晨到傍晚,能拍多久就拍多久。我告诉他们,一定要对摄影有狂热,年轻时必须疯狂。这还不够,要到有一天在困顿中发现摄影的限制,这才会了解摄影。——岩宫武二  有时候,好照片像声音一样,我能感觉得到。但这种情况很少,常常我以为好的,其实毫无道理。而另一张我并没有注意到的,却把所有该讲的都讲了。—— 尚路普·谢夫  一个摄影家知道在花朵后面有全世界的苦难,经由这朵花,他可
期刊
从1992年开始,摄影师吉姆·里德(Jim Reed)无数次前往美国风暴频发地区,拍摄了大量龙卷风和飓风的照片,人们都叫他“风暴追逐者”。他曾先后追逐过357 次暴风、17 种大型飓风,拍攝了60多场龙卷风。每次出发前他都会做足准备—— 搜集风暴的准确数据,考察拍摄地点。他甚至在穿着上也有偏爱——最喜欢平脚裤,因为在面临风暴时,平脚裤可以让他跑得最快。    与死亡擦肩而过  在十多年的拍摄风暴过
期刊
看过一个故事,在那个幻想的世界里,拥有书是违法的,家里的书都要烧掉。一群不舍得烧书的人就沿着铁轨逃亡,渐渐成了一群怀抱秘密的人。他们约定,每个人负责一字不漏地完全记住一本书,靠这样把书保留下来。于是你可以看到《诗经》围着围巾在火堆旁取暖、《十日谈》在玩跳格子,穿美丽洋装唱着歌的是《仲夏夜之梦》。你怀念哪本书的时候,就去找那个“书人”,让他把那本书复活。  那么,你想变成哪本书呢?会不会有人想变成《
期刊
他从儿子未成年时就开始培养其投资意识,儿子却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2008年3月,76岁的沃伦·巴菲特终于超越了领跑13年的比尔·盖茨,登上《福布斯》世界首富的宝座。此时,全球经济危机波涛汹涌,巴菲特感到身心俱疲,萌生归隐之意。  巴菲特在一封公开信中明确了继承人标准:年富力强且有较高的领悟能力,能掌管超过400亿美元的现金资产,能独立思考和规避风险,情绪永远保持稳定。  随后,成千上万的报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