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来源 :阅读(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cwo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好,本期的国学讲堂将为大家带来一个“因材施教”的故事,先来读一读原文吧。
  品读典故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注释
  1. 斯:就。
  2. 由:指子路。
  3.赤:即公西华本人。
  4.求:即冉有。
  5.退:指做事缩手缩脚。
  6.兼人:好勇过人。
  本段摘选自《论语·先进篇》,说的是孔子对两个弟子提出的同样的问题,给出截然不同的回答,并对此加以解释的故事。子路问孔子:“听到某件事,是不是就应当立刻去做呢?”孔子回答说:“父亲和兄长尚在,怎么能不问问他们的意见,就擅自行动呢?”冉有也来问了相同的问题,孔子却答道:“嗯,听到什么事就放手去做吧!”公西华很是不解,他问孔子:“子路和冉有问了您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您给他们的答案截然相反呢?”孔子说:“冉有性格过于谦逊,行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大胆行动;子路性格鲁莽冲动,所以我要他做事前多听听长辈的意见,三思而后行。”
  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核心观点:因材施教。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性格、思想、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相传孔子有三千弟子,要向这么多人传道授业,固守一种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孔子在教导学生时,会根据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鲁莽冲动的,劝他谨慎;优柔寡断的,鼓励他勇于尝试,这就是“因材施教”,也是孔子被尊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的原因之一。作为学生,我们应当理性地认清自己的特质,主动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应墨守成规或盲目照搬别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拓展延伸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深刻地影响了其后几千年中国人的教育模式。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感受一下选择正确且适合的道路,对一个人的成才会有多么至关重要的意义。
  左思,字太冲,西晋诗人,齐国临淄人,儒学世家出身。左思的父亲左熹小吏出身,凭借自己的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
  自己有如此励志的经历,左熹自然对儿子也寄予厚望,希望他也能奋发图强、出人头地。一开始,左熹给左思安排的道路是书法,希望他能凭一手好字取得名望。但左思对书法毫无兴趣,学了许久都成绩平平,让父亲很是失望。于是左熹又让儿子去学习鼓琴,迎合上层社会喜爱音乐、附庸风雅的潮流。很可惜,左思也没有什么音乐天赋,这条成才之路也是前途渺茫。不仅如此,左思生性喜静不喜动,不爱出门交际,相貌也不出众,在同龄人中平平无奇,毫不出彩。左熹大失所望,甚至忍不住向朋友抱怨:“这小子比我年轻的时候差远了。”
  话虽如此,做父亲的怎么可能放弃儿子呢?左熹仔细观察了儿子的性格和能力,发现他有着超越常人的记忆力,喜欢读书,尤其喜爱诗词歌赋,有的甚至能过目不忘,他自己写的文章也辞藻华丽,显示出不俗的文学功底和才气。于是左熹转而鼓励儿子学习诗赋,为他采购大量书籍,延请名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得到父亲的支持,本就热爱读书的左思在这条文学之路上一日千里,进步神速,很快就小有名气了。
  两汉到魏晋时期,文坛流行作赋。左思写《三都赋》,构思十年,家门口,庭院里,厕所里,都摆放着笔和纸,偶尔想出一句,马上就记录下来。日积月累,苦心推敲,可以说每一字都是精雕细琢,都凝聚着左思的心血。等到《三都赋》写成,自信的左思认为自己的文章不比班固、张衡逊色,只是担心因为自己的地位低微会导致文章被埋没,于是前往拜访当世名士皇甫谧,把《三都赋》呈献给他。皇甫谧看完赞不绝口,亲自为他的赋写了序。
  自那以后,左思和他的《三都赋》声名鹊起,张载、刘逵、卫权纷纷为《三都赋》作注解,文坛对左思给出了“堪比班固、张衡”的评价。时人争相传阅他的文章,由于传抄的人太多,洛阳的纸张一度供不应求,价格大涨,这就是“洛阳纸贵”这一成语的由来。
  可以想象,如果当初左熹不管不顾,不体察儿子的兴趣和资质,坚持要左思在书法或音乐的道路上走下去,中国历史上将会多出一个默默无闻的官宦子弟,而少了一颗璀璨的文坛明珠,必将是一件千古憾事。由此,因材施教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其他文献
我渴望援疆的远方,  被一阵呼唤的声音召唤,  你清晨许下的诺言,  是回家的芬芳。  我怀念援疆的时光,  为克州的人造福,  那午后穿过的指挥部,  是出发的地方。  我向往内地的小家,  随一使命来到克州,  那使命中拥有的力量,  是克州的希望。  在援疆的远方,  我看见人们的目光,  像沙漠中的水源,  它滋润了我的心房。  在援疆的地方,  我看见克州的发展。  在克州最需要的地方,
期刊
“天上的风筝哪儿去了,一眨眼不见了,谁把它的线剪断了……”每当听到这首儿时听不懂的老歌,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那个“属风筝”的人——爸爸。  那时的爸爸还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他的性格温和,见人总是面带微笑。从出生那天起,我的手里就攥着根线——这根线另一头,联系着爸爸的责任。冬去春来,一年又一年,爸爸用那根线带着我越走越远,越长越大。  小时候被爸爸紧紧搂在怀里,我只是懵懵懂懂地知道,他身上散发着
期刊
修长的脖颈,洁白的纱裙,轻盈的舞步……四岁时,当我看到美丽的“白天鹅”在舞台上优雅地旋转,心中便播下了一颗种子——将来成为一名芭蕾舞者。我相信,只要肯努力,我这只“丑小鸭”一定也能蜕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刚开始学习舞蹈的时候,我经常会忘带一些跳舞要用的东西,比如舞鞋、毛巾、连裤袜……我基本上每节课都会忘带一两样。这个丢三落四的坏毛病,没少受舞蹈老师批评。于是,我开始反省自己,学着前一天晚上提前
期刊
我们家有四个各具特色的“迷”:“武侠迷”“诗歌迷”“神话迷”和“童谣迷”。  爸爸——“诗歌迷”  爸爸喜欢读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的14部经典小说,爸爸每部都看过数遍。最初给我报兴趣班时,爸爸就力荐武术班,并且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地教我书中的“绝招”:“凌波微步”“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一提到剑,老爸更是滔滔不绝,像什么少林七十二绝技之达摩
期刊
现在到了“趣味闯关”的時间啦。你能根据我发的表情猜出对应的成语吗?  ……
期刊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这里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古树茂盛、珍禽栖息,被称为“江南第一仙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选它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  2008年7月,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三清山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的遗产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的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
期刊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历史就像一座大舞台,无数英雄人物在上面尽情挥洒,而爱国主义情怀就是他们身上最闪亮的标志!  三国时期的大才子曹植,曾在他的名作《白马篇》中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武艺精绝、忠心报国的白马英雄形象:当边塞告急,白马英雄毫不犹豫地奔赴前线、英勇杀敌,那是何等的英雄气概——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期刊
这位艺术家原来是学建筑的,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达利和马格利特的创作,自此一发不可收拾,痴迷于梦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创作,将立体空間与平面效果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视错觉绘画。他的画风新颖奇妙、构思独特、耐人寻味。
期刊
我读初中的时候,借住在校外,一住就住了三年。  借住的这家人姓周,是我家一个拐弯抹角的亲戚。周家平日里只有老夫妻俩,我叫他们周爹周奶,他们的子女都在城里上班。  那时学校伙食很差。早晚都是稀饭、馒头,稀饭能照出人的影子,馒头是发黄的,那是因为碱放多了。  中午的米饭,是自己把饭盒里的米淘好,加点水,放在食堂笼子里蒸。上午最后一节课结束了,大伙儿便一窝蜂拥进食堂,去找自己的饭盒。饭盒找到了,端回教室
期刊
下雪的早晨,在寂静无声中积下厚厚的雪,听着行人从雪上走过的声音,宛如聽船上在摇橹。人们在雪天喜欢到外面去走走。雪花敲打着雨伞,和雨点不同,让人心情愉快。走着走着,发现个子在变高,还有人闪到路旁去,敲打塞进木屐齿里的雪,极富于冬季的情趣。  雪后放晴,朝阳一照,雪开始融化,水滴落下发出各种声响。有的地方融化滴落得非常快,还有的地方竟以三连音滴落,而慢慢滴落的似乎是因为惧怕什么。由于天气寒冷,白天化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