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段时间,常喝牛奶的老百姓有点心烦。当他们端起杯子喝牛奶的时候会突然冒出一个问题来:这是“无抗奶”吗?因为电视里有广告说:喝奶要喝“无抗奶”;各种媒体也在炒作“无抗奶”将会重新划分中国奶业格局;中国各大奶业巨头也在利用各种形式表白自己是“无抗”的。仿佛一夜之间,“无抗奶”闯进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而其实有相当多的人还没弄明白什么是“无抗奶”。
什么是“无抗奶”?
农业部奶类项目办公室的一位官员解释说:所谓“无抗奶”,就是用不含抗菌药物的原料奶生产出的牛奶。他说:牛吃百草,难免得病。乳腺炎是奶牛的高发病,我国奶牛的乳腺炎发病率为30%。国内外都是用抗菌药物来治疗奶牛的乳腺炎,有的就直接在牛乳房上注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凡经抗菌药物治疗过的乳牛,其牛乳在一定时期内仍残存着抗菌药物。联合国食品发展委员会曾经就牛奶中的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磺胺等抗菌药物含量作出过规定。
奶中抗菌物残物留的危害
兽医药理学专家、北京农学院的吴国娟教授就“有抗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作了如下分析:
过敏反应
奶中残留的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可使部分食用者发生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荨麻疹、发热、关节肿痛等,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英国就有过对青霉素高度敏感的病人食用有青霉素残留的牛奶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报道。
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
正常人体内寄生着大量菌群,如果长期食用残留低剂量的抗菌药物的动物性食品,就会抑制或杀灭敏感菌,使耐药菌或条件性致病菌大量繁殖,微生物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引发感染性疾病。
细菌耐药性增加
由于奶中抗菌药物浓度低于有效抑菌或杀菌浓度,使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强,而且很多细菌已由单一耐药发展到多重耐药。机体长期与低剂量药物接触,导致人体内耐药菌增加,且病原菌的耐药基因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互相传递。
有多少奶“有抗”?
市面上销售的牛奶有多少是“有抗”的?没有机构作过这样的调查。吴国娟教授领导的一个课题组不久前开展了一项名为“市售消毒纯牛奶中抗菌药物残留的检测”的研究。他们从北京的几个大超市,随机购买了不同品牌、不同包装、两个生产日期的消毒纯牛奶50份作为检测样品,检测出抗菌药物残留阳性数15份,阳性率为30%。个别药物残留相当高,有的一份样品中就有两种抗菌药物超标。从各大品牌来看,残留差异很大,有的样品残留阳性率相当高。吴国娟教授认为这样的检测结果“无抗奶”没有硬性标准
专家提醒:“100%无抗奶”可能是炒作
“不容乐观”。
“无抗奶”没有硬性标准
近期,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宣称自己生产的牛奶“无抗”,并且“无抗”程度达到了国家标准。记者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主管食品标准技术的部门咨询:“牛奶的国家标准中对抗菌类药物残留问题的规定是什么?”该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出乎意料地回答:没有所谓牛奶“无抗”的标准!他进而解释说:国际上也没有关于牛奶中抗菌类药物的硬性统一标准。目前,我们国家只在国标“GB5409-85”中有关于牛奶中是否含有抗菌类药物的检验标准。他表示,像这样没有产品标准,却有检验标准的事情不足为奇。
据介绍,对于牛奶中残留的抗菌药物,各个国家的限制标准不同。在欧美国家,含有抗菌药物的牛奶被严禁在市场上销售。在丹麦,如果一家奶牛场的牛奶被检出抗菌药物,立刻停收一周的牛奶,而且在网上公布;一周以后复检合格,加1000元的罚款以及3000元的检验费后,才能恢复“名誉”。
我国1990年11月颁布的《乳与乳制品管理办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乳牛在应用抗菌药物期间和停药后5天内的乳汁不得供食用。农业部公布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将氯霉素等列入了奶牛禁用的药品。农业部在2001年度兽药残留监控计划中,将牛奶中青霉素类、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残留作为重要监控对象。由农业部制定并于2001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无公害食品标准”中,对生鲜乳制品的规定是“抗生素不得检出”。但是这些都没有被作为牛奶上市的硬性指标来执行。“有抗”与“无抗”的牛奶都销售于市。
农业部有关官员分析说,目前我国有些乳品生产企业已经提出了“无抗奶”的目标,并且也付诸了部分实践。但是业已形成的“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产业经营方式”让牛奶100%“无抗”的目标难以实现。
专家认为,集中专业喂养的方式——圈养的奶牛厂,才有可能做到真正无抗。奶源是否“有抗”需要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检测药片。目前,检测抗菌药物的专用药片和设备全部自国外进口,集体圈养的奶质检测仪器一台就需耗资数十万。而目前国内的状况是以个体养牛占主流,全国70%~80%的奶牛是个体户养殖,大多数牛奶企业采用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模式,从个体户手中获取原料奶。散养的奶源根本无法控制哪头奶牛注射过抗菌药物,而“每户都验”在成本上是绝无可能达到的。
专家提醒:“100%无抗奶”可能是炒作
从今年5月份以来,有的企业掀起了“无抗奶”的宣传热潮。全国各地许多地方的消费者对牛奶的安全形成了心理恐慌,甚至不敢喝牛奶了。有消息说,某市在当地媒体报道了“无抗奶”后的第二天,市场上的牛奶销量就降低了10%。
有专业人士分析,国内乳品生产企业提出“无抗奶”的口号是一种进步,但也不排除这可能是一种商业炒作行为。在中国奶业协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组织的“有抗乳无抗乳问题报告会上”,来自农业、兽药、卫生监督、国家标准化等领域的专家向媒体说明:“无抗”并不是衡量产品质量的惟一标尺。衡量一个牛奶产品质量的好与差,有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微生物指标等十几项,只有所有指标都达到标准要求才能算是一个好产品,炒作“无抗”概念没有意义。
有专家说,二十一世纪初中国乳业要解决的是原料乳的安全卫生问题。“无抗奶”是提高乳业安全卫生质量的一个内容。为此,卫生、质检、农业、国标等部门要尽快制定出相互能衔接得上的标准,并付诸实施。
[相关链接]据悉,我国农业部已正式批准引进美国一种叫“高利多”的可有效预防奶牛乳腺炎的疫苗,以减少牧场的抗生素用量,降低奶制品的抗生素残留。这种疫苗已在美国安全使用了近20年。试验表明,该疫苗对奶牛乳腺炎的免疫效果十分明显,而且安全无残留。
什么是“无抗奶”?
农业部奶类项目办公室的一位官员解释说:所谓“无抗奶”,就是用不含抗菌药物的原料奶生产出的牛奶。他说:牛吃百草,难免得病。乳腺炎是奶牛的高发病,我国奶牛的乳腺炎发病率为30%。国内外都是用抗菌药物来治疗奶牛的乳腺炎,有的就直接在牛乳房上注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凡经抗菌药物治疗过的乳牛,其牛乳在一定时期内仍残存着抗菌药物。联合国食品发展委员会曾经就牛奶中的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磺胺等抗菌药物含量作出过规定。
奶中抗菌物残物留的危害
兽医药理学专家、北京农学院的吴国娟教授就“有抗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作了如下分析:
过敏反应
奶中残留的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可使部分食用者发生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荨麻疹、发热、关节肿痛等,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英国就有过对青霉素高度敏感的病人食用有青霉素残留的牛奶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报道。
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
正常人体内寄生着大量菌群,如果长期食用残留低剂量的抗菌药物的动物性食品,就会抑制或杀灭敏感菌,使耐药菌或条件性致病菌大量繁殖,微生物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引发感染性疾病。
细菌耐药性增加
由于奶中抗菌药物浓度低于有效抑菌或杀菌浓度,使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强,而且很多细菌已由单一耐药发展到多重耐药。机体长期与低剂量药物接触,导致人体内耐药菌增加,且病原菌的耐药基因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互相传递。
有多少奶“有抗”?
市面上销售的牛奶有多少是“有抗”的?没有机构作过这样的调查。吴国娟教授领导的一个课题组不久前开展了一项名为“市售消毒纯牛奶中抗菌药物残留的检测”的研究。他们从北京的几个大超市,随机购买了不同品牌、不同包装、两个生产日期的消毒纯牛奶50份作为检测样品,检测出抗菌药物残留阳性数15份,阳性率为30%。个别药物残留相当高,有的一份样品中就有两种抗菌药物超标。从各大品牌来看,残留差异很大,有的样品残留阳性率相当高。吴国娟教授认为这样的检测结果“无抗奶”没有硬性标准
专家提醒:“100%无抗奶”可能是炒作
“不容乐观”。
“无抗奶”没有硬性标准
近期,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宣称自己生产的牛奶“无抗”,并且“无抗”程度达到了国家标准。记者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主管食品标准技术的部门咨询:“牛奶的国家标准中对抗菌类药物残留问题的规定是什么?”该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出乎意料地回答:没有所谓牛奶“无抗”的标准!他进而解释说:国际上也没有关于牛奶中抗菌类药物的硬性统一标准。目前,我们国家只在国标“GB5409-85”中有关于牛奶中是否含有抗菌类药物的检验标准。他表示,像这样没有产品标准,却有检验标准的事情不足为奇。
据介绍,对于牛奶中残留的抗菌药物,各个国家的限制标准不同。在欧美国家,含有抗菌药物的牛奶被严禁在市场上销售。在丹麦,如果一家奶牛场的牛奶被检出抗菌药物,立刻停收一周的牛奶,而且在网上公布;一周以后复检合格,加1000元的罚款以及3000元的检验费后,才能恢复“名誉”。
我国1990年11月颁布的《乳与乳制品管理办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乳牛在应用抗菌药物期间和停药后5天内的乳汁不得供食用。农业部公布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将氯霉素等列入了奶牛禁用的药品。农业部在2001年度兽药残留监控计划中,将牛奶中青霉素类、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残留作为重要监控对象。由农业部制定并于2001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无公害食品标准”中,对生鲜乳制品的规定是“抗生素不得检出”。但是这些都没有被作为牛奶上市的硬性指标来执行。“有抗”与“无抗”的牛奶都销售于市。
农业部有关官员分析说,目前我国有些乳品生产企业已经提出了“无抗奶”的目标,并且也付诸了部分实践。但是业已形成的“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产业经营方式”让牛奶100%“无抗”的目标难以实现。
专家认为,集中专业喂养的方式——圈养的奶牛厂,才有可能做到真正无抗。奶源是否“有抗”需要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检测药片。目前,检测抗菌药物的专用药片和设备全部自国外进口,集体圈养的奶质检测仪器一台就需耗资数十万。而目前国内的状况是以个体养牛占主流,全国70%~80%的奶牛是个体户养殖,大多数牛奶企业采用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模式,从个体户手中获取原料奶。散养的奶源根本无法控制哪头奶牛注射过抗菌药物,而“每户都验”在成本上是绝无可能达到的。
专家提醒:“100%无抗奶”可能是炒作
从今年5月份以来,有的企业掀起了“无抗奶”的宣传热潮。全国各地许多地方的消费者对牛奶的安全形成了心理恐慌,甚至不敢喝牛奶了。有消息说,某市在当地媒体报道了“无抗奶”后的第二天,市场上的牛奶销量就降低了10%。
有专业人士分析,国内乳品生产企业提出“无抗奶”的口号是一种进步,但也不排除这可能是一种商业炒作行为。在中国奶业协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组织的“有抗乳无抗乳问题报告会上”,来自农业、兽药、卫生监督、国家标准化等领域的专家向媒体说明:“无抗”并不是衡量产品质量的惟一标尺。衡量一个牛奶产品质量的好与差,有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微生物指标等十几项,只有所有指标都达到标准要求才能算是一个好产品,炒作“无抗”概念没有意义。
有专家说,二十一世纪初中国乳业要解决的是原料乳的安全卫生问题。“无抗奶”是提高乳业安全卫生质量的一个内容。为此,卫生、质检、农业、国标等部门要尽快制定出相互能衔接得上的标准,并付诸实施。
[相关链接]据悉,我国农业部已正式批准引进美国一种叫“高利多”的可有效预防奶牛乳腺炎的疫苗,以减少牧场的抗生素用量,降低奶制品的抗生素残留。这种疫苗已在美国安全使用了近20年。试验表明,该疫苗对奶牛乳腺炎的免疫效果十分明显,而且安全无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