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技人才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国家电网公司通过科技人才资源共享可以起到满足企业内部科技人才需求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效果。本文明确了科技人才资源共享参与主体的组成情况,并从两个角度梳理了共享的方式类型及主要特点,最后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科技人才 资源共享 人才共享 资源配置
一、引言
科技人才资源指分布在创新主体中的构成科技创新活动基础和投入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科学技术工作者[1],是科技活动中发挥创造性作用的主导力量[2]。科技人才资源共享就是在一定区域或组织内部,建立起一个促进科技人才交互与流动的系统,构建一个有利于其知识、经验与技能交流的时空环境[3]。近年来,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保障,各类高新科技开始广泛应用于电网之中。对于国家电网公司而言,具有流动性、创造性、稀缺性等特征的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国家电网公司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并且其中包含相当数量和质量的科技人才资源,建立起一个能够推动科技人才资源广泛、有效共享的系统,加速内部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科技人才的交流与互动,是国网公司激发内部科技人才创造力,提升公司整体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科技人才资源共享主体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人才资源共享主体可分为管理主体和执行主体,执行主体又可分为资源供给主体和资源需求主体[4]。
管理主体可由国网公司总部的科技管理部门以及下属各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组成,主要负责科技人才资源共享活动的宣传、组织、控制、监督、评价等工作。
执行主体可以是国网公司总部、科研单位、产业单位、省市公司等各类单位和部门,他们既可作为人才资源的供给主体,也可作为需求主体。这些主体由于在单位属性、资源拥有量、共享意愿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在共享活动中往往拥有不同倾向和行为。
三、科技人才资源共享方式
表1 科技人才资源共享方式分类
(一)按照运行模式分类
1.计划型。由国网公司总部及所属各单位科技管理部门通过计划形式开展科技人才资源共享。此方式的好处是能够从国网公司整体利益出发,通盘考虑人才资源共享各环节、各参与方的实际情况,优点是易于进行管理和控制,缺点是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难以实现最高效率和最优配置。
2.市场型。在国网公司内部建立科技人才资源的市场运营模式,国网公司可以成立专门的共享管理子公司,由该单位来整体负责国网系统内科技人才资源信息的搜集更新、信息平台的建设维护、共享服务的提供与保障等。国网总部为保证对共享活动的控制可对该单位加以监督和指导。这种方式既能够提高人才资源共享活力,实现人才高效共享,同时也能够保证国网总部对人才共享活动拥有管控能力。
(二)按照实现形式分类
1.委托。对临时性、单项性项目或任务,人才资源需求单位如内部没有人才能够完成,借用人才又不方便时,可将此工作任务委托给其他单位具有相应能力的人才,并与受委托人才及其所在单位签订委托协议书,明确完成某项研究或工作的数量、质量、标准以及劳动报酬等。此方式下,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论文、专利等成果所有权除协议另有约定外,一般属人才方所有,故该方式人才资源使用权价格最低。
2.借调。国网公司内某一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如在某一阶段某项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改造、新品开发、设备维修中,需要某种专业技术人才,而本单位缺乏且不必长期使用,可考虑从国网系统内外单位借调,支付给人才所在单位一定费用及其本人一定劳动报酬,人才使用后归还其原单位。此方式下,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论文、专利等成果所有权一般属借调单位所有,故该方式人才资源使用权价格最高。
3.合作。此方式可在国网公司内不同单位间使用,多通过开展项目合作的形式,使科技人才在互借互补中实现交流和提高。此方式通常以合同形式确定合作期限,科技人才可带其技术到需要之处发挥作用,这既可以促进科技项目发展,也使人才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此方式下,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论文、专利等成果所有权一般由合作双方共有,故该方式价格居于上述两种价格之间。
四、科技人才资源共享的建议
(一)构建科技人才资源多维度分类体系
国家电网公司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其中科技人才资源数量相当巨大,应通过一定分类标准将庞大繁杂的人才队伍予以条理化、序列化,这不仅是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的基础,也是开展共享的根本条件之一。可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对人才资源进行划分,包括专业领域、人才级别、岗位性质、研究层次等,图1所示为国网公司可采用的一个科技人才资源四维分类框架,可据现实和发展需要增加分类维度。
图1 科技人才资源四维分类框架
(二)搭建科技人才资源共享信息平台
科技人才资源共享在现实中的最大障碍就是人才资源信息难以获取,国网公司的科技人才资源分布广泛且分散,各单位若无法获得准确、有效的人才资源信息,则无法真正参与共享,更无法获取共享收益。因此,国网公司亟需搭建和完善科技人才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整个公司范围内的人才资源信息得到统一搜集、整合与发布。
(三)设计科技人才资源共享激励考核制度
不同单位之间开展科技人才共享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所缺的人力资源,从而实现技术进步和收益增加。国网公司内各单位均作为独立法人开展经营,故各单位间有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最优考虑而放弃共享本单位高层次科技人才,或共享人才对自身才能有所保留等,这与国网公司整体利益相悖。因此,要设计针对单位、团队和个体层次的激励考核制度,鼓励和推动共享活动进行。
五、结论
国家电网公司是一家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企业,实现内部科技人才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资源的创造力,是提升企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国网公司亟需通过开展科技人才资源共享,产生人才互流效应,激发科技人才潜力,创造优秀科技成果。明确共享主体组成,合理选择共享方式,通过对科技人才有效分类、搭建共享信息平台、设计科学激励考核制度能够极大促进国网公司科技人才资源共享进行。
参考文献
[1]王丽泽.河南省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
[2]单娜.大港油田公司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
[3]于忠军,孔令娟,梁东荣,王静.科技人才资源智力共享与组织绩效的传导关系[J].中国高校科技.2014.08:20-22.
[4]陈娟.科技资源共享系统自组织运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5]位尊权.人才互流——人才租赁的发展设想[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10-16006.
作者简介:马晨昊(1990-),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技管理。
【关键词】科技人才 资源共享 人才共享 资源配置
一、引言
科技人才资源指分布在创新主体中的构成科技创新活动基础和投入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科学技术工作者[1],是科技活动中发挥创造性作用的主导力量[2]。科技人才资源共享就是在一定区域或组织内部,建立起一个促进科技人才交互与流动的系统,构建一个有利于其知识、经验与技能交流的时空环境[3]。近年来,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保障,各类高新科技开始广泛应用于电网之中。对于国家电网公司而言,具有流动性、创造性、稀缺性等特征的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国家电网公司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并且其中包含相当数量和质量的科技人才资源,建立起一个能够推动科技人才资源广泛、有效共享的系统,加速内部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科技人才的交流与互动,是国网公司激发内部科技人才创造力,提升公司整体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科技人才资源共享主体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人才资源共享主体可分为管理主体和执行主体,执行主体又可分为资源供给主体和资源需求主体[4]。
管理主体可由国网公司总部的科技管理部门以及下属各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组成,主要负责科技人才资源共享活动的宣传、组织、控制、监督、评价等工作。
执行主体可以是国网公司总部、科研单位、产业单位、省市公司等各类单位和部门,他们既可作为人才资源的供给主体,也可作为需求主体。这些主体由于在单位属性、资源拥有量、共享意愿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在共享活动中往往拥有不同倾向和行为。
三、科技人才资源共享方式
表1 科技人才资源共享方式分类
(一)按照运行模式分类
1.计划型。由国网公司总部及所属各单位科技管理部门通过计划形式开展科技人才资源共享。此方式的好处是能够从国网公司整体利益出发,通盘考虑人才资源共享各环节、各参与方的实际情况,优点是易于进行管理和控制,缺点是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难以实现最高效率和最优配置。
2.市场型。在国网公司内部建立科技人才资源的市场运营模式,国网公司可以成立专门的共享管理子公司,由该单位来整体负责国网系统内科技人才资源信息的搜集更新、信息平台的建设维护、共享服务的提供与保障等。国网总部为保证对共享活动的控制可对该单位加以监督和指导。这种方式既能够提高人才资源共享活力,实现人才高效共享,同时也能够保证国网总部对人才共享活动拥有管控能力。
(二)按照实现形式分类
1.委托。对临时性、单项性项目或任务,人才资源需求单位如内部没有人才能够完成,借用人才又不方便时,可将此工作任务委托给其他单位具有相应能力的人才,并与受委托人才及其所在单位签订委托协议书,明确完成某项研究或工作的数量、质量、标准以及劳动报酬等。此方式下,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论文、专利等成果所有权除协议另有约定外,一般属人才方所有,故该方式人才资源使用权价格最低。
2.借调。国网公司内某一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如在某一阶段某项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改造、新品开发、设备维修中,需要某种专业技术人才,而本单位缺乏且不必长期使用,可考虑从国网系统内外单位借调,支付给人才所在单位一定费用及其本人一定劳动报酬,人才使用后归还其原单位。此方式下,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论文、专利等成果所有权一般属借调单位所有,故该方式人才资源使用权价格最高。
3.合作。此方式可在国网公司内不同单位间使用,多通过开展项目合作的形式,使科技人才在互借互补中实现交流和提高。此方式通常以合同形式确定合作期限,科技人才可带其技术到需要之处发挥作用,这既可以促进科技项目发展,也使人才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此方式下,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论文、专利等成果所有权一般由合作双方共有,故该方式价格居于上述两种价格之间。
四、科技人才资源共享的建议
(一)构建科技人才资源多维度分类体系
国家电网公司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其中科技人才资源数量相当巨大,应通过一定分类标准将庞大繁杂的人才队伍予以条理化、序列化,这不仅是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的基础,也是开展共享的根本条件之一。可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对人才资源进行划分,包括专业领域、人才级别、岗位性质、研究层次等,图1所示为国网公司可采用的一个科技人才资源四维分类框架,可据现实和发展需要增加分类维度。
图1 科技人才资源四维分类框架
(二)搭建科技人才资源共享信息平台
科技人才资源共享在现实中的最大障碍就是人才资源信息难以获取,国网公司的科技人才资源分布广泛且分散,各单位若无法获得准确、有效的人才资源信息,则无法真正参与共享,更无法获取共享收益。因此,国网公司亟需搭建和完善科技人才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整个公司范围内的人才资源信息得到统一搜集、整合与发布。
(三)设计科技人才资源共享激励考核制度
不同单位之间开展科技人才共享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所缺的人力资源,从而实现技术进步和收益增加。国网公司内各单位均作为独立法人开展经营,故各单位间有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最优考虑而放弃共享本单位高层次科技人才,或共享人才对自身才能有所保留等,这与国网公司整体利益相悖。因此,要设计针对单位、团队和个体层次的激励考核制度,鼓励和推动共享活动进行。
五、结论
国家电网公司是一家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企业,实现内部科技人才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资源的创造力,是提升企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国网公司亟需通过开展科技人才资源共享,产生人才互流效应,激发科技人才潜力,创造优秀科技成果。明确共享主体组成,合理选择共享方式,通过对科技人才有效分类、搭建共享信息平台、设计科学激励考核制度能够极大促进国网公司科技人才资源共享进行。
参考文献
[1]王丽泽.河南省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
[2]单娜.大港油田公司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
[3]于忠军,孔令娟,梁东荣,王静.科技人才资源智力共享与组织绩效的传导关系[J].中国高校科技.2014.08:20-22.
[4]陈娟.科技资源共享系统自组织运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5]位尊权.人才互流——人才租赁的发展设想[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10-16006.
作者简介:马晨昊(1990-),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