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计算机基础教学策略提升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时代的发展,使计算机得以普及,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也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是这个时代的要求。如何提升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是每个计算机教师思考的问题。该文分析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从教师、学生等多个层面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 基础教学 策略 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33-02
  科技的进步,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得以普及,我国部分地区也从小学三年级阶段开始开设计算机课。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也使计算机知识成为学习其他知识的门槛,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和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简单的操作,用于解决其他相关学科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计算机基础教学要立足需学生特点,针对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策略水平。
  1 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从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上来看,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Windows、Excel、PowerPoint等,有些知识专业术语太多,枯燥无味,应用性不强,学生只有在相关工作中才能用得到,因此也没有学习的兴趣。对于那些使用比较多的知识,学习起来就很轻松。计算机知识每天都在更新,甚至学习完这本书,计算机知识已经有发展了一大段,教材缺乏最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其次,学生的个性特点决定了一些学生对于计算机非常着迷,而有些学生却如同嚼蜡。因为qq聊天工具的普及,学生对于Word应用起来较为顺手,但是如果让学生深入学习word知识,学生又觉得兴趣不大,对于那些office更是毫无兴趣。
  最后,计算机教师的授课方式过于传统,一般都是分成三步走:教师讲解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学生上机操作—— 教师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讲解知识时学生觉得枯燥,学习兴趣低下,关注点在渴望上机操作上,对于教师讲解的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技能不能深入理解掌握。在实际上机操作时就会出现一知半解的现象,教师指导起来就像重新讲解一样,浪费大量的时间,课堂效率低下。
  2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策略分析
  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每个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的问题。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是教师永恒的话题,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当前的新课改就是在研究了各种因素后提出的,教学方式从重教师讲解,到重学生自己思考;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从抽象到形象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改进。计算机基础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学生的发展,并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使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2.1 详略得当,粗细结合
  计算机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应用,会用才是主要的,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及的知识面广,课时量相对于其他课程却少,一般认为只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才会把计算机作为主要学科进行课程安排,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仅仅把计算机基础作为选修课程,其他学校也是把这一学科作为副科看待的,因此分配给这一学科的课时量就相对减少。而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个过程是一个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一个通过不断练习达到熟练的过程,这都需要增加课时量,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是计算机教师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详略得当,粗细结合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打造计算机高效课堂。例如计算机基础知识中,教师不能仅仅凭借课本上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学生容易形成“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爱你却不见你”是每个学生初识计算机的感触。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结合真正的计算机,甚至把一台计算机拆开,让学生见到真正的这些部件,从而认识深刻,很快掌握这些计算机组成部件的用途,为以后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2.2 因材施教,以点带面
  由于学生个性的不同,针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一学科,呈现出分化严重的现象,一方面男生喜欢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科,也更喜欢具有一定研究难度的课程,女生偏重于感性,更倾向于形象直观的课程,因此男生在上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兴趣高涨,而女生则显得比较较被动。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家庭背景的不同,也会形成一定得差距。一部分学生很早就接触计算机,因此对于计算机较为熟悉,而有些学生因为家庭的原因,到了学校才接触计算机,因此在进行计算机基础学习时就出现了起点不同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把学生合理分组,指导那些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尽快熟练使用计算机,对那些计算机基础差的学生要认真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在时间分配上偏向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小组中,让那些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指导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效果。
  2.3 立足课程特点,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媒介就是计算机,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的课堂就是教师讲解教材,学生理解教材,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操作应用,这一过程仅仅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多个感官共同参与,才能使学生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受到学生欢迎,就是因为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色彩,活灵活现的画面,以及真实的声音,就有极强的直观形象性。学生在这些感官刺激下,对所学知识也就变得兴趣盎然了。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之前,教师应熟练掌握。如果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技术使用不数量的话就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教师如果对多媒体运用不熟练,就会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使得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创造最大的课堂效益。二是,如果多媒体技术运用不熟练,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就难以处理出现的问题,例如课件的超级链接不会打开,打开后回不到要讲的内容上来等。教师手忙脚乱的处理这些突发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反馈就会忽略,不能及时处理学生不懂得地方,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其次,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掌握讲课的速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减少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并且多媒体课件承载的信息量大,教师如果让课件上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间过短,就会使学生没有时间做好笔记,如果做好了笔记又没有时间深入消化思考,甚至有的学生只顾了记笔记连教师的讲解都放弃听了,教师的讲解反而变得无足轻重,起不到应有的解惑作用。
  第三,要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巧。因为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性,信息容量大,使得教师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用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一张接一张的看课件,对于课件的内容一扫而过,难以重点记忆,甚至不能掌握这节课的重点,造成热热闹闹一节课,糊里糊涂记不清。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时,要给学生留白,也就是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突出重点,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要重点展示。
  第四,选择适合多媒体展示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教学中Windows、Word、Excel的操作,就非常适合多媒体课件教学,这些内容的操作,如果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如果借助多媒体展示既形象又直观。作为教师要把课件展示的内容熟悉一遍,不要出现在操作展示过程中无法短时间处理的问题,造成课堂时间的拖延,不能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2.4 提高教师素质,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
  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绝对作用,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才有可能提高。首先,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体系。计算机基础知识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使新软件和新的应用程序不断推成出新,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师,如果不能进行及时地学习,就会使专业知识滞后,不能教给学生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就会和时代脱节,不能适应科技的发展。教师要不断研究有关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题,充分参考学生的建议,因为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学生喜欢什么,渴望什么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教师就应该朝着哪个方面去研究。
  2.5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重要作用
  所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如果学生不配合,任何好的教学手段和策略都是毫无作用的。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很重要。首先教师要精心构建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word插入文本框时可以让学生设计属于自己的名片,或者为朋友制作一张电子贺卡,学生通过解决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学会了有关的计算机知识。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还要注意对学生经性评价。合理的评价和考核,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考核,也要关注学生的上机操作,把过程性评价贯穿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的提高,计算机基础知识最终也需要应用在操作上,只有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才真正的转化成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时可以采用任务法,让学生自主发挥,通过对任务的完成来巩固计算机知识。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记录,并通过这些记录分析学生的操作能力,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在这个计算机十分普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许多工作都需要计算机的帮助,没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人,是落后于这个时代的,也是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计算机的信息分析、信息传输都需要计算机基础知识。提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从而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梁.谈职业技术类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J].科技信息,2006(07X):161.
  [2] 毛慧琴.提升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效果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9,25(1):139-140.
  [3] 史京军,施霞吉.关于提升非信息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绩效的策略分析[J].电脑学习,2009(6).
  [4] 罗利民,王飞飞.网络环境下如何提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效果[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2(4):31-32.
其他文献
CAI课件的网络化是发展方向之一,有利于远程教育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CAI课件网络化中遇到了网络带宽与课件文件大小矛盾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模块
曲酸能有效抑制黑色素的形成,且对皮肤无副作用。作为添加剂在化妆品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但当它与药品配伍后,活性不稳定。在贮藏、运输及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
本文说明了随城市不断的发展,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在城市地下管线铺设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面不能扩展。
在“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中,SQL语言是重点同时又是难点.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一个通过使用可视化的查询设计器和其同步生成SQL语句进行对比的教学
我和党伯同志相识已30多年。60年代初,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生时,我们开始共同切磋学术。文化大革命后,我们成了知已。他治学严谨,重水磨功夫,不轻易将论著问世。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郭沫若评传》。论文答辩通过后,刘缓松先生等都认为可以发表,但他没有寄出去。文化大革命后,我和其他同事几次催他早日
摘 要:通识教育改革是我国目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该文从国内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实践通识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完善通识教育体系并坚持在专业教育中贯穿通识教育。  关键词:通识教育 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172-01  1 通识教育内涵  真正将通识教育形成一个科学的教育体系并进行全面论述的是
瓣膜替换术做心脏瓣膜病变确切可行的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术后并发症也随之而来,我院1990年1月到1994年8月共为123例病人行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术后晚期(指术后二个月以后)发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