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独立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理论学习变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新课改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方式 转变
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提问、主动应用,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主体性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拓宽探索空间,诱发自主探究,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小刚和小丽,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小刚和小丽,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这时许多学生都难住了,有的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二、变独立学习为合作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合作学习”。《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在教《轴对称图形》一课中,在教过轴对称图形、对称轴这些概念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折一折,看一看,找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非对称图形,学生在小组中友好地进行合作交流,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通过互动体验认识数学和数学的思想,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并通过互动过程学到数学的知识和经验、思想与方法,感受和体会了数学的魅力和活力。
三、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的教学理念,是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和培养,使学生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探究性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学习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探究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让学生的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尝试先让学生说出已学过的有周长的平面图形,然后复习已学过的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接着认识长方形的特征,让他们探究计算长方形的方法,并提示学生能否找出一种最简单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们在合作讨论中归纳出了“长+宽+长+宽”、“长×2+宽×2”、“(长+宽)×2”这三种方法,在不断的比较中不约而同地选择“(长+宽)×2”。
四、理论学习变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来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千世界处处有数学,数学蕴含在自然现象中,蕴含在日常生活中,蕴含在社会实践中。例如教例:(西师版)教材第一册34页“8、9的加减法”例一。依据教材所创设的情境,一名学生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有五个小朋友在游泳,有三个小朋友在游泳池边休息,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引导学生抽象出“5+3=8”、“3+5=8”两个算式后,我说:“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象‘5+3=8’这样的数学现象,你能依据你的生活实际举出实际的例子吗?”学生很快举出:“妈妈买了5条男裤,3条女裤,一共买了多少条裤子?”另一个学生说:“妈妈有5根头发,后来又长出3根,妈妈一共有多少根头发?”(虽然这样的问题有点可笑,但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个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方法。)
总之,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数学作为儿童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课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在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轨时期,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正在逐步取代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并表现出了现代数学教学的显著特征。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教学活动的主体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探索性、教学目标的多元性,使数学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学风格。上述几种转变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虽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正是必须从整体的角度来全面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精神,惟其如此,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屈贵华.教.兴趣.学[J].时代教育.2010(8).
[2] 王黎军.让学生享受美的数学[J].吉林教育.2009(8).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县盐仓镇么站小学)
编辑/李文亮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方式 转变
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提问、主动应用,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主体性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拓宽探索空间,诱发自主探究,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小刚和小丽,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小刚和小丽,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这时许多学生都难住了,有的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二、变独立学习为合作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合作学习”。《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在教《轴对称图形》一课中,在教过轴对称图形、对称轴这些概念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折一折,看一看,找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非对称图形,学生在小组中友好地进行合作交流,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通过互动体验认识数学和数学的思想,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并通过互动过程学到数学的知识和经验、思想与方法,感受和体会了数学的魅力和活力。
三、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的教学理念,是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和培养,使学生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探究性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学习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探究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让学生的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尝试先让学生说出已学过的有周长的平面图形,然后复习已学过的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接着认识长方形的特征,让他们探究计算长方形的方法,并提示学生能否找出一种最简单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们在合作讨论中归纳出了“长+宽+长+宽”、“长×2+宽×2”、“(长+宽)×2”这三种方法,在不断的比较中不约而同地选择“(长+宽)×2”。
四、理论学习变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来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千世界处处有数学,数学蕴含在自然现象中,蕴含在日常生活中,蕴含在社会实践中。例如教例:(西师版)教材第一册34页“8、9的加减法”例一。依据教材所创设的情境,一名学生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有五个小朋友在游泳,有三个小朋友在游泳池边休息,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引导学生抽象出“5+3=8”、“3+5=8”两个算式后,我说:“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象‘5+3=8’这样的数学现象,你能依据你的生活实际举出实际的例子吗?”学生很快举出:“妈妈买了5条男裤,3条女裤,一共买了多少条裤子?”另一个学生说:“妈妈有5根头发,后来又长出3根,妈妈一共有多少根头发?”(虽然这样的问题有点可笑,但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个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方法。)
总之,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数学作为儿童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课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在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轨时期,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正在逐步取代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并表现出了现代数学教学的显著特征。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教学活动的主体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探索性、教学目标的多元性,使数学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学风格。上述几种转变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虽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正是必须从整体的角度来全面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精神,惟其如此,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屈贵华.教.兴趣.学[J].时代教育.2010(8).
[2] 王黎军.让学生享受美的数学[J].吉林教育.2009(8).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县盐仓镇么站小学)
编辑/李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