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在互联网快速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和思想带来震荡和冲击的新环境下,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和必要。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实然性现状的认识、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遇与挑战的解析以及对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的探索。
[关键词] 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举措;综述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70-02
一 对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新情境与新特点的全面认识
全面认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新表现新特点,是有效开展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当前,大学生在普遍接触并使用网络技术的同时,他们的心理状况呈现出新的特征。比较有代表性的分析是祝军,他从心理学视角加以阐述,主要总结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七种心理表现,比较全面地剖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迷恋网络,恣意在网络世界畅游,借助网络来寻求心灵的解脱,甚至出于好奇或者冲动刻意寻找暴力信息,在网络中尽情宣泄的心理。在此基础上,黄锡榜则进一步概括为五个方面:失落心理、好奇心理、情感需求、自卑不满、娱乐冒险。他们两者都比较系统地认识到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层解析。
还有学者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趋势加以分析,就大学生认知发展趋势、情感发展趋势、人际关系发展趋势、人格发展趋势指出网络带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并总结出对于心理健康发展趋势而言,过度沉迷网络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会带来不好影响:长时间上网造成大学生集体观念淡薄、人际交往能力差。
二 对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机遇与新挑战的整体解析
1 网络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机遇
就教育资源而言,储壁茜强调网络可以将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庞大的信息库,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利于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同时也有学者就促进学生发展这一视角指出校园网络文化丰富的资源有利于满足大学生的好奇心,开阔大学生的眼界,有利于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增强学习和发展的自主性。
就教育途径而言,网络传递信息的及时性、高速性和互动性,使高校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这种灵活、快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最大程度地扩大了受益学生的范围。而另一方面也有学者总结到通过网络传播手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及时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工作平台。
就教育效果而言,张宏伟认为网络上的信息资料无所不包,给高校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便利,对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心理,解决心理问题的困扰起着巨大的作用,这种方式既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又使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网络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挑战
网络环境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不可忽视的很多消极影响。
就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而言,黄锡榜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这两个主体出发指出,对教育者而言,网络导致他们心理问题的增多和复杂化;而对被教育者而言,网络增加了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另外,魏长波从网络对大学生这一被教育者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方面总结到,大学生心智尚不成熟,性格发展极容易受到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尚在建构阶段,极容易受到网路带来的不良影响。彭艳作了补充论述,强调网络成瘾严重损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感情冷漠致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出现障碍;道德弱化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偏移。
就传统教育和教育环境而言,沈承春经过研究探索,概括指出网络上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虚假、色情、暴力等方面信息的传播会对思想教育帮助我们确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冲击;网络环境的复杂化加大了教育环境的复杂性,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困难。
当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止这些,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三 对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与新举措的多维探索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积极与消极并存。鉴于这一形势,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探讨出一些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 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网络信息时代新的教育观
网络环境下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首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程亮早就指出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对网络载体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树立网络载体为高校服务的思想,以引导大学生使用网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在此基础上,其他学者进一步强调要将这一观念纳入到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沈曉梅分析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传统与现代、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的任务。
2 整体规划,实施系统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建设内容科学全面,形式灵活多样的权威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是全方位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抓手。吴樟,徐莉强调开设一个具有丰富心理健康知识、实用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心理健康知识的平台。储壁茜分析道,建立网络心理测验平台,精心策划和设计心理测验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心理测试,获取大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问题的资料,形成大学生网络心理档案,可以增强心理防御机制。再次,开展网络心理咨询。与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相比,校园网上心理咨询与辅导功能强大、安全、便捷,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限制,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个人隐私的尊重,容易取得明显效果。第四,丰富网络教育内容。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教育,同时将各科教学融入其中,还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3 加强培训与指导,构建一支专业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从加强高校辅导员素质出发,刘玉春、袁永峰指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支不仅懂得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与技巧而且还能够熟练使用网络的队伍,高校辅导员队伍政治素养强、业务精、专业知识扎实,仍应成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高校还需要吸纳专职心理咨询专家,对整体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张俊、钱太保就如何具体打造专业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提出高校需要拟定合理的培训制度。这些策略为建立一支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具体做法的指导,对于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启示性作用。
4 多方合作,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項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各方面的合力,才能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育人、树人”的任务。韦志兆提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各层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校、二级院系、大学生朋辈心理团体的综合作用。王丽梅总结认为,要充分利用优势教育资源,积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层面的综合作用;充分利用高效教育资源,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关注心理健康;利用社会教育平台进行媒体宣传,加强道德修养,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综上,近年来虽然学术界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了成果,但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研究比较充分,而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总体相对较少,因此研究缺乏全面性;其次,对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证研究不够,现有研究绝大部分都是理论研究,真正进行调研如问卷调查、跟踪研究极少;另外,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和思路的研究比较多,但是比较混乱和重复,缺乏创新,不利于高校对此进行借鉴,因此需要做进一步的归纳整合,制定出比较有系统的具体应用方法。
参考文献
[1]祝军.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2]黄锡榜.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3]刘小青,蒋常香,毛莉婷.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2(29).
[4]储壁茜.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14(10).
[5]刘男,张哲,李伟嘉.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求知导刊,2016(2).
[6]李军.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
[7]张宏伟.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
[8]魏长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0).
[9]彭艳.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6(12).
[10]沈承春.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毕节学院学报,2014(12).
[11]程亮.网络传播与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教育探索,2009(6).
[12]沈晓梅.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2(1).
[13]吴樟,徐莉.网络信息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史志,2014(4).
[14]刘玉春,袁永峰.“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15]张俊,钱太保.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
[16]韦志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2).
[关键词] 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举措;综述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70-02
一 对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新情境与新特点的全面认识
全面认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新表现新特点,是有效开展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当前,大学生在普遍接触并使用网络技术的同时,他们的心理状况呈现出新的特征。比较有代表性的分析是祝军,他从心理学视角加以阐述,主要总结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七种心理表现,比较全面地剖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迷恋网络,恣意在网络世界畅游,借助网络来寻求心灵的解脱,甚至出于好奇或者冲动刻意寻找暴力信息,在网络中尽情宣泄的心理。在此基础上,黄锡榜则进一步概括为五个方面:失落心理、好奇心理、情感需求、自卑不满、娱乐冒险。他们两者都比较系统地认识到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层解析。
还有学者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趋势加以分析,就大学生认知发展趋势、情感发展趋势、人际关系发展趋势、人格发展趋势指出网络带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并总结出对于心理健康发展趋势而言,过度沉迷网络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会带来不好影响:长时间上网造成大学生集体观念淡薄、人际交往能力差。
二 对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机遇与新挑战的整体解析
1 网络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机遇
就教育资源而言,储壁茜强调网络可以将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庞大的信息库,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利于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同时也有学者就促进学生发展这一视角指出校园网络文化丰富的资源有利于满足大学生的好奇心,开阔大学生的眼界,有利于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增强学习和发展的自主性。
就教育途径而言,网络传递信息的及时性、高速性和互动性,使高校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这种灵活、快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最大程度地扩大了受益学生的范围。而另一方面也有学者总结到通过网络传播手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及时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工作平台。
就教育效果而言,张宏伟认为网络上的信息资料无所不包,给高校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便利,对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心理,解决心理问题的困扰起着巨大的作用,这种方式既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又使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网络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挑战
网络环境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不可忽视的很多消极影响。
就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而言,黄锡榜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这两个主体出发指出,对教育者而言,网络导致他们心理问题的增多和复杂化;而对被教育者而言,网络增加了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另外,魏长波从网络对大学生这一被教育者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方面总结到,大学生心智尚不成熟,性格发展极容易受到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尚在建构阶段,极容易受到网路带来的不良影响。彭艳作了补充论述,强调网络成瘾严重损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感情冷漠致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出现障碍;道德弱化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偏移。
就传统教育和教育环境而言,沈承春经过研究探索,概括指出网络上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虚假、色情、暴力等方面信息的传播会对思想教育帮助我们确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冲击;网络环境的复杂化加大了教育环境的复杂性,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困难。
当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止这些,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三 对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与新举措的多维探索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积极与消极并存。鉴于这一形势,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探讨出一些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 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网络信息时代新的教育观
网络环境下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首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程亮早就指出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对网络载体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树立网络载体为高校服务的思想,以引导大学生使用网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在此基础上,其他学者进一步强调要将这一观念纳入到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沈曉梅分析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传统与现代、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的任务。
2 整体规划,实施系统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建设内容科学全面,形式灵活多样的权威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是全方位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抓手。吴樟,徐莉强调开设一个具有丰富心理健康知识、实用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心理健康知识的平台。储壁茜分析道,建立网络心理测验平台,精心策划和设计心理测验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心理测试,获取大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问题的资料,形成大学生网络心理档案,可以增强心理防御机制。再次,开展网络心理咨询。与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相比,校园网上心理咨询与辅导功能强大、安全、便捷,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限制,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个人隐私的尊重,容易取得明显效果。第四,丰富网络教育内容。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教育,同时将各科教学融入其中,还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3 加强培训与指导,构建一支专业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从加强高校辅导员素质出发,刘玉春、袁永峰指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支不仅懂得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与技巧而且还能够熟练使用网络的队伍,高校辅导员队伍政治素养强、业务精、专业知识扎实,仍应成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高校还需要吸纳专职心理咨询专家,对整体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张俊、钱太保就如何具体打造专业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提出高校需要拟定合理的培训制度。这些策略为建立一支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具体做法的指导,对于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启示性作用。
4 多方合作,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項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各方面的合力,才能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育人、树人”的任务。韦志兆提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各层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校、二级院系、大学生朋辈心理团体的综合作用。王丽梅总结认为,要充分利用优势教育资源,积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层面的综合作用;充分利用高效教育资源,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关注心理健康;利用社会教育平台进行媒体宣传,加强道德修养,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综上,近年来虽然学术界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了成果,但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研究比较充分,而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总体相对较少,因此研究缺乏全面性;其次,对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证研究不够,现有研究绝大部分都是理论研究,真正进行调研如问卷调查、跟踪研究极少;另外,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和思路的研究比较多,但是比较混乱和重复,缺乏创新,不利于高校对此进行借鉴,因此需要做进一步的归纳整合,制定出比较有系统的具体应用方法。
参考文献
[1]祝军.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2]黄锡榜.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3]刘小青,蒋常香,毛莉婷.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2(29).
[4]储壁茜.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14(10).
[5]刘男,张哲,李伟嘉.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求知导刊,2016(2).
[6]李军.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
[7]张宏伟.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
[8]魏长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0).
[9]彭艳.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6(12).
[10]沈承春.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毕节学院学报,2014(12).
[11]程亮.网络传播与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教育探索,2009(6).
[12]沈晓梅.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2(1).
[13]吴樟,徐莉.网络信息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史志,2014(4).
[14]刘玉春,袁永峰.“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15]张俊,钱太保.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
[16]韦志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