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贵球,男,生于1965年10月4日,湖北省黄梅县黄梅镇人,1986年6月毕业于湖北大学,1986年6月——1999年4月在黄梅县第一高级中学工作,先后担任综合教研组组长、团委书记兼政教处主任、副校长等职务。1999年4月至今任黄梅县第五高级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先后在《中学历史教学》、《湖北大学学报》、《中学历史报》、《湖北教育》等省级刊物上发表十多篇教研论文。1996年被黄梅县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1年被湖北省教育厅,人事厅授予“湖北省优秀教师”称号,2003年被中共黄冈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5年被评为黄冈市中等专业学校名师。是黄冈市中学历史学会的副理事长,湖北省中学历史学会会员,黄梅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阳春三月,春光融融。湖北省黄梅县城西7公里处的大河镇,有一所普通高级中学,这就是黄梅县第五高级中学。气势恢宏的学校大门,高大雄立的层层楼舍,宽敞的校园场地,系统完善的校园生活设施,见证着这所农村普通高级中学崭新的发展图景。在校长室,我们采访了学校校长张贵球同志。
崛起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春风中
周:张校长,您好!黄梅县第五中学是一所享誉黄冈市县的普通高级中学,你校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张:我校创办于1958年,已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办学基础条件仍比较薄弱。1996年以前,我校还没有一栋楼房,在校生只有800多人,学生寝室还是上世纪50年代兴建的土砖布瓦平房。从学生素质看,我县招生一直是优先重点中学,然后普通高中划片录取,生源质量与重点中学不可相提并论。1999年4月,我由黄梅县第一中学副校长调到这所学校任校长,学校只有两栋教学楼。另外,学校座落在大河镇附近的岳窑山上,属于缺水地质带,学校用水比较紧缺。值得欣慰的是,这所学校有一批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的教育人,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较之城镇重点中学毫不逊色,这也许是我校迅猛崛起的主要因素。
周:黄梅县第五中学过去的办学基础比较薄弱,但是现在已成为黄冈市县普通高中教育的一支劲旅,你能简要介绍学校的发展变化吗?
张:我校的发展变化是很大的。10年前在学校毕业的学生回到母校,几乎找不到当年的学习生活旧迹。概括起来,我校变化有以下几点:
一是办学规模迅猛扩大。1999年,我来到这所学校,在校生只有1200人,学校教工90人。今年春季,我校在校生达到5000多人,学校在职教工207人,在黄冈市也是规模较大的一所普通高级中学。
二是教学质量持续走强。我校从1996年以来,连续10年高考综合成绩进入黄冈市普高十强行列,2001-2004年,连续4年位居全市普高第四位,获得市教育局颁发的育才奖、创新奖、优秀奖,一直位居本县普高领先地位。2005年高考,我校考生1433人,过重点85人,过本科859人,过省线1425人。我校的语文学科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县普高第一,数学、文综、理综也多次分别获得县级高考学科优胜奖。
三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坚持稳步进行校园基本建设。近几年来,我校兴建了三栋教学楼,四栋学生宿舍楼,一栋实验办公楼,四栋教师单元楼,两栋学生食堂,一个300米跑道的运动场,还兴建了学校商店、医务室、浴室等。为了解决学校用水问题,我校先后在校外2公里处打了两口大井。2005年12月,我校又投资80多万元动工引接县城自来水,彻底解决了学校用水问题。学校对建设定位的区域逐步进行硬化、绿化、美化和人文化的建设,整个校园形成教学区、住宿区、活动区的合理布局。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先后投资建起了图书馆、微机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开通了校园闭路电视,建立了学校教育网站。
四是办学品位逐渐提高。2003年6月,我校进入了黄冈市“示范高中”的行列。我校先后被评为市级“最佳文明单位”,市级“环境治理先进单位”,市级“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县级“教育先进单位”,现在正在争创省级文明单位。
高扬发展、创新、人文的教育旗帜
周:黄梅五中的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任何成功都积蕴着一定的创业经验,你能就学校发展的深层原因谈谈看法吗?
张:在我看来,学校的发展有两大能动因素,即教育思想和人文资源。所谓教育思想,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教育理念,它关系到办什么样的教育,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人等方面的问题,是办教育的先导因素;所谓人文资源,它包括师资队伍、学生队伍以及学校人文积淀,这是办好教育的主要因素,因为教育成果是在教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基础教育中出现了两种趋向:一是中专降温,普高升温,这给普高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二是高校大众化初见端倪,这为广大农村子女拓宽了升学之路,大批中考生志愿读高中考大学。在这样的社会教育形势下,我校确立了“质量兴校,管理育人,改善条件,发展图强”的办学思想,现在又融入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从某种角度说,办学理念也是与时俱进的。
首先是观念创新。教育质量是农村中学发展的瓶颈,它关系到学校的盛衰。教育质量包括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而升学质量又是重要环节,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农村中学的归结点。因此,我校重点在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校本研究,落实教育管理,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在教育研究中转化更新教育观念。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学校教育研讨会,涉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的探讨研究,包括德育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研究等方面,这比单一的研究成果更好。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在学习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水平。我校坚持推送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育培训学习,经常组织教工到先进学校观摩学习,开拓教工的视野,增强学校教育的思想活力。
其次是管理创新。我校的管理创新体现在“三个层面,六个点线”上,三个层面是学校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六个点线即德育管理、教学管理、服务管理、干部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在三个层面的管理中突出抓好年级管理,精选任用好年级主任,并配设年级干事,给予年级一定的人事权和奖惩权,加重年级的管理容量,深化年级负责制。在点线管理中突出抓好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通过教代会审议,将学校各方面管理制度系统编成《治校方略》,发到每一个教工手中。对于学生管理则订出细化的德育量化标准,包括德育活动和德育常规管理,作为平时检查评估年级、班级工作的依据,能较科学地推出先进,促进后进的转化。在人文管理方面,用政治关怀、先进引导、心理疏导、扶困解难等方式,激发教职工勤奋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设立了奋斗五中20年的特别奖,在评优晋级方面优先工作积极、绩效显著的教工。发挥学校党团工会在建立和谐校园方面的积极作用,让他们在干部、教工、在校家属中主动做一些有益的促进工作,这往往比单纯的行政管理起到更好的效果。从2001年起,学校设立了“贫困生助学基金”,先后扶助了1000多名学生,共计60多万元。这为一些家庭困难且勤学上进的学生完成学业考大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从2001年起,我校被县组织部确定为培养青年学生入党的试点单位,近5年里,推荐发展了16名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成为五中德育工作中的一个亮点,也在全校学生中产生了广泛的辐射影响,每年有一大批学生追求入党,这些学生往往律已严格,很少违纪。
其三是稳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要强大,必须要改善办学条件,一定的物质基础不可少。虽然农村中学不能与城市中学办学条件相比,但随着全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再苦学生。我校近10年来,学校建设一直不断,除了县政府、教育局少量拨款外,大都靠自身筹措资金。学校挤一点,教职工借一点,银行贷一点,建筑商挂一点,逐年偿还,把需要的建设坚持下来,到目前,学校已经挂债不多。办学条件好了,生源充足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校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周: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结合五中的变化,你对这句话有何理解?
张:这是一位领导人讲的话,这也是对古今中外许多名校的办学实绩的概括。我认为这句话在一定的程度上强调了校长作为学校法人代表的教育责任。一个学校的混乱或衰败,校长是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办好一个学校的功绩又不能归结于校长的个人作为,这只能说明这位校长的教育思想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我来到五中后,传承了前几任校长的办学基础,在县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大河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在学校的管理机制上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一是学校管理民主制度化,制定系统全面的学校管理制度,涉及学校教学、政教、后勤、教职工四大块若干点,大事由校委会、党总支决策,具体工作由各面、线领导按制度要求去实施完成,对于过程、结果以校务公开的形式去监督和评价,学校各方面工作是阳光透明的。二是结合“面向一切学生,提高总体水平”的教育思想,发扬和促进学校教育的团队精神。发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运用奖惩机制激发教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工作态度差、绩效平淡的教工,实行促改或调离措施,这也是学校制度说了算,不单纯是校长行政行为,让人心服口服。三是开拓创新,发展图强。创新不仅是发明,创新也是一种对资源的重新组合,校长的开拓精神也体现在这方面。2002年,我校提出了争创市级“示范学校”的创议,当时也有人认为这是虚架子,但实际效果却是令人满意的。我校借争创市级示范高中这一契机,按照示范评估要求,对全校各方面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大梳理、大改造、大建设,校容校貌乃至管理机制进行了一次阵痛性的革命,促进了我校实现跨越性的发展。现在,我校正在积极创造条件,争创省级示范学校,向优质高中努力迈进。
周: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衷心祝愿黄梅五中在您的领导下取得更加娇人的成绩。
阳春三月,春光融融。湖北省黄梅县城西7公里处的大河镇,有一所普通高级中学,这就是黄梅县第五高级中学。气势恢宏的学校大门,高大雄立的层层楼舍,宽敞的校园场地,系统完善的校园生活设施,见证着这所农村普通高级中学崭新的发展图景。在校长室,我们采访了学校校长张贵球同志。
崛起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春风中
周:张校长,您好!黄梅县第五中学是一所享誉黄冈市县的普通高级中学,你校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张:我校创办于1958年,已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办学基础条件仍比较薄弱。1996年以前,我校还没有一栋楼房,在校生只有800多人,学生寝室还是上世纪50年代兴建的土砖布瓦平房。从学生素质看,我县招生一直是优先重点中学,然后普通高中划片录取,生源质量与重点中学不可相提并论。1999年4月,我由黄梅县第一中学副校长调到这所学校任校长,学校只有两栋教学楼。另外,学校座落在大河镇附近的岳窑山上,属于缺水地质带,学校用水比较紧缺。值得欣慰的是,这所学校有一批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的教育人,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较之城镇重点中学毫不逊色,这也许是我校迅猛崛起的主要因素。
周:黄梅县第五中学过去的办学基础比较薄弱,但是现在已成为黄冈市县普通高中教育的一支劲旅,你能简要介绍学校的发展变化吗?
张:我校的发展变化是很大的。10年前在学校毕业的学生回到母校,几乎找不到当年的学习生活旧迹。概括起来,我校变化有以下几点:
一是办学规模迅猛扩大。1999年,我来到这所学校,在校生只有1200人,学校教工90人。今年春季,我校在校生达到5000多人,学校在职教工207人,在黄冈市也是规模较大的一所普通高级中学。
二是教学质量持续走强。我校从1996年以来,连续10年高考综合成绩进入黄冈市普高十强行列,2001-2004年,连续4年位居全市普高第四位,获得市教育局颁发的育才奖、创新奖、优秀奖,一直位居本县普高领先地位。2005年高考,我校考生1433人,过重点85人,过本科859人,过省线1425人。我校的语文学科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县普高第一,数学、文综、理综也多次分别获得县级高考学科优胜奖。
三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坚持稳步进行校园基本建设。近几年来,我校兴建了三栋教学楼,四栋学生宿舍楼,一栋实验办公楼,四栋教师单元楼,两栋学生食堂,一个300米跑道的运动场,还兴建了学校商店、医务室、浴室等。为了解决学校用水问题,我校先后在校外2公里处打了两口大井。2005年12月,我校又投资80多万元动工引接县城自来水,彻底解决了学校用水问题。学校对建设定位的区域逐步进行硬化、绿化、美化和人文化的建设,整个校园形成教学区、住宿区、活动区的合理布局。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先后投资建起了图书馆、微机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开通了校园闭路电视,建立了学校教育网站。
四是办学品位逐渐提高。2003年6月,我校进入了黄冈市“示范高中”的行列。我校先后被评为市级“最佳文明单位”,市级“环境治理先进单位”,市级“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县级“教育先进单位”,现在正在争创省级文明单位。
高扬发展、创新、人文的教育旗帜
周:黄梅五中的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任何成功都积蕴着一定的创业经验,你能就学校发展的深层原因谈谈看法吗?
张:在我看来,学校的发展有两大能动因素,即教育思想和人文资源。所谓教育思想,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教育理念,它关系到办什么样的教育,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人等方面的问题,是办教育的先导因素;所谓人文资源,它包括师资队伍、学生队伍以及学校人文积淀,这是办好教育的主要因素,因为教育成果是在教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基础教育中出现了两种趋向:一是中专降温,普高升温,这给普高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二是高校大众化初见端倪,这为广大农村子女拓宽了升学之路,大批中考生志愿读高中考大学。在这样的社会教育形势下,我校确立了“质量兴校,管理育人,改善条件,发展图强”的办学思想,现在又融入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从某种角度说,办学理念也是与时俱进的。
首先是观念创新。教育质量是农村中学发展的瓶颈,它关系到学校的盛衰。教育质量包括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而升学质量又是重要环节,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农村中学的归结点。因此,我校重点在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校本研究,落实教育管理,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在教育研究中转化更新教育观念。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学校教育研讨会,涉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的探讨研究,包括德育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研究等方面,这比单一的研究成果更好。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在学习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水平。我校坚持推送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育培训学习,经常组织教工到先进学校观摩学习,开拓教工的视野,增强学校教育的思想活力。
其次是管理创新。我校的管理创新体现在“三个层面,六个点线”上,三个层面是学校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六个点线即德育管理、教学管理、服务管理、干部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在三个层面的管理中突出抓好年级管理,精选任用好年级主任,并配设年级干事,给予年级一定的人事权和奖惩权,加重年级的管理容量,深化年级负责制。在点线管理中突出抓好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通过教代会审议,将学校各方面管理制度系统编成《治校方略》,发到每一个教工手中。对于学生管理则订出细化的德育量化标准,包括德育活动和德育常规管理,作为平时检查评估年级、班级工作的依据,能较科学地推出先进,促进后进的转化。在人文管理方面,用政治关怀、先进引导、心理疏导、扶困解难等方式,激发教职工勤奋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设立了奋斗五中20年的特别奖,在评优晋级方面优先工作积极、绩效显著的教工。发挥学校党团工会在建立和谐校园方面的积极作用,让他们在干部、教工、在校家属中主动做一些有益的促进工作,这往往比单纯的行政管理起到更好的效果。从2001年起,学校设立了“贫困生助学基金”,先后扶助了1000多名学生,共计60多万元。这为一些家庭困难且勤学上进的学生完成学业考大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从2001年起,我校被县组织部确定为培养青年学生入党的试点单位,近5年里,推荐发展了16名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成为五中德育工作中的一个亮点,也在全校学生中产生了广泛的辐射影响,每年有一大批学生追求入党,这些学生往往律已严格,很少违纪。
其三是稳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要强大,必须要改善办学条件,一定的物质基础不可少。虽然农村中学不能与城市中学办学条件相比,但随着全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再苦学生。我校近10年来,学校建设一直不断,除了县政府、教育局少量拨款外,大都靠自身筹措资金。学校挤一点,教职工借一点,银行贷一点,建筑商挂一点,逐年偿还,把需要的建设坚持下来,到目前,学校已经挂债不多。办学条件好了,生源充足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校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周: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结合五中的变化,你对这句话有何理解?
张:这是一位领导人讲的话,这也是对古今中外许多名校的办学实绩的概括。我认为这句话在一定的程度上强调了校长作为学校法人代表的教育责任。一个学校的混乱或衰败,校长是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办好一个学校的功绩又不能归结于校长的个人作为,这只能说明这位校长的教育思想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我来到五中后,传承了前几任校长的办学基础,在县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大河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在学校的管理机制上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一是学校管理民主制度化,制定系统全面的学校管理制度,涉及学校教学、政教、后勤、教职工四大块若干点,大事由校委会、党总支决策,具体工作由各面、线领导按制度要求去实施完成,对于过程、结果以校务公开的形式去监督和评价,学校各方面工作是阳光透明的。二是结合“面向一切学生,提高总体水平”的教育思想,发扬和促进学校教育的团队精神。发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运用奖惩机制激发教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工作态度差、绩效平淡的教工,实行促改或调离措施,这也是学校制度说了算,不单纯是校长行政行为,让人心服口服。三是开拓创新,发展图强。创新不仅是发明,创新也是一种对资源的重新组合,校长的开拓精神也体现在这方面。2002年,我校提出了争创市级“示范学校”的创议,当时也有人认为这是虚架子,但实际效果却是令人满意的。我校借争创市级示范高中这一契机,按照示范评估要求,对全校各方面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大梳理、大改造、大建设,校容校貌乃至管理机制进行了一次阵痛性的革命,促进了我校实现跨越性的发展。现在,我校正在积极创造条件,争创省级示范学校,向优质高中努力迈进。
周: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衷心祝愿黄梅五中在您的领导下取得更加娇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