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本课程开发中校长的角色定位

来源 :现代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74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基础,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范围里,学校是课程决策的中心,而校长则是推行校本课程的关键所在,只有校长的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才能很好地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并逐步形成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因此,笔者对校本课程开发与校长的角色如何准确定位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校长应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学习者引领者
  
  校长是课改第一责任人,要领导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不能仅仅局限于行政上的管理和方法上的指导,还需要用课程改革的思想来统领整个改革的过程。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更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校长与教师一样,处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因此,校长首先应明确,校本课程是校本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身也绝不是“观望者”,他应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的潮流之中,与教师一起同甘共苦,积极参与学习研讨活动,逐步消除新课改校长素质的理想状态与现有水平之间的实际差距,达到对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开拓。除此,一切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应是校本课程的重要取向,它有利于突出特色,培养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校长在选择课程、评价课程等各环节上应始终以此为准绳,并通过建立校本课程发展资源,管理组织,举办教师课改沙龙等方式来不断培养和提高教师和自身的课程开发水平和决策技能,在学习中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比较中反思。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校长无疑应是一面旗帜。然而,实行校本课程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即教师必须具备自主抉择课程的能力和角色转换的精神准备(从被动地实施既定的课程规范到形成课程理念、主动创设课程规范)。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还需要正确引领,在学校这一基础环节中,校长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成为课改实施中的引领者的角色。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管学校和教师是否自愿,都要开展的工作。这种工作在较短的时间里要大面积地推行,会遇到部分教师的冷处理,工作不热情,甚至有抵触的情绪。在大范围内,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是十分必要的。但这种推动力很难从每个人的内部开启,校长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外部推动力最终需要转换成内部的驱动力,才能长久维持。所以作为校长教育理念要前位,高瞻远瞩,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本位的官僚作风;帮助教师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人才观,让教师相信课程开发不仅是课程专家的事,只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勤于学习,普通教师也能做到。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使教师认识到课程资源观直接影响人的认识和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也影响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度和效果,帮助教师去分析和探索课程资源的内涵、性质、种类和课程目标实施中的价值,从而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在学校和教师产生畏难情绪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能使教师获得成功的内在喜悦。可采用动力转换策略:在外部推动下,开展校本课程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成功成长的喜悦→激发起内部的推动力→更自觉地开展创造性的推广活动。确保推广初期教师获得成功,并引导他们去积极地体验自我成长的内在欢乐,是激发教师内驱力的重要策略。
  
  二、校长应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协调者策划者
  
  “校本课程”顾名思义应以“学校”为本,那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就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和本地区现有的优势资源,并考虑学生的真实需要,考虑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具体设计阶段,学校也应考虑如何利用已有的条件,如何挖掘潜在的课程资源,如何最有效地创设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而不是等待时机与条件。就课程开发主体而言,既包括教师、校长,也包括学生和课程理论工作者以及家长、社区人士等等。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校长要秉持一种整体的观点,要尊重参与,相互调适,形成合力。既可避免彼此间的冲突与抗衡,也可避免将校本课程变为个人本位的课程,否则封闭的、缺乏交流的课程将有违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宗旨。尤其是社区教育资源,它包含了最接近师生学习和生活实际需要的校外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作为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时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尽量为社区人士提供方便的方式和途径,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让社区的资源不断地流入学校。而且校本课程的实施往往突破了“学校-教室-课本”三位一体的封闭状态,而融入了社区、家庭等外在因素。因此,只有处理好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之间的整体性协调,校本课程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持久力,才不至于被作为“异己”的力量或“花边”教育而受到排斥。
  开发校本课程归根结底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可能单单依靠校本课程,所以开发利用校本课程资源,还应该统筹兼顾国家和地方课程,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校长如果要让师生最大限度地受益于高品质的课程,就必须对与课程相关的内容有较深度、广度的认识,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内在的,而且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也许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下,教师能适应领导作风,习惯这种高高在上的地位,但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校长与教师之间则更重在寻求互相信任与支持。学校课程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耗时的过程,教师工作负担重、时间有限,开发课程常常被理解为教师工作的“份外”之事。如果学校领导的素质欠佳,缺乏调动老师积极性和协调各种力量的能力,没有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方面支持学校自编课程的开发,要调动教师开发课程的积极性几乎是不可能的。校长应该成为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自编课程的核心人物,在学校课程开发过程中,校长鼓励教师进行一些必要的冒险活动,鼓励他们迎接挑战,并制订必要的倾斜政策,适度减少有关老师的常规工作量,了解并及时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多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 有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尊重与信任,教师才会不怕辛苦,才能感受到辛苦中的充实,体会到奋斗者的快乐,才更有心思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校本课程开发的大船乘风破浪地前行。
  
  三、校长应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合作者实践者
  
  理论总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才会长青。实践是校本课程形成的沃土,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实践领导角色。实践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资源,也是检验先进课程理念的唯一标准,只有把先进理念落实到实践层面,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功效,否则只能是蜻蜓点水,是脱离实践的。所以校长应该认准自己己的角色定位,加强先进课程理念的吸收与内化,积极投身于课程实践,并以校本行动研究的行为方式,带动教师也走进行动研究领域。因为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还是课程的实施者和评价者,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教师还可以充当课程的决策者,这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不足为怪。教师如何指定校本课程,如何对课程进行评价,如何总结和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校校不同”,甚至“生生不同”,企图通过照搬照抄的办法是完全行不通的,唯一的办法是引导教师立足现实,发挥创新意识,大胆变革和实践,使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不断提高。
  国家课程有统一制定的课程标准,学校课程也可以制定自己的“课程标准”。校长应与教师通力合作,拟定自己的课程标准及目的,决定课程统一整合的性质和范围,规划并执行一个连结这些不同课程的结合模式,建立有效的非行政的课程宏观指导和微观监督机制,监控课程实施的过程,协助教师使用课程手册和拟定本单元计划,协助教师有效发展优质的课程并进行补救教学,评鉴课程。从而最大程度上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落到实处,并发挥真正的作用。
  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权力,即实施真正的教育的地方;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责任,学校负有学生发展的责任;校本课程开发更意味着一种机会,是教师和校长自我更新的机会。这就是作为一校之长在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进行角色重塑的内涵。
其他文献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GFZ地区宽方位三维可控震源资料的特点,利用GeoEast处理系统中层析静校正、叠前保真噪声压制、高分辨率处理、OVT域处理、叠前时间偏移及方位各向异性校正等
利用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8年8月1—2日上午发生在安徽东南部及江苏西南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区域性特大暴雨是由台风减弱演变为深厚低压系
随着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系统日益成为业务发展的直接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信息系统在业务应用中的风险范围和程度也急剧加大,商业银行审计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本
Kohler方程是云物理学中的一个基础公式,是云滴形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研究中对Kohler公式推导和假设提出了一些疑问,如未考虑液滴生长过程中浓度、范德霍夫系数等变化
本文利用GT-POWER模拟软件建立发动机工作过程计算模型,对发动机进气系统进行优化计算,获取进气歧管关键结构数据,然后利用Pro/E软件进行三维造型设计,并将三维数据模型转化
近期,由洪门水电厂转供电的江西识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顺利接入国家电网,标志着洪门水电厂网前供电整改顺利完成。至此,抚州公司系统内13个网前供电企业全部解决,预计每年将为
运用矩阵范数理论对所建立的双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压力与温度传感系统系数矩阵的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传感器对压力与温度测量误差传递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对压力与温度传感绝对灵敏度的配系,即与系数矩阵条件数大小有关。优化设计双参量传感系统的目标就是通过破坏系数矩阵中行间和列间各元素的近似线性相关性及减小各元素之间的比例,来减小系数矩阵的条件数。通过对金属机敏元件作为衬底的双光栅双参量传感器对压力与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传递方式、数据载体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提高,现行会计核算方法的局限性日益显露.如何应对信息化对会计核算工
利用WRF中尺度模式模拟了台风“圣帕”登陆舌减弱成热带低压造成湖南省大暴雨的过程,使用模拟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借助非地转湿Q矢量对这次暴雨过程做了详细的诊断分析。结果表
利用海相地层的沉积—地震响应关系结合地震波形—振幅响应技术可对砂、泥岩进行识别和精细解释,是低勘探程度地区海相地层岩性判别的重要手段。为此,选取北康盆地上渐新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