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道行般若经》中的化佛金身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hf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东汉支娄迦谶(略称支谶)译《道行般若经》记载的萨陀波伦菩萨见化佛金身并得其劝导而继续东行求法的故事,与汉明帝梦化佛金身而遣使西行求法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处,为汉明帝梦化佛金身的传说提供教义依据,反映2世纪晚期单尊立姿化佛金身教义已经出现并传入汉地,有助于单尊化佛金身立像在汉地的传播与发展,其意义不仅限于艺术领域,对于中外文化交流史、佛教史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道行般若经》;化佛;金身;萨陀波伦菩萨;汉明帝
  【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0)24-0040-03
  基金项目:2014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汉魏两晋南北朝佛像金身研究》(批准号:14DF44)。
  史载佛教正式传入汉地与汉明帝刘庄梦佛金身有直接的关系。
  东汉迦叶摩腾共法兰译 ①《四十二章经》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曰佛,轻举能飞,殆将其神也。”
  于是上悟,即遣使者蔡愔 ②、羽林中郎将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支国,写取佛经四十二章……[1]
  汉明帝梦佛金身而遣使西行求法的传说是否有佛教教义依据呢?史载东汉支娄迦谶(略称支谶)翻译的《道行般若经》中的化佛金身的教义内容对此做出了解答。《道行般若经》记载的萨陀波伦菩萨宿世见化佛金身并得其指点而东行求法的故事与汉明帝梦佛金身而遣使西行求法的传说颇为相似。
  支谶(支娄迦谶的略称)于汉灵帝光和二年(179)十月八日译出《般若道行品经》(《道行般若经》的异名)。
  以下对《道行般若经》中的化佛金身的内容、特点和意义略做探讨。
  一、《道行般若经》中的化佛金身的内容
  《道行般若经》卷九:
  佛语须菩提:“疾欲得佛者,索《般若波罗蜜》当如萨陀波伦菩萨,于今在上方过六百三十亿佛国,佛名揵陀罗耶,其国名尼遮揵陀波勿,萨陀波伦菩萨于彼间止。”
  须菩提白佛言:“萨陀波伦菩萨本何因缘索《般若波罗蜜》?”
  佛语须菩提:“乃往久远世有菩萨名萨陀波伦……是时世有佛名昙无竭阿祝竭罗,佛般泥洹以来甚久,亦不闻经,亦不见比丘僧。
  时萨陀波伦菩萨于梦中,忉利天人语言:‘前世有佛名昙无竭阿祝竭罗。’
  是时菩萨于梦中闻佛名即觉,觉已即大欢喜踊跃,即弃捐家,入深山中无人之处,弃身无所贪慕而大啼哭,自念言:‘我恶所致,不见佛,不闻经,不得菩萨所行法。’
  是时萨陀波伦菩萨啼哭,时便闻虚空中有声言:‘善男子可止,莫复啼哭,有大法名《般若波罗蜜》,若有行者,若有守者,得佛疾。’……
  萨陀波伦菩萨问虚空中声:‘当何因缘得《般若波罗蜜》?当到何方求索?当何等方便得之?’
  虚空中声报菩萨言:‘从是东行,莫得休息……从是东行悉断念已,作是行不缺者,令得闻《般若波罗蜜》不久。’……
  虚空中声复报言:‘莫失是教。’作是语已,便不复闻声。
  是时萨陀波伦菩萨闻是教法,倍踊跃欢欣,随是教即东行,心适无所著,行中道作是念:‘去是几所乃当得《般若波罗蜜》?’作是念已住,复大啼哭。
  萨陀波伦菩萨作是啼哭时,上方虚空中化作佛在空中立 ③,言:‘善哉!善哉!如若所索者甚难,如汝作是精进者,今得《般若波罗蜜》不久。’
  萨陀波伦菩萨叉手仰向视化佛身有金色……身有三十二相。见已大欢欣,叉手白化佛言:‘愿佛为我说经法,我从佛闻经。闻经已,诸佛所有经法,我皆欲悉得之。’
  是时化佛语萨陀波伦菩萨:‘受我所教……从是东行索《般若波罗蜜》,去是间二万里,国名揵陀越……汝从是去到揵陀越国昙无竭菩萨所,自当为汝说《般若波罗蜜》,当为汝作师教汝。’……
  萨陀波伦菩萨白昙无竭菩萨言:‘我本索《般若波罗蜜》时,于空闲山中大啼哭,于上虚空中有化佛身有三十二相,紫磨金色……’”[2]
  释迦牟尼佛讲述萨陀波伦菩萨在昙无竭阿祝竭罗佛般泥洹后,于东行求法途中受上方空中有金身的化佛劝导而继续东行二万里到揵陀越国向昙无竭菩萨求法的故事。
  二、《道行般若经》中的化佛金身的特点
  除《道行般若经》以外,支谶翻译的《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和《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中也有化佛金身的内容。
  《出三藏记集》卷二:
  《般若道行品经》十卷(或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或八卷,光和二年十月八日出。)……《伅真陀罗经》二卷(《旧录》云,《屯真陀罗王经》。)……《问署经》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或云《文殊问菩萨署经》。)……右十四部,凡二十七卷。汉桓帝灵帝时,月支国沙门支谶所译出。[3]
  根据上文可知支谶于东汉桓帝刘志、灵帝刘宏在位时期(147 - 189年)译有《问署经》(《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的略称)、《伅真陀罗经》(《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的略称)等多部经典,其中《般若道行品经》(又名《道行般若经》)译于光和二年(179)十月八日。
  隋代法经等《众经目录》卷一:
  《屯真陀罗所问经》三卷(或二卷)(后汉建宁年支谶译)[4]
  上文记载《屯真陀罗所问经》(《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的略称)译于汉灵帝刘宏在位的建宁年(168 - 172)。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有婆罗门名曰惟耆先,白佛:“我赍华持到婆罗门神祠,入门见怛萨阿竭飞在虚空中而住。   其佛问我:‘持是华给何所?’
  即应言:‘欲以上神。’
  其佛言:‘有怛萨阿竭号曰天中天,可以华供养上之。所以者何?因是可有功德而到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便可逮得阿耨多罗禅。’即欲以华供养。其华悉化作佛,悉紫磨金色,其光七尺,三十二相、种好悉具。
  诸佛皆言:‘其心以坚于功德者能致是应。’”[5]
  婆罗门惟耆先向释迦牟尼佛讲述自己携花来到婆罗门神祠,入门见“怛萨阿竭”(如来)飞在空中,劝惟耆先以花供养如来。惟耆先想要以花供养如来时,花全都化作紫磨金色的多尊化佛。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下:
  及伅真陀罗八万四千夫人各各持天珠而奉上佛,则时散佛头上便化作八万四千交露帐。其中悉有床具足皆珍宝,皆布天缯以为綩綖。诸交露帐中悉有坐佛,其佛皆三十二相,诸种好悉具。八万四千夫人见是变化莫不欢喜,皆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提心,皆踊跃,合作一音而叹:“怛萨阿竭已自净……若船师无所不度,佛者是即尊……光而七尺,色若如金……”[6]
  伅真陀罗的八万四千位夫人各持天珠奉上释迦牟尼佛,天珠散于释迦牟尼佛的头上化作八万四千个交露帐,每个交露帐中都有一尊三十二相的坐佛。伅真陀罗的八万四千位夫人见此变化后,赞叹“怛萨阿竭”(如来)“色若如金”。史载译于东汉的《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七列举的三十二相中有“十四者,身真金色” [7]。伅真陀罗王的八万四千位夫人所见之化佛有三十二相,应有金色身。化佛是化现的佛,与佛的形象相同。伅真陀罗王的八万四千位夫人所说的“色若如金”应既是对释迦牟尼佛金身的赞颂,也是对化佛金身的赞叹。
  与相同译者的《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中的化佛金身相比,《道行般若经》中的化佛金身有四个特点。
  (一)立姿呈现
  从《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中的“诸交露帐中悉有坐佛”来看,《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中的化佛金身是坐姿。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未提及婆罗门惟耆先所见由花变成的化佛金身的姿势,不确定化佛金身是坐姿,还是立姿。
  从《道行般若经》中的“上方虚空中化作佛在空中立”来看,《道行般若经》中的化佛金身是立姿。
  (二)一尊独现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记载伅真陀罗的八万四千位夫人各持天珠奉佛,天珠散于佛头上,化作八万四千个交露帐,每个交露帐中都有一尊三十二相的化佛,说明《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中的化佛金身有多尊。
  从《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中的“其华悉化作佛,悉紫磨金色”来看,《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中的化佛金身也有多尊。
  从《道行般若经》中的“萨陀波伦菩萨叉手仰向视化佛身有金色”来看,《道行般若经》中的化佛金身一尊独现。
  (三)由空化成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中的化佛金身坐于天珠化成的交露帐中,可谓由天珠变成的化佛金身。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中的化佛金身由花变化而成。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和《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中的化佛金身均由物化成,可谓“物化佛金身”。
  《道行般若经》中的化佛金身凭空出现,由空化成,可谓“空化佛金身”。
  (四)现无佛世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中的化佛金身显现于伅真陀罗的夫人们以天珠供养释迦牟尼佛时,说明《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中的化佛金身显现在有佛之世。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未提及婆罗门惟耆先见到花变成化佛金身一事发生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还是释迦牟尼成佛之后。根据佛教教义,释迦牟尼在无佛之世成佛,其成佛前应无化佛显现化度众生。从《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的语境来看,惟耆先所见化佛金身一事应发生在释迦牟尼成佛后,即显现在有佛之世。
  《道行般若经》记载的萨陀波伦菩萨在昙无竭阿祝竭罗佛般泥洹后的无佛之世看见化佛金身,可见《道行般若经》中的化佛金身显现在无佛之世。
  综上所述,《道行般若经》中的化佛金身具有立姿呈现、一尊独现、由空化成、现无佛世等特点。
  三、《道行般若经》中的化佛金身的意义
  梁代慧皎《高僧传》卷一:
  汉永平中,明皇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乃大集群臣以占所梦。通人傅毅奉答:“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以为然,即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愔等于彼遇见摩腾,乃要还汉地。腾誓志弘通,不惮疲苦,冒涉流沙,至乎雒邑。明帝甚加赏接,于城西门外立精舍以处之,汉地有沙门之始也。但大法初传,未有归信,故蕴其深解,无所宣述,后少时卒于雒阳。
  有记云:“腾译《四十二章经》一卷,初缄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中。”腾所住处,今雒阳城西雍门外白马寺是也。……竺法兰,亦中天竺人,自言诵经论数万章,为天竺学者之师。时蔡愔既至彼国,兰与摩腾共契游化,遂相随而来。会彼学徒留碍,兰乃间行而至。既达雒阳,与腾同止,少时便善汉言。愔于西域获经,即为翻译《十地断结》《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四十二章》等五部。移都寇乱,四部失本,不传江左。唯《四十二章经》今见在,可二千余言。汉地见存诸经,唯此为始也。[8]
  汉明帝梦佛金身而遣使西行求法发生于东汉永平年(58 - 75)。摩腾和竺法兰翻译的《十地断结》《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等佛典早已失传,无从得知其中是否有化佛金身的教义内容。
  根据佛教教义,佛飞在空中时通常是立姿,汉明帝在释迦牟尼佛灭度后梦见的“飞在殿前”“飞空而至”的化佛金身应是立姿,与《道行般若经》中的萨陀波伦菩萨在昙无竭阿祝竭罗佛灭度后所见化佛金身的性质相同,揭示汉明帝梦见的佛金身是无佛之世的化佛金身。
  译于179年的《道行般若经》是现存最早阐明无佛之世单尊立姿化佛金身教义的汉译佛典,反映2世纪晚期单尊立姿化佛金身教义已经出现并传入汉地,为汉明帝梦佛金身的传说提供教义依据,对于相关文物研究有参考价值。
  四、结语
  《道行般若经》大约在汉明帝梦佛金身而遣使西行求法的一百年后译出,其记载的萨陀波伦菩萨见单尊化佛金身并得其劝导而继续东行求法的故事,与汉明帝梦单尊化佛金身而遣使西行求法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处。
  《道行般若经》中的化佛金身的教义有助于单尊化佛金身立像在汉地的传播与发展,其意义不仅限于艺术领域,对于中外文化交流史、佛教史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释:
  ①有学者怀疑《四十二章经》并非译于东汉时期。例如元文广《从语言学角度考证〈四十二章经〉的成书年代》提出《四十二章经》产生在西晋竺法护之后、东晋之前的观点。
  ②原注:见元本。
  ③原注:“上方虚空中化作佛在空中立”,正仓院圣语藏本(天平写经)作“上方虛空中有化作佛在虚空中立”。
  参考文献:
  [1](东汉)迦叶摩腾共法兰译.四十二章经[O].大正新修大藏经(十七)[G].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722.
  [2](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O].大正新修大藏经(八)[G].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470-473.
  [3](梁)释僧祐撰,苏晋仁、萧錬子点校.出三藏记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5:26-27.
  [4](隋)法经等撰.众经目录[O].大正新修大藏经(五十五)[G].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117.
  [5](东汉)支婁迦谶译.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O].大正新修大藏经(十四)[G].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440-441.
  [6](东汉)支娄迦谶译.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O].大正新修大藏经(十五)[G].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360-361.
  [7]失译人名,在后汉录.大方便佛报恩经[O].大正新修大藏经(三)[G].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164.
  [8](梁)释慧皎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5:1-3.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变迁,地域文化的内容都会发生变化,无论文化风貌以何种形式呈现出来,但其内在的基因是永续不变的。本文运用文化基因理论提炼出凉州文化中较为突出的代表性元素,将其划分为生产生活方式基因、意识形态基因和外在表象基因,通过打造核心文旅IP、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开发旅游演艺项目、培养本土文化自信等策略来实现新时代凉州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创新。  【关键词】 凉州;文化基因;传承;
期刊
【摘要】 《小园赋》是庾信557年出仕北周时期所创,诗人选取植物、动物和山水等富有生命力的园林意象,反衬内心可悲之情和归隐田园之心。此时期庾信仕途堰塞、生活贫困,加以自视甚高的心态,造就了《小园赋》不是乐志抒怀之作,而是诗人穷愁之际的哀音之叹。  【关键词】 庾信;《小园赋》;园林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4-00
期刊
【摘要】 《辛夷坞》是盛唐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整诗清丽隽永,历来受到各家激赏。然历来关于本诗的评价,或停留于表层,或未得其要旨。如胡应麟“五言绝之入禅者” ①或沈德潜“幽极” ②二语。但二者均作浮光掠影式的点评,且均为体验式的论断。对《辛夷坞》一诗,尚未做深入探析。本文拟以佛教教义为基点,阐释王维《辛夷坞》中关于“空”的内涵以及由“空”引申而出的慈悲之心。  【关键词】 空;慈悲;佛学  【中
期刊
【摘要】 当下人们对知识越来越渴求,要想让人们对书刊的需求予以满足,因此作为图书馆应该重视分编工作。但是纵观目前高等院校图书馆分编的发展及工作实际情况,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怎样摆脱定量管理的思想,有效开展和贯穿现代化的管理,需要我们给予解决。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析。  【关键词】 高等院校;图书馆;分编工作;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 《红日》作为当代文学经典历史长篇小说之一,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作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视剧《红日》与小说在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上都呈现出不同原作品的色彩:部分增添或被删改的情节与原著具有质的不同,更加向艺术真实、史诗品格这一方向上靠拢;人物性格的广度得到扩展并向纵深开掘;人物关系更为多样化,也就因此更符合历史本质,更具有深刻性。  【关键词】 《红日》;小说;叙事策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玛格丽特 · 富勒的经典游记作品《湖光夏日》是美国西部殖民扩张背景下的一部经典游记作品,富勒通过这部游记记录了美国中西部殖民地的自然人文风景,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本文通过对《湖光夏日》研究发现,作为一名女性游记作家,富勒在叙事对象和模式上创作了与男性帝国话语有所偏离的女性气质的文本,但在文化批评的视阈下,迫于其殖民地白人女性旅行者身份的复杂性,富勒所采用的叙事策略实则是对帝国话语的隐匿性
期刊
【摘要】 《碎片》是波斯尼亚裔美国作家伊斯梅特·普利希克(IsmetPrcic)的作品,该小说以回忆录的形式记录了主人公伊斯梅特(Ismet)的戏剧人生,小说通过这位波黑青年的成长故事,揭露战争的残酷与暴虐,展现人物内心的创伤治愈过程。小说采用的碎片化叙事手法对人物塑造与主题揭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加布里埃尔·佐伦(Gabriel Zoran)提出的地志空间概念,对《碎片》进行分析和解读
期刊
【摘要】 湖南蓝山瑶族还家愿仪式剪纸是盘瑶宗教仪式中重要的仪式器物,它与仪式依附共生,是瑶人宗教精神的外化和客观化符号,它的类别和使用方式,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节点及其物的流通使构建了瑶族盘王文化价值以宗教信仰等多重意义,把剪纸放入仪式动态的考察中,才可能理解它丰富的文化信息。  【关键词】 剪纸;艺术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
【摘要】 《我的光辉生涯》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迈尔斯·弗兰克林最重要的作品,被誉为“第一部澳大利亚小说”。这部小说围绕女主人公西比拉 · 梅尔文的形象,描绘了她在单调乏味的環境中所经历的苦恼和抗争,刻画了她追求独立人格、富有反抗精神的个性,并通过这个形象真切地反映了澳大利亚十九世纪末期的社会风貌。本文主要从传统等级观念以及爱情婚姻观两个方面来阐述女主人公是如何面对现存环境进行反抗的,从而展现她独立
期刊
【摘要】 余华的小说中充满了诡异的想象和大量的血腥场面,叙事冷峻,视角独特。作品中的暴力叙述,既反映了作者思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又以隐喻的方式对人的悲苦命运进行了思考。余华为什么这样迷恋血腥和暴力书写?本文试从余华暴力情节的内涵入手,来探讨其呈现的原因。  【关键词】 余华小说;血腥;暴力情节;死亡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
期刊